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英國倫敦舉行盛大生日慶典,慶祝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91歲的官方生日。
按理說,在倫敦居民樓餘燼未熄的悲傷氣氛下,這種個人慶典能不辦就不辦,要辦也低調一些,更何況她在4月21日,已經慶祝過了真正的生日。
如果這是個非洲國王,媒體早就笑翻天了,然而這是英國王室,於是,各大媒體主動去沾點喜氣,努力去尋找打動人的亮點。
公知常說「奴性」,其實他們身上才充滿著奴性,正是因為奴性,才令他們顯得有些精神分裂。
華盛頓不當美國國王,公知高呼:人類文明的進步!民主自由的楷模!
英國王室屹立不倒,公知高呼:貴族精神的延續,文明世界的象徵!
反正怎麼說都有理,但這兩種事物內涵是相反的,如何用同一種標準去做到同時讚美?
各國王室,都是封建專制與共和革命碰撞下的殘存之物,像英國王室之所以能夠存在,並不是因為它的高貴血統,而是政治需要,或者說是政權統治需要。
英國王室
白金漢宮裡的那個家族,代表著英國最古老的機構--王室。
伊莉莎白二世是許多機構的領袖:
議會
文官集團
大英國協
禁衛軍
幾百年來,王室與其它機構相比,它最擅長的是生存技能。企業會倒閉,公司會破產,內閣會垮臺,議會會解散,哪怕是皇家海軍也已是江河日下。
王室卻安然無恙,還是可以按照19世紀的節奏和氣派繼續生存下去,在深宮豪宅和田園牧歌中徘徊。
傳統英國人認為王室是大英帝國的圖騰,代表著凝聚力;另一些英國人認為它們是寄蟲生,應當被和平取締。
無論如何評價王室,全世界各國都尊重這個機構,但尊重跟獻媚是兩回事。
有些中國人熱衷於大講高貴血統,貴族精神的人,往上倒一百年,他的祖上很可能還在上海灘要飯。
1969年女王允許BBC進來拍攝影片《王室》後,宮門就又對外界關閉了,當北歐和荷蘭王室致力於親民路線時,英國王室仍然嚴格保持著它的神秘性。
老百姓只能踮起雙腳,試圖從白金漢宮陽臺上看到什麼。
他們看到了瑪格麗特公主的放蕩,黛安娜王妃的不幸,查爾斯王子的出軌,現在對凱特王妃的衣著津津樂道,為可愛的小王子而感動。
但並非人人都是愚民,並非所有人都願意掏錢負擔王室浩大的開支,1971年英國議會成立特別委員會調查王室開支,以響應民意。
最後反而將王室家用開支增加一倍,達到420萬英鎊,這還不算王宮維護,大不列顛號遊艇,女王專機,其它皇家服務設施,當時合計至少在2000萬英鎊以上。
現在光是維修白金漢宮,費用就預計高達3.6億英鎊,而皇家海軍的軍艦卻不斷縮編,無錢維護。
女王收入全部免稅,這跟所有的英國人不一樣,因為他們是臣民。女王的財富和股份是保密的。
而英國內閣同意給王室增加開支的要求是:希望王室多多公開露面。
聽起來很像是一場交易。
在公眾眼中,對上議院的世襲有爭議,而下議院的威信不斷下降,內閣看起來令人生厭,只有王室才深得人心。
王室就像一家劇院,是人們精神的依託。無論是用哲學,心理學,政治學,佔星術,經濟學,所有法則都無法解釋英國王室的這種魔力。
當然,你千萬不能用階級立場去分析王室,那是會導致革命的。
王室存在的意義在於它是社會的穩定劑。
女王駕崩後怎麼辦?
伊莉莎白二世威望並不僅僅來自血統,而是二戰期間的作用,然而無論多麼年邁她都不能輕易將王位交給威爾斯親王,也就是查爾斯王子。
女王並非戀權,王室並沒有實際權力,但她的重要性在於剝奪了別人的權力。
有的大英國協國家在八十年代就揚言,如果查爾斯王子接位,它們將退出大英國協,這就是政治。
王位是可以傳承的,這符合英國憲法,但大英國協元首是否可以世襲?這一點到現在也是非常模糊。
也就是說,如果查爾斯繼位,大英國協就存在著不確定性。而大英國協對英國政治,經濟,軍事方方面面都極為重要。
查爾斯名譽因黛安娜王妃的慘死受到了極大損害,如果在第三代中間能產生一位好感度極強的繼承人,女王更樂意將王位隔代相傳。
查爾斯王子也並不看好自己能順利接班,他曾經說過:「我認為王室也可能是一種選舉機構。歸根結底,假如人們不想要王室了,他們就可以摒棄它。」
說白了就是王室的存在是與民主進程相違背的,當然,他母親對這種話肯定不愛聽。
他跟女王的矛盾並非產生於娶黛安娜進門之後,而是連婚禮都沒有討得伊莉莎白二世的歡心,婆婆不喜歡這個媳婦幾乎是公開的。
按照傳統,1981年7月29日,查爾斯王子和黛安娜的結婚大典,應當是在威斯特敏斯特教堂舉行,但王子堅持要在聖保羅大教堂舉行。最終女王只能由他任性。
很多中國媒體到今天還以為是在威斯特敏斯特教堂舉行,包括<楊瀾訪談錄>>也鬧了烏龍。
黛安娜的葬禮才是威斯特敏斯特教堂舉行。
如果查爾斯王子繼位後,不能維持大英國協,那么女王還是先把這副擔子挑到底,自然,王位也不可能提前交接。
大英國協也可以看成一個貿易區,英國是其主導者,這是大英帝國當年跟美國打貿易戰的最後堡壘。
大英國協元首為終身制,不是由各個獨立國家選舉的,整個設計方案由蒙巴頓和尼赫魯共同完成。就是說,印度雖然獨立,但仍承認英國的霸權。
女王並非像外界所說的不關心政治,其實王位本身就是英國政治結構中的一部份,現在她老了,沒精力去管這些事情。
當時,她可是連外交大臣送來的簡報內容也要批評,她還有自己的大英國協事務秘書處(馬爾巴勒宮)。
女王高出雲端,不食人間煙火。首相走馬燈似的換了十幾個,她巋然不動。
但老佛爺年事已高,梅中堂獨臂難撐危局。
脫歐之後,要是大英國協分崩離析,蘇格蘭那幫傢伙再獨立出去。
這數百年大英基業豈不毀於一旦?
不維新變革是不行了。
洋人現在來我大英建鐵路,修核電廠,咄咄逼人。
國內萬民倒懸,妖孽四起,老佛爺還在忙著修園子,慶生日,真是今夕何夕?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風水輪流轉,今年到我家!
蘋果專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