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公演視頻歡迎移步
http://www.tudou.com/home/_757344461/item?luicode=10000359&luicode=10000359
《女兵日記2.0》同名主題歌
作詞:趙穎 作曲:巫中傑 編曲:張磊
錄音混音:陶淵超
演唱:黃亞男 程靖 王歌 楊硯茹 馬樂幸
主題曲《90後來當兵》
作詞:趙穎 作曲:巫中傑 編曲:張磊
錄音混音:陶淵超 演唱:鐘聲 陳穗嶸
《藍色的夢想》
2014年上海戲劇學院「啄殼」計劃支持項目
2014年上海市教委大學生創新項目
2014年上海戲劇學院創作中心扶持項目
2014年烏鎮戲劇節展演優秀劇目
2015年京港青年藝術節展演優秀劇目
2015年北京大學生戲劇節展演優秀劇目
2015年全國校園劇本徵集二等獎
2015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年會最佳創意獎、最佳人氣獎
提到話劇,總會想到雷雨。說起青春,總帶著一絲不羈。2015年的金刺蝟大學生戲劇節的展出劇目中,有一抹綠不期而遇。
編劇趙穎是個正能量滿滿的姑娘,懷揣著夢想,青春向上。上海戲劇學院的學習和部隊文藝兵的雙重經歷促使她創作出女兵日記這一劇本,有對部隊的懷念,也有對未來的追求。
Q:了解到趙同學的個人經歷,可不可以將這部話劇理解為趙同學的軍中日記?
A:的確,軍營生活給予了我創作的源泉,讓我有了寫作的衝動。考入上戲,大一時報名參軍,十八歲到二十歲,兩年在熔爐裡摸爬滾打的日子是一生難忘的。從最初的懵懂,倔強到後面的適應、懂事,是一個巨大的成長。《女兵日記》中的楊小穎就像是我自己,還有其他角色也是以現實生活中戰友為原型創作的。用該劇將我們這段軍營歲月作為一種紀念吧,同時也讓觀眾看到我們是怎樣成長起來的。
Q:劇中的戰友都很個性鮮明,在你心中,他們又是什麼樣的形象呢,可否給他們一個「標籤」?
A:劇中的石大凡是「吃貨」,胡少傑是「高冷姐」加「音樂迷」,李天笑是「大長腿」的「拜金女」,劉洋洋是「娘娘腔」。這些角色的性格也都源於生活中的你我他,只不過在舞臺上誇張化了,以至於觀眾看完戲,見到那些角色的原型就會脫口而出:「哎!他就是那個娘娘腔。」但這些角色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劇情的發展就像劉洋洋的「我一直都很男人」石大凡的「再也不吃零食」 ,他們也在不斷的變化長大,正如我們再軍營的成長,看似蛻變,卻是一點一滴積累的。所以對那些朝夕相處的戰友,一定不能用一兩個「標籤」去形容和概括。在那樣特定的環境下,戰友間的感情可以稱的上是親情。
Q:劇中的原型看到演出後,是什麼樣的反應?
A:印象最深的是在2014年的10月9日上海戲劇學院的新空間劇場,當時我這個故事裡的幾位主要角色的原型都來看了。當時我是群演中的一員,謝幕的時候,看到胡少傑的原型在臺下熱淚盈眶的樣子。那一瞬間我也是刷的一下就哭出來了,又覺得,很值得。因為這種戰友情真的是其他感情都無法代替的,我們來自五湖四海, 這部戲可以算是我們感情的記錄。我的戰友也有參與演出和製作的,像是飾演「白小潤」的白馨潤,還有參演的潘興源是今年2016央視春晚開場的主要演員。這部劇他們給了我很多幫助,資金上,人力上,只要我有需要,他們都是義不容辭的趕過來幫忙。
Q:話劇看起來給人感覺很嚴肅,軍營也總是令人生畏,怎樣將二者融合,達到和諧?
A:我最大的夢想是期待女兵日記成為一部具有當代審美,反映戰士心聲的軍旅音樂劇。首先是在上戲的學習,還有就是在部隊的時候,因為我是文藝兵,所以經常下基層表演,部隊演出大都以歌曲、舞蹈或者小品的形式。我就相結合自己在上戲所學的將歌舞與話劇融合,其實也就是音樂舞臺劇這種形式。讓人一想到軍旅題材不只是唱紅歌,而是與時俱進的。其實部隊的生活是很豐富多彩的,可很多人並不了解,於是我想通過這種載歌載舞的,類似於軍營版歌舞青春的形式,將部隊的生活展示給觀眾,讓更多的人了解。
Q:部隊的生活讓你創作一部這樣的戲劇,那麼怎樣從生活找到靈感進行創作呢?
A:雖然我學的是戲劇影視文學,但其實我並不覺得自己很有天賦。除了老師的教導,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自己有沒有「心」。生活每時每刻都在給我們很多角度,記得有位老師留過一個作業,叫我們每個人寫100個人物,可以是現實的,也可以是想像的。這100個人物的塑造對於劇本的創作提供了素材。其次是個人經歷吧,就像我寫女兵,就是對部隊生活的記錄。身邊許多夥伴喜歡看青春小說,我覺得很好,青春是個永恆的話題,對於以後的人生怎樣思考,怎樣選擇,都是很有意義。
Q:作為經驗較為豐富的前輩,對於喜歡戲劇創作又無從下手的同學有什麼好的建議?
A:第一點就是敢想,我們每個人成長過程中都有不同的困擾或喜悅,有的人選擇將它記錄,寫成劇本或是拍微電影,有很多種方式都可以選擇。第二點就是多走多聽多看,去不同的地方,認識不同的人,不斷的看書多學習,總有一天,這些會非常有用,無論是對於創作還是學習,甚至多玩,玩也是一門藝術。第三點是保持自我,這個自我是對自己的一個要求,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就像夢想,可能會有許多阻礙但是仍然要堅定這樣一份夢想,保留對夢想的熱愛。
最後談到寄語,趙同學的回答是祝福。談話中感覺到趙同學是個十分重情義又熱愛生活的姑娘。對戰友不舍,對軍營的留戀,女兵日記是他們在軍營最好的紀念品。對於同樣熱愛戲劇的小夥伴,她也是鼓勵支持還有毫無保留的經驗之談。和她的對話,只想用意猶未盡來總結。這篇文章完成的時候,她已身在臺灣,期待她未來的創作,看看她眼中的臺灣。
(採訪人:美人王)
青春集結號工作室(劇團)成立於2015年,是一群充滿夢想與熱情的青年人的集合,它以上海戲劇學院學生和文藝領域的退伍軍人為主要成員,在軍旅文化理念的引領下,開展具有正能量主題的戲劇、影視作品的創演,進而展現年輕人的青春和夢想,同時為軍地文化融合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工作室目前作品有:舞臺劇《女兵日記》、《海島來信》;微電影《太陽和向日葵》、《虛實之間》;畫展《不包郵地區民族藝術展》。長按二維碼關注 女兵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