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體免疫」,理論與現實差多遠?

2020-12-24 新華社客戶端

原標題:「群體免疫」,理論與現實差多遠?

參考消息網4月11日報導外媒稱,德國研究發現許多人或已具有對新型冠狀病毒的免疫。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4月9日報導,德國科學家稱,很多人或許已經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感染過,這意味著封城措施可能很快解除。

根據德國的一項突破性研究,可能已感染過新冠病毒並獲得了免疫的人數要比先前認為的多得多。

對處於德國最早暴發疫情的「震中」地區的小鎮進行調查的科學家們說,他們在沒有出現過任何症狀並且以前未被認為被感染的人身上發現了該病毒的抗體。

4月9日公布的初步結果顯示,這個小鎮高達15%的人口可能已經擁有免疫力——這是先前估計數字的3倍。

這一研究結果表明,新冠病毒在德國的致死率僅為0.37%——是目前估計數字的1/5。

領導這項研究的病毒學家亨德裡克·施特雷克教授在記者會上說:「這意味著現在可以逐步放鬆封城措施了。由於德國民眾一直非常小心和遵守紀律,我們現在可以進入第二階段了。」

這項在萊茵斯貝格縣岡格爾特鎮進行的調查,是歐洲第一項有關新冠病毒對整個社區的影響的研究。德國波恩大學的科學家正在對來自400個家庭的大約1000人進行抗體檢測以及當前感染徵兆的篩查。

根據近一半檢測所得出的初步結果顯示,該鎮有2%的居民目前存在感染,14%的居民具有該病毒的抗體。考慮到重疊的部分,這表明該鎮15%的居民現在具有免疫力——而此前的估計是5%。

這項研究的另一位帶頭人貢特爾·哈特曼教授說:「15%與我們實現群體免疫所需的60%相比並非遙不可及。在達到60%至70%群體免疫的情況下,病毒將從人群中完全消失。那時候老年人將不再有危險。」

這些數字無法外推至德國其他地區,因為岡格爾特鎮的感染率較高。但是研究報告的作者們稱存在保持樂觀的理由。他們在聯合聲明中說,15%的免疫率已足以明顯減緩病毒的擴散。

這一研究結果表明,新冠病毒的致死率可能比先前認為的要低一些。該研究發現的死亡率為0.37%,而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目前對德國整體死亡率的估計數字為1.98%。

該研究報告的作者們稱,他們的結果可能更接近於有關這種該病毒的真實數字,因為他們發現了眾多先前未知的感染病例。

另據法國《費加羅報》網站4月8日報導,在一種免疫方面的有點簡單的觀念中,只需要被病毒感染就可以發展出抗體,然後康復,然後在一個或長或短的時期內獲得免疫力、不會被傳染。真正的現實則要更複雜。

法國科學委員會主席讓-弗朗索瓦·德爾弗雷指出,在一些情況下,「抗體產生遲緩,無法像平常那樣在2周後出現,而是要在28天後出現。這就意味著遠比往常要晚」。

知道誰已經免疫誰沒有免疫,這是逐步解封的關鍵之一。為了控制住新冠病毒疫情,專家們認為實際上至少需要50%到70%的人口被感染。這樣理論上所謂「群體免疫」才足夠在感染者和未感染者人群之間豎起堤壩阻隔。如果一名患者在傳染期間只同有免疫力的個人接觸,那麼疫情最終就會停止。法國比塞特爾醫科教學及醫療中心的免疫學家尼古拉·諾埃爾博士指出:「這是理論上的數字。也可能30%(被感染的人口)就夠了。但是我們不知道,因為這是我們發現的一種新病毒。」

諾埃爾稱:「當人民在不斷出現病情加重和死亡的時候,這種讓60%的人口放任被感染的賭博是駭人聽聞的。」

根據法國全科醫生工會對2000名會員進行的一項調查,根據不同地區的不同,從確診新冠病毒患者數量進行外推,法國全國可能會有超過150萬患者。如果再加上無症狀患者的話,那麼目前對全國人口的覆蓋率可能是約9%。德爾弗雷認為,「數字很可能在10%左右。有可能是15%。但是,無論如何,距離必要的50%還相差甚遠」。如果就以50%為唯一標準,那麼距離解封還早著呢。

相關焦點

  • 「群體免疫」是什麼意思?新冠肺炎群體免疫策略可行嗎
    如果說對抗新冠肺炎疫情的擴散是一場全球性戰役的話,英國政府近日拋出的「群體免疫」策略被各國醫學專家視為「直接向病毒亮白旗」,但也有人辯護「這種做法此前曾很有效」。到底「群體免疫」是什麼樣的醫學概念?它與這次新冠疫情當真「匹配」嗎?  「群體免疫」有嚴格適用範圍  率先拋出「群體免疫」理論的是英國首席科學顧問派屈克·瓦朗斯。
  • 英國的群體免疫是什麼意思?佛系免疫?
    大家好學習使人進步,我是log宇,今天聊一聊英國的群體免疫。前幾天,英國首相詹森說,英國決定讓大約60%--70%的英國人口接觸病毒,可以犧牲50萬人,也叫佛系抗疫,以獲得群體免疫。根據英國的醫學顧問瓦蘭斯說群體免疫就是足夠多的人對一種疾病免疫時,他們就為其他一些易感染人群提供了保護。如果群體中有70%—80%的動物有抵抗力,就不會發生大規模的爆發流行。而且他會縮短傳染病的整體時間,減少疾病對生產力的影響時間。這個也引發了國際社會的不少爭議。
  • 全球戰疫·洞勢丨英國抗疫的問題不在「群體免疫」而在實力
    部分媒體熱衷於追溯「群體免疫」原理的「前世今生」,向不明所以的讀者們介紹這一看似陌生卻在人類防疫史上居功甚偉的科學理論。也有華人學者認為這套思路是「近乎無情的理性」。但是,英國防疫政策中的「群體免疫」——我們可以姑且稱之為英國版「群體免疫」的問題並非在這一理論本身,而是對理論的套用乃至誤用。
  • 從「群體免疫」到「壓平曲線」 ——歐美國家的抗擊新冠之路
    某一年齡群體在獲得較高水平的免疫後所產生的群體免疫會保護其他年齡階段的人群。例如流感病毒,流感對老年人群體危害比在年輕群體中更嚴重,但流感疫苗對老年人群的免疫效果並不好,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免疫系統會減弱。然而,有研究已證明優先考慮學齡兒童進行季節性流感免疫接種比給老年人接種疫苗更有效,從而為老年人創造了一定程度的保護。
  • 「群體免疫」是什麼意思概念解釋 群體免疫的意義解讀
    新華社倫敦3月15日電新聞分析:英國的「群體免疫」,是科學還是無奈?  新華社記者張家偉 劉石磊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不斷加劇,英國採取的旨在延緩高峰而非強力控制的應對措施以及政府首席科學顧問有關「群體免疫」的言論引起很大爭議。  這究竟是英國政府依據最新科學證據做出的決策?還是面對衛生系統和經濟發展壓力下的無奈之舉?
  • 鍾南山稱群體免疫行不通怎麼回事 群體免疫是什麼意思
    群體免疫行不通針對新冠肺炎的防控,鍾南山表示,現在應該考慮迅速發展疫苗。疫苗是人為的,接種免疫的辦法不能靠大多數人得了這個病以後產生群體免疫,這個方法行不通,付出的代價和犧牲太大,所以要進行人為幹預。無症狀感染者主要來自兩處,大多數有傳染性鍾南山介紹,中國重視外來輸入,特別重視沒有症狀的新冠病毒感染者。
  • 社交隔離還是群體免疫?喬治亞大學新模型:實現群體免疫的可能性很低
    社交隔離還是群體免疫?一種戰略的目標是「抑制」,通過極端的社會隔離措施來消除病毒社區中的傳播,而另一種戰略是「緩解」,旨在通過足夠大比例的人口感染病毒,同時不超過衛生醫療接收能力來實現群體免疫。研究的第一作者、奧德姆生態學院(Odum School of Ecology)的博士後助理託比·布雷特(Toby Brett)說:「群體免疫的概念是挺誘人的,因為它預示著新冠病毒威脅的結束。
  • 「群體免疫」:「滅霸式」民主下的人權泡沫
    有人至今還在為「群體免疫」尋找科學依據,甚至不惜擺出憂國憂民的嘴臉來,為將來全世界唯有中國人不具備抗體而憂心忡忡。「群體免疫」頂著科學的外衣,以犧牲免疫力低的老弱群體為代價尋求全民獲得抗體,細思,讓人不寒而慄。
  • 英國欲用「群體免疫」法應對新冠?專家:現實版《人類清除計劃》
    3月12日,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宣布如何應對新冠疫情時說英國要靠「群體免疫」來對付新冠肺炎,所謂「群體免疫」指的是當一個群體中有足夠多的人感染了某種疾病的時候,由於大家大都產生了針對導致這種疾病的病毒的抗體,所以這種病毒就無法在人群中大規模傳播了,因此就會漸漸趨向於消失。
  • 「群體免疫」的前世今生
    自由主義在英國長期佔據主流,在這種思想傳統中,英國的政策制定者習慣於從勞動力的生產與再生產的角度來考慮針對老、病、殘等弱勢群體的政策。自由主義漂洋過海,傳播到美國,美國的經濟社會制度與英國如出一轍。由此不難理解「群體免疫」之說發端於英國,又事實上實行於美國。美英兩個典型的自由資本主義國家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中都損失慘重。
  • 國家群體免疫,病毒競爭上崗
    所以結果就可能是,一方面病毒和人體結合越來越強,另一方面免疫系統也無法識別突變後的病毒。因此,在21日的時候,就有英國科學家表示,在病毒突變後,它進入人體細胞的方式也發生了變化,這可能會導致原本沒那麼容易感染的兒童,會變得跟成年人一樣容易感染這種病毒。
  • 國外疫情二次暴發,又想通過「群體免疫」防治?不可能
    但與此同時,「群體免疫」的論調在國外再次抬頭。 10月4日,來自哈佛、牛津和斯坦福的三位流行病專家聯合起草了《大巴靈頓宣言》,向各國政府呼籲改變現行的封鎖防疫政策,採取群體免疫的策略。在《宣言》官方網站上,已有超過1.5萬名科學家和醫學人士籤名。
  • 「群體免疫」策略的可行性有多高?美知名專家:這是豪賭,有些一廂情願
    「群體免疫」在現實中的可行性有多高?如果英國推動實施該策略,這對中國等採取嚴防嚴控舉措的國家來說是否意味著巨大風險?16日,美國最知名的全球公共衛生問題專家之一、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全球衛生高級研究員、全球化智庫(CCG)特邀高級研究員黃嚴忠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對「群體免疫」這一概念做了系統性解讀。
  • 群體免疫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代指群體對傳染的抵抗力
    群體免疫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代指群體對傳染的抵抗力時間:2020-03-31 16:45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群體免疫什麼意思什麼梗?這梗代指群體對傳染的抵抗力 指 人們 群體對傳染的抵抗力 群體免疫力高,是指群體中對傳染具有抵抗力的個體佔比高 群體中對疾病具有抵抗力的個體達到7成以上,一般認為該群體不會發生該疾病的大規模傳染 而通過感染疾病來獲得個體免   原標題:群體免疫什麼意思什麼梗?
  • 何時群體免疫?
    要結束大流行,其中一個條件是在全球形成「群體免疫」。其實在全球疫情暴發之初,人們第一次談論「群體免疫」時曾有不少誤解。多位專家就曾向澎湃新聞表示,達到群體免疫的前提是接種疫苗,否則,人類如果希望在沒有研發出疫苗的情況下達到群體免疫,將付出極高的死亡率和確診人數的代價。
  • 英國提出的「群體免疫」靠譜嗎?病毒多久會感染整個歐洲?
    英國首席科學家派屈克也說:也許新冠肺炎會感染英國60%的人口,才能讓英國人獲得群體免疫。那麼,群體免疫究竟是什麼?英國的這種措施能奏效嗎?理論上講,這樣的病毒或早或晚,一定會感染全世界的每一個人。除了少數傳染病會轉化成慢性病以外,多數感染者都只有兩種可能:死亡或者免疫。如果患者患病後痊癒了,免疫系統就會記住這種病毒,下次病毒再來的時候,免疫系統就會立刻行動起來消滅病毒,這時候我們就說這個人已經對病毒免疫了。
  • 形成「群體免疫」
    亞歷山大回信中,補充了一些數據,包括Quanta雜誌的一篇介紹群體免疫的文章。他說:我不想讓自己看起來像瘋子,如果群體免疫是可行的,為什麼不考慮呢? 而美國衛生部長阿扎爾曾經明確告訴國會:群體免疫不是美國政府抗擊新冠的政策。 為何「群體免疫」既不道德也不可行 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群體免疫」這一概念被一再提及,聯合國網站上是這樣解釋群體免疫的:這是指在社區中有很高比例的人對某一種疾病產生免疫反應(通過接種疫苗或患病),使得這種疾病不太可能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 川普還想著群體免疫呢?允許年輕人感染並形成自然免疫你覺得靠譜...
    眾議員詹姆斯·克萊伯恩(南卡羅來納州民主黨眾議員)說,他領導的新冠病毒小組委員會的調查人員發現了證據,表明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簡稱cdc)開展了一場「政治施壓」,目的是「脅迫」專業人員,此舉可能是想誤導美國民眾對新冠病毒的反應,從而達到群體免疫的目的。
  • 印媒宣稱取得巨大成就,群體免疫成功,稱恆河水發揮關鍵作用
    印媒強調群體免疫成功,號稱10億人無需疫苗,恆河水給予民眾巨大力量!印度媒體《The Print》1月16日對外宣稱,印度是世界上實現群體免疫最成功的國家,目前至少有10億人實現了群體免疫,根本無需再注射疫苗,因為他們已經自帶抗體。印媒此前還宣稱印度研製出了兩款疫苗,可以推向全世界,從而讓印度成為拯救世界的英雄。
  • 英國承認讓國民感染新冠病毒以獲得群體免疫
    原標題:英國首席科學顧問:讓60%人口感染,以獲得群體免疫新京報快訊(記者 謝蓮)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派屈克·瓦蘭斯(Sir Patrick Vallance)13日就英國政府將疫情高峰延緩至夏季,希望以此獲得「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的策略進行了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