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之年,和王家衛一起看Bob Dylan

2021-03-03 民謠故事

Start here:


該如何準確描述追星的感覺?

 

這是一篇散亂的觀後記錄,關於Bob Dylan、香港和王家衛

 

8月4日晚7點,灣仔碼頭的會展中心。偌大的場館裡,Bob Dylan2018香港演唱會將在這裡舉行,同期舉辦的還有全港嬰兒爬行大賽和南海觀音祈福會

香港主辦方果然很冷酷,全館竟然沒為Bob Dylan張貼一副宣傳海報,只給這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留了一張幾行小字的指示圖。

開演前1小時,穿過滿場搶購特價嬰兒用品的香港市民隊伍,我和小卷乘電梯爬上五樓,提早走進了會場,手裡攢著出門前檢查了不下7次的黃色門票,坐在了靠近舞臺右側的第五排位置上。目測著,和那架專屬於Bob Dylan的黑色鋼琴不到20米的距離。

 

演出現場還很空曠,據說待會兒能容納下8000人在這裡一同朝聖。Bob Dylan可能是這顆地球上唯一嫌舞臺不夠小的超級巨星了,眼前這個狹小的舞臺被儘可能縮小到只能容下他和整支樂隊。

 

第一個走過來的大咖是臺灣樂評人馬世芳,坐在了離我們不遠處的同一排。他可是自詡為Bob Dylan的超級粉絲,很早便在自己的電臺節目裡透露,買好了機票會來香港見偶像。這些年馬老師藉助音樂電臺和深度樂評,向更多人安利著他多年的最愛Bob Dylan,這也讓諸多年輕樂迷成為了他偶像的粉絲。

作為Bob Dylan在21世紀中國的有力推廣者,馬老師的良心推薦功不可沒。沒想到他會這麼早來現場,當然很快就有人把他認了出來。

還是這不起眼的舞臺上,早有組織者用厚實的天鵝絨幕布,為Bob Dylan在舞臺中央圍出了新的背景牆。共有七盞大探照燈就掛在幕布的高處,下方早已經擺滿了各式閃著金屬光的樂器,這是為即將登場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伴奏用的。

不一會兒,就有躁動不安的音樂發燒友攜帶著可攜式望遠鏡一路小跑而來,想方設法地湊到舞臺前,似乎想儘可能看清楚樂器的型號或者年代,結果都被幾位粗壯的東南亞裔安保人員無情拒絕了。

 

很顯然,接下來眼見的多數物件,都會因為主人的身份非同尋常,擁有了不可告人的特殊秘密。

 

6月中旬曾在香港搶耳博覽會後,聽2018日本FUJI ROCK音樂節的籌辦人說起:如何爭取到Bob Dylan作為壓軸嘉賓的過程,最終是承諾動用直升機把老爺子從東京轉接到演出現場,他和樂隊才肯在此番「亞洲-大洋洲」巡演前,在日本加演這一場(日本演出的消息早於香港放出,諸多中國歌迷為此先做了計劃,動身去了FUJI ROCK)。

 

8點36分,整支樂隊成員先後就位,Bob Dylan跟在所有人的最後面,從幕布後面突然就走了出來。他穿著銀色定製演出服走上舞臺,隨即在鋼琴前站定,然後很自然地坐下,(按照多年以來保持的獨特慣例)二話沒說,樂隊的聲音就跟著響起來了。

 

此時,全場徹底沸騰了。


這顆星球最酷的本尊回來了,真是「酷到家了」。

 

回想起兩年前,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對外宣布Bob Dylan是當年得主時,老爺子先是玩起了突然失聯,接著出現在兩天後的北美巡演上,卻對此事隻字不提。隨後又被爆出不會到場領獎(缺席並非耍大牌,只是老爺子先籤了巡演合約在身,所以「走不開」),最終是他的頭號粉絲兼好友——朋克教母Patti Smith替他領獎,並以現場表演Bob Dylan作品的方式向他遠程致敬。

結果還沒完,只比Bob Dylan小5歲、彼時也有70歲的Patti Smith竟然在現場幾次激動到忘詞,連說「抱歉,我太緊張了」,害羞得遮住臉,只露出滿頭銀髮。這一幕演砸了的好戲卻讓全世界為這段真實的現場感動不已,再次刷新了對Bob Dylan以及Patti Smith的崇拜與好感。


 

只是兩年後的香港這一晚,頂著諾貝爾文學獎、奧斯卡金像獎、葛萊美獎、普立茲獎數個巨大光環的Bob Dylan,依然不想去重複翻唱自己最鼎盛青年時期的那些經典作品,他寧肯翻唱他人的老歌,也不肯依照大眾的期待去翻唱自己,甚至硬是把自己的老歌改編的即使再老的樂迷都要在現場聽上十幾秒才能就此判斷:原來,是那首歌!

 

這就是Bob Dylan不可取代的絕對魅力,當所有人對他的談論與評價大多數停留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唯有他自己早已經奔馳在21世紀,甚至一度衝向了全體人類遙不可及的未來。

 

當我們聽Bob Dylan時,我們在聽什麼?這個老套的問題已經被後來人提過了五十多年,今天我仍然覺得它有嶄新的意義。對於中國歌迷來說,我們必須努力克服並且跨越語言的障礙與阻隔,儘可能地貼近民謠和搖滾樂多年以前最本真的人類表達上去。如今已是77歲的美國人Bob Dylan就是這樣一個影響無數後人的先驅,他已經變成了那座需要被不斷攀登的音樂山峰。

不管是英國偉大的Beatles(披頭四)樂隊,還是中國教父崔健,他們都曾強烈地受到Bob Dylan的影響,這足以證明其音樂作品的精神內核是具有時代共性的,它沒有地域與文化之隔,沒有種族與歷史區分,我們都可以無盡地享有,將其轉化為受益無窮的財富。

 

這一晚,Bob Dylan的香港歌單也在驗證著他五十年來的數次音樂變革,從《Things have change》到《Don’t think twice, it’s all right》,從《To make you feel my love》到《Love sick》,最後的Encore曲是《Blowing in the wind》和《Ballad of a thin man》。從青年到中年,從老年再返回青年,選曲的前後邏輯看似任性和隨意,卻似乎隱藏著Bob Dylan獨特的編排和設計。五十多年過去了,他始終沒興趣去否定過去和現在,他依然只想著突破和將來。

 

這該是一種多年輕的心態?這麼看過去,他似乎比1960年代的自己更年輕了。想來想去,始終這麼酷,只能更酷的人,只能是Bob Dylan了。想到這裡時,演出尾聲已至,兩小時一晃而過,恰如老爺子的五十年飛速疾馳著。

Bob Dylan的ending pose就是這麼站著,他顯然見過太多世面了,就這麼對著臺下所有人,等待近萬人重複第N次的全場歡呼,然後扭頭轉身,徑直走回幕布裡去,消失了(不知道下次再見是何時何地)。

說起看演唱會要費力氣(當然也花些金幣)搞到前排門票、坐在靠前位置的好處,當然是能擁有絕佳的視野,能近距離地目睹大神的真容,以便用記憶存儲更清晰的珍貴影像,隨時用來滋養接下去的苦澀而清淡的平凡人生

當然在香港這塊明星遍地的神奇土地上,若能參與到一場有生之年系列的特別演出中,就會格外增加偶遇其他意想不到的大咖的中獎概率。這也就是傳說中的「看明星、撞明星」,(網絡上散落著那些成功案例)他們或者伴隨著一聲尖叫從你身邊匆忙經過,或者就坐在離你不遠處的空座上,這些可能性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較大的概率。

 

說回演出開場前,正當我們滿懷期待地掃視著全場時,一對中年夫妻坐在了我的身旁。男士頭戴鴨舌帽,女士身著白色便裝。打眼看去,兩人和跑馬地一帶晚飯後散步的香港市民別無二致。可事實並非如此,我也是散場時反覆確認才後知後覺。

 

那一對中年夫婦,竟然是已有60歲的香港導演王家衛,和他多年來少有曝光的妻子。

 

「墨鏡王」罕見地沒戴他標誌性的墨鏡,換成一副有些陌生的金絲框眼鏡,守在妻子身旁欣賞著臺上的Bob Dylan。這一刻,享譽世界的大導演變回了對妻子照顧有加的好丈夫。

 

就這樣我們挨著坐在一起,看完了這場將近2小時的Bob Dylan演唱會。期間沒有人提前離場(包括返場兩首歌的時間),也沒有誰被迫去洗手間解急。如果有的話,只要在燈光明亮的地方,只要給旁觀者的時間足夠長,我想總會有人認出他——不戴墨鏡的王家衛。

 

仔細想,也只能是Bob Dylan才有這般魔力,能把王家衛吸引到這裡來,自願地在臺下聽他唱歌。我對王家衛太了解不過,他太喜歡音樂了,更太懂音樂人,不然絕不會大膽啟用王菲和Norah Jones兩個歌手做電影的主角!

只不過這一刻,沒有坎城分秒必爭的紅毯,也不是香港金像獎的頒獎禮,這一幕的發生尋常得就像是普通市民去街坊福利會看戲(這是《喜劇之王》的梗),你選好了座位剛坐下,結果身旁鄰座的那個人,你曾看過了他拍的所有電影。

 

散場後有幾分鐘,被魚貫而出的人流推著往前走了十幾米的路,腦子裡的畫面尚未從老爺子的轉身中抽離出去,就被眼前的這位戴帽子的鄰座給吸引了。

 

過了一會兒,我在小卷耳邊說:我確定他是王家衛,他沒戴墨鏡我也認得出!2013年的夏天,我在《花樣年華》拍攝地吳哥窟,看過十幾遍他當年的英文採訪視頻,那時他似乎還沒開始戴墨鏡。

 

我接著小聲說:Google一下王家衛老婆的照片。那女人若是他老婆,那他就是王家衛!

 

結果呢,真的是。

「王導演您好!我看過您的《花樣年華》,大概不下五十遍吧。」

「王老師您好,因為您拍的《一代宗師》,我去到拍攝地義縣的遼代古廟兩次!」

「王導你好啊!真的是你嗎?永遠支持你啊,奧斯卡離你不遠了!李安下一個就是啊!」

「好朋友知道我遇見你,非要我帶話給你說:新片可以不用吳亦凡嗎?麻煩考慮一下啊!」

距離王家衛僅有十幾釐米的過程中,我曾設想了十幾種諸如此類打招呼的方式,但都覺得未免太過俗套,粉絲心態至極,太顯得打擾了。

此後的十幾分鐘,我們就這麼或前後或並排走在散場人群中,但我始終未曾開口對他講一句「你好」。就這麼看著他,陸續有人悄聲地開始拍照、錄像,和他打招呼,王家衛都是沉默著,擺幾次手,和妻子靠在一起。

 

走出會展中心,終於得以走到了他前面,按動快門,留下一張「作為追星證據」的合影。但沒想到,被po上ins的這張相片,後來被八卦記者無碼地用在了娛樂新聞裡。

 

OK,追星證據又加一分,這回發朋友圈,用不著解釋更多了。(一覽新聞全文和無碼圖,後臺回覆:娛樂

當晚到場的大咖明星,還有許巍,真有人拍到了。等候進場時,許少年就坐在會展中心的玻璃窗前。我想,Bob Dylan若曾痛仰對他產生過多少影響,那些結果想必都在他的歌裡了。

 

以上的全部,就是這樣一個難忘的夜晚,我得很努力記清楚這些人和事。想必音樂的無窮盡力量,還將促使更多奇蹟發生。值得記錄的故事始終在發生,我們都可能成為故事的一部分。


感謝Bob Dylan在這一刻我走進這奇妙的會場,是他引領我走進那個夜晚,坐在那個無可複製的位置上。

 

何其榮幸。


Bob Dylan's ending pose in HK

後臺回覆:BD

看Bob Dylan 香港演唱會結束曲視頻

- End -

文 | 王悅

圖片&視頻 | 微博

編輯| 卷總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民謠故事

我知道的,全告訴你

相關焦點

  • 十分鐘了解Bob Dylan|得諾獎的美國放牛娃
    於是60年代末,大家聽到迪倫的鄉村搖滾專輯 Nashville Skyline (納什維爾天際線) 和Self Portrait (自畫像)。當然,這些脫離社會議題偏重自我的作品,也和66年經歷生死一刻的車禍有關。- 70年代末,出生於猶太家庭的迪倫為基督教所吸引,轉而將自己對信仰與宗教的思考用基督教三部曲表達。- 80年代,走出宗教信仰狂潮的迪倫有一種即要不負眾望,卻又仿佛江郎才盡的感覺。
  • 【Respect】身披迪士尼童星出身標籤的 Dylan Sprouse 竟然出道了近20年!
    要知道他今年才28歲,他在1999年的時候就和雙胞胎弟弟Cole 一起參演了由美國獲獎無數家喻戶曉的巨星Adam Sandler主演的電影《老爸向前衝》!可能是因為年齡太小,或許是因為其他什麼原因,雖然出道較早!但是並沒有一直出現在大眾面前!
  • 《布萊克書店 第三季》獻給dylan moran
            在這一篇裡我想簡單的從技術邏輯方面評論這部我心中的神劇no.1        《black books》是一部黑色喜劇,情節誇張出乎意料,看則荒誕不經但其實仔細的想一下卻能發現邏輯上面全都講的通,在大的故事脈絡上
  • bob頭的10000個變種
    頭、lob頭、wob頭、假bob、方bob、睡不醒bob……的區別全智賢別看Lob現在才流行,其實它的老祖宗bob頭都100歲了(也有很多人叫它波波頭,但人家正宗的名字叫bob,鮑勃啦)。以前的女人都是留長髮的,雖然有那麼一兩個名媛明星弄短髮,但都沒成氣候。
  • Bob Dylan 周:10天10場活動了解並愛上這個老男人
    樂童音樂 x 未讀 在短時期內,集合所有能夠匯聚的力量,加快這本書的製作,讓UNCUT《經典搖滾音樂指南:鮑勃·迪倫》可以早日上市,這也是目前國內所有出版物中,關於鮑勃·迪倫音樂創作和專業評價最權威的珍貴讀本。
  • Bob Dylan周:10天10場活動了解或愛上這個老男人
    樂童音樂x未讀在短時期內,集合所有能夠匯聚的力量,加快這本書的製作,讓UNCUT《經典搖滾音樂指南:鮑勃·迪倫》可以早日上市,這也是目前國內所有出版物中,關於鮑勃·迪倫音樂創作和專業評價最權威的珍貴讀本。
  • 氣質大轉變 — BOB頭的發展史你知道嗎?
    Charlize Theron 直到上世紀20年代,託默片大明星Louise Brooks 的福,她那頭短短的童花紅了,成立西方女性最追捧的髮型。
  • 打開Bob Dylan的朋友圈
    他是那個時代的「莎士比亞」民間傳統的繼承者民謠搖滾的開創者放任自流的遊吟詩人他從未停止過創作的腳步6月鮑勃·迪倫以一種特殊的方式來到北京,我們一起回到1975年那場轟轟烈烈的巡演,重新打開他的朋友圈。他保持民謠的社會關懷的同時又絕妙地融合了搖滾節奏,後來又受益於唱片工業的加持、民謠女王Joan Baez的推薦和那個對反抗民謠有剛需和積極響應的時代,最終獲得了比Woody Guthrie更大的影響力。
  • Live Aid--Keith Richard和Ron Wood 伴奏版的《Belowin'in the Wind》》
    1985年7月13日,名為「拯救生命(Live Aid)」的大型搖滾樂演唱會在英國倫敦和美國費城同時舉行,這是一場橫跨多地區的搖滾音樂演唱會的偉大的演唱會
  • 女星的bob頭個個美?還不是因為「量臉型定做」!
    (辨別臉型的方法來自網絡)臉長和臉寬的關係,就決定了你是什麼臉型。下面,你就可以對照描述找到你的臉型,並向與你同臉型的bob頭明星取取經! 但是,在和臉型較長的迪麗熱巴合影時,就凸顯出了臉圓的缺點:如果你的顴骨是臉型最寬處,額頭和下頜都較窄那麼你是:代表明星:江疏影、古力娜扎
  • Bob Dylan斬獲榜首
    三人協力創作和演唱的優秀作品。流行的大衣上點綴著funk,R&B,車庫,鄉村和爵士等元素。沒有看歌詞初聽時仿佛回到了學生時代的暑假,配器無論如何緊張和暗淡最終都會走向明亮,這是一張絕對年輕的專輯。
  • 和王家衛一起「拼貼」電影,和李屏賓一起乘著光影旅行丨關本良專訪
    關錦鵬看了覺得不錯,就找我拍電影。我說我沒有拍過電影,不敢,導演就鼓勵我從廣告和紀錄片著手。其實剛開始拍《念你如昔》的時候,我對電影技術什麼的都不懂,很擔心,經常會問助理,或者自己找書看,去研究。關:其實,我算是香港第一代「學院派」進到電影工業當攝影的,在我之前好像沒有這樣的人。
  • 民宿步行可到達的CP值高的韓國餐廳BOB'S
  • Bob Dylan,時隔8年再發史詩級新歌|一個憑歌詞就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人
    歌詞以甘迺迪被刺殺為開頭,將刺殺後所引發的音樂、藝術和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編織在一起。整首歌曲如同緩慢的夢境,綿延不絕,沉溺不醒。在整個世界都因為疫病而不斷失去的至暗時刻,這首敘事詩讓我們沉靜下來,在曾經摯愛的音樂中,找到一直渴求的撫慰和力量,找到曾經丟失的信仰和希望,去度過人生每一次的迷茫和悲傷,艱難和悲痛。
  • 誰說BOB頭只有女人專利?TOP15位男星BOB頭
    不管是LOB(long bob)還是WOB(wave bob),不管是金髮還是黑髮,以下是我們挑選出來的中外男星波波頭TOP 15,哪個是你的最愛?你看,女人們這兩年流行的漸變色染髮,Johnny早就開始玩了,他是這股潮流的鼻祖。而且,你看看他頭髮的層次,OMG,當之無愧的波波頭之王。
  • 有關Bob Dylan 的爵士檔案
    鮑勃·迪倫在製作音樂和唱歌時的態度一直是不重複自己,他不想以相同的方式演唱同一首歌,也不會在口琴、鋼琴或吉他上演奏相同的獨奏。他在最後幾場演出中的鋼琴獨奏曲活潑有趣,力求以一種新的方式來演奏,這是他音樂才能的結晶,因為他一直在重塑和重寫自己的歌曲。這也是爵士音樂人的態度,即使鮑勃·迪倫穿著與傳統爵士樂人不同的服飾和裝扮。
  • 小資情調的代表——王家衛和梁朝偉
    似乎有些太籠統,看不太懂?那麼我建議你去看一遍《重慶深林》。影片中有一段在人流穿梭中的獨白:「在一次追逐中,我與一個女人擦肩而過。我和他最接近的時候,相距才0.01公分。五十七小時後,我愛上了這個女人。」一種憂鬱而又曖昧的情緒油然而生。
  • BOB髮型精選|不對稱bob短髮髮型 輕鬆減齡意想不到
    No.1 不對稱bob短髮髮型 輕鬆減齡意想不到標籤: bob髮型 不對稱髮型 減齡髮型 倒三角短髮型 芭比髮型臉型不好看的女性,一款中短髮燙髮配合不對稱造型的設計,整個造型的設計看上去雖然簡單,不過設計感還是不錯的哦,不對稱的偏發優雅上鏡。
  • Bob-Hair Is Back!紐約街頭直擊,要長不長的鮑伯短髮在秋季捲土重來
    而今年秋季紐約街頭最受矚目的,是一頭清爽又有個性的bob-hair!也想嘗試bob-hair的魅力,卻又拿不定主意的妳,不妨從這些潮人們的造型當中汲取靈感,趁著這個秋季一試bob短髮更豐富的表情吧。事實上,從Coco Chanel 到Anna Wintour,bob-hair 也擁有它十分經典的歷史故事,就讓我們在這個被稱作「bob-hair 之年」的時刻,一起回顧這款在女性之間永不被淘汰的髮型吧。
  • 那個曾經陪你一起看王家衛的人,還在你身邊嗎?
    今天又要寫王家衛了。有人可能會說你們怎麼總寫王家衛?但這不怪我們呀,要怪只能怪墨鏡王的每一部電影都是如此地具有魅力,值得單獨拿出來仔細回味,今天要說的《阿飛正傳》,絕對是當中最具有獨特質感的一部。時至今日,很多人仍然會引用《阿飛正傳》中的臺詞,來作為愛情中的誡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