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求皆如願,所行皆坦途
2021
燈火可親,辭舊迎新
2021
新年可期,長樂長安
2021
「牛」轉乾坤,牛氣沖天!
「臘盡春暖,子醜歲連,燭醴並華年;今夕宴,觥籌交盞,樂共融。」冬去春來,或是千萬漂泊在外的遊子對家的歸屬,或是萬千父母對遠走他鄉兒女的期盼,「遙遙之願,誠與君念,家興百和,福臨安康」。
從那已被擦的透亮、貼上窗花的窗子望去,忙忙碌碌的鄰裡都在置辦著自己家中的年貨,年幼孩童繞著眉壽老人追逐跳躍,一朵朵如桃花般燦爛的笑容在他們臉上綻開,襯得新衣更加得鮮豔奪目。窗子裡一家老少圍坐在一張小方桌邊,吃著糖嘮家常,春節已悄然而至!
在這美好春日裡,有春風般拂面的溫柔,也有美好的故事悄然發生,更有美好的事情等待我們去做。其一便是給雪白的牆面增添些亮麗的光彩——年畫。「蘭荷菊梅開滿牆,滿屋似聞花芬芳。引來燕雀簷前鬧,直衝屋裡抖翅膀」。如此美好的年畫,春節怎能少的了?
其二便是貼對聯了,大紅之色更增添了喜慶氣氛,春聯源自古代的桃符,以驅魔闢邪,每逢春節,人們總要用新桃符替換舊桃符,正如王安石的詩句所說:「千門萬戶除舊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一年之際在於春,春的到來也定是不同凡響,春節便是春最莊重肅穆的開端,而放鞭炮也更加熱烈的歡迎了春。放爆竹慶賀春節,我國已有兩千多年歷史了。古人焚竹發聲,名曰「爆竹」,「通宵爆竹一聲聲,煙火由來盛帝京」。當午夜新年鐘聲敲響之際,整個華夏大地上空,爆竹聲響震天宇。
一年之中,有種最美味的飯,叫年夜飯。作家林語堂說過:「如果說中國人非常重視某種東西,那既不是宗教也不是學習,而是食物。」春節之食,其承載是一家人心之所向,家的味道,是身心的放鬆,是靈魂的歸屬。
同樣有種最好看的節目,叫春晚,春晚對於小孩子來說或許就在於熱鬧紅火,而對於老一輩人來說,其意義是團圓,是幸福,是過年的一個象徵,更是辛苦一年之後的歸屬。
農業是一切經濟的首位,勤勞樸實的中國人民通過舞龍來祈佑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龍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圖騰,傳說中的龍能行雲布雨、消災納福,象徵祥瑞。「龍」以草、竹、布等材料製成,舞龍是一種集武術、鼓樂、戲曲與龍藝於一身的傳統藝術樣式,蛟龍漫遊,時而似躍上蒼穹呼風喚雨,時而似潛入水中蹈海翻江,「邊地鶯花少,年來未覺新。美人天上落,龍塞始應春」,長長的龍燈隨風舞動,新的一年蹁躚而至。
祭祀,源於與天地和諧共生的信仰理念,人類最原始的兩種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而在春節,這個一年中最為莊重的節日裡,祭祀,便是人們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的重要途徑。「聖朝佳節遇長春,跪捧金爐祝又焚」,人們相信,這一天,我們虔誠地面對祖先,這一年,我們虔誠地面對生活,只要堅守節操、踏實努力,幸福的生活一定會到來。
這個春節,與以往有相似,也有不同。相似的是人們的幸福快樂;不同的是,在這個本該闔家團圓的日子,有許許多多在外地工作的人,響應號召,異地過年,為抗擊新冠疫情做出自己的貢獻。待凌冬散盡,又是一場春回大地、草融雪青。
鞭炮響,燈籠搖
窗花紅,楹聯慶
一歲伊始,辭舊迎新
歲華去,釵股新
唱新詞,韶華一添春風鬢
舊人新貌,舊物新春
新的一年
願你心裡有火,眼裡有光
善意盈盈,如願以償
溫柔且強大
從容且堅定
平安喜樂
萬事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