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精華30句,只讀一遍,獲益終生!

2021-02-08 唐詩宋詞

【注釋】君子關心的是道德,小人關心的是土地;君子關心的是法度,小人關心的是好處。

【注釋】君子要成全別人的好事,不助長別人的壞事;小人與此相反。

【注釋】君子講求和諧而不同流合汙,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講求協調。



【注釋】統治者自身端正,即使不下命令,事情也能行得通。統治者自身不端正,即使下了命令,老百姓也不會聽從。

【注釋】不擔心財產少,只擔心財富分配不均;不擔心生活貧窮,而擔心生活不安定。


【注釋】名分不正,說起話來就不順當合理,說話不順當合理,事情就辦不成。



【注釋】人數眾多的軍隊,其首領可以被改變;但一個有志氣的人,卻不能強迫他改變志向。

12.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注釋】財富如果是可以求得的,即使是執鞭這樣的低級職務,我也願意擔任。如果不可以求得,那就按照我所愛好的行事吧。

【注釋】志士仁人,不會因為求生而損害仁道,只會犧牲自身來成全仁道。

【注釋】人如果沒有長遠的考慮,一定會有眼前的憂慮。

15.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注釋】聰明人喜歡流動的水,仁者喜歡穩重的山;聰明人性好動,仁者性好靜;聰明人快樂,仁者長壽。



16.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注釋】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當枕頭,快樂也就在其中了!幹不正當的事獲得的富貴,對我而言就如同天邊的浮雲。

【注釋】不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擔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別人。


【注釋】只是學習,卻不思考,就會罔然無知。只是思考,卻不學習,就會疑惑不解。



【注釋】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智慧。

【注釋】學習了,然後按時溫習,不也是很高興的事嗎?

【注釋】對於學習,了解怎麼學習的人,不如喜愛學習的人;喜愛學習的人,又不如以學習為樂的人。

25.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注釋】三人同行,其中一定有我可以學習師法的人。選取他們的優點跟著做,了解他們的缺點自己注意不去犯。



【注釋】孔子從四個方面來教育學生:歷史文獻、生活實踐、待人忠誠、講究信用。

【注釋】不管什麼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為貧富、貴賤、智愚、善惡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對象之外。

29.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注釋】教導學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出來卻說不出來的時候,不去啟發他。教給他一個方面的東西,他卻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個方面的東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30.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注釋】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能依照禮儀的要求立足於世;四十歲不再感到困惑;五十歲能樂天知命;六十歲能聽得進各種不同的意見;七十歲能隨心所欲地行事,而又從不超出規矩。



相關焦點

  • 讀懂《論語》,就讀懂了人生,只讀一遍,獲益終生!|孔子|論語·陽貨|...
    你可知道,《論語》中那些極其重要的道理,都藏在被忽略的後半句裡。  - 01 -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一句「父母在,不遠遊」,不知讓多少想外出打拼的年輕人,對遠方和詩的嚮往猶疑了片刻,「遊必有方」這半句重點常常卻被忽略了。  事實上,孔子表達的完整意思是:父母在世,不出遠門,即使出遠門,或哪怕是去近的地方,也必須告知父母自己所去的地方。  「必有方」,才是我們與父母相處的訣要。
  • 董卿的《朗讀者》精華55句,只讀一遍,獲益終生!
  • 李敖:書只讀一遍,精華全帶走
    「書」是書信,我離你越遠越久,我的信越寫越少,表示感情已經淡了,一個人讀到第100本書的時候,他還能記得多少第1本書裡的精華?當時花時間看過,可能是後大部分忘記了,李敖看書很少忘記的原因是他看書時,把書大卸八塊。好比這一頁這一段,有他所需要的資料,他就會把它切下來,如此類推,書只讀一遍,精華都帶走,最後變成個人知識庫,他之所以能寫出100多本書,知識庫功不可沒。
  • 30部國學名著,30句至理名言,句句有理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詩詞天地,ID:shicitiand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文章原來題目是:30部國學名著,30句至理名言,句句說到心坎裡!千百年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歷久彌新。
  • 古語修心精華18句,終生受用!
    出自《論語》見到別人有方面超過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就虛心請教,認真學習,和他達到同一水平:見別人存在某種缺點或不足,就要冷靜反省,看自己有沒有那樣的缺點。14、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出自《論語》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強加到別人身上。
  • 百度文庫《論語精華應用十集講座》PPT賞析
    劉崇元論語精華十集感悟之序言:1,中國的國學可以概括為儒家道家佛教三大門派。國學大師南懷瑾說儒家相當於是糧食店,老百姓每天都離不開,因為儒家是講修身做人賺錢養家做官治國的道理。2,論語是儒家的基礎教材之一,雖然只是一部分,但是他對我們的實用價值卻很高,古人就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不僅在中國,在國外全世界影響力都很大,1987年,全世界75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就集體籤名發言說人類要在21世紀繼續生存下去,就必須要到2500年前中國孔子的論語中去尋找智慧。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 熙論語6.30
    《 論語小問問 》專輯最新!讓我們通過讀這本論語書、用心解讀,以孔子為鑑,繼續學習這個「度」的把握吧!    ⑤夫:句首發語詞。     ⑥能近取譬:能夠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 「親近自然 擁抱人文」--熙華邀請您參加「穿閱」研學之旅夏令營華麗麗的中文!通篇只有一個讀音的古文故事!
  • 論語·初讀|尋春
    學論語不同於學會計學,學營銷,學管理。論語,不是「學」這個動詞的賓語。所以,將論語翻譯成現代漢語不得要義——反而情味不洽,失其意蘊;熟讀論語,引經據典也未必善學——口耳之學,不入心門;冷眼旁觀,將論語當成評說對象,欲與別家學問一較高下,則離學習更遠了。▲ 學論語的正確姿勢?
  • 半部《論語》治天下,如果沒時間讀《論語》,就來讀這28句經典!
    《論語》這部書,記錄了孔子教學過程中他與弟子們的一些的言語,非常有哲理,常常是一句話就能使人受益終生,所以人們常用「半部論語治天下」來形容學習儒家經典的重要性,這句話最初是北宋時期的宰相趙普所言。趙普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也是幫助宋太祖——趙匡胤策劃「陳橋兵變」坐上皇位的重要人物。筆者從論語當中精選了以下28句經典,句句受用!
  • 一直以來,我們只讀了《小王子》的三分之一!
    或者你只是模模糊糊聽過這個故事,卻從來沒有完整地閱讀過一遍。這都不重要了!因為在這之前的《小王子》都是不完整的!足足39年來,我們只讀了《小王子》的三分之一!所以各位真愛,熊貓君帶來了年度重磅經典——《小王子三部曲》《小王子三部曲》[法] 聖-埃克蘇佩裡 著一直以來,我們只讀了《小王子》的三分之一!
  • 讀懂《論語》十句,慧眼識小人!
    《論語》是孔子思想的集成之大作,即使在當今社會,依舊為我們的人生做出了很多重要指示和精神指引,值得我們去慢慢感悟,細細品味。 在《論語》中,「小人」和「君子」分別出現了24次、107次之多,可見這本書對於君子和小人的言行頗有研究。
  • 論語大全:豆蔻年華的小孩名,超級美豔動人
    《論語》具體指什麼意思呢,「論」通行的讀音為「ㄌㄨㄣˊ(lún)」,為論纂、編纂的意思,「語」為談說的意思,如《國語》之類,合起來指言論的彙編。一、《論語》中的精華,句句精闢,古人智慧的結晶,尤其適合給寶寶起名字!1. 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君子能尊敬賢人,又能容納眾人;能讚美好人,又能憐憫能力差的人。2.
  • 後半句才是精華
    首先三十而立意思也很好理解,就是說男人在30歲的時候就應該事業取得成功,擁有自己承擔責任的能力。至於四十不惑,意思也就是說到了40歲的時候人生已經有了相當多的體會和感悟。再也不是當年衝動莽撞的青年,遇事之後懂得冷靜和思考。其實我國古人關於年齡,還有一句廣為人知的俗語叫做「四十多欲,大勢已去」。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 《論語》10句名言,充滿人生智慧!
    《論語》這部經典裡面,到處都是名言警句,充滿著為人處世的智慧,今天再次挑選其中的十句,與大家共享。一、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要想做好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個好的心態,往往越是急於求成,就越難取得成功。要想成就大事,就要把眼光放大、放遠,不能貪圖小利。
  • 《於丹「論語心得」》讀書筆記
    《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論語》終極傳遞的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孔夫子正是以此來影響他的弟子。
  • 【國學】孔子語錄精華100句(附釋文)
    ——摘孔子《論語》  (《關睢》這首詩,快樂而不過分,哀婉而不傷慟。)  30、裡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摘孔子《論語》  (能夠達到仁的境界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達不到仁的境界,怎麼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 金剛經精華40句最高智慧 南懷瑾
    金剛經精華40句最高智慧 南懷瑾《金剛經》,全名叫做《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佛教史上最偉大的佛教經典之一,包含了大乘佛教的最高智慧,被奉為「諸佛之智母、菩薩之慧父、眾聖之所依」,是最能代表大乘般若思想的經典
  • 於丹論語心得之——心靈之道
    於丹論語心得之——心靈之道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二千五百多年前的《論語》,真的能開解現代人的心結嗎?人生百年,孰能無憾?人這一生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不如意的事情。
  • 【儒家經典語句】儒家語錄精華100句
    ——摘《論語》 (面對著實行仁德的事,就是老師在前,也不要謙讓。) 82、有教無類。——摘《論語》 (對人進行教育,不管他是哪一類。) 83、道不同,不相為謀。——摘《論語》 (主張不同,不相互商量事情。) 84、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既來之,則安之。
  • 我讀論語小記:為政第二·詩三百,思無邪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老百姓口頭傳播,約束比較少,就參雜了一些過於庸俗的東西,孔子刪詩經定禮樂,相當於去其糟粕,留其精華。我們今天讀詩經,除了被其中優美文字吸引,也被其中所描述簡單淳樸的人和事吸引。讀詩經不像讀小說,隨手一翻,任意讀某一小段文字都可以,因此很多人說詩經是中國審美的最高峰,我覺得此評價完全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