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胖卡西
今年夏天哪裡的瓜最好吃?哪個綜藝最火熱?
毫無疑問,非《乘風破浪的姐姐》莫屬!
從開播起,這檔橫空出世、打破常規的節目,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
即使當初基本毫無宣傳、臨時開播,甚至播出的時間還選在了熱搜榜單停更的期間,這檔節目也是勢如破竹的態勢。
甚至,網友還自製了一個熱搜榜單。
而《乘風破浪的姐姐》也不負眾望。
播出後12小時,播放量達到了1.4億;上線4天,播放量達到了3.9億。
豆瓣評分則一度穩定在了8.6的高分,參與評分的14000+個人當中,有44.5%的人,給出了5分的滿分。
豆瓣上高贊短評&34;足以說明,這檔節目是如何快速收割觀眾的。
而且,開播以來每逢更新必有熱搜。
&34;、&34;&34;&34;&34;……
所以,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乘風破浪的姐姐》播放數據已經達到了17.7億次的可怕量級。
毫無爭議,這檔節目實在是火。
但同樣毫無爭議的是,這檔節目尚且沒有達到很多觀眾的預期,豆瓣評分從8.6下降到了7.6。
主要原因還在於,節目組始終在&34;和&34;之間徘徊。
節目組想要打破常規,將著力點放在&34;上,卻總是難以割捨&34;帶來的流量紅利。
不得不承認,《乘風破浪的姐姐》節目組在這個夏天,放了一個大招。
看倦了當下的妹妹們和弟弟們模式化成團之路,芒果臺另闢蹊徑,把目光注視到了30+的姐姐們身上。
事實證明,30+姐姐們確實比18+的妹妹們更加有搞頭,姐姐們就像是這個夏天衝出來的一匹黑馬吸引著觀眾的眼球。
經過時間的沉澱,每一位姐姐都被歲月打磨成了鑽石,發散著自己獨有的光芒。
&34;這八個字在姐姐們的身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首先我們拋開各種黑料,單純的品一品姐姐們的顏。
節目組在預熱的時候,按照年齡順序依次@了每一位姐姐,從52歲的伊能靜到30歲的李斯丹妮。
可以說,姐姐們的美:各有千秋。
仙氣一派黃聖依、白冰、王麗坤,擁有鵝蛋臉、高鼻梁、明眸皓齒,典型的古典美人長相。
氣質一派的萬茜、阿朵,她們的長相併沒有那麼驚豔,甚至還帶著一絲寡淡,但是氣質這一塊拿捏的死死的。
霸氣款的寧靜、張雨綺,鄭希怡,凌厲的長相讓她們無論做什麼都有一種自帶皇冠的氣場。
甜美派的張含韻、金沙,當年萌嘟嘟的娃娃臉女孩依然俏皮可愛。
凍齡派的伊能靜和鍾麗緹,歲月對他們似乎格外寬容,50+的年齡依然有著讓人羨慕的身材和肌膚。
帥氣李斯丹妮、古靈精怪黃玲、港風王智......
在這個美的千篇一律的時代,姐姐們跳脫了出來,她們的美自成一派。
她們就是&34;的代名詞。
但是很顯然,女人的美只靠&34;是不持久的,真正讓人迷戀的永遠都是一個人骨子裡散發出來的魅力。
正所謂美人在骨不在皮就是這個道理,也是姐姐們最引以為傲的資本。
《乘風破浪的姐姐》和《創造營》、《青春有你》的不同之處就在於:
隔著屏幕我們都能感受到姐姐們那該死的魅力!
整個節目看下來,我們多多少少能看到姐姐們的一些共性。
其一就是自信的張揚。
這種自信的張揚,在節目的第一期裡,姐姐們出場的時候,就表現得淋漓盡致。
典型的比如大家都已經熟知的寧靜的&34;和伊能靜的&34;。
但最厲害的,莫過於鄭希怡的吐槽:
&34;
而回顧一下姐姐們的首次亮相演出,更是在沒有提前彩排的情況下,化被動為主動。
陳松伶姐姐第一個出場,主動和節目組溝通攝影機的機位;
黃聖依姐姐表演馬上要開始了,直接示意導演暫停調整耳機聲音;
萬茜姐姐第一遍演唱失誤,直接推倒重來。
再加上屏幕右上角大大的&34;標誌,恨不得給她們跪下唱徵服。
老實說,在表演的過程中並不是每一個姐姐都那麼完美,唱歌的有破音的,跳舞的有垮掉的。
但是他們每個人都&34;。
而這份&34;就是自信的魅力,歌唱錯了沒關係,舞跳錯了也沒關係。
整個人的姿態擺在那兒就是成熟女性自信的魅力。
除了自信之外,姐姐們身上第二大共性就是:擁有獨立的自我。
每一位姐姐都是懸崖上的一朵高嶺之花,絢麗又燦爛的綻放。
比如第一期的亮相演出,阿朵穿著一身少數民族的衣服,用她獨特空靈的嗓音演唱了一首新民族音樂,她的標榜不是成為第一而是成為&34;。
演唱《敬你》的萬茜需要彈吉他,為了不影響撥弦,她直接把手上的戒指一摘,隨意的扔到地下,灑脫又不羈。
對待離異的白冰,我們不自覺的帶著憐愛的眼光看待,但是她用自己的溫柔的力量把觀眾融化了,她告訴我們:&34;。
獨立而自我的姐姐們活成了讓別人羨慕的樣子,姐姐們的光彩告訴我們:&34;。
正如節目中所言:&34;。
其三,是姐姐們身上那種野生、大膽的認真。
對於這點,主題曲《無價之姐》就說的很明白——多認真的亮相,多誠實的欲望。
鬱可唯的拉麥、丁當的高音;
黃聖依的鋼琴、萬茜的吉他……
姐姐們從未想過要掩飾自己的光芒,去空談什麼夢想,所以,她們可以在舞臺上盡情展現自己最為獨特的那面。
那是一種沒有經過專業的訓練、卻又努力融合自己理解和特色的魅力。
從形式上來說,《乘風破浪的姐姐》做到了他們想要的&34;——選出7位30+的女性&34;。
從節目內容上來說,《乘風破浪的姐姐》確實在努力朝著&34;的目標在努力。
在節目裡,芒果臺很是難得的摒棄了其他綜藝節目中常見的&34;的套路,也沒有推崇其他選秀節目中的那種單一審美。
可以看出,節目組在很認真地做一檔違反市場規律、以30+姐姐為主角的選秀綜藝。
通過這個節目,我們竟能意外發現,姐姐們閃閃發光的更多的可能性。
在姐姐們看來,&34;這個詞,不是年齡感,而是獨立的狀態;現在38歲的自己,是到了黃金時期。
正如網友所說:
自信自立是美,率真可愛是美。閱盡千帆是美,瀟灑破浪也是美。
同時,我們也意外地發現,在這雲集了30位姐姐的節目裡,我們反而沒有看到我們曾以為會看到的那些各種撕x大戲。
另一方面,眾所周知的是,芒果臺靠綜藝立臺。
它的綜藝眼光可以說是教父級別的,說它是中國的&34;也不為過。
1997年芒果臺首開綜藝先河,把火了23年的《快樂大本營》搬上舞臺。
同時,也是它首先關注了&34;這一稀缺市場。
從2013年推出《我是歌手》,到後來相繼推出《偶像來了》、《妻子的浪漫旅行》《嚮往的生活》......
一直到2020年它推出了《乘風破浪的姐姐》這檔節目,這樣的綜藝眼光實在是獨到,從這一方面來說,也當得起&34;這個形容。
回到《乘風破浪的姐姐》這檔節目裡,姐姐們乘風破浪的決心雖從未改變,但是從所謂的專業女團評委眼中,從公演的呈現方式來看,節目組的&34;似乎有點&34;。
我們為什麼喜歡看選秀?
從《超級女聲》到《創造101》,再到《乘風破浪的姐姐》,十幾年間,各個平臺都在不斷推出各種形式的選秀,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觀眾的追捧。
但無論形式怎麼變,都無法改變,觀眾之所以喜歡看選秀,是因為喜歡那種自己可以主宰的&34;快感的事實。
所以,《乘風破浪的姐姐》無論怎麼改變,怎麼&34;,始終無法破除這個根本。
節目組依然需要建立起節目和觀眾的聯繫,這種聯繫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便是投票。
節目組依然需要不斷製造出&34;的快感,效果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斷的&34;。
所以《乘風破浪的姐姐》儘管有形式和內容上的&34;,卻難以從根本上去重塑選秀綜藝。
改變的,是舞臺上迎合觀眾的,從妹妹們變成了姐姐們。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分戰隊時不再以隊友的實力為標準,決定隊伍組成的,是歌曲。
我們也可以看到,有太多想要實現自我突破的姐姐,因為害怕被淘汰而不得不蜷縮在自我的舒適圈。
而所謂的專業評委,在節目開播的第一期就引發了關於&34;的爭議。
那三個評委打分標準謎一樣的凌亂,丁當和阿朵震撼全場一個75一個79,黃聖依表演翻車80分。
面對千姿百態的姐姐們,杜華居然說:&34;
可是觀眾想看之前選女團的標準直接看《創造營》和《青春有你》不香嗎?何必要來看《青春有您》呢?
不止是評委,比起初始亮相表演,在公演的舞臺上姐姐們的光彩也被掩蓋住了。
比如第一期。
vocal擔當有入圍過格萊美的阿朵、有在海外當導師的丁當還有歌劇女王陳松伶……
舞蹈擔當有畢業於北京舞蹈學院的王麗坤、自小練舞的海陸、七歲開始學武英姿颯爽的王智……
唱跳擔當有燃炸舞臺的李斯丹妮、在韓國受訓的前Miss A成員孟佳、王霏霏……
結果分組一出來,讓封神級的歌手去拼唱跳,讓舞姿婀娜的姐姐硬著頭皮去唱歌。
表演的曲目也是濃濃的普通的女團標準曲目,完全無視姐姐們各自的特色。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在抹殺姐姐們最難能可貴的舞臺表現力,把一個女神打造成一個普通女團成員。
要知道,姐姐們各自有各自的優勢,也各有各的魅力。
也許在某些人眼中,&34;只是噱頭,&34;才是王道。
但是在更多人眼裡,&34;才是精髓,才是我們對於《乘風破浪的姐姐》的期待。
這個破是&34;的破,不是&34;的破。
剛剛看完《青春有你2》和《創造營2020》已經足夠了,難道還要再來一個30+版的模式化成團之路增加審美疲勞嗎?
姐姐們根本不需要被定位,X代表的就是無限可能。
在筆者的期待中的姐姐式女團應該這樣打開的:
30位姐姐在一起有無數的組合方式,每一種都能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
首先是選人環節,比起按照分數的排名被硬湊在一起,分別設置相應的舞蹈、唱跳、vocal房間讓她們自主選擇,自主討論不是更有趣嗎?
同理,選曲環節也是如此,姐姐都已經是娛樂圈的老炮了,完全知道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不如讓她們選擇自己擅長的,表達自己的態度。
試想一下丁當、阿朵、黃齡這幾個大vocal同臺,神仙打架的感覺立刻就出來了。
其次,姐姐們來自不同的領域,單純的拼唱跳不見得公平,姐姐們應該有屬於自己的專場舞臺。
對於演戲的小姐姐來說唱跳不是她們的主場,戲劇才是她們的主場。
舞臺的呈現方式有無數種可能,讓她們的表演和歌劇結合再合適不過了。
這麼多姐姐中間,金沙、白冰、張萌都曾演過電視劇版的《神話》,被稱為神話天團。
想像一下她們換上劇中的造型,扮演各自的角色進行一場歌劇表演,這難道不是一場有生之年的演出?
姐姐們的組合遠不止這些。
30位姐姐中有好幾位都是來自香港的藝人,把她們合在一起完成一個粵語專場也未嘗不可。
會跳舞的小姐姐集體來一場舞蹈風暴也一定美輪美奐
那麼多的寶藏姐姐,只能看到她們唱跳太不過癮。
最後,改編《追風箏的人》中的一句話作為ending:
為姐姐,千千萬萬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