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老歌,總是如紅酒般醇厚,歷久彌香,跨越數十年的傳唱,在奔騰的時光中沉澱為永恆。正在愛奇藝熱播的《這樣唱好美》,以全新的綜藝形態傳承經典音樂,將視角和創作重心聚焦於「女性選手+經典歌曲」,既在題材和模式上做出了全新探索,又為觀眾呈現了一場視聽覺盛宴。節目播出兩期後,話題與熱度不斷升溫。
超強陣容再現華語經典,魅力名場面層出不窮
作為國內首檔華語名曲競演綜藝,《這樣唱好美》以傳承華語經典為目的,選取86位不同年齡、背景、職業的「好美女聲」,翻唱經典華語音樂。與以往音樂綜藝的「導師團」不同的是,由資深音樂人蔡琴、金牌作曲家金培達、主持人謝娜以及歌手劉憲華、陳立農和戚薇、李承鉉夫婦7位明星組成的「比心團」,他們分別從不同領域提供多元視角,抒發對「演唱關鍵」和「經典歌曲」的理解,分享對美的見地,與觀眾一起見證「最美女聲」誕生。
自10月26日開播以來,《這樣唱好美》引發了廣泛熱議,位居Vlinkage網綜榜單前列。86位好美女聲以高校組、職場組、媽媽組、歌手組、演藝組、網絡達人組分類。2009屆《快樂女聲》全國總冠軍江映蓉、季軍黃英,鬥魚一姐阿冷,抖音一姐吳佳煜,遊戲主播、電競解說魏晗,演員劉品言、李依曉、宣璐等「女聲」強勢集結,上演「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為觀眾輸送了無數破次元壁的「名場面」。
劉品言13年後再唱《櫻花草》,引觀眾「回憶殺」,看到臺上的「阿奴」,「比心團」陳立農忍不住表示自己是「仙劍」的鐵桿劇粉。為觀眾帶來經典老歌《天涯歌女》的李依曉則化身「戲精」,「曼娘」附體現場實力飆戲,演唱過程各種「作式」要心,還模仿「曼娘」柔弱不能自理直接倒地,引發廣泛關注度。
憑藉《陳情令》大火的「師姐」宣璐,第一次站上唱歌舞臺緊張到手抖,在「比心團」的鼓舞下,她勇敢挑戰《一見鍾情》,完成跨界首秀。演員張鑫捂得嚴嚴實實上臺,變裝反轉驚豔眾人。一首《忘記他》讓觀眾看到了她與《招搖》《烈火軍校》不同的一面。
經過漫長等待,備受矚目的歌手組終於「開嗓」,相比高校組、演藝組、職場組的風生水起,歌手組可謂有備而來:丁丁的《我心已許》、李予溪的《舞動的心》、許靖韻的《歸來吧》、孟慧圓《流光飛舞》、袁詠琳《阿里山的姑娘》……本以為將Slay全場,卻在第一階段敗下陣來,只有許藝娜一人拿到進階名額,一登臺氣勢如虹的歌手組,為何被「比心團」來了個下馬威?
比心團「區別對待」?歌手組成「別人家孩子」?
第一期中,高校組頻頻進階,江映蓉就感慨:「高校組進那麼多人,歌手組要不要給我們留名額了?」萬萬沒想到,小姐姐一語成讖。第二期歌手組首戰失利,連損「猛將」,歌手孟慧圓說,「比心團看別的組就像《熱情的沙漠》,大家都很熱情,很放鬆,但是到我們組,就是《惱人的秋風》。」
究竟是何原因?讓歌手組如坐針氈,從《熱情的沙漠》穿越到《惱人的秋風》?
其實,早在歌手組「開唱」之前,「比心團」成員劉憲華曾認真強調,「因為她們是專業的,我把我的期待和要求提高了不少。」所以,在許靖韻唱完《歸來吧》,僅有劉憲華沒有點亮「心」,一度引發了「愛才心切」的蔡琴的「狂懟」。當劉憲華從專業角度給出意見,表示想要聽到層次漸進的情緒,蔡琴連忙「致歉」,從這個插曲可以看得出,歌手組難以晉級?這與「比心團」的高要求與嚴標準有密切關係。
對於專業組選手來說,比心團配套使用「高要求與嚴標準」,本就無可厚非。誰讓你是專業歌手呢?專業歌手,和其他組相比,不管是颱風還是唱功都應該「高人一等」。歌手不能夠放低自己的姿態,「比心團」也不應放低要求,否則,分組也就沒有了意義。
也有人認為,既然所有的「女聲」站在了同一個舞臺上,「比心團」就應該「一視同仁」,而不是分門別類、看人下菜碟兒。除此之外,當歌手組表現出失誤時,比心團的「容錯率」顯然比別的組別要低很多。就拿丁丁來說,她在演唱《我心已許》副歌部分時出現了明顯失誤,雖有謝娜給出「一顆心」以示鼓勵,但她不得不被暫時淘汰。
面對如此殘忍的「容錯率」,有不少網友「喊冤」:選手的臨場發揮失誤並不代表她們的真實實力,而且選歌失利也會直接影響到歌手的發揮,所以賽制能不能不要「一刀切」?能不能再給一次「復活」機會?事實上,但凡有競爭的地方,就會有對決,有對決的地方,就會有勝負,歌手組短暫的折戟,並不意味著長久的擱淺。真正有實力的話,也可以通過「網絡通道」再次「出線」。
事實上,比心團用「區別對待」的方式讓歌手組感受到《惱人的秋風》。這何嘗不意味著對他們專業的「尊重」。所謂術業有專攻,只有對專業心存敬畏,才能在這個領域有所作為。江映蓉唱完《你你你為了愛情》之後,被金培達指出,「粵語發音不準」。雖然心理落差巨大,但她坦言:「我的靈魂好像被洗滌了一樣,老師們用歌手的標準評價我們,是一份尊重。分數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沒唱好下來練。」
歌手組出師不利,除了與「比心團」的雙重標準等客觀原因相關,在主觀方面也應該有所反思。許藝娜為何能憑藉《草帽歌》突圍?並不是她唱歌的技巧有多麼完美,而是因為她「歌以詠志」,用聲音講述自己的故事,表達對寄託對父親的思念與感謝。
這也說明,一首歌的生命力,完全由這首歌曲的「情感厚度」來決定。有感情,有故事,這樣的歌曲,才能成為經典。一味地用技巧或者「套路」唱歌,只會消解歌曲自身的感染力,陷入刻板化、模式化。重新演繹「經典老歌」,具有跨域時空的意義。只有真正走心的「最美女聲」,才能成為俘虜「比心團」和觀眾的「芳心縱火犯」。
以極致的視聽覺盛宴,傳承華語經典音樂
《這樣唱好美》是一檔包容性很強的綜藝。在這個舞臺上,每位「以歌為名」、「以歌會友」的女性表現出奼紫嫣紅的東方女性之美。對演藝組而言,演員可以利用演技特長,「我型我秀」,也可以把這裡當作跨界舞臺,恣意綻放「另一個我」;對高校組而言,這是夢想起航,也是聆聽前輩教導的地方;對歌手組而言,這是厚積薄發展現真我實力,也是檢驗自我、鞭策自我的最佳時機;對網絡達人組而言,這是走向更大舞臺的必由之路……
來到這個舞臺的每位「女聲」,都擁有各自的特色與魅力。比如,職場組的女孩們在化妝間閒聊、「拉業務」的場景,真實又接地氣,為文藝氣息爆棚的《這樣唱好美》增添了幾分人間煙火氣。這是以往音樂綜藝未曾捕捉到的細節描摹。與此同時,通過多元的舞臺、個性迥異的畫風,這檔節目也滿足了不同受眾的細分需求,激發了各年齡段的情感共鳴。
獨樹一幟的形式,新穎的競演方式,華語名曲競演綜藝《這樣唱好美》的出現,不僅填補了音樂類垂直領域的市場空白,更以「老歌新唱」的方式,實現了對華語經典音樂的傳承。尋找「最美女聲」的行動,既是對前輩的致敬,也是對後來者的鼓舞與激勵。更為觀眾在帶來了一場極致的視聽覺盛宴,讓年輕受眾發現、感受經典歌曲蘊含的力量;也讓有經典情懷的受眾「重溫」舊時光,「初聽不識曲中意,再聽已是曲終人」,聲聲入心,令人回味無窮 。
近年來,愛奇藝在音樂這一縱深領域持續發力,推出了《中國音樂公告牌》《國風美少年》《中國新說唱》《我是唱作人》《樂隊的夏天》等聚焦不同圈層的爆款,《這樣唱好美》作為愛奇藝音樂矩陣的延伸,有其開拓性和傳承性。節目播完兩期,既有熱度也有話題,也有歡樂與淚水,兼具對經典的傳承與創新思考,還有色彩斑斕的「女人戲」……期待《這樣唱好美》繼續發酵,輻射更大受眾圈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