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我又出去玩兒了。上個月在臺灣待了十六天十五夜,逆時針環島,走了五個城市。對我來說,十六天太短,我不知道什麼時候再來,但是我知道一定會。
和上次旅行一樣,出發前的廣州大風又大雨。明明說好是去過夏天的,我和Winter穿了四件衣服,從澳門飛到臺北桃園機場,再直接搭乘客運到臺中。
臺中當天的氣溫和廣州一樣冷,走在乾淨的街道上,除了牌匾是繁體字以外,並未十分確信自己是在臺灣。偶爾在公交上聽到當地人談話的口音,看到路邊有臺字起頭的車牌,才確定一切的真實性。
到達青旅已經是晚上了,青旅在逢甲夜市附近,臺灣的青旅普遍比大陸價格高,但是設施和環境都很不錯,放下行李我們直奔附近的逢甲夜市,號稱全臺最大的夜市。
餓了一天的我們像被剛放出來,第一天來到臺灣的夜市,看到各式各樣的小吃簡直雙眼放光。不過臺灣的夜市太多,直到後面幾天我們基本可以做到臨危不亂了。
官芝霖大腸包小腸
關東煮
鹽酥魷魚
紅茶臭豆腐
逢甲夜市大到我們都不敢誇下吃遍整條街的海口,畢竟它有好幾條街。
吃飽後回到青旅發現這家青旅不僅是家咖啡館,同時含有一個免費空間。在這裡,你可以帶走需要的東西,或者留下你不用的東西。
免費空間的概念在大陸還比較陌生,但是早些年的臺灣電影《第36個故事》就已經和它有關了。這裡的東西不算多,有防曬霜,手機殼,但更讓我好奇的,是留下它們的人。
第二天台中的天氣熱了許多,我們約了在廣州開書店東大讀研究所的假臺灣人囍哥,帶我們逛有臺灣最美大學之稱的東海大學。
東海大學的建築偏日和式,高大的樹木配合著低矮的房屋。走在文理大道上,兩旁的日式教室裡坐滿了上課的學生,那一瞬間我居然很想去上課,就算安靜的在這裡呆上一整天也好,這和我後來在臺大看到四處高聳的教學樓的感覺完全不同。
六角形底座像「倒船底」的路思義教堂,是東海的地標,也是整個校園的中心。囍哥說他在裡面當過伴郎,我羨慕的問他什麼時候當新郎,話題成功被我結束……
東海有名的還有它的牧場,那天牧場不開放,只能遠遠觀望。然後來到東海乳品小棧吃必吃的乳製品,不愛喝純奶的我莫名其妙選了瓶鮮乳,味道很濃鬱,平時喝不下半瓶的我居然全部喝完了。
學校很大,數不清走了多少小路,拐了幾個彎,越走越不像學校。路上遇到很多小庭院,門口停著私家車,我以為走進了民房,其實這些都是學校老師的家。我倒挺喜歡走這些路,除了校園的學術和人文,還有它獨特的生活化。
囍哥說這個學校有個特別的傳統,每一任校長都必須住在學校裡,一家人每天在學校裡進出,大概這就是所謂的植根於這片土地。
逛完東海打算去高美溼地看日落,結果天氣不爭氣的飄起了小雨,囍哥說看不到日落也沒必要去高美了,來回至少兩個小時的車程。
曾在囍哥徒步臺灣的書裡看到高美黃昏時的照片,讓我對這個地方有特別的念想。但是在臺中的四天裡都是多雲和陰天,於是整個臺中之行沒有看到高美溼地的日落成為我心中的痛。不服氣的我心裡想,下次再來臺中,來高美。
逛完東海我們三又去了彩虹眷村和秋紅谷公園。整個秋紅谷只有我們,包場一樣在公園裡撒野,享受到了旅遊淡季的甘甜。
彩虹眷村則是一個當地人看了會沉默,觀光客看了會流淚的地方。坐了四五十分鐘的車來到眷村,假臺灣人囍哥邊拍照邊忿忿不平的說"可以好好吐槽臺中了"。
彩虹眷村是因為一隻畫筆和一位老爺爺,他常在村裡作畫,於是整個眷村都色彩斑斕。但我們去到的時候只剩下一小片房舍了,其他大部分已被拆除,所以唏噓於此,就沒有久留。
晚飯時囍哥帶我們來了一家地道的臺灣炒菜館,臺灣菜偏甜,蒜泥白肉沒有蒜,蝦餅沒有蝦,但是真的好吃,記臺中之旅唯一一餐正經的飯菜。
晚飯後和稱職地陪囍哥道別,回青旅後我們又穿梭在夜市裡,這就是住在夜市附近的日常。
在臺中的幾天裡我們走了日月潭,實踐初中課本曾帶給我們的夢幻。逛誠品,許下要逛遍臺灣誠品的偉大理想。想像過自己是電影《一頁臺北》中的郭採潔,在誠品可以遇到什麼奇特故事。
就在誠品的當晚,偶遇了一場黑膠音樂分享會,心中竊喜。到場的人不多,但不乏各個年齡層。
也未曾想過會被注意,Winter在誠品的洗手間偶遇了一位當地姐姐,她無意間看到我們在店內拍攝,以為我們攻讀設計。說明來處後她便熱心留下聯繫方式,還給我們提供了許多關於旅行的建議。
從剛到臺灣的不真實到後來慢慢和當地人的交流多了起來,越來越喜歡這裡的生活。街道很乾淨,到處都像是臺劇小清新的場景,手機裡拍了無數張臺灣的街道都不為過。不用擠公交擠捷運,打包外賣的時候還會互讓。
曾在問完路還是很迷茫時,發現指路的人特意跑過來再為你指一次路。來到電影院發現想看的電影下映了還會有人主動幫你查其他影院的排片。
也許這些對他們來說習以為常,可是對我來說,意味深長。
日月潭的好天氣
在臺中待了四天,離開的時候在青旅新認識了一個前臺大叔,和他聊了聊我們走了哪裡還有他在臺中最喜歡的地方。
說完後不經覺我們要離開了,笑說我們應該早點認識。
他笑了笑說,下次再來。
文/圓臉
圖/圓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