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群體,
他們承受著常人不曾感受過的痛苦,
卻擁有著堅強而充滿希望的靈魂。
在第29個「國際殘疾人日」
到來之際,
讓我們一起走近他們。
失去手掌腳掌,堅持當老師12年
近日,
一段「失去四肢的女教師教書12年」
的視頻,
引發眾多網友關注。
視頻中,
一位沒有四肢的教師,
熟練地寫板書、批改作業、
給學生上課,
看起來輕鬆平常,
卻令人感動。
這位人民教師就是
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人民小學的
英語老師杜宣梅。
36歲的她,
在三尺講臺上堅持了整整12年。
1984年,
杜宣梅出生在四川省合江縣榕山鎮
一個農民家庭。
剛滿一歲時,
病魔就奪去了她的手掌和腳掌。
為了能和正常孩子一樣上學,
在父母的引導下,
她從走路、吃飯這些
再普通不過的動作開始練習,
幾十遍、幾百遍......
命運的不公,
讓年幼的杜宣梅特別堅強,
父母對她說的一句話讓她銘記於心
——讀書是唯一的出路,
於是她一直咬牙堅持學習。
杜宣梅的努力讓所有人都看在眼裡,
在學校,老師們給予這個
特殊的孩子更多的關心和照顧。
可以說,沒有老師們的幫助,
就沒有如今自強自立的杜宣梅。
所以,從小學開始,
成為一名人民教師的願望,
便在杜宣梅的心裡生根發芽。
畢業後,
杜宣梅走上了夢寐以求的教師崗位,
回到家鄉合江成為了一名人民教師。
在外人看來,
沒有手掌腳掌如何教書育人?
但杜宣梅卻努力克服自己的弱勢,
用沒有手掌的雙臂
夾著粉筆不斷書寫、
用戴著義肢的雙腿
在教室裡站立走動,
上起課來精力充沛、
情緒飽滿。
杜宣梅一直秉持著
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
很多在旁人眼裡
根本無法做到的事情,
她都能一一攻克,
批改作業、製作課件等等,
事無巨細。
「我會更加努力,
讓自己的努力彌補自身的缺陷,
好好教書」。
這份簡單的執著,
是杜宣梅一直以來堅守的原因,
也是未來她將選擇的方向。
87歲老兵,用斷臂寫下這八個大字
87歲的周全弟,
是一位抗美援朝老兵,
他曾在雪地潛伏三天三夜,
被嚴重凍傷後截取了四肢。
近日,他用斷臂寫下,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令無數網友動容。
1950年,韓戰爆發,
周全弟所在部隊
立即從駐地向鴨綠江開拔。
當年,朝鮮遭遇
百年不遇極寒天氣,
志願軍們冒著零下30度的嚴寒,
執行狙擊美軍部隊的戰鬥任務。
周全弟和戰友們在雪地裡
埋伏了三天三夜。
他回憶起當時的情景:
「餓了,每天3個土豆充飢,
渴了,就抓身旁的雪往嘴裡塞。」
當衝鋒號吹響時,
周全弟發現自己手腳失去知覺,
站不起來,
他只能眼睜睜看著周圍戰友發起衝鋒,
「再後來就眼前一黑,
啥也不曉得了……」

戰鬥結束後,
戰友們找到奄奄一息的周全弟。
當時他的雙手雙腳被凍傷,
如果不馬上動手術切除,
就會有生命危險。
由於缺乏麻醉藥品,
醫生用冰塊將他四肢包住,
在他高燒昏迷的狀況下,
進行了截肢手術。

雖然失去了雙手雙腿,
周全弟沒有輕言放棄,
他不僅鍛鍊自己基本的生活能力,
還嘗試用殘臂抱著毛筆練習書法。
經過刻苦練習,
周全弟書法自成風格,
作品受到專家好評,
還多次在各類書法比賽獲獎。
此外,
每當院校師生來到
他所在的休養院參觀學習,
周全弟都會主動到現場,
表演抱筆書法。

幾十年時間,
周全弟累計寫了近
2000幅書法作品。
斷臂傷殘老軍人的抱筆書法
和他背後的故事,
令網友動容:
「看到這一幕,令人感動!」
「愛國之心永遠熾熱!致敬!」
......
沒有雙腳,卻能日行兩萬步
在江西南昌,
有一位雙腿殘疾的中介小哥,
沒有雙腳卻能日行兩萬步,
用自己厚實的肩膀,
扛起了一個家。
這位中介小哥叫堯濤,
從小就失去了兩條小腿,
平時只能靠雙膝以上行走。
但是他選擇的工作,
卻必須得長時間走動。
只要是有意向的顧客,
堯濤都會帶人上門看房。
很多時候陪看好幾遍,
也不一定能成交,
但他對此毫無怨言。
堯濤說,
其實自己遇到最大的問題是
客戶和他一起看房,
會感覺很有壓力。
「因為有些客戶跟我在一起,
他會覺得我走路比較慢,
得依著我。
有的人說,我跟你看房,
到時候不在你手上買 ,
我心理壓力太大,
所以不願跟你去看。」
對此,堯濤不止一遍和客戶說,
希望他們把自己當個正常人。
堯濤說,
自己找工作遭遇過很多拒絕,
能遇到現在這位
接納並幫助自己的店長,
他覺得很幸運,
也因此更加努力地工作。
有時候看房沒有電梯,
他就陪著客戶爬樓梯,
每天帶客看房,
堯濤最高一天走了2萬5千多步。
雖然辛苦,
堯濤卻樂在其中。
他說:
「我的腿雖然是『軟的』,
但我的腰杆是硬的,
我一樣會活出我的精彩!」
當生活給你一百個理由哭泣,
你就拿出一萬個理由笑給它看!
他們用自己的點點星光,
照亮了整片黑暗,
給人以力量。
我們能夠為他們做什麼?
一個拉手、
一個微笑、
一句問候
......
請給他們多一份尊重,
多一點包容!
每個生命都值得同樣的掌聲與尊重。
來源:央視新聞、中央廣電總臺中國之聲、江蘇新聞、瀘州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