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貌和教養對於裝飾人類或其他一切優良品質和天資,都是必不可少的。」一個人的言行舉止是與內涵修養掛鈎的,對待他人不卑不亢,對待生活寵辱不驚,原則與善良並存於心間,方能贏得尊重。
我國知名導演馮小剛在面對昔日好友馬未都的無心之過時,就用一句話贏得了馬未都的尊重 ,他們之間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馮小剛
馮小剛,1958年出生於北京的一個普通家庭,家庭並不和睦,在他降生不久後,父母就離異了,馮小剛跟著母親和姐姐一起生活。
馮小剛上到高中的時候就選擇了參軍,並通過努力,正式進入了軍區文化單位,進行文化宣傳工作。
馮小剛正式進入影視圈是從美工做起的,他最早是在1984年擔任《生死樹》美術助理,次年進入北京電影藝術中心擔任美工。
因此,鮮少有人知道,馮小剛的繪畫功底身份深厚,因為在那個年代,還沒有噴漆一說,美工從業者都需要親手去畫。馮小剛也曾經在社交媒體上曬出過自己的畫作。
而在最早接觸電影拍攝的時候,馮小剛不僅僅幹美工的工作,他還經常幫著拍攝,在片場幹一些大大小小的雜活,這些經歷都成為馮小剛早期的寶貴經驗。
1991年,馮小剛正式拿起劇本,擔任《遭遇激情》的編劇,並順利憑藉這部電影獲得了中國電影金雞獎的最佳編劇提名。
而也正是在這一年,馮小剛與王朔、馬未都因為《編輯部的故事》結緣,三人共同擔任編輯,在電視劇拍攝過程中建立了友誼。
《編輯部的故事》是中國人家喻戶曉的一部電視劇,播出之初就引起了全國轟動,甚至被稱之為中國情景喜劇的開山鼻祖,時至今日,仍舊很少有電視劇能夠超越。
《編輯部的故事》劇照
馬未都可能很多人都不陌生,他1955年出生於北京,是我國著名的文化學者,他是我國首個創辦私人文物博物館的學者,他的私人文物藏品價值超過百億。
馬未都本人十分有才華,不僅整理出版過多本文物科普文獻,他的文筆功力更是深厚,曾擔任國內多家雜誌編輯以及影視劇編輯,還出版過多部小說作品。
馬未都年輕的時候就喜歡收藏文物,他也經常去一些文物攤子上去撿漏,靠著一點一點的積累,他的珍貴私藏文物過千件。
而他卻表示,自己的文物一個不留,最後都會上交給國家,很多文物愛好者都被其大公無私的精神所折服,而他也一度被評選為「大國非遺工匠文化大師」。
馬未都
在《編輯部的故事》引起轟動之後,馮小剛與王朔越走越近,兩人多次展開合作,王朔甚至一度被稱為馮小剛的「御用編劇」。
與馬未都的關係平平,畢竟都是血氣方剛的年輕人,都忙著發展各自的事業,無暇顧及聯絡感情。
據馬未都參加節目時說,與馮小剛真正關係緊密起來還是近十年。人過半百,積累了很多閱歷,交朋友也不再只停留於表象,開始由面知心。而馬未都對馮小剛的評價很高,具體原因竟然是因為一根綠松石拐杖。
王朔
根據馬未都的描述,有一次,馮小剛過生日的時候,邀請老朋友馬未都來參加生日宴會,算是老友相聚。
馬未都欣然應允,並準備將自己珍藏10多年的一根綠松石拐杖當作生日禮物送給馮小剛。然而當時沒多想的馬未都卻忘了,生日送鍾以及拐杖可是很大的忌諱。
生日當天,與馮小剛一見面,馬未都就掏出了自己準備好的綠松石拐杖。馮小剛看到拐杖,愣了一下,隨即笑著說:「你怎麼知道我快用上這玩意了?」
馮小剛的這句話讓馬未都一下子醒悟了過來,他在懊惱自己失誤之餘,也看清楚了馮小剛是什麼樣的人。
馬未都和綠松石拐杖
馮小剛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就巧妙的化解了尷尬,還提醒了馬未都,說明馮小剛是一個不拘小節,對朋友付出真心的人。
馬未都也因為這件事在節目上表示了對馮小剛的尊重:送一根綠松石拐杖給馮小剛,看清楚了他是什麼樣的人。
馮小剛正是由於多年在影視圈中的摸爬滾打,閱盡千帆,所以情商很高,知道誰是真心朋友,也知道怎樣與真心朋友相處。
因此,馬未都給予了馮小剛尊重,馬未都在節目中多次談論起與馮小剛的感情以及對馮小剛的評價,讚美之情溢於言表。
馮小剛
馮小剛在影視圈中浸染數年,從一個籍籍無名的小導演,成長為與張藝謀齊名的知名導演,馮小剛在這一過程中付出的艱辛常人是無法想像的。
馮小剛評價自己的話是:「我就是一個市民導演。」這句話表明了他成名之後對自我的認知,同樣也表明了,他的電影作品所傳達的東西注重現實,更容易讓觀眾產生共鳴。
中國影迷對馮小剛電影的評價毀譽參半,《唐山大地震》喚醒了人們對悲痛的回憶,讓無數中國人感動落淚。
而《私人訂製》卻又被視為炒冷飯,是老作品《甲方乙方》的翻版。面對讚美,馮小剛欣然接受。面對詆毀,馮小剛也會反擊。
馮小剛可以說是內地影視圈內最敢說話的人了,他有著自己的原則,對一些事情總是敢於批判。
馮小剛
2004年,《天下無賊》的新聞發布會上,面對曝出自己家住址的某娛樂周刊的記者,馮小剛絲毫不慫,破口大罵,引起輿論一片譁然。
在電影《一九四二》上映之後,票房成績並不理想,有網友就對馮小剛提出了指責,而馮小剛沒有容忍,很快憤怒回懟這個網友。
種種言論之下,馮小剛被冠以了「小鋼炮」的名號,意思是什麼話都敢說,什麼人看不順眼都要指責。
馬未都在生日宴會上送一根綠松石拐杖給馮小剛,通過馮小剛的一番話看清楚了他是什麼樣的人。馬未都口中的高情商的馮小剛與眾多國人眼中的馮小剛好像判若兩人,馮小剛好像是一個矛盾的結合體。
實際上,馮小剛的高情商與他的喜歡懟人並不矛盾,被馮小剛懟過的大部分是不平之事或者是批判他電影的言論。
不平之事關乎原則,批判言論關乎信仰。看不順眼的事,馮小剛只要認準了自己的原則,就有底氣去批判、為別人出頭。
毫無疑問,馮小剛對自己的作品十分看重。對於自己拍的一些爛片,馮小剛知道評價很低,也懶得去辯駁。
而對於一些自己傾注了無數心血的作品,馮小剛是十分看重的,這是他多年從事影視行業的積累,也是他這一生所熱愛的藝術,面對一些批判,馮小剛無法容忍,多次回懟。
王朔
而在影視圈中打拼一生,馮小剛也早不需要阿諛奉承,對身邊的人也看的十分透徹。所以,馮小剛會以高情商面對馬未都的無心之過。
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應該追求良好的內涵修養,一個人的內涵修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閱歷的積累以及各種知識的不斷獲取。
而在當今社會中,虛浮之風盛行,許多新時代的年輕人沉浸在安逸享樂之中無法自拔,他們透支的是父母的財富以及自己的寶貴時間。
要知道,一昧享樂只能讓人紙醉金迷,一事無成。年輕人應該把握好自己人生的黃金階段,多拼搏,多接觸,多改變,閱盡千帆,沉澱感悟,養成良好的內涵修養,體味生活真正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