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胡同51號人來人往
史家胡同51號,建國後為《大公報》北京辦事處,由社長王芸生從抗日名將李樹春處購得,之後由王芸生和其社員辦公、居住。《大公報》在徵得國家同意後,沿用了民國報名,在建國後在計劃經濟時分管報導財政、經濟等政策。由上海、天津《大公報》籌建的北京辦事處,主要在於獲取第一手新聞材料。
1959年由國家贈予章士釗。1960年,章士釗攜二夫人奚翠貞、兒子章可、養女章含之從借住老友朱啟鈐東四八條54號的朱家私宅中搬出,而入住史家胡同51號。
章士釗1973年前往香港,而因氣候不適、水土不服而病倒並同年7月1日去世。自此史家胡同51號的主人就變為了其養女章含之。
1973年底38歲的章含之與60歲的喬結婚,之後夫婦兩人一直居住在史家胡同51號,直到2008年章含之去世。
2009年被索要史家胡同51號,2011年章含之與前夫洪君彥的女兒洪晃搬走,接受80萬元賠償費,洪晃搬離了史家胡同51號院。
自此,史家胡同51號51年的興衰輝煌圓滿結束。留給我們,留給後人的,只是回憶和追憶。
之前莊主寫的文章裡,莊主著重寫了民國元老章士釗的傳奇,而這篇文章,則主要寫被貼上更多標籤的章含之。其標籤之多,恐難記全,其諸如「上海名媛私生女」、「章士釗養女」、「外交名媛」、「外夫人」、「英文老師」等等。
上海名媛私生女
上世紀三十年代,上海四大百貨公司之一的永安百貨新到了一名售貨員—談時卿,其憑藉美麗的相貌和雅致的風度,使得其所在的櫃檯——康克令鋼筆人頭攢動。斯時外國鋼筆品牌的康克令,其金筆售價不菲,為四塊銀元,但因了追求談時卿的人實在太多,康克令金筆一時洛陽紙貴,談時卿也被稱為「康克令西施」。
1935年,一個叫陳度的紈絝子弟每天光顧櫃檯,話也不多,遞上四塊大洋,拿一隻金筆就離開,風雨無阻。未幾,談時卿就被陳度的袁大頭打動了,不久就和這個紈絝子弟同居,1935年7月14日生下一女。但因和紈絝子女未能談攏結婚事宜,而走上法庭。
原來這個紈絝子女陳度是安徽大軍閥陳調元的公子,其在老家還有原配妻子。陳度本打算納談時卿為妾,見過了場面的談時卿哪裡同意做小,但陳度父親卻認為門不當戶不對,堅決反對陳度離婚再娶。
一時的愉悅,卻因家世而分開,最終走向法庭。
打官司談時卿找到了當時的大律師章士釗。章士釗是當時青幫杜月笙的顧問,且為北大、同濟的教授,後成為掛牌律師。在章士釗的極力說辭下,談時卿最終勝了官司,贏到100000大洋的贍養費。
談時卿在與章士釗合力官司中,意識到獨自帶一孩子,亂世中確實艱難,於是將私生女託付給章士釗,之後嫁給顧姓商人,過上了隱居生活。
章士釗養女
章士釗收養的女兒,就是康克令西施私生女章含之。進入章家後,被章士釗視為親生女。
章含之曾打算學演戲,被章士釗呵斥:章家的門裡不出戲子,你要學演戲,就不是章家人。章含之自此和父親章士釗的隔閡愈加深厚。但章士釗在1950年和1962年兩次帶章含之前往重要宴會。且在特殊時期,因章士釗的關係而受到了保護,史家胡同51號院也成為章含之的避風港。
第一段撲朔迷離的婚姻
章含之14歲時遇到了前夫洪君彥。
那時章含之剛到北京,隨章士釗一家一起住在父親老友朱啟鈐家中,章含之在貝滿女中初三的學生,而17歲的洪君彥才考上燕京大學經濟系。在一次天津、上海大學生的聖誕舞會上,章含之作為朱文榘的舞伴兒而出現。洪君彥對章含之是一見鍾情:身材姣好、談吐優雅,一看就是大家閨秀。
自此之後,與朱文榘同班同學的洪君彥有事沒事就去朱家找朱文榘,實則是看望章含之,一來二去二人建立了戀愛關係。
章含之與洪君彥相戀8年,直到章含之大學畢業,兩人才結婚。兩人的結合,在外人看來也是郎才女貌,門當戶對。洪君彥父親曾任浙江商業儲蓄銀行董事長,洪的表舅是章士釗在重慶時的牌友。
但在女兒6歲時,特殊時期就來到了,而兩人的婚姻也走到了盡頭。先是章含之對外宣稱洪出軌,而得到一干人的支持,要「解放自己」,於是章含之與洪君彥在史家胡同民政局離婚。第一次離婚民政局認為兩人影響太大不予辦理,而次日就態度180度大轉變,據說接到了指示,因此二人很順利的離婚了。同年底即1973年底,章含之與喬結婚。
之後多年,在2008年章含之去世後,洪君彥才聲明實則章含之出軌在先。在那些年代的串聯時,章含之與北京外國語學院張姓老師有染,並被洪姐發現。
到底是誰出軌在先,外人無從查證,也無需查證。在愛時彼此結合,在不愛彼此分開,何必再做傷害呢?!
第二段超越年齡的婚姻
章含之與喬於1973年12月結婚,當時章含之38歲,喬 60歲。章、喬在史家胡同51號大院相親相愛相伴生活了整整十年,成為世人讚譽相傳的一段佳話。凡是讀過章含之所著《跨過厚厚的大紅門》的人們,都會為章、喬之間真摯而刻骨銘心的相愛之情而感動不已。
喬是我國傑出的也是世界一流的外教家。1929年16歲時即考入清華大學,1937年在德國圖賓根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1940年為南方局外事組成員,1946年5月,為重慶談判代表團辦事處外事委員會研究處負責人,1949年11月為部 聯合辦公室成員,後任 部長,是出席聯合國大會的首任團長。1983年9月22日逝世,享年70歲。
喬知識淵博,才華橫溢,性格豪放,睿智聰敏,他於1971年11月15日率代表團出席聯合國大會第一次坐在席位上仰天大笑的照片,感染了整個世界,感動了整個中國。後來,這張照片獲得了世界新聞攝影大獎—普立茲獎。當時人們都喜稱他為「喬老爺」。
章含之退休後,先後著有《我與父親章士釗》、《那隨風飄去的歲月》、《故鄉行》、《跨過厚厚的大紅門》等作品。這些作品都是她用整個心寫成的,可以說是心語集,字裡行間充滿了真摯,充滿了深情,充滿了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與希望,彰顯出她一生的多彩與神奇。
史家胡同51號,因了這些人,這些歷史而成為文物保護單位,如今章家已遠去,51號定格在了這半百歲月,孰是孰非,恩恩怨怨,早已煙消雲散,留給我們的,也許是一段歷史,歷史中的一粟滄海。
您還知道哪些胡同名人趣事、秘事,一起來留言。
關注莊主在北平,在文字裡,一起感受北平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