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失去李連杰的徐克,為甄子丹拍了一部經典,卻只上映12天

2020-04-23 神奇的絡腮湖

90年代初,徐克、李連杰合作的「黃飛鴻」三部曲,在香港影壇掀起了一股功夫片熱潮。

1992年,在拍攝了《黃飛鴻3之獅王爭霸》後,李連杰離開徐克,開始獨立發展自己的電影事業。而失去李連杰的徐克,也開始尋找新的打星,作為自己的銀幕合作夥伴。

1993年,失去李連杰的徐克,為甄子丹拍了一部經典,卻只上映12天

1993年,趙文卓接替李連杰,成為「黃飛鴻」的出演者。然而,這一年的徐克,又以監製身份,為甄子丹策劃、拍攝了一部功夫經典《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

這部《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僅上映12天便被下架,票房成績只有680多萬港幣,不足700萬。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徐克當年為何要為甄子丹,拍攝這部「黃飛鴻」系列的外傳電影,以及《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票房受挫的原因。

1993年,失去李連杰的徐克,為甄子丹拍了一部經典,卻只上映12天

徐克為何要拍攝《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

1993年,李連杰離開之後,徐克找到了趙文卓接手「黃飛鴻」系列。然而這一年,他為何又要為甄子丹,策劃這樣一部《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

其實,這一切的答案,都與徐克「電影工作室」的運營狀況有關。

在港片銀幕之上,徐克的製片人頭銜,遠比他的導演身份更為矚目。

80年代中期,電影事業穩步上升的徐克,選擇成立「電影工作室」,從導演轉型製片人。

1993年,失去李連杰的徐克,為甄子丹拍了一部經典,卻只上映12天

1986年,徐克以製片人的身份,為吳宇森策劃了《英雄本色》,並擔任了影片的監製。而1987年,徐克又將程小東捧上導演的位置,並為其策劃了《倩女幽魂》。

90年代初,《笑傲江湖》、《新龍門客棧》等作品的誕生,不僅讓程小東、李惠民等人的導演事業走上高峰,同時也讓徐克的製片生涯,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輝煌。

雖然都是電影從業者,但導演與製片人的電影追求,卻是不同的。導演渴望通過過硬的影片質量,證明自己的能力,而製片人則更看重電影的票房成績。

在1993年,徐克的「電影工作室」遇到了一次運營危機,而他的製片之路,也在此時發生了一些顛簸。

1993年,失去李連杰的徐克,為甄子丹拍了一部經典,卻只上映12天

1990年,隨著《倩女幽魂3》的上映,「倩女幽魂」系列宣布完結。此時徐克的「電影工作室」,賴以賺錢的大IP也只剩「笑傲江湖」。

為了開拓新的IP市場,徐克在1991年親自下場,執導拍攝了《黃飛鴻之壯志凌雲》,開啟了「黃飛鴻」的IP系列。

1993年,《東方不敗之風雲再起》的上映,為「笑傲江湖」系列落下帷幕。而該片之後,程小東、李惠民也相繼離開了「電影工作室」。

此時,徐克的電影團隊裡,導演只剩下自己一位,電影IP也只有「黃飛鴻」系列一個。更糟心的是,李連杰也要離開「黃飛鴻」系列

隨著李連杰的離開,徐克的「授業恩師」吳思遠,推薦趙文卓接手「黃飛鴻」的角色,而在《黃飛鴻2》中擔任動作指導的袁和平,也向徐克力薦了自己的弟子甄子丹。

1993年,失去李連杰的徐克,為甄子丹拍了一部經典,卻只上映12天

面對這兩位打星人選,1993年的徐克,讓元彬、趙文卓一起,合作拍攝《黃飛鴻4之王者之風》。而袁和平則與甄子丹一起,在徐克的安排下拍攝了一部「黃飛鴻外傳」電影——《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

徐克這樣做的目的很明顯。

一方面,將元彬、袁和平兩位動作指導,推上導演的位置,如果作品表現出色,便將二人拉入「電影工作室」,彌補程小東、李惠民離開後的導演人員缺失問題。

另一方面,希望通過打造外傳電影「少年黃飛鴻」,開闢新的IP市場。

同時,1993年的徐克也親自上陣,執導、拍攝了奇幻愛情片《青蛇》,希望該片能像《倩女幽魂》一樣,開啟新的IP系列。

讓袁和平「重出江湖」,再度回歸導演的位置;培養元彬轉型導演,接替程小東在「電影工作室」的工作;通過「青蛇」、「少年黃飛鴻」,開闢新的IP市場。徐克的這個安排,可以說是「三管齊下」。

然而,徐克的想法雖然很完美,但這些電影作品的市場表現,卻給他狠狠地澆了一盆冷水。

1993年,失去李連杰的徐克,為甄子丹拍了一部經典,卻只上映12天

1993年的票房市場之上,《青蛇》只拿到了940多萬港幣的成績,而《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只上映了12天便被下架,票房成績只有680多萬港幣。

相較之下,元彬執導的這部《黃飛鴻4之王者之風》,還算表現不錯,上映14天拿下了1100多萬的票房。

但是,與之前《黃飛鴻之壯志凌雲》2900多萬的成績,《黃飛鴻2之男兒當自強》3030多萬的票房,《黃飛鴻3之獅王爭霸》2700多萬的結果相比,《黃飛鴻4之王者之風》顯得不值一提。而《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的票房,更是慘澹不堪。

那麼,《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的票房成績,為何如此不理想?

1993年,失去李連杰的徐克,為甄子丹拍了一部經典,卻只上映12天

緣何《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的票房慘澹

就電影的服、化、道設計,劇情編排,打鬥場景呈現而言。甄子丹的這部《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的質量,其實並不輸李連杰的「黃飛鴻」三部曲,但是為何該片在香港市場的票房成績如此不理想。

首先,《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在香港的票房成績慘澹,與徐克自身的IP運營有一定關係

1991年的《黃飛鴻之壯志凌雲》票房大賣後,徐克又在1992年推出了《黃飛鴻之男兒當自強》。隨著這兩部作品的熱映,徐克也把自己在1989年拍攝的一部老電影,掛上「黃飛鴻」的名頭,推上大銀幕。

它就是《黃飛鴻92之龍行天下》。

1993年,失去李連杰的徐克,為甄子丹拍了一部經典,卻只上映12天

在這部《黃飛鴻92之龍行天下》裡,李連杰、元華的打鬥表演雖然也十分出色,但是電影的製作成本差異,導致這部《黃飛鴻92之龍行天下》,無法達到「黃飛鴻」兩部曲的水準與高度。

但是為了蹭上「黃飛鴻」的熱度,徐克把這個與「黃飛鴻」無關的故事,命名為《黃飛鴻92之龍行天下》,打著「外傳電影」的旗號推入院線銀幕。

徐克的這番操作,就如同王晶在《追龍》大火之後,又拍了一部《追龍2:追緝大富豪》一樣,觀眾的反應也可想而知。

1993年,徐克推出了《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影片打著外傳電影的旗號,男主角也從李連杰變成甄子丹。之前的《黃飛鴻92之龍行天下》,仍然在不少觀眾的心頭迴蕩,此時推出另一部外傳,票房受挫也在所難免。

1993年,失去李連杰的徐克,為甄子丹拍了一部經典,卻只上映12天

其次,「黃飛鴻」電影的泛濫,也是《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票房遇冷的一個原因

自《壯志凌雲》、《男兒當自強》的「黃飛鴻」兩部曲上映之後,便開始有不少港片導演,對「黃飛鴻」的故事進行挖掘、創作。

1992年,林正英、錢嘉樂就合作了《黃飛鴻之一代宗師》,譚詠麟也在此時拍攝了《黃飛鴻笑傳》、《黃飛鴻對黃飛鴻》。1993年時的元彪,也出演了《黃飛鴻之鬼腳七》。

而張鑫炎導演,也在1993年拍攝了《黃飛鴻之男兒當報國》,還找來了李連杰的大師兄王群,出演「黃飛鴻」的角色。

這些「黃飛鴻電影」的質量良莠不齊,很快造成了票房市場的衰退。80年代的「殭屍片」,就是因為題材的泛濫走向衰落,90年代的「黃飛鴻電影」亦然。

1993年,失去李連杰的徐克,為甄子丹拍了一部經典,卻只上映12天

徐克的運營失誤,加上類型片泛濫的市場亂象,甄子丹的這部《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最終只以不足700萬港幣的成績收場,這也成為了不少功夫片影迷心中的遺憾。

雖然在票房市場之上表現不佳,但該片過硬的質量,卻獲得了許多功夫片影迷的認可。2001年,好萊塢導演昆汀·塔倫迪諾,將《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引入北美市場。這部被票房洪流淹沒的佳片,也再度於大銀幕上綻放光芒。

時至今日,徐克、袁和平、甄子丹合作的這部《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依然憑藉它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的新生代觀眾。

1993年,失去李連杰的徐克,為甄子丹拍了一部經典,卻只上映12天


相關焦點

  • 1993年,失去李連杰的徐克,為甄子丹拍了一部經典,卻只上映12天
    90年代初,徐克、李連杰合作的「黃飛鴻」三部曲,在香港影壇掀起了一股功夫片熱潮。 1992年,在拍攝了《黃飛鴻3之獅王爭霸》後,李連杰離開徐克,開始獨立發展自己的電影事業。而失去李連杰的徐克,也開始尋找新的打星,作為自己的銀幕合作夥伴。
  • 1993年,香港武俠片全面潰敗的一年,徐克失去李連杰,午馬成炮灰
    2月中旬上映的《黃飛鴻之三獅王爭霸》為他拿到2746萬港元票房(文中所提到的票房成績都以港元為單位,下不再重複)。之後李連杰離開嘉禾自立門戶,徐克歷經重重挫折才找到趙文卓接任。徐克自己拍的《青蛇》,也只收了950萬。
  • 1993年的元彪、甄子丹、李連杰,展開了一場「黃飛鴻電影」對決
    《黃飛鴻之壯志凌雲》大獲成功之後,徐克又在1992年拍攝了《黃飛鴻2之男兒當自強》。在這部作品中,徐導為了滿足觀眾對打戲的需求,特意安排了李連杰、甄子丹兩位實力派打星同臺交手。而黃飛鴻的無影腳、納蘭元述的布棍,也讓不少觀眾記憶猶新。隨著《壯志凌雲》、《男兒當自強》的熱映。「黃飛鴻」的系列IP,在1993年迎來了一次市場高峰。
  • 免費電影在線看1993年,香港武俠片全面潰敗的一年,徐克失去李連杰,午馬成炮灰
    《風暴的興起》大聲喊道:「你有科學,我有一個神奇的口號關閉巫妖失去了112500萬;「 K的風?兄弟們「是從李連杰以前的聲譽中借來的」 K?否定L?誰」,結束於111900萬;「鐵猴」在製作過程中犯了內,,只有6個收集了8100萬。句子「我會盡力而為 將其推出「新起重機針」中也可能導致 使人感到柔軟。8號1700萬關閉;
  • 1993年洪金寶拍了一部武俠經典,卻被定義為「三級片」只上映9天
    1993年,47歲的「武俠專業戶」狄龍,被洪金寶導演看中,出演了一部武俠經典。這部電影雖然製作精良,但因為劇情設計的問題,被香港「電檢處」定義為「三級片」。在票房洪流的衝擊下,該片只上映了9天,以190多萬港幣的票房收場。
  • 1994年,袁和平為楊紫瓊、甄子丹拍了一部經典,卻遇上了一個勁敵
    80年代中期,隨著功夫喜劇市場的逐漸降溫,成龍、洪金寶轉型警匪動作片市場,而袁和平導演也在1985年,憑藉一部《情逢敵手》轉型都市動作喜劇。90年代初,隨著徐克「黃飛鴻」系列的誕生,功夫片再度風靡於港片銀幕。袁和平導演也在此時,回歸了功夫片的拍攝。
  • 甄子丹VS李連杰:命運交叉的56年
    同時,甄子丹也在積極醞釀進軍影視圈。 在新的賽道裡,同門師兄弟終於狹路重逢了。 三、1982年下半年,因《少林寺》走紅的李連杰,被張鑫炎拉著,趁熱打鐵,拍《少林小子》。這次片酬翻倍,不再是1塊1天,而是:2塊1天!
  • 甄子丹師傅主演 巨星雲集 1993年上映遇上李連杰,票房193萬
    《黃飛鴻》票房大賣後,各大電影公司都想在武俠片市場分得一杯羹,1993年武俠片真正迎來大爆發,光李連杰一人這一年就拍出五部經典作品《倚天屠龍記》《太極張三丰》《方世玉12》《黃飛鴻3》《黃飛鴻4》,《一刀傾城》就是在這一年上映的。
  • 1992年,李連杰因一部功夫經典,衝擊金馬影帝,卻敗給了成龍
    1989年,身處低谷期的李連杰,與周星馳合作了《龍在天涯》,該片只在香港上映13天,僅拿下680多萬港幣的成績,成為了李連杰電影生涯中,票房成績最差的一部作品。說來也巧,1989年的《龍在天涯》之後,周星馳遇到了劉鎮偉,出演了《賭聖》,隨後大紅大紫。而此時的李連杰,也遇到了徐克,還出演了《黃飛鴻之壯志凌雲》。
  • 1993年,香港電影武俠年,整個香港影壇有多少刀光劍影?
    《方世玉2》 【1993年,香港電影武俠年,整個香港影壇有多少刀光劍影?】 1993年是香港電影最輝煌最巔峰的一年,全年電影產量近300部,達歷史之最。同時,這一年也是香港電影開始失去臺灣市場的第一年,臺灣省年度票房冠軍從港片變成了好萊塢大片。
  • 能打的甄子丹,為啥總紅不過李連杰?
    1982年,李連杰憑藉處女作《少林寺》火遍亞洲,成為風頭無兩的武打明星。就在同一年,甄子丹正式出道,在袁和平執導的《笑太極》中擔任主演。這部為甄子丹量身定做的功夫片,並沒有捧紅他。《黃飛鴻》系列讓李連杰爆紅,袁和平拉著甄子丹拍《黃飛鴻之鐵馬騮》,票房只有681萬港元。1993年的甄子丹,只拿出兩部主演作品,一部是《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一部是《英雄豪傑之蘇乞兒》。
  • 1993年,狄龍接連「失利」3部武俠片,現如今都成為了經典
    1992年,徐克打造《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黃飛鴻之男兒當自強》和《新龍門客棧》;周星馳有《鹿鼎記》系列和《武狀元蘇乞兒》;劉德華也有《絕代雙驕》、《戰神傳說》;他們將武俠片潮流推向一個高潮,迎來了1993年的香港電影「武俠年」,那一年武俠片有20多部。
  • 1993年,狄龍接連「失利」3部武俠片,現如今都成為了經典
    1990年,徐克和偶像胡金銓一起拍了《笑傲江湖》,開創了新武俠時代,又隨著《黃飛鴻》的口碑票房齊飛,香港影壇迎來了武俠片潮流。李連杰一個人就有6部武俠片上映,正東創業作《方世玉》系列、和徐克合作的《黃飛鴻之獅王爭霸》、和王晶合作的《黃飛鴻之鐵雞鬥蜈蚣》、《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還有一部和袁和平搭檔的《太極張三丰》。
  • 93年「黃飛鴻」電影泛濫:李連杰恩師拍一部,只賣了47萬港幣
    香港有不少系列電影,要說最多最長壽的話,當屬黃飛鴻系列,一代代香港電影人對此樂此不疲,從關德興老爺子開始,然後成龍、劉家輝、王群、李連杰、趙文卓等,都塑造過這一形象。不過許多人一提到黃飛鴻的話,第一個先想到李連杰,想到徐克執導的黃飛鴻系列電影。徐克不僅開創了新式武俠時代,而且他和李連杰還帶動了一波黃飛鴻熱潮,單單1993年香港就有7部黃飛鴻電影,有點泛濫的意思,一起看看吧!
  • 1993年,香港武俠片幾乎全軍覆沒,徐克失李連杰,午馬成炮灰
    9天時間裡,票房才勉強突破了100萬元,作為監製兼投資人的羅維不得不宣布公司破產,成為了香港影壇中因一部影片而傾家蕩產的可憐人。徐克當時拍攝完成《黃飛鴻之三獅王爭霸》之後,《黃飛鴻》系列的主演者李連杰便離開了嘉禾影視獨自發展,失去李連杰的徐克為了完成自己的《黃飛鴻》系列作品輾轉找到了趙文卓,邀請他成為後續影片的主演。
  • 香港武俠片的沒落,徐克失去李連杰,午馬鍾少雄成為炮灰
    沒有人不為港片瘋狂。在上個世紀的八九十年代,小馬哥和古惑仔是每一個男孩子的夢想,希望有一位腳踏七彩祥雲的至尊寶是每一個女孩的夢想。那個時候的香港《古惑仔》、《黃飛鴻》等優秀作品源源不斷,這些作品一直推動香港電影走到了九十年代。從此香港電影逐漸走向了落幕。
  • 李連杰有「黃飛鴻」,甄子丹有「葉問」,吳京呢?
    李連杰:《少林寺》一夜成名,「黃飛鴻」成不可超越的經典李連杰從8歲那年進體校,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學習和參加比賽。直到1979年,拿了5塊全運會金牌,也因為膝蓋受傷退出武術界。這一年,李連杰才16歲,以後的路該怎麼走?實際上,李連杰心中早就有想法了。
  • 徐克、陳可辛嘗試武俠片突破,卻造就了李連杰、甄子丹的票房大戰
    2011年,徐克對武俠片的呈現方式進行了突破,與李連杰合作了《龍門飛甲》。而這一年,陳可辛導演也對武俠片的表現風格進行了新的探索,與甄子丹合作了《武俠》。《龍門飛甲》、《武俠》這兩部作品的誕生,讓李連杰、甄子丹在2011年的內地電影市場之上,掀起了新的票房硝煙。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2011年甄子丹、李連杰在內地票房市場之上的武俠片對決。
  • 成龍李連杰,吳京甄子丹!!
    1978年,成龍主演一部叫做《蛇形刁手》的電影。那本不是傳統的功夫片,導演袁和平在功夫之外,為電影增添了一層喜劇味道。電影一經上映,成龍更加聲名鵲起,而真正的爆紅還在4個月後,他主演的電影《醉拳》上映了。「馬路上的人們都開始找我籤名,走到哪裡都能看到朝我耍醉拳的人,我終於品嘗到當明星的滋味。」
  • 30年前的《新龍門客棧》,李連杰遺憾錯失,卻意外成就了甄子丹
    1992年上映的武俠經典《新龍門客棧》無疑是一代人的武俠翹楚。歷經了30年,在豆瓣上仍然有著8.6分的高分。,在1967年香港上映的電影《龍門客棧》創下了210萬港幣的票房成績,火遍了大江南北,激起了千層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