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周燚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總有人正年輕」
《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兩部女性群像劇熱播,劇中主要七位女性角色「串場」同框,在社交媒體引發熱議,驚訝於「官方串戲」會玩的同時,劇中人在各自境遇中觀望彼此,尤為令觀眾共鳴。
事實上,從開播至今,兩部劇相關話題已在微博、抖音、知乎等社交媒體平臺盤亙多時,#後浪社畜的內心os##梁爽幫羅豔鬥鹹豬手##我的二十不惑##顧佳 人間過綠器##鍾曉芹怎麼還不離婚##三十而已女性角色#從人物設定、劇情發展延伸至女性相關的社會現實議題,熱度不斷攀升。
與熱度成正比的是兩部劇的口碑。《二十不惑》豆瓣開分7.5,《三十而已》豆瓣開分8.1,對不同年齡層女性的細緻描摹,對社會話題的精準捕捉,以真實為底色的女性群像劇,也得到了觀眾真誠的回饋。
女性觀眾群體撐起國產劇受眾的半壁江山,近年來女性題材劇數量穩中有升,然而能夠真正洞察女性所思所想、所困所憂,寫進女性觀眾心坎兒裡的作品的仍是少數。《二十不惑》《三十而已》以「真實」為號,解了近年來女性題材劇在人物塑造、話題闡釋、現實關照層面的創作之困。
女性群像:描摹而不定義
《二十不惑》與《三十而已》均是女性群像劇。捕捉「群像」,既要有獨特性,又要兼顧普適度,還需有與時俱進的新鮮感。
兩部作品重點關注20-30歲之間的青年女性群體,從年齡層的選擇來說具有獨特性。少年時學校家庭兩點一線,中年之後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已經逐步建立起對多重身份的適應性,家庭事業漸入正軌。相比之下,青年時期的女性將要面對人生中最大的變數,從學生到社會人的身份轉變,需要承擔接踵而至的婚姻、家庭、養老、育兒等多方面的責任,正處於內心世界天人交戰、心理波瀾起伏的人生階段。
《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用近乎田野調查的方式,將20-30歲區間青年女性可能的生活軌跡逐一羅列:早早搬離宿舍,希望畢業後就結婚的梁爽;為獲得心儀offer,整日奔波在實習路上的「社畜」姜小果;熱愛遊戲與漫畫,身心都在二次元的宅女羅豔;對明星八卦如數家珍的追星少女段家寶,已婚已育的顧佳,已婚已孕的鐘曉芹,單身未婚的王漫妮。七位不同的女性,七種不同的人生,由點及面,織成一張大網,觀眾多少能從她們身上看到自己或者身邊人的樣子。因為足夠熟悉,奠定下感同身受的基礎。
真實感、代入感還建立在當下性基礎上,《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兩部作品踩點新興認知,將目光對準此前鮮少涉及的職業領域,以職業底色,展現與時俱進的女性風貌和女性困境。根據95後的就業大數據報告顯示,博主、主播備受青睞,選擇意願高達54%,梁爽就在追逐著許多女生做過的「博主夢」;從追星少女到經紀人,段家寶努力把愛好變成事業。曾在外企打拼,結婚生子後選擇回歸家庭成為全職太太的顧佳,也讓觀眾看到了不同以往的家庭主婦形象;供職於奢侈品店的王漫妮,則展現出滬漂女性在職場上打拼的不易。令人耳目一新的職業設定背後,觀眾看到的是當下女性在職場、家庭的更多選擇。
更為難得的是,觀眾所看到的兩部作品中女性的形象不是標籤化、臉譜化的。不同生活環境造就不同的性格,在不同的人生軌跡中面對不同的困境與選擇,諸多元素排列組合指向無數種可能,主創團隊沒有先入為主,以預設的立場去塑造人物,取而代之的是儘可能全面、客觀的描繪,讓觀眾在觀看的過程中自己去判斷、感知。顧佳做全職太太,就引發了#全職太太算不算獨立女性#的延伸討論,充分給予觀眾發聲空間,從人物出發,移情關照自身;姜小果的「社畜日常」,也引發諸多初入職場的年輕人共鳴。
女性議題:
植根現實而非「唯話題論」
作為現實劇的重要組成部分,包羅萬象與現實共鳴是女性題材劇題中應有之意。而為了追求話題度、增強戲劇衝突,話題先行,忽略了與劇情本身的關聯度,往往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反而容易落入為賦新詞強說愁的窠臼。
《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將現實生活中不同年齡層女性可能遇到問題逐一剖白,與人物關係、劇情走向巧妙融為一體。
《二十不惑》真實地再現了當代大學生的宿舍生活。宿舍就是微縮的社會,是二十出頭年輕人正式步入社會前的過渡。佔空床放雜物,遇到高興的事請客吃飯,囊中羞澀時找舍友蹭飯,「紅樓四子」WiFi密碼因梁爽的回歸由「但願梁爽不會再回來」變為「從此都沒有好日子過」,令人捧腹的細節活靈活地展現出女生宿舍的日常。
從畢業走出校門的那一刻起,就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二十出頭女孩的小心思、小迷茫與大志向、大勇氣在《二十不惑》中同樣展現地淋漓盡致。擺脫戀愛腦專心搞事業的梁爽,仍是只報喜不報憂的硬核「爽姐」;素來看重offer的姜小果,在撞破上司出軌要不要戳穿時有短暫的猶豫,心中的天平仍舊向正直一面傾斜,做出無愧內心的選擇;小糊塗蟲一樣的段家寶將追星愛好變為事業,成為經紀人的職業規劃也漸漸清晰;滿腦子都是遊戲動漫的二次元宅神,面對媽媽送來的「考研真題大禮包」和上面密密麻麻的筆記,也在重新審視著自己未來的規劃。
從學生到社會人的過渡,二十出頭女孩子在跌跌撞撞中學會對自己負責,收穫面對非議的勇氣,練習找準自己人生的方向,一個「惑」字,是對內心世界與外部壓力的集中詮釋,涵蓋了所有可能涉及的現實話題。
《三十而已》中女性年齡更長,承載的社會身份更多,因此劇中所展現的女性議題則更為複雜、尖銳。已到而立之年的女性,婚姻、家庭、情感、事業問題撲面而來,現實生活的一地雞毛,淋漓而殘酷。
有觀眾剖析劇中角色名字的隱喻,將顧佳解讀為「顧家」的諧音。誠然,一個曾經在外企打拼的職業女性,回歸家庭成為相夫教子的全職太太。丈夫事業要幫襯,孩子入學要全權負責,從顧女士到許太太再到子言媽媽的稱謂變化,女性在家庭中到底扮演怎樣的角色,是否還有自己的位置,全職太太的價值如何獲得認同,想來也是無數「全職太太」們共同的困境。
鍾曉芹的合租式婚姻令觀眾發出#鍾曉芹為什麼還不離婚#的靈魂拷問,進而引發對理想婚姻狀態的追問和反思,一個養魚一個養貓,衣服都要分開洗的婚姻是否健康,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爭鳴中見不同的立場。王漫妮供職的奢侈品店,打開了研討社會話題的窗口,用離婚補償款買珠寶的陳太太令人心疼,婚姻是否真的只能共苦不能同甘,也留待觀眾品評探討。
我們不難發現,不論是《二十不惑》還是《三十而已》,細細密密融入了太多的現實話題,且都與女性境遇息息相關,且這些話題不是突兀地立於劇情之外,不見分毫女性話題大講堂的姿態,設問留白之後戛然而止,剩下的事情交給觀眾各抒己見,棋高一著的同時見格局。
女性精神:真女性的時代頻譜
女性題材劇的社會意義在於關照女性的現實境遇,展現女性精神,此前的創作經驗證明,「灰姑娘」或者「灰阿姨」的童話故事無法真正打動觀眾,更不是真正的女性精神寫照。女性題材劇不是構建童話,也不是盲目造神,而是應當直視困境、正面不足,在共鳴、反思中實現女性精神對現實的燭照。
透過《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我們可以看到不同年齡層女性的魅力,如姜小果、段家寶勇往直前的衝勁,如梁爽、羅豔在磕磕絆絆中成長、蛻變的勇氣,如顧佳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家裡家外一把抓的超高能力,如鍾曉芹始終不變的真性情,又如王漫妮堅定向前的職業熱忱……她們是現實中女性的縮影,不論年齡,都有可愛之處。
當然,我們更能看到女性因性格、成長環境帶來的內在局限,也能感受到社會大環境中性別不平衡而給女性造成的外部壓力。職場比拼,拼的不僅是工作能力,穿什麼衣服,背什麼包,都會成為同事之間暗自較勁的焦灼點,所以姜小果誤會媽媽給自己買假的名牌包,擔心被同事看穿丟臉。顧佳的全職太太著實不好當,不僅要將家務事料理地僅僅有條,為了融入太太團,需要清楚地分辨英式下午茶的區別,還要會烘焙,給孩子準備入園小蛋糕;在丈夫事業陷入困境時能夠充當賢內助,見客戶兩壺白酒下肚,不勝酒力在街邊吐也不在人前展現出半點軟弱。
探討女性精神的前提是直面女性困境,明白女性的脆弱,更懂得女性的堅韌,可以說,《二十不惑》與《三十而已》兩部作品用一體兩面的方式,完成了對女性境遇的深切關照,展現了新時代女性的魅力、光芒與精神。
從現實生活出發,直面現實困境而不過度販賣焦慮,用真實為女性群像劇破題,《二十不惑》《三十而已》以七位女性為代表,展現新時期女性風貌,為普通女性著書立傳。兩部劇名,看似錯位,實則打破年齡對於女性的界限。不分年齡,不論身份,各自有各自的生活,各自有各自的精彩,不設限,不盲從,才是真正的女性精神。
二十不惑,迷茫也不要緊;三十而已,立不穩也沒關係;所有女性都夠自在隨心,不被世俗的條條框框束縛,追逐所想,終有所得,應該就是《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兩部劇所講故事的意義。
近期熱文
最受歡迎的百部美劇名單出爐
最受歡迎的百部韓劇名單出爐
最受歡迎的百部日劇名單出爐
情節簡單人物複雜劇集受歡迎
群戲多線敘事結構劇集受歡迎
反傳統價值觀復仇爽劇受歡迎
商務合作 請聯繫:
hui649778177/shuo0209(微信ID)
約稿 請聯繫:
zsh762079852(微信ID)
轉載/加入社群 請聯繫:
Zvae1995(微信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