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網絡
撰文丨溫月
沙利文飯店的前世今生
提到東勝街,沙利文飯店絕對是重頭話題。在東勝街眾多的庭院和建築中,沙利文飯店獨具特色,不少人將其視為這條街的地標性建築。這幢被成都市政協作為辦公地點使用了近半個世紀的中西式建築,它外表既「高」且「帥」,多年來一直是為東勝街上的最高建築,引人注目;裝飾亦很洋盤:磨花彩色玻璃窗,水泥雕欄陽臺,紫紅厚實木門;房舍空間軒敞,地板紅漆透亮,頗具歐洲城堡的風格。而夾峙主樓的左右塔樓,卻覆以中式頂蓋,透溢出中國亭閣氣息。整幢建築中西合璧,大氣而不失精巧;洋氣而不失儒雅。其經歷更是不同一般。
它曾有過紙醉金迷的時光。作為那個年代成都最好的西式飯店,沙利文飯店自然是達官貴人、富商巨賈聚集之地。著名學者馬敘倫先生在其《石屋餘瀋·錦城行記》中曾這樣描述:「入城,寓東勝街沙利文飯店……沙利文為軍政界要人所設,每日皆有宴集,遊伎亦穴其中,喧囂聒耳,睡不得安。」記述了作者1936年10月從北平到成都後寓居沙利文飯店的所見所感。國民黨政府亦將美軍成都聯絡處設於沙利文飯店。夜夜燈紅酒綠,以致鬧出醉酒的美國大兵在東城根街夜擾婦女的醜聞。
它還曾有過激情燃燒的歲月。抗戰爆發,舉國上下為前線將士募捐的熱潮,感染了同為軍人的唐式遵,唐式遵正是沙利文飯店的主人,在「四川省各界民眾歡送出川抗敵將士大會」上,他當眾宣布將飯店「捐作抗戰經費」,作為公用。1937年6月成立於北平,由中共領導的東北救亡總會則將其成都分會的聯絡地點設在沙利文飯店內,為團結旅川東北籍人士,實現其「驅逐日寇,抗戰到底,打回老家去,打到鴨綠江邊,收復一切失地」的宗旨而奔走呼號。這一時期,沙利文飯店還成為大後方抗戰文化的一方陣地,小禮堂內舉辦美術作品展覽;大禮堂中上演《屈原》《孔雀膽》《棠棣之花》等名劇,觀眾甚多,氣氛熱烈。並常有許多堅持抗戰的愛國文化名人出入其間。抗日名將宋哲元將軍蒞蓉後亦曾在此下榻小住,留下了生活的足跡。
它更有著輝煌壯闊的今生。1949年12月,人民解放軍進駐成都。沙利文飯店見證了解放軍入城部隊與中共四川地下黨雙方負責人在此舉行的勝利會師。1950年1月,成都市軍管會和人民政府在飯店召開各界人士座談會,賀龍、李井泉、周士第等中共高級軍政領導人與熊克武、鄧錫侯、劉文輝等成都各界人士270人出席。同年3月16日,成都市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在沙利文飯店禮堂隆重舉行,31名代表組成了協商委員會,行使政協委員的職責,是為成都市政協的前身。沙利文由此告別了飯店的歷史,書寫下新的篇章。它不但見證了成都市政協誕生的莊嚴時刻,更揭開了其作為政協辦公地的輝煌一頁,人民政協那莊嚴的會徽從此高掛在大門的上方。來自社會各界的政協委員在這裡共商國是,為建設新中國和新成都奉獻智慧與力量。
如今的東勝街,高樓林立;當年公館的氣派,庭院的清雅,都已不見,連同那些往昔的故事只留在記憶裡,讓人回味與懷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