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很久沒有看過以愛情為主題的電視劇了,而綠豆真的是看一眼便知會喜歡的那種。綠豆裡,有每一個人在愛情裡的樣子,那個每一次先開口的人,那個更願意付出的人,那個隱忍感情的人,那個縱容伴侶的人,那個剪不斷的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原因和執念,它不是悲劇亦不是喜劇,沒有好也沒有壞,而每一個人只是普普通通的愛情中人,許這就是愛情百態同時亦是千人一面。這似乎是一部靜靜地用畫面講故事的不「港」的港劇。
→綠豆開篇的第一個聲音
那好,就先港一下畫面。
一、上帝視角。
→乍一看這個視角就覺得很新鮮,後來仔細想為什麼覺得好,許是因為這個角度讓我有一種觀摩別人生活的感覺,是一個局外人的角度。
二、腳。
→劇中好幾場戲到最後都落到腳上,其實人跟人的感情不管怎麼掩蓋怎麼流露其實連拖鞋都知道,瞞得了自己瞞不過拖鞋
三、對稱。
→忘了是哪個攝影師說過,如果你不知道怎麼拍照記住對稱就好,嗯,對稱大法好。
→喜歡這個場景。
→同樣是對稱的構圖,一個在表達有距離但是在靠近,另個在表達出漸漸疏離。
四、留白。
→有沒有覺得這些空白的空間是寂寞的人急於填補而所謂親密的人急於找尋的?
五、遠景。
六、特寫。
七、倒影。
→又忘了是哪一位大神說過,玻璃最感人的作用不是透明而是反射。嗯,i see reflections in your eyes.
那麼,透過這些畫面它想港一個怎樣的故事。(我叫不劇透)
這是一部通過小說改編的劇集,我沒有看過小說,但是,看了《綠豆》覺得劇中每個人的形象都很立體,他們的狀態都呈現的恰到好處。綠豆芝麻的小事看著也不會膩。全劇沒有鮮花蠟燭,沒有一句肉麻臺詞,沒有生生死死,只有起床的鬧鐘,兩個人的火鍋以及試一試給女友買的新的榨汁機。
劇中我們能看到的場景並不多,他和她和它的家,瑪嘉烈的辦公室,大衛的計程車及後來的7人車,茶餐廳,KTV,鑰匙鋪和菜市場,這可不就是生活在城市裡普通男女的真實場景嗎?而大衛和瑪嘉烈的故事,何嘗不是我和/或你的故事,有時候我們既是大衛又是瑪嘉烈,既是趙子龍又是Diamond。
一些喜愛的碎片:
→目送女友的飛機駛機場的大衛。
→至愛片段:測試榨汁機的大衛,當瑪嘉烈打來電話問他在幹什麼,他並沒有講自己在幹嘛,只是不想給對方壓力。真的喜歡一個人也未必會張牙舞爪的追著讓別人知道。
→看到Margaret(瑪嘉烈的英文名字)會駐足。
→你還記得地下通道裡那個曾經感動過你的歌手嗎?
→很殘忍很真實的人性。
→讓我想到了天使愛美麗裡那個拿到童年鐵盒的男人,忍不住好奇趙子龍寫給大衛的話究竟是什麼,在好奇的同一秒鐘我就知道自己的好奇是不必要的,我們究竟能記住多少自己講過的話?這也是喜歡這個片子的原因,就像我們自己的生活一樣,不是所有的梗都解得開,不是解得開的你都能面對。
→沒有一個突然是突然,突然就是心厭意冷。
還有我愛的一些場景:
→茶餐廳
→鑰匙鋪
→早晨
ps:劇中的歌品我也是服的,蝦米上有同名專輯可以聽。劇中的家居品味我也是服的,而且處處露心機。
→M&D / 劇中所有的臺詞沒有講過一句我中意你,而這些臺詞都在場景裡。
對於劇情的結尾我劃上問號,大衛同瑪嘉烈回得了過去,回得了當初嗎?
其實想想也沒什麼緊要,就帶著舊傷口迎接新的生活,許也是另一種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