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斯·安德森無疑已經成為當代最具作者符號的電影導演之一,他識別度極高的置中構圖以及讓人賞心悅目的美術設計,讓他在2010年代快速累積了大批的影迷,更讓各個大明星稱先恐後的想要演出他的作品,而這位來自美國德州的導演,心中又有哪些好片呢?一起來看看吧!
《四百擊》(The400Blows),1959年
如同許多優秀的當代導演,法國新浪潮的代表人物特呂弗的《四百擊》是韋斯·安德森為愛的電影之一,在宣傳《布達佩斯大飯店》時,韋斯表示這部電影是他想要成為電影導演重要的作品。
《桃色公寓》(TheApartment),1960年
「我非常喜歡這部電影」,韋斯·安德森在接受紐約每日新聞時曾表達對本片的熱愛,《桃色公寓》為比利·懷德(BillyWilder)自編自導,描述一名員工將自己的公寓出借給自己的上司偷情,以獲取升遷機會,最終本片囊括奧斯卡最佳影片、導演、剪輯、原著劇本與美術設計五項大獎。
《驢子巴特薩》(AuHasardBalthazar),1966年
出自法國導演羅伯特·布列松(RobertBresson)的作品,韋斯·安德森表示觀賞這部電影的過程,你的心會隨著故事裡頭的驢子一起牽動。
《冒一切風險的階級》(ClasseTousRisques),1960年
「《冒一切風險的階級》非常的棒。」韋斯·安德森評論克洛德·索泰(ClaudeSautet)執導的法國黑幫犯罪電影,改編自同為本片編劇喬斯·喬凡尼(JoséGiovanni)的同名小說,故事描述一名從義大利逃亡到巴黎的幫派份子,在過程中受到了一名男子的幫助。
《發條橙》(TheClockworkOragne),1971年
斯坦利·庫布裡克(StanleyKubrick)啟發了許多知名導演,韋斯·安德森也不例外,他認為《發條橙》有非常完整庫布裡克的形狀,「這是一個被精心設計的電影,畢竟你需要去建造一個電影當中從未出現過的世界。」
《泥醉天使》,1948年
黑澤明向來是韋斯·安德森最喜歡的電影導演之一,而他對這位日本傳奇的景仰並不是只出現在片單的選擇上,他的上一部電影《犬之島》其中就有不少致敬的元素,韋斯甚至在上映時於紐約的Metrograph戲院舉辦了一個小型的黑澤明影展。
《伯爵夫人的耳環》(TheEarringsofMadameDe),1953年
韋斯·安德森在接收標準收藏的訪問時對1953年德國導演馬克斯·奧菲爾斯(MaxOphüls)的《伯爵夫人的耳環》表達讚嘆,認為這是一部「完美的電影」,故事描述一位名叫丹妮爾的貴婦出售她丈夫送給她的一對耳環以償還債務時,引起了財務上與肉體的連鎖反應。
《泯滅天使》(TheExterminatingAngel),1962年
韋斯·安德森將1962年路易斯·布努埃爾執導的超現實作品《泯滅天使》列為標準收藏中最愛的作品之一,韋斯分享自從在德州念大學時看過錄像帶(VHS)版本的《泯滅天使》之後就再也沒看過這部片了,「布努埃爾是我的英雄,麥克·尼科爾斯(《畢業生》導演)曾透露自己每一天都會想著布努埃爾,我想我也是這樣,至少可能是每隔一天吧。」
《線人》(TheFriendsofEddieCoyle),1973年
除了歐洲以及新浪潮的作品外,從《線人》也可以看出韋斯·安德森他多元的電影品味;本片由彼得·葉茨(PeterYates)執導,描述一名波士頓的底層黑幫份子,在一場犯罪之後即將面臨漫長的牢獄之災,在此之前他將出賣自己的朋友來躲避懲罰。
《傀儡生涯》(FromtheLifeoftheMarionettes),1980年
在特呂弗、布努埃爾、黑澤明之後,我們在這邊看到了另一位殿堂級大師英格瑪柏格曼的作品,《傀儡生涯》是柏格曼另一部對於婚姻關係的精湛描繪,講述了卡塔琳娜和彼得·埃格曼的關係破裂後的故事。
《漢娜姐妹》(HannahandHerSisters),1986年
韋斯·安德森認為《漢娜姐妹》輕而易舉的成為他最愛的伍迪·艾倫(WoodyAllen)作品,這部1986年上映的電影在票房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以600萬美金的成本賺進了4000萬美金的票房,同時在奧斯卡獎上獲得了最佳原著劇本、男女配角的風光成績。
《赤裸童年》(L』enfancenue),1968年
韋斯·安德森在接受標準收藏訪問時曾表示,《赤裸童年》導演莫裡斯·皮亞拉(MauricePialat』)的所有作品都值得大家收藏,相較於大家較為熟悉的、同時也會本片監製的《四百擊》導演特呂弗,皮亞拉在《赤裸童年》一樣用一個疏離的方式講述一個男孩在眾多寄養家庭中的叛逆與成長。
《三島由紀夫傳》,1985年
再次可以從這部電影的選擇了解韋斯·安德森對於日本文化的喜愛,本片由美國導演保羅·施拉德執導,故事以1970年三島由紀夫自殺為主軸,用四個章節描述這位日本文壇的巨人。
《大失蹤》(Missing),1982年
科斯塔-加夫拉斯(Costa-Gavras)執導、西西·斯派塞克、傑克·李蒙主演的《大失蹤》是史上最重要的政治驚悚作品之一,故事描述南美某國政變,而一名自由作家離奇失蹤,他的妻子以及父親共同想要了解真相,在政治理念迥異的情況下了解到美國對於此事件的介入,本片當年一共在坎城影展獲得金棕櫚以及最佳男演員兩項大獎。
《月色撩人》(Moonstruc),1987年
歌手雪兒(Cher)拿下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電影作品,卡司還包括了年輕的尼古拉斯·凱奇,韋斯·安德森認為這是一部相當典型的好萊塢紐約電影,並且相當欣賞本片的劇本。
《龍貓》,1988年
除了黑澤明之外,宮崎駿也是韋斯·安德森相當景仰的導演,當年以《犬之島》參加柏林影展時,韋斯·安德森就表示《龍貓》對《犬之島》的影響相當之大。
《新世紀福音戰士》,1995年
「這部日本動畫作品非常難以形容,如果我試著解釋可能聽起來就不是那麼好看了。」韋斯·安德森表示他在一周的時間內就看完整個24集的內容,並且會開始相信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大都會傳奇》(NewYorkStories),1989年
1989年集結伍迪艾倫、馬丁·斯科塞斯(MartinScorsese)以及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Coppola)三位傳奇紐約導演的電影,韋斯·安德森非常喜愛其中馬丁執導的篇幅《LifeLessons》。
《下一站格林威治村》(NextStop,GreenwichVillage),1976年
由保羅·馬祖斯基(PaulMazursky)執導的紐約喜劇,描述一名來自布魯克林的22歲男子,在曼哈頓追尋自己的夢想,「我在多年前看了這片之後,除了喜愛之外其他我都不記得了。」
《哈裡的遭遇》(ThePlotAgainstHarry),1989年
安德森認為麥可•羅梅爾(MichaelRoemer)執導的《哈裡的遭遇》是他心目中最棒的紐約電影之一,韋斯表示這部片有一點《黑道家族》(TheSopranos)的感覺,但在他的印象中本片又沒什麼暴力元素,「這是一個很棒的劇本,同時有一定的柔和度。」
《羅斯瑪麗的嬰兒》(Rosemary'sBaby),1968年
波蘭斯基1968年的驚悚巨作,韋斯·安德森對這部片的評價為「一部我總是會想要回顧觀看的電影」,電影元素不太會被歸類為驚悚的安德森,其實在他的作品裡會有一些突如其來的冷暴力,除此之外,他也對《羅斯瑪麗的嬰兒》的劇本讚譽有加。
《柏林諜影》(TheSpyWhoCameinfromtheCold),1965年
1965年由馬丁·裡特(MartinRitt)執導的冷戰電影《柏林諜影》改編自英國小說家約翰·勒·卡雷(JohnleCarré)同名作品,作者以及韋斯·安德森都認為本片是諜報電影的不朽經典。
《野良犬》,1949年
雖然黑澤明影響了1970年代許多好萊塢電影類型的雛形,但完全可以想像韋斯·安德森對他的「喜愛」,這部1949年的《野良犬》建構了往後50年的警匪電影架構。
《成功的滋味》(SweetSmellofSuccess),1957年
韋斯·安德森選了1957年的《成功的滋味》成為他最喜愛的紐約電影之一,故事描述一位知名報紙專欄作家漢賽克利用自己的關係和影響力,企圖毀掉妹妹和一個他認為不適合的爵士樂手的戀情。
《路易十四的崛起》(TheTakingofPowerbyLouisXIV),1966年
「這是一部很棒但又有點奇特的電影」,韋斯·安德森評論羅伯託·羅西裡尼執導的這部電視電影,「劇中飾演路易十四的演員並沒有給予一個具有說服力的臺詞,甚至覺得他不太會說法文,但他卻相當迷人。」
《恐怖分子辯護人》(Terror'sAdvocate),2007年
巴貝特·施洛德(BarbetSchroeder)執導的紀錄片《恐怖分子辯護人》受到韋斯·安德森相當大的推崇,這個以專門為恐怖份子、戰爭罪犯辯護的律師雅克·韋爾熱斯(JacquesVerges)為主軸的作品有著獨特的視角與觀點。
《託尼》(Toni),1932年
讓·雷諾瓦(JeanRenoir)於1932年的作品,描述一個在南法地區的義大利移工的故事,有趣的是,這個時期的讓·雷諾瓦並沒有太明確的形式表現手法,但卻影響了本片的副導、義大利新寫實主義的大師維斯康蒂(LuchinoVisconti)日後的作品。
《天堂裡的煩惱》(TroubleinParadise),1932年
多數的時候我們都會認為韋斯·安德森的電影猶如一場甜品嘉年華,有趣的是這也是韋斯·安德森對德國電影導演恩斯特·劉別謙(ErnstLubitsch)1932年的作品《天堂裡的煩惱》的形容,本片描述了一名鴛鴦大盜再一起案件中引起的人性貪婪與糾葛,「像是舒芙蕾甜點般的電影」
《復仇在我》,1979年
又一個日本導演!今村昌平1979年改編真實連續殺人犯西口彰的故事,榮獲1979年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影片,被譽為1970年代日本電影的傑作,今村昌平以過去紀錄片的冷靜的觀點,重現了一名罪犯的內心。
《誰怕維吉尼亞·沃爾夫》(Who'sAfraidofVirginiaWoolf?),1966年
韋斯·安德森在接受爛西紅柿網站訪問時直言他第一次觀賞邁克·尼科爾斯(MikeNichols)執導的《誰怕維吉尼亞·沃爾夫》並沒有讓他印象深刻,「可能這部片有些負面吧,但當我最近重新再看這部片時,我發現它相當美麗、令人感動且興奮。」
轉自:www.hypesphere.com;資料來源:www.indiewire.com
《布達佩斯大飯店:韋斯·安德森的世界》,後浪電影學院有望在今年推出該書的中文版!!!入群/合作/投稿:pmovie-learn(微信)
課程諮詢:pmovie_peixun(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