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屈原》有感 新韻
文/冰魂雪魄
仲夏年年粽送香,悼憑歲歲汨羅江。
九歌天問思民苦,騷體九章感楚殤。
千古低吟猶振奮,今時高調卻迷茫。
滿箋雪月風花事,可嘆無一憫庶章。
緣來亂點:
首聯讀起來好像有些拗口。
頷聯對仗有欠工整。尾聯似乎跟著頸聯跑了,沒有起到合的作用,與起句矛盾且有過於發揮之嫌。
汩羅懷古
文/紫邏樵客
汨羅水碧接天流,流盡興亡幾度秋。
魚腹葬身傷往事,龍軀揮槳惹騷愁。
涉江豈懼風波惡,哀郢全因國勢休。
芳芷幽蘭遺恨在,年年浥露泣汀洲。
緣來亂點:
撫今追古,感慨萬千。哀家國興亡之無助,嘆個人際遇之失機……滿腔幽望,沉於汨水!空留幽蘭遺恨,徒惹後人涕泣耳!感覺頷聯略遜於頸聯。
寫在端午(新韻)
文/曉
五月粽飄香,離騷汨水長。
九州凝正氣,處處呈吉祥。
緣來亂點:
承句不夠準確,有些飄忽之感。轉句略顯突兀。合句不錯。
謝謝點評!
修改
五月粽飄香,離騷萬古揚。
九州承正氣,處處呈吉祥。
七律•悼屈子(新韻)
文/一江春水
青青米粽溢幽芳,河畔臨風請子嘗。
香草佩裳何俊雅。美人遲暮倍悽涼。
身逢離亂冤魂苦,心繫家國涕淚長。
爾若有知今應喜,江南江北共春光。
緣來亂點:
河畔臨風請子嘗?是說河畔架火 現做嗎。 嘗就嘗唄,何必臨風嘛。哈哈!玩笑了!
感覺頷聯 跟主旨有些遠了。尾句 有些過。對仗似可斟酌。
鷓鴣天
屈原
文/(放心)安富平
一代直臣萬世芳,離騷天問九歌揚。
出身高貴知民苦,入仕忠誠殉國殤。
投江去,諫詩藏,楚辭千古鑄華章。
行廉明智留風範,歲歲端陽促自強。
緣來亂點:
開篇明義,交代了要頌揚的主題。章法不錯。
賦詩藏,尚可斟酌。
七律·端午悼屈原
文/白雲悠悠
又至端陽米粽香,國殤一曲韻源長。
賢良萬古精神在,辭賦千秋節氣揚。
芳草悲悽垂泗涕,美人遲暮動哀傷。
難留濁世英魂去,楚水悠悠獨自涼。
緣來亂點:源字尚可推敲。
頷聯對仗優於頸聯。且合乎值得吊念之主旨。首尾呼應,不錯。
謝謝點評,辛苦了。
【虞美人】午日有感
詞/遙知不是雪
楚江滾滾檀心寂。幾度蕪城碧。誰將肝膽日華昭。黃酒一杯酬罷、唱離騷。
蒲馨未斷山河在。龍起騰南海。但憑雲湧斬樓蘭。意氣今朝爭渡、浴芳鮮。
丁香點評:
這首虞美人寫得是迴腸盪氣,可見功底。只這個題目,未能點明主題,須得讀者去詞中尋所感何為、何事。個人意見。不喜勿怪。
端午寄懷(孤雁格)
文/風雨同心
騷人悲跳汨羅江,曠古九歌聲斷腸。
蘭草萋萋枯又綠,而今空對粽飄香。
點評:此七絕押七陽韻,而首句末江乃三江韻,故為孤雁出群格,似有寓意,莫非暗含屈子品行出眾,如孤雁離群?詩人雖已投江,而九歌依然感染後世,物象蘭草為屈原所鍾愛,經枯復榮。如今眾人只識粽香,卻不誦九章,結句令人深思。詩句流暢,意境悲愴,堪稱佳作。
七絕:端午寄懷
文/無恙
一身正氣葬清波,楚賦離騷遺恨多。
從此汩羅江上水,為君日日唱悲歌。
丁香點評:
這首寄懷情感上表達到位了。如果每句去掉前兩個字,改做五絕,又如何呢?個人淺見,僅供參考,勿怪!
謝謝精彩點評,改成五絕很不錯
五絕:端午寄懷
文/無恙
正氣葬清波,離騷遺恨多。
汩羅江上水,日日唱悲歌。
端午戲題
文/小魚
龍舟競渡話端陽,更有離騷韻味長。
莫怨賢良遭捐棄,古和今日總相當。
丁香點評:
此首絕句視角獨特,可以於眾讚頌、懷念詩中脫穎而出。第三句的轉承讓人意外,耳目一新,但稍有突兀。第四句以今古之一致作結髮人深省,引人深思。
生查子.悼屈原
詞/山榮
粽葉散奇香,汨水尤清澈。誦詩悼聖賢,往事千年越。
四海頌離騷,後世明忠烈。把酒莫傷心,鳥啼空悲切。
點評:意象鮮明,詞句流暢,感情飽滿。往事越千年,離騷傳四海。
〈端午〉 新韻
老王
五嶽慟烏雲,三山淚雨淋。
粽香纏玉宇,艾綠掛朱門。
天問傳千唱,離騷行萬吟。
舉杯邀日月,蒲酒慰忠魂。
〈端午〉.新韻
老王
麥黃漿滿倍思情,端午佳節感慨生。
不效龍舟催戰鬥,但祈蒲酒奠屈平。
顏容惟悴向天問,形色枯殘那畔行。
騷體縱然入江水,萬劫無復永垂名。
端午節即農曆五月初五,又叫五月節,是一個流傳較廣的民俗性節日。相傳愛國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投江殞身,端午節便被染上了愛國主義的色彩,有了紀念的意味。實際上,端午節的起源比我們能夠想像的時間要早得多,可以追溯到三代時的禊禮。
丁香點評:
這首五律基本上把端午節的活動豐富地表達出來了,但稍嫌堆砌,生硬,主要是因為句式結構的單一,實詞虛詞的運用不夠靈活。
七律這首不錯,起句「麥黃漿滿倍思情」有新意,整首可圈可點,獨尾句「萬劫無復」稍熟,可換萬字否?個人淺見,勿怪!
〈端午〉老王.新韻
麥黃漿滿倍思情,端午佳節感慨生。
不效龍舟催戰鬥,但祈蒲酒奠屈平。
顏容惟悴向天問,形色枯殘那畔行。
騷體縱然入江水,忠魂千載永垂名。
江城子•端午寄懷
文/文心麗語
琴歌一曲寄端陽。慕辭章。賦深長。屈子高懷、魂斷汨羅江。青史賢名贏萬代,驚寰宇,醒東方。
飽經風雨歷炎涼。苦甘嘗。自擔當。詠路前行、文脈遍城鄉。願此傳承多保障,吟遠夢,夢呈祥。
今上午記端午寄懷兩首
文/文心麗語
古韻今人慕,端陽唱和多。
至今懷屈子,持節淚吟哦。
回望當年酸楚地,誰憐屈子對天吟。
愁思裹恨凌波去,一念忠魂詠到今。
丁香點評:兩首絕句乾淨流暢清爽,沒有多餘的廢字,很好的表達了作者對屈原遭遇的感慨。
江城子這個詞牌個別處稍有頓挫感,如苦甘處。另起調略高,如驚寰宇、醒東方。個人體會,不當之處,請多包涵。
臨江仙 端午悼屈原
文/白雪
楚水悲嗚翻浪,龍舟對舉帆檣。招魂夫子汨羅江。九歌憂國恨,長矢射天狼。
上下冥心求索,離騷何解愁腸。佞奸猖濫俊良殤。丹心垂日月。碧血染玄黃。
點評:臨江仙,雙調五十八字,上下闋各五句,三平韻,格律完全符合。詞句順暢,如起句楚水悲嗚翻浪,末句碧血染玄黃等,氣勢不凡。表達的內容和主題的邏輯層次,能再明晰一些,將會更好!
端午隨想
文/晨曦
滾滾汨羅江,奔流日夜長。
年年思屈子,唯有粽飄香。
點評:麻雀雖小,五臟齊全。起承轉合自然,雖直白尚順暢。現在過端陽,只知粽子香。
七律 紀念屈原(新韻)
文/緣
香粽拋江護聖賢,楚風從此世間傳。
離騷有韻成絕唱,汨水無辜葬偉男。
自古英雄多寂寞,從來奸佞少清廉。
捨生只作尋常事,一代威名海角邊!
點評:的確是偉男,絕對稱忠賢。若是算英雄,沒人會贊同。準確地說他是一位憂國憂民的士大夫,一位才華橫溢的愛國詩人。 不當之處,敬請海涵。
端午節有吟
文/放之四海
又值端陽望汨羅,龍舟依舊水揚波。
一朝捨命求天問,贏得千年詠九歌。
點評:緊扣主題,巧妙地將端陽、汨羅、龍舟、天問和九歌融於一詩。水揚波,詠九歌,朗朗上口,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