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企鵝,難免就會和冰天雪地聯繫在一起。而在澳大利亞,就有這樣一群遠離冰雪但差點面臨滅種的萌物——小企鵝。不過多虧了澳大利亞的馬什先生(Allan Marsh)及時搬來了牧羊犬救兵,才避免了這一軟萌的族群滅亡。
誰也沒想到牧羊犬的守衛竟能起到如此「起死回生」的效果,這引起了《紐約時報》等多家媒體的爭相報導。這一動物界的溫情互動甚至還被改編成了電影《Oddball》,於今年9月在澳大利亞上映,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績。
一時「手癢」的歐洲人
不同於經典的黑白配,小企鵝不僅體型小,而且偏愛穿藍衣。「弱勢群體」小企鵝生活在世界上實屬不易。因為體型過小,連已經長大的小企鵝都有可能被賊鷗叼走。澳大利亞瓦南布爾的中島(Middle Island, Warrnambool)上的小企鵝數量一度從800多隻驟減到4隻,面臨族群滅亡的危機。數以萬計的企鵝死於赤狐的「魔爪」之下,甚至還有過一次襲擊360隻企鵝的紀錄,被當地報紙形容為「大屠殺」。
其實,作為小企鵝最大威脅的赤狐,並不是澳大利亞的原生動物。
赤狐最初被引入澳大利亞,是因為早期的歐洲殖民者「手癢」。他們繼承了英國人的獵狐傳統,希望在澳大利亞重建獵狐這項古老的「貴族運動」。但是因為澳大利亞沒有狐狸,歐洲人便琢磨著把歐洲的赤狐帶到澳大利亞。於是,從19世紀40年代開始,一批批赤狐「遠渡重洋」來到澳大利亞。沒想到,赤狐在澳大利亞成功「紮根」之後迅速擴散,整個澳洲南部瞬間成為了它們的領地。
不安分的赤狐給澳大利亞帶來了難以預料的麻煩。它們對企鵝下手,攻擊未受保護的羊群,製造了數起物種滅絕事件。赤狐由此成為澳大利亞史上最具破壞力的外來入侵物種,甚至擠入了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布的「全球100種最惡劣的入侵物種」名錄當中。
近年來,澳大利亞中島的泥沙沉積和潮水變緩讓赤狐有機可乘,它們通過遊泳上島捕食小企鵝,造成了小企鵝一度滅亡的慘劇。面對人類帶來的失誤,聰明的澳大利亞人選擇用動物來保護動物,挑選出色的牧羊犬來守衛這些可憐的小企鵝。
牧羊犬成了小企鵝的救星
住在瓦南布爾的馬什先生(Allan Marsh)是第一個想到用牧羊犬來保護小企鵝的人。作為一位養雞的農民,馬什先生對赤狐時不時的「侵擾」非常頭疼。「那天凌晨三點,我在用槍驅趕赤狐,」馬什先生談起養牧羊犬的初衷時說道,「鄰居家的牧羊犬不停地叫,後來我才反應過來它是在衝著赤狐叫。」後來,聽從鄰居建議的馬什先生很快養了一條自己的馬雷馬牧羊犬,用來保護雞群免受赤狐的騷擾,成效十分明顯。
當馬什先生聽說中島上發生的慘劇時,他便向官方提議引進馬雷馬牧羊犬到島上驅趕狐狸。經過一段時間與當地議會的拉鋸後,終於在2006年,馬什帶著自己的牧羊犬Oddball上島保護小企鵝。誰也沒想到Oddball的「戰績」會如此顯赫。Oddball與島上的小企鵝相處融洽,在Oddball開始執勤之後,沒有小企鵝再死於赤狐的口下。經過多年的守護,中島上的小企鵝數量恢復到150隻。
馬雷馬牧羊犬非常獨立。只要有足夠的食物和水,它們就可以單獨留在島上照看企鵝。但在此之前,它們必須經過訓練。瓦南布爾市議會的旅遊服務部門經理彼得•阿爾伯特(Peter Abbott)說,「雖然小企鵝看起來非常可愛,但是它們的氣味很難聞,就像死魚一樣。」馬雷馬牧羊犬得適應這種氣味,並把小企鵝當成普通的家禽來保護。
Oddball已經退休,中島上的小企鵝現在由Eudy和Tula負責。不過這兩隻牧羊犬也逐漸步入老年,中島的企鵝迫切需要新的保護者。阿爾伯特表示,購買訓練兩隻新的牧羊犬需要25000澳幣,而這個中島牧羊犬計劃一直沒有獲得政府的資助,因此需要靠募捐來籌集費用。
不過,由Oddball拯救小企鵝的故事改編的電影《Oddball》上映後引起了大量關注。網絡集資因此急劇上升,目前已達到18000澳幣。官方現已購買兩隻新的馬雷馬牧羊犬進行訓練,繼續保護中島上可愛的小企鵝。
跨界更有愛
其實,不僅僅是牧羊犬和小企鵝,在動物世界裡,還上演著許許多多的「跨界」守護情。
小豬也英勇
在文學作品裡,豬大多是好吃懶做、貪生怕死的形象。不過這隻美國的小豬卻顛覆了大家的印象。美國的一家兒童幼兒園內一隻山羊掉進了池塘,而且山羊的蹄子被池塘的石頭卡住了,導致山羊未能抽身逃命,半個身體淹沒在池塘裡。此時山羊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一隻小豬突然化身英雄,二話不說就跳下池塘,首先是用豬蹄挪開石頭,然後再用身體把山羊推上岸,最後成功救出了山羊。山羊獲救之後,似乎大為感激,用羊臉碰了一下小豬,然後兩隻動物開開心心地結伴離開池塘。
歐弟與阿黛茲:青梅與竹馬
在美國康乃狄克州格林威治鎮上的裡歐動物保護園(Leo Zoological Center)裡,住著一隻1歲大的獵豹阿黛茲(Adaeze)。他有一個從小膩到大的好夥伴——6歲的牧羊犬歐弟(Odie)。從阿黛茲7周大開始,除了吃飯時會分開以外,其它時間多會和歐弟一起嬉戲,甚至是一起睡覺。它們相處融洽,從未出現攻擊事件。阿黛茲是該園區內的動物形象大使,提醒民眾這美麗的物種正瀕臨消失,而歐弟的出現正是為了要讓野性的阿黛茲,能更融入鄰近人群的生活。園方表示,希望透過歐弟與阿黛茲的故事,讓更多人了解愛護動物的重要。
犀牛的鐵漢柔情
雖然犀牛看起來醜醜的笨笨的,但它也有一顆柔軟的心。一隻生活在南非瑪迪卡威國家公園的小斑馬不小心身陷泥沼,不停掙扎,但身邊沒有同伴。就在小斑馬放棄掙扎之際,一頭原本在旁邊喝水的犀牛發現它的存在,隨即前往施救,用犀牛角把小斑馬撈了起來。可惜的是,犀牛的施救來得太遲。小斑馬因獲救前在泥澤中掙扎太久,力氣耗盡,最終還是失去了性命。不過,伸出援手的犀牛還是令人感受到了動物之間美妙的守護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