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大智慧,在於通曉複雜與人間套路,卻依然能保持童心與善意,知世故而不世故,知自嘲而不嘲人。世間事,堅持最難,而我相信阿朵,她已經唱了20年,她是真正的歌者,她還會唱上一輩子,直到頭髮雪白,依舊純真如孩童,方可動人心,得始終。
——題記
- 這是 如你遇見她 的第 41篇文章 -
▾ 點擊收聽 有聲版 ▾
看了阿朵在天刀國風嘉年華的現場表演呈現和她發的長長的心得後,再回看一些粉絲評論,特別心疼和難以遏制的想說點什麼。我突然想起前陣子看的《莫扎特傳》,在莫扎特窮困潦倒才華不被世人認可重視的時候,一個宮廷作曲家發現了他,他嫉妒莫扎特的才華,壓迫他創作,甚至用錢威脅他,逼迫他不休不眠地寫《安魂曲》,直至莫扎特最後死在了創作完這首神作的一個清晨。
天才的隕落真的讓人心痛,而讓我為之大慟的是,莫扎特到死之前,都不知道面前那個鼓勵他創作的人,就是瘋狂壓榨他想逼死他的人,他還以為自己找到了唯一的音樂的知己,他純真得像孩子一樣的眼裡閃爍著光,那種苦盡甘來、期盼、依賴的眼神,至死的純潔。他們是人不是神,七情六慾,種種磨難,哪有完美。然而對自己苛刻的永遠是他們自己,莫扎特沒日沒夜地創作尋找靈感,身體超負荷精神瀕臨崩潰。他們在離藝術最近的地方,用生命付諸自己的熱愛信仰。對壓垮自己的最後一根稻草仿佛微笑著擁抱利刃,莫扎特又何嘗不傻。世界以痛吻我,我報之以歌。而那個宮廷作曲家,一輩子都不可能達到莫扎特的高度,儘管他有同樣純熟的技藝,有莫扎特的全部曲譜。後世仍舊只記得莫扎特一人,他不過歷史長河裡籍籍無名的塵埃。
雖然阿朵不能與莫扎特那樣的天才藝術家相提並論,但我想說的是:但凡擁有與生俱來天賦的人,他們也同樣具有與生俱來的善良。正因為他們可怕的乾淨,才能創作這樣純粹的音樂,不帶一絲雜質。如果他們不夠純粹,有一點點陰暗、貪婪、品行不端,絕不可能有他們的藝術成就和高度,因為藝術本身就是真、善、美,而創作者更是永遠有大愛與慈悲的人。
人品與作品相輔相成。所以我永遠相信邪不勝正。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阿朵是一個坦蕩的人,說話不繞彎,不喜歡遮遮掩掩,也從不說謊。藝術家也往往是這樣,因為赤誠,不作掩飾,所以他們敏銳,他們靈性。
從之前公司直接說身體不好減少行程,到自己發微博說覺得自己狀態不好,再到看到留言和評論就髮長長的小作文解釋表演中種種複雜的因素。都不難看出她真的是一個浪漫主義理想主義的人,有的人不喜歡把情緒浪費在這些事情身上,畢竟她們強大自持,也不會輕易受傷。但是阿朵是一個愛表達的人,喜歡回饋和有來有往,她不是裝也不是辯解,只是希望和這個世界多一點的溝通,希望這個世界多一點和她這樣的善意。其實她大可不必發這麼多,因為懂的人都會懂。
但她是感性的小朵,她不忍心切斷那一條橋梁,她選擇自己處理自己回應。她一直相信,這個世界是壞童話,沒有什麼能大過我們心中的愛。
她實在太在乎粉絲,不管是因為什麼喜歡她的人,她們高尚與否,成熟與否,真愛與否。她都認為,來者便是喜歡她音樂、懂她的人,所以她選擇真心實意、無差別愛。有時候我想唉,幹嘛那麼在乎,不看不就什麼事也沒了嗎?可她偏要看,不僅看,還要出來說,她就是那樣,好想勸她啊,可是如果她不在乎,又不是阿朵了。
有一句話怎麼說來著?真正的英雄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仍然熱愛這個世界。她可能就是那個曾經撞得頭破血流還傻乎乎地相信這個世界還很美好的美女天使吧。時光不緊不慢,我們卻兵荒馬亂地對她諸多要求。
種子沒有變過,中間隔了時間。
不瘋魔不成活,不傻不阿朵,不純不阿朵,不厲害也不阿朵。她說她不會不開心,只是會有思考。那我也選擇無條件相信。你若問阿朵為什麼通透溫潤,為什麼她這樣的新民族音樂裡充滿了力量和光芒,為什麼她的演唱如此動人。她會回答:那可是我走過的路、繞過的橋、看過的雲、翻過的山、得過的獎、吃過的苦、受過的傷、動過的心,是我不斷放下又前行的人生。然後依然覺得,遠方不遠,來日可期。得失從緣,心無增減。
萬物之中,希望最美。
編輯 / 柒柒•遇見她
未經同意 請勿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