鍥而舍之,朽木不折;
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荀況《勸學篇》
▼
2008年,我斷斷續續地學過一年鋼琴,跟小區裡琴行的老師學過一段,也跟星海音樂學院的老師學過一段,目的奏是為了解悶,LG去天津學習一年回來之後,就沒有再堅持學了,可惜。此後,鋼琴就成了一個家具、一個擺設,搬過三次家,搬鋼琴都得單獨收費,我LG很是惆悵,哈哈哈。
如今,再問我學鋼琴的目的是什麼?放鬆心情,增強自嗨的能力。
不記得是誰說過,肯定不是魯迅,「中國的父母很容易把自己人生沒有滿足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夠彌補自己過去的遺憾」。這個觀點我不完全同意,要說有部分同意的話,就是通過我讓小妞學鋼琴這一件事上來印證,因為我就是對沒有堅持學過一門樂器而一直耿耿於懷。
我家小妞從2015年(5歲)開始學鋼琴,她的鋼琴老師(Ms. 張)收低齡學生有一個前提條件:要求家長每次課都必須旁聽,而這個旁聽的家長如無意外肯定都是Me。
So,我又有機會重新開始學鋼琴了,無奈十年前學的那點兒皮毛基本上都還給老師了,看五線譜經常要用數的,左右腦極度不協調,看和彈左手的譜子極度有障礙,左右手合練時宛如智障。
燒腦,同時又能極好的放鬆大腦,這就是彈鋼琴的奇妙之處。
情緒不好的時候,彈彈鋼琴,馬上會密切關注到一個問題:自己的手為何比腳還要笨,不開心的事情立馬拋諸(豬)腦後。
這是我們家的鋼琴,2008年購買,珠江牌,一萬多塊。目前使用狀況良好,內置電熱驅潮器常開,每半年到一年調琴一次。
個人認為,花錢買一臺鋼琴只是開始學鋼琴的萬裡長徵中第一件最小的事,如果想租琴或者買二手琴的,表示你很猶豫要不要學,那就沒必要勉強去學了,琴的質量、音色不好,會嚴重影響彈奏和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小妞開始學鋼琴後,我看了茅為惠寫的書《孩子學鋼琴父母先上課》,印象最深的就是,她說,買鋼琴至少要買三萬以上的。嗯,等小妞再學一陣子,耳朵對音色感知度更高了,確實就應該考慮換琴了。
鋼琴,的確是越貴越好。以目前國內的規範標價來說,至少三萬以上的琴才是符合標準的。
(茅為惠:《孩子學鋼琴父母先上課》,2014年版,第52頁)
我自己初學鋼琴的時候,只買了鋼琴、機械節拍器和書,輪到小妞學琴的時候,多出了一堆配件,果然待遇比我要好。
目前,延音踏板不會經常用到,這個主要是小妞用來放腳丫的。
安裝簡單,粘上去就行了,主要是防止小妞被鋼琴蓋子夾到手。
我們家的是鋼琴老師送給小妞的。大概用了一年,手型固定下來之後,它就完成使命,可以取下來了。
指力器的作用是提高初學者的指法反應能力,加強手指的靈活性、擊鍵的力度,可以有效改善小指沒力氣、手指跨度不夠、低音和弦不協調等問題。
這個燈真的比一般的檯燈在視覺上要舒服,是潤眼燈,無頻閃、無電磁輻射、無藍光。
2008年買的,機械的,上發條就可以,現在一般用的速度是60。
妞自己選的粉色小熊,比普通款要貴30塊左右。精工DM51電子節拍器,小巧,便於攜帶,外出可以使用。
上次去北京前,一個衝動就買了這個,為了鋼琴不在身邊時,小妞也能練琴,然後就被MS. 張鄙視了,果然,這個東西彈奏體驗不太好,按鍵要用力按壓到底,否則會出現連音。
我們家妞識譜非常懶,學了一年都經常不認得音符,把MS.張氣得嘰嘰歪歪,所以為了防止她又無端端忘記音符,我的得經常抽查她,卡片的背面都有答案,非常方便。
還有就是必備的鋼琴書了,小孩的和成人用書不完全一樣,我之前使用的書是《成年人應用鋼琴教程》和《鋼琴基礎教程》,目前小妞使用的書有:
小湯普森1-5冊 (92元)
大湯普森1-5冊 (120元)
鋼琴天天練1-7冊 (81元)
拜厄鋼琴基本教程 (13元)
初級鋼琴音階和弦琶音 (12元)
最近,有童鞋的娃放棄了學鋼琴,還送了一些書給我們。
哼,內誰誰,我現在已經看懂很多譜了!《菊次郎的夏天》指日可待 以後小菜一碟
嗯,學鋼琴現在的確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也不是消費最高的興趣,但,也有不少人無法一直堅持下來。
基於我目前的認知水平,我認為,學鋼琴這件事上,孩子能堅持多久,很大程度取決於父母能堅持多久。
學鋼琴必備的硬體上面都說了一通,大家得空可以算一算帳。重頭戲來了:學費。這就要看每個家庭的承受能力,看你想請什麼級別的老師,少則一百一節課,多則沒有上限,畢竟老師的級別是跟銀子掛鈎的。
自己學鋼琴,絕對不是什麼累事,同時要陪娃、監督娃練琴才累,心累。我家小妞必須要我在旁監督才會練琴,據了解,連陪上課的家長都不太多,就更沒有幾個家長能做到回家後一直擔當陪練,因為你不學,根本就跟不上進度,無法陪練。
有家長請專業陪練老師,大概是每小時50到100塊。但,MS. 張的觀點:不要請專業陪練老師,否則小孩回課的時候,老師無法發現她存在的問題,還是要讓問題暴露出來才好糾正。
有時,我練琴練得燒腦時,申請到床上趴會兒緩一緩,她義正言辭地說:「不行!我練琴的時候中間都是不間斷的!你也不可以!」想想,說的很有道理,被她反監督了,這時候我就知道換位思考,小妞天天練琴也是蠻辛苦的。
上周小妞剛好學到大湯一的《春之歌》,MS.張說是考級曲目。這裡就順便說說我怎麼看待鋼琴考級,學琴不是為了考級,這個道理誰都懂,誰都能說出來,但是有幾個人能淡定地面對這個急於用幾本證書來證明能力的浮躁社會?
老實說,我至今對考級沒有什麼了解,也就是知道練習考級曲目會很枯燥而已,將來或許會讓小妞考,到時再說,目前根本不考慮。我自己不打算考,典型的雙重標準,哈哈哈。
如果說彈奏重在實操,樂理則重在理論,老師在上課,除了教授彈奏方法和技巧,肯定也會講解一部分樂理知識。個人認為,還要適當擴大背景知識的範圍,這方面我還未來得及開展,有朋友推薦了書籍《認識樂理:視唱練耳同步學》,近期,也在微信文章《六點音樂譯叢書目 高階文青必備讀物》中看到一些高bigger的關於音樂史論、音樂美學等書目,放眼看去,都很陌生,適合段位高的筒子們,我就慢慢來了。
最後,我現在最關注的是常規彈奏練習,只要不出遠門,每天督促自己和小妞練琴30-60分鐘。嗯,學什麼都是一樣,堅持堅持再堅持。
關注請掃我
支持沒頭腦N不高興敬請掃碼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