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今天官宣了一件大事:
要把「阿湯哥」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送上太空拍電影,而且是拍動作片。
在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局長吉姆 · 布裡登斯坦(Jim Bridenstine)發推特宣布消息之後,埃隆·馬斯克(Elon Musk)隨後轉發,並附了一句「應該會很好玩」。
這樣的互動給了人們猜測的空間:因為馬斯克家的 SpaceX ,計劃在2021年底或2022年初,要送人上太空,進行環繞地球的旅行。
不少人猜測,這件事折騰到最後,沒準會是NASA、科技巨頭和電影巨星的三強聯合。
但不管是誰和誰聯合,這次「有生之年」的合作,總是令人期待的。
美國宇航局和阿湯哥已經就這部太空電影的拍攝進行了討論。
好萊塢的 Deadline 周一報導說,這將是一部動作冒險片,但不是《碟中諜》系列電影的一部分。
NASA的一位發言人向 CNN Business 證實,要把阿湯哥發射進入太空,並在一個太空站上停留。
據悉,這是一個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實驗室,在地球上空約250英裡的軌道上忙碌地運行。
國際空間站於2018年從一架即將起飛的聯盟號飛船上進行了觀測
NASA局長周二表示,這件事突顯出,在川普執政期間,NASA 越來越有興趣為太空計劃尋找額外的商業項目了。
據 Deadline 報導,這個項目涉及到SpaceX,究竟幾方要如何聯合起來搞事情,暫不得而知。
目前也還沒有電影製片廠接盤的消息。
這不是電影中的場景,而是在最後接近國際空間站期間的日本HTV-6貨運車。
NASA一直在尋求將國際空間站開放給更廣泛的商業用途,除了在零重力條件下生長的新藥物和新材料的科學研究之外,還包括太空旅遊。
而接下來的太空電影無疑是雄心勃勃的一環。
由 NASA 前空間站管理人員經營的創業公司 Axiom Space,已被選中建造國際空間站的商業用途模塊。
但Axiom Space 拒絕透露公司是否參與了這項電影計劃。
2018年12月國際空間站外太空人進行太空行走。
NASA也拒絕提供更多細節。其新聞秘書稱,「我們將在適當的時候對該項目進行更多討論。」
如果實現,阿湯哥會成為影史第一位在外太空拍長片的演員。但也可以想像,這將會是一場非常漫長、艱苦的計劃。
阿湯哥今年有點兒忙。
與1986年的《壯志凌雲》時隔三十多年後,續集《壯志凌雲: 特立獨行》在今年回歸。
他也再度飾演「獨行俠」。
在金字招牌《碟中諜》系列裡,阿湯哥更是上演了徒手扒飛機、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的拼命三郎精神。
他曾坦言,「一直以來,我都是為了提升自己而工作。我喜歡歷史、建築學,喜歡全世界旅遊,所以電影裡呈現的都是我學到的、我喜歡的和我崇拜的。」
雖然《碟中諜7》因為疫情蔓延已經停拍,但是根據目前僅有的一些路透照,雖有替身,但一把年紀了,阿湯拼命如舊。
儘管沒人解釋為什麼 NASA 選擇阿湯哥來拍攝太空電影,但從他與美國軍隊的合作和過往戲路來判斷,或許他是比馬特·達蒙(Matt Damon,《火星救援》男主角,太空片常客)更合適的人選。
而且,近20年前,他就參與過空間站拍攝的電影了。
那是2002年的紀錄短片:《國際空間站3D》,是第一部在太空拍攝的 IMAX 3D 影片,由阿湯哥擔任旁白。
《國際空間站3D》劇照
紀錄片中,出現了火箭發射奧秘、深入太空、體驗零重力下的生活以及陪伴太空人在太空行走的一系列鏡頭。
在那個年代頗為先進,如今看也不算過時。
娛樂業對太空拍片的嘗試也沒有停止過。
2012年的科幻片《恐懼的天體》(Apogee of Fear),正是由企業家、太空遊客理察·加裡奧特(同時也是一名太空人的後代)在太空中拍攝的。
《恐懼的天體》劇照
一家名為「火星一號「的荷蘭公司,聲稱要通過電視連續劇為火星殖民地提供資金,但是因為沒有籌集到招募太空人的資金,已於2019年進入破產程序。
今年1月,日本時尚界億萬富翁前澤友作在網上發布了一則廣告,尋求與他同行奔月的人。
前澤友作付費讓 SpaceX 公司載他繞月飛行,一個流媒體網站將把他的探索歷程製作成一部紀錄片。
一個名為」滿月戀人「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計劃在2023年發射前澤先生,所需要的巨型星際飛船也處於初期開發階段。
但前澤先生很快道歉並因「個人原因」要求取消這個節目。
可見上太空總不是那麼容易。
雖然紀錄片和電視廣告的鏡頭已經伸向太空,但阿湯哥的新項目將成為第一個在太空拍攝的故事片。
NASA對這個項目放話說:「我們需要大眾媒體來激勵新一代工程師和科學家,將NASA雄心勃勃的計劃變成現實。」
毋庸置疑的,人們喜歡看太空電影。看著人類在無情、神秘、充滿未知的宇宙中探索、掙扎,能滿足人們一種特殊的渴望。
像《地心引力》和《火星救援》中的效果,就像打開另一個世界的秘密那樣,讓觀影者對太空有著無限的嚮往。
人們總是被被宇宙的美麗,或生命的可能性而深深吸引。
與此同時,在廣袤無垠的空間中,又似乎能在這份孤獨感中找到一絲內心的共鳴。
《地心引力》劇照
特效下的太空電影已經滿足了我們極大的好奇心,所以,難免有人說這些太空電影項目是多此一舉,只是為了賺錢。
但幻想出來的產物總會有局限性,為什麼不儘可能用鏡頭記錄這真實的世界呢?
星際迷航的創作者吉恩·羅登貝這樣形容太空:「擁有無限組合的無限多樣性」,人類幻想過無數的太空故事,就是因為想去了解。
畢竟,那個「天上」的世界,就像道格拉斯·亞當斯在《銀河系搭便車指南》中寫的那樣:「太空很大,真的很大。真的很大。」
它是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地方。它的空間與時空浩瀚,讓人甚至自慚形穢。
讓人生出無限期待。
主要參考資料:
https://www.nytimes.com/2020/05/05/science/nasa-tom-cruise-space-station.html?action=click&module=Well&pgtype=Homepage§ion=Science
https://www.theverge.com/2020/5/5/21248460/nasa-tom-cruise-movie-international-space-s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