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君子關心的是道德,小人關心的是土地;君子關心的是法度,小人關心的是好處。
【注釋】君子要成全別人的好事,不助長別人的壞事;小人與此相反。
【注釋】君子講求和諧而不同流合汙,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講求協調。
【注釋】統治者自身端正,即使不下命令,事情也能行得通。統治者自身不端正,即使下了命令,老百姓也不會聽從。
【注釋】不擔心財產少,只擔心財富分配不均;不擔心生活貧窮,而擔心生活不安定。
【注釋】名分不正,說起話來就不順當合理,說話不順當合理,事情就辦不成。
【注釋】人數眾多的軍隊,其首領可以被改變;但一個有志氣的人,卻不能強迫他改變志向。
12.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注釋】財富如果是可以求得的,即使是執鞭這樣的低級職務,我也願意擔任。如果不可以求得,那就按照我所愛好的行事吧。
【注釋】志士仁人,不會因為求生而損害仁道,只會犧牲自身來成全仁道。
【注釋】人如果沒有長遠的考慮,一定會有眼前的憂慮。
15.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注釋】聰明人喜歡流動的水,仁者喜歡穩重的山;聰明人性好動,仁者性好靜;聰明人快樂,仁者長壽。
16.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注釋】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當枕頭,快樂也就在其中了!幹不正當的事獲得的富貴,對我而言就如同天邊的浮雲。
【注釋】不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擔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別人。
【注釋】只是學習,卻不思考,就會罔然無知。只是思考,卻不學習,就會疑惑不解。
【注釋】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智慧。
【注釋】學習了,然後按時溫習,不也是很高興的事嗎?
【注釋】對於學習,了解怎麼學習的人,不如喜愛學習的人;喜愛學習的人,又不如以學習為樂的人。
25.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注釋】三人同行,其中一定有我可以學習師法的人。選取他們的優點跟著做,了解他們的缺點自己注意不去犯。
【注釋】孔子從四個方面來教育學生:歷史文獻、生活實踐、待人忠誠、講究信用。
【注釋】不管什麼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為貧富、貴賤、智愚、善惡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對象之外。
29.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注釋】教導學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出來卻說不出來的時候,不去啟發他。教給他一個方面的東西,他卻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個方面的東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30.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注釋】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能依照禮儀的要求立足於世;四十歲不再感到困惑;五十歲能樂天知命;六十歲能聽得進各種不同的意見;七十歲能隨心所欲地行事,而又從不超出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