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薦書】《鳶回頭:談談孔子,談談老莊》

2021-02-10 老蘇看書

【作者】刀爾登

【出版單位】山西人民出版社

格言的網羅

一個朋友新近讀了《論語》,對我談了兩個印象。第一,讀過之後,合上眼睛,腦中浮現出的孔子,是個智者,是個好人,就是愛臧否人物,話很多。第二,他發現原先自己早知的許多箴言成語,都是從《論語》裡來的,很是佩服,卻同時覺得孔子對人對己有時過於嚴厲。

我很讚賞他的「合上眼睛」想像——一個無法被想像的他人,不過是些事跡和言語的集湊,沒辦法成為玩味的對象。我讀過老子的書,而完全想像不出來他是個什麼樣的人,沒有身影,沒有體溫,比柴郡貓還少一張臉。《論語》所記有點雜七雜八,在我看來這是這本小書的美好之處,使孔子成為可想像的。比如,我正在馬路上挖一個陷阱,一回頭,無所不在的他老人家正如獲至寶地瞧著,我能猜想他會發表什麼意見——不是我會猜得對,而是有的可猜。

孔子話多嗎?不好說。孔子是教師,想必話不會少,「不言之教」或當頭棒喝教學法縱然高明,卻不是他的方針。但僅從《論語》或他書所記,還看不出他是個愛嘮叨的人。如果說「話多」指的是對各種事情都有話說,都要發表意見,那他誠然話多,卻不是因為他是那個時代最有見識的人,而是他把自己當普通人看——我們普通人,不會限制自己輕率地發表意見,特別是私下裡,揀起來就說唄,反正沒人記錄。

孔子知道弟子會記錄他的話,只是沒料到會傳諸萬世,沒料到自己的很多話被後人奉為金科玉律。不然,我敢打賭,他在發表某些評論時會小心些,對適用範圍做出限制,或告訴弟子「這個就不要記了」,或「你可以錄音,但發表前我要審查」,等等。

等到他的話成為格言,他已經管不著了。《論語》裡孔子說的話,成為格言的,至少上百條。以下大致歸類一下,只揀那些流傳最廣、咱們最熟悉的話來做例子。

第一類是對社會現象或人的品質的觀察以及總結,如「巧言令色,鮮矣仁」「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聽其言而觀其行」「三人行,必有我師」「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知者樂水,仁者樂山」「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

第二類是精練的道理,如「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君子憂道不憂貧」「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既來之,則安之」。

第三類,也是最可斟酌的一類,是立身的信條或道德戒律,如「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不怨天,不尤人」「小不忍則亂大謀」「道不同,不相為謀」「當仁不讓於師」「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裡聲明一下:此處只說《論語》中孔子的言行。至於《論語》裡其他人的話,不會專門討論。孔子的話,其他書中也有流傳,只是可信程度,以及文本的存真程度,不及《論語》,而且為了偷懶省事,對先秦書或西漢的載記,包括新近出土的文本,很少涉及,至於緯書及後世的書裡跳出來的孔子語,更不採納。)

格言(箴言、名言、警句、諺語、座右銘、成語等),是人類傳遞經驗和智慧的一條捷徑。有人提出格言的最小集概念,指的是在一個語言體中,有哪些格言,是每一個成年人都知道的。做過一些統計,得到的數字很可觀,有好幾百條(我只記得一個數字,在俄語裡,格言的最小集是800條)。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都熟知一大批格言,這些格言塑造認知,影響我們對事務的反應、對他人的判斷,也影響著我們的思維和表達。不管自覺還是不自覺,樂意還是不樂意,我們接受、傳遞格言,享受格言對判斷的負擔的減省,也苦惱于格言偶爾帶來的大小麻煩。我還沒提人們熱衷於創造格言呢,比較明顯的是當今網絡時代,誰要是發明一句俏皮話,給傳誦開來,沒有不高興的(至於傳誦多久,能否成為後世的格言,那是另一個問題)。

多數格言,來源不明,所以我們通常的印象是,它們是「集體的創作」。我們會想,「天上蘑菇雲,地上雨淋淋」,顯而易見是多少代的觀察所得;還有兩句讓人毛骨悚然的,「兩人不看井」「七十不留宿」,也一定是若干經驗的匯集。然而經驗是公共的,表達是個人的。主流理論認為,所有格言都源自個人。比如我們常說的「大魚吃小魚」,追溯一下,來自西諺,再追溯一下,能一直追到古希臘的赫西俄德,那可是差不多三千年前的人物。當然,格言在流傳中會被加工,會有一些變形,然而不管怎樣,話總是出自一張嘴,如果一句話表達了被人認可的智慧,那就很有機會流傳。曾有個英國佬總結說,格言就是一個人的機智,大傢伙兒的智慧。話說得不錯,所以他這話本身又成格言了。

漢語的流行格言,孔子一個人的貢獻,足有幾十條,沒第二個人比得上。我們說孔夫子影響中國,這是因素之一。而孔子有時招人恨,這也是因素之一。

格言是普遍的,但並不以定律的方式生效。康德舉過一個例子,比如說以「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康德的原話是用一切靠得住的手段來掙錢,這裡且換成孔子的話)為準則,別人有筆錢放在他那裡,現在那個人死了,沒有其他人知曉此事,那麼,他的準則是否可以延伸一下,運用於此呢?我們都會說,不可以。但為什麼呢?康德說,如果這樣,就沒有人把錢存在別的地方了。最後這句解釋不怎麼高明,但我們努力理解他的意思,是說一個準則的普遍性沒有辦法來自具體而微的經驗性實踐,人各自的稟性和追求,會破壞每一條試圖植基於稟性和追求的準則,而「有道」或「靠得住」這樣的限制本身根本靠不住。如果我們刨去康德底層的意志學說,他說的實際是對的,經驗本身並不能產生完全普遍的法則,何況格言只是一種大概其的表達。

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又說「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我們覺得,說得不錯啊。好吧,來了一個人搶你的錢,奪你的自由,你該不該反抗?反抗是成人之惡,不反抗也是成人之惡,何況你一反抗你就不高興,算不算「己所不欲」呢?這些是浮淺可笑的問題,但並不是簡單地引入「正常權益」一類的概念就能解決的。說到底,追求公式式的道德律,本身就是不道德的事。

每個人都經歷過這樣的煩惱,比如在與人討論問題時,對方用格言、警句或諺語之類,作為論辯的前提。你自知能夠推翻他的論述,比如指出他不恰當地擴大了格言的適用範圍,或者試圖精確地使用本來模糊的格言——論辯中可以將公認的成熟觀點作為根據,但格言並不是經常能滿足(事實上,很少滿足)這項要求。你知道這一點,但你還是輸了,因為對方只說四個字,你則需要一整篇大道理,才能完成反駁。然而等你說完了,他再拋出四到六個字的格言,你就只好放棄了。如果他用的是孔子的格言,你可能會悻悻地想,孔子這個人真不像話。

我們小時候,學習格言的過程往往是不快的。父母會相當愜意地從武庫裡掏出一兩句格言,使我們處境狼狽,無以辯駁。等長大了,發現某句曾深為痛恨的話來自孔子,又會想,孔子這個人,就會跟人過不去。

漢語裡的格言成千上萬。一個人如果仔細觀察一下,對任何一種行為(特別是從背景中孤立出來後),都能至少找到兩條格言,一條大為讚揚,一條痛加申斥;對任何一個人,都至少能夠找到兩套格言,在一套裡他的離世讓人哭泣,在另一套裡他的降生讓人哭泣。這是格言的特性,這是格言招人喜愛之處。對通情達理的人,在健全的社會裡,格言的這種隨意成分不會帶來多大麻煩,但換一種環境,事情會不同。在僵硬的心靈裡,在僵硬的社會裡,格言被用作教條;佔上風的人隨意詆毀他人,被詆毀的人很少有機會反駁,從這樣的社會逃出或打算逃出的人,有時會覺得孔子是個專給大伙兒找麻煩的人。

回看前面舉的三類例子,出自孔子之口的三類格言,每一條都有道理,每一條都有使用上的風險。其中有寬厚的,也有確實相當嚴苛的。對那些嚴苛的教訓,我們不太清楚孔子是否自信地當作原理來發表,抑或是在描述一種傾向,而修辭上有所強調。

但孔子已矣,古代的風尚與今天不同,人際界限比現在模糊,所以如果我們自己不長進,怪罪到前人身上,也不怎麼合適。再看格言的本質。幾個字,最多幾十個字,何以承載那麼豐富的含意?在多數格言裡,語義是稀薄的,隱喻的比重很大。一句格言或雋語,之所以意味深長,是因為附著大量的經驗。所以說,沒有經驗的人,或出於某種原因藐視或拒斥經驗的人,認為抽象的教義高於一切的人,惡意的人,在他們那裡,格言確實可能成為兇器。當然,這不是格言本身的錯。簡單地說,中國的許多好事,孔子不得居其功;許多壞事,孔子也不該承其咎。這說的是孔子本人,至於他的真假後學,就不好說了。

相關焦點

  • 【遠見塔|每日一書】鳶回頭:談談孔子,談談老莊,解讀古典思想的偉大之處和缺陷所在
    《論語》所記有點雜七雜八,在我看來這是這本小書的美好之處,使孔子成為可想像的。比如,我正在馬路上挖一個陷阱,一回頭,無所不在的他老人家正如獲至寶地瞧著,我能猜想他會發表什麼意見——不是我會猜得對,而是有的可猜。孔子話多嗎?不好說。孔子是教師,想必話不會少,「不言之教」或當頭棒喝教學法縱然高明,卻不是他的方針。但僅從《論語》或他書所記,還看不出他是個愛嘮叨的人。
  • 來,讓我們談談李宇春吧!
    2016年的「超女」已經開始了,在這個時間點上,讓我們來談談李宇春吧。
  • 【VIS】TALK THE PHO 談談越品牌設計(臺灣)
    TALK THE PHO 談談越品牌設計(臺灣)分享來自臺灣的品牌文化
  • 日本電影:談談情跳跳舞
    預 告 片 欣 賞: __________  影 片 概 況: __________又名:談談情  劇 情 介 紹: __________       在談談情跳跳舞電影中,中年男子杉山正平是名普通的上班族,他工作認真,事業有成,卻發覺朝九晚五的生活空虛無味。
  • 談談仙劍奇俠傳裡面的劉晉元
    昨天談了趙靈兒,今天來談談晉元吧。劉晉元本來是皇上器重的金科狀元,按道理他應該一生無憂,只因為碰見了李逍遙,自此一生悄然發生了改變。他被李逍遙親切稱為阿七,因為他做什麼都要再走七步回頭看一下,他的性格溫文爾雅,在前期最氣憤的時候,也不過是因為逍遙吃他與靈兒的醋,他說了一句過分而已。他摯愛他的表妹,他的表妹卻喜歡李逍遙,他只能做一個默默的守護者,為了表妹能夠嫁給自己,毫無武功的他準備上擂臺比武,最後落的個被別人看笑話的下場。
  • 談談我心目中的李春江指導
    談談我心目中的李春江指導 大家都知道了,李春江指導「升級」為廣廈隊的顧問,這樣的模式,在cba聯賽可謂是屢見不鮮
  • 【電影推薦】談談情,跳跳舞
    《談談情,跳跳舞》 大學的時候學過跳舞后來好久沒練也就完全淡忘了但是從那時起我就對跳舞充滿好感
  • 風箏也叫紙鳶其中鳶是指什麼 鷂及鳶都是鷹類猛禽
    風箏也叫紙鳶其中鳶是指什麼 鷂及鳶都是鷹類猛禽時間:2020-06-17 05:49   來源:19遊戲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風箏也叫紙鳶其中鳶是指什麼 鷂及鳶都是鷹類猛禽 小雞寶寶考考你,風箏也叫紙鳶其中鳶是指 老鷹 飛機?6月17日雞課堂答案是什麼?
  • 《星際特工:千星之城》僅僅談談愛
    第二次看完,僅僅只想談談愛,倘若人類有未來,大致會同影片展現出的先進和輕鬆雅致一樣,而非多數科幻片描述的戰爭不休,因為我認為未來人類文明的標誌是愛,這個世界需要前行就必須以愛和和平為基石,才能堅定不移的發展而走的更遠,一部好電影不一定非要打打殺殺或者勾心鬥角、你欺我詐,但是必須要有核心價值。
  • 嘉峪關市泵站撈渣機談談運行中選擇絮凝劑的注意點
    嘉峪關市泵站撈渣機談談運行中選擇絮凝劑的注意點   江蘇新銘湖環保設備有限公司專業生產銷售各類格柵除汙機、旋轉潷水器、無軸螺旋輸送機、旋流除砂機、鑄鐵鑲銅閘門、砂水分離器、機械過濾器、淨水器、無閥過濾器、氣浮、三腔式自動加藥裝置、攪拌混合器;各類中心傳動、周邊傳動刮吸泥機、濃縮機、
  • 《羅馬 第二季》談談看法而已
    先談談,男女之間的關係問題。羅馬人的性是開放的,除了奴隸是可以隨便亂來之外。每一個公民都有自己隨意選擇自己想愛愛的權力。女性不會因為這方面而羞澀,她們大大方方去和自己想愛愛的人愛愛。人對性的需求是人之常情。但婚姻不是開放的,羅馬人也有著自己的所謂的等級啊,門當戶對,或者政治婚姻。
  • 風箏也叫紙鳶其中鳶是指什麼 螞蟻莊園6月17日每日一題答案分享
    風箏也叫紙鳶其中鳶是指什麼 螞蟻莊園6月17日每日一題答案分享時間:2020-06-17 17:2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風箏也叫紙鳶其中鳶是指什麼 螞蟻莊園6月17日每日一題答案分享 螞蟻莊園6月17日每日一題答案是什麼?
  • 讓我們一起談談現今亞洲流行音樂天王是誰?而在華語...
    懂球帝首頁>足球新聞> 讓我們一起談談現今亞洲流行音樂天王是誰?而在華語... 讓我們一起談談現今亞洲流行音樂天王是誰?而在華語... 高拉特穆裡奇 10-10 22:42 讓我們一起談談現今亞洲流行音樂天王是誰?
  • 《談談情跳跳舞》生活不如意,那就談談情跳跳舞吧
    影片是周防正行執導《談談情,跳跳舞》,了解周防正行的人應該知道,他的電影數量不多但質量都不錯,且總是那麼輕鬆又動人、滑稽又溫情。《談談情跳跳舞
  • 傅佩榮《老莊的智慧》合集
    老子生活在春秋末期,做過周朝的「守藏室之史」,相當於現在的國家圖書館館長兼歷史研究所所長,稱得上大學問家,所以孔子曾向他問禮、問道。莊子生活在戰國中期,宋國蒙人,寧願在當地做「漆園吏」,也拒絕楚威王的厚幣禮聘。今存《莊子》一書,其文汪洋恣肆,多採用寓言形式,表達老莊思想。
  • 《聽聽談談》音樂訪談節目招募北京嘉賓
    《聽聽談談》,是一檔由「樂神網」發起,面向於樂童和家長的音樂訪談類節目。該節目策劃的初衷,是做一檔輕鬆活潑、寓教於樂的普及音樂教育欄目,讓音樂家陪您一起,聽聽音樂,談談音樂背後的故事。節目由樂神網聯合創始人、國內著名音樂家楊春林老師主持,每期邀請1-3位嘉賓到現場,嘉賓可以是家長、樂童,或者是音樂老師、音樂愛好者等等,大家一起聽聽音樂,談談與音樂相關的人物、故事、節目,探討下孩子的音樂教育等等,從不同角度來討論與感受音樂的魅力。
  • 改變了的孔子是悲哀的
    孔子理論流傳千年,源遠流長,然而孔子及其思想經過歷代人民的解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變得越來越離奇,如果孔子還活著,他應該在黑暗中哭泣,默默地哀悼。雖然孔子理論不等於儒家思想,但孔子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從孟子提倡「民貴君輕」理學到董仲舒「天人感應」「君權神授」大力改革儒學,再到魏晉時期,用老莊思想來解釋易經儒學的形上學,已經大大脫離了孔子的本義。後來,韓愈以儒家的天命學說和封建禮教反對佛教和道教,後來,吸收了佛道思想的宋明理學似乎是新一代儒家思想,後來,王陽明心學,黃宗羲,「法治」,顧炎武,「經世致用」,何子淵提倡科學,這些都是孔子和儒家思想的發展和轉變。
  • 談談男女夫婦的因緣
    因此我們就由人生的緣開始,稍微縮小一點,談談男女夫婦的因緣,透過這個觀念來了解佛法的問題。中國人有句俗話∶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這句話還不透澈,一針見血的講法,應該說人人有本難念的經。難念的經都是從因緣來。佛學講因緣,有三項內含、四種關係。三項內含即是善緣、惡緣、無記緣。所謂無記緣,就是不善不惡的緣。
  • 《談談情跳跳舞》再一次,愛上人生吧
    從《談談情跳跳舞》到《默片解說員》,周防正行十分打動我的點在於,他是如此真誠地去講述一份熱愛,這份熱愛又帶著一股笨拙的傻勁,就像《灌籃高手》的最後,櫻木花道對晴子說出的那句「告白」:「我喜歡籃球!」那是不含雜質的純然熱愛。
  • 不如與自己談談,你究竟想寫些什麼
    不如與自己談談,你究竟想寫些什麼 2020-11-07 08: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