_No.49
//
慈谿人對面愛得深沉。且不說湯麵拌麵炒麵,各種吃法輪番上陣。燻魚餃子大排,黃魚蝦潺鱔絲,各種豐富的澆頭更是搶足了戲份,即使一個月下來,也幾乎可以天天不重樣,真是怎麼都吃不膩。兜兜轉轉,找一家馬路牙子或小區弄堂裡的小麵館,灶臺直對著大街,煙火氣與江湖味十足。在這樣的店裡吃麵,基本都不會「踩雷」。店裡鬧鬧哄哄的,咪著老酒的爺叔,穿著睡衣的大哥,領著孩子的媽媽,撩起塑料帘子,推門而進,淡定地點上一碗現炒現下的澆頭面,別提多落胃了。若是憑開店時長來論麵店江湖中的資輩,那些開了十幾二十年屹立不倒,依舊堅挺在食客心裡的老店自然是排得上名號的。要說這樣的店,每個鄉鎮都有拿的出手的幾家。在周巷也有一家,已經開了二十年,有著忠實擁躉者,很多老客幾乎天天打卡。不同於有個脾氣火爆有個性的老闆這樣的老店配置,這家店掌勺的是老闆娘,很熱情,也很能聊,對每一個客人都笑臉盈盈。她說自己下崗後開了一家麵館,一直到現在,已經二十多年了。說是姐妹麵館,其實有點「名不副實」了。之前確實是姐妹搭檔,後來因為「人事變動」,變成了「老闆娘掌勺做大廚,老闆招呼打下手」的夫妻檔。麵館裡,紅綠色的暖水瓶,就是奶奶家灶臺下的那種。門口放著兩個爐火正旺的煤球爐,一個上面架著煮麵的鐵鍋,另一個舔舐著被燻得烏漆嘛黑的燒水壺。店裡的方桌上貼著上世紀90年代的復古壁紙,牆上見不著支付碼,當你實在掏不出現金時,老闆娘才會默默地從抽屜裡拿出來讓你掃一掃。這一切該是老店具有的腔調了。麵館雖然老舊,但是乾淨整潔。據我觀察,老闆娘容不下灶臺邊上有一點水漬雜物,只要一放下鍋碗瓢盆就拿起抹布擦拭灶臺,拿抹布的頻率之高讓我懷疑她肯定是個有著潔癖的處女座。就在我前幾天路過的時候,夫妻倆正好把桌椅板凳搬到外面,對麵館進行大掃除。老闆娘說,店裡天天打掃。等到了餐點,客人們都陸陸續續來店裡吃麵了。「老闆娘,老樣子」。這是常客的正確點單方式,淡定從容,和店家達成默契。話音剛落,老闆娘抓起一把青菜放在熱鍋中爆炒,之後往鍋裡倒入熱水,只聽「滋啦」一聲,催起一陣白煙,熱鍋邊緣竄起一撮火苗。緊接著,她撈起一把面在熱水裡過上三四秒後放入熱鍋,這樣面不會帶夾生,口感更加韌性。最後放上澆頭,很快,一碗熱氣騰騰的面就出鍋了。面是本地人愛吃的口味,餃子面、大排面、燻魚面的點單率很高,這些澆頭也都是老闆娘自己做的,餃子自己包,燻魚自己炸,當天賣完。我的習慣是點一份餃子炒麵加年糕,誰叫自己口味這麼貪,既想吃麵又對年糕愛得深沉。當然,你也可以年糕、面、粉絲任意組合,老闆娘應該會滿足你。店裡的生意一直挺好,除了周巷本地的,也有不少客人是從崇壽、新浦、滸山等地趕來的。 在這樣的老店裡,多的是街巷中的市井氣息和街坊鄰居間的人情關懷,比如這位帶著老酒來吃麵的大叔,他說今天是自己的生日,所以老闆娘給他炒了一碗麵。也有老客帶著第一次來周巷的朋友,想讓她嘗嘗接地氣的家常味道。他們擠在這擠擠挨挨的老店裡吃上一碗麵,既解決溫飽,也追憶往昔。口味是一種主觀感覺,以上純屬自己試吃感受。自費試吃,與商家沒有任何利益關係。想去嘗嘗的,可以在「吃貨的小江湖」微信公眾號後臺回復「麵館」,獲取店面詳細信息。
一個文風清奇口味雜
只想把你餵胖的美食編輯
▼
● 說說你不能割捨的早餐什麼 ●
●我們評論區見~ ●
最近建了個美食群
如果你也是好吃的靈魂
可以加我微信:13429378966
(請備註:吃貨+地區)
邀請你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