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影視劇中見到過雙節棍,它是古代琉球的一種冷兵器,由兩支中間以短鐵鏈或繩索連在一起的鐵棍或木棍所組成。
在中國古代,傳說宋太祖趙匡胤發明大盤龍棍(大掃子)和小盤龍棍(小掃子)兩種,與現在雙節棍不同的地方是大掃子是一長一短,用以長截破盾,與現在雙節棍應用技法上均大異其趣,但從宋代起連枷即成為中原地區的制式武器,但名稱隨地區與朝代不同各有演變,如宋代與西夏的鐵鏈夾棒,元明的馬上鞭棍、鞭棍等,一直沿續到清代的虎頭棒、哨子棍等,都有演練之法。
現代的雙節棍式樣則源自琉球。雙節棍的英文名稱為「Nunchaku」,從琉球語的「ヌンチャク,nunchyaku」直譯而來。但在日本,「ヌンチャク」並不是指雙節棍,因「ヌンチャク」並不是只指木製的棍,全體尺寸和雙節棍也有分別。
雙節棍也可以作為馬轡使用,不做武器使用,當地農民同時也從福建等地引進連枷,成為雙節棍的可靠起源之一,一說琉球雙節棍源自日本的拍子木,而日本目前的雙節棍亦與拍子木同樣由繩索而非鐵鏈相連。
在琉球禁武時代,農民為了自衛而將農具改造成看似不起眼但卻可傷人的雙節棍。操弄雙節棍的技術並不多,因此多半是農民或漁民練習拳術之餘才會練習的一種兵器,因此並無特別的流派或傳承歷史。但是由於雙節棍的特殊構造,得以衍生出各種華麗動作,加上攜帶便利,因此現受到很多武術運動愛好者的練習,且常用於武術表演。
雙節棍真正名揚世界是始於武打明星李小龍,因為在電影中多次使用,許多文獻都提到他是向菲律賓著名武術家伊諾山度學習雙節棍,但李小龍的女兒李香凝則否認此一說法,她提出自己父親的雙節棍功夫是出於自學。
更多閱讀:
這件暗器藏於衣袖中,射出後可殺傷30步內敵人,古代俠客必備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