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給了小孩一個美好的想像,卻沒能給他們一個好的生活。《玻璃城堡》父親的酗酒來自於其母親童年施暴所造成的陰影,母親的懦弱來自於其原生家庭中其父母對自己繪畫事業的嘲笑;整個故事可以令人聚精會神兩個小時,讓人感受很多,想到很多。
要麼說是故事軟化了內心,也可以理解為強大了心靈。並不需要我們去做更多的評判,因為這本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人生,其中它必定包含著好與壞、對與錯。只需沉浸於此,去理解並體會過中情緒,會讓整個故事變得更美妙。
而最後回憶中的往事和父親的音容,就構成了這個從未完成的玻璃城堡。可他們終將先你而離去,那時你會發現你記得的只是他們的好。他們曾經荒誕可恨、無法溝通的刻薄言語和偏執行為,會成為記憶深處的礫石,每一次摩挲都會填滿心靈。從孩子們長大後的樣子和家庭成員間的羈絆來看,似乎也有做對了的地方。
或許當一切有關於人的時候,總是很難去簡單定義吧。浪漫主義不是壞事,但是脫離現實的浪漫卻總被人詬病,然而真正的浪漫本身就是和現實相對立的存在吧,二者無法共存。
伍迪哈爾森真的老戲骨。兩人臉上每一個細胞,都讓我感覺到在詮釋角色信息,準確無誤。這個以冒險精神為家規的奇葩家庭,反而更有血有肉,自然生長去接受這個世界和現實。從脫離到融入到坦然,玻璃城堡在心裡透明的建造,看見陽光看見星星看見美好的想像。個人與家庭、社會之間,以及父女之間的共存、對抗和部分和解,難說什麼對錯,每個人眼睛裡的世界都不相同,每個人都有天生的弱點和哪怕一點點可憐的自尊。
該怎麼當父母,和每個人選擇該以什麼樣的方式在這個世界生存是一個道理,不是可以被規定的,也沒有一個衡量標準的。但父母就是父母,愛就是愛,不用擔心太多。結尾的大和諧處理太牽強了,估計書比電影好看。送孩子星星的故事還是蠻動人的,爸爸並沒有因為沒錢而直接忽視孩子要禮物的需求,這個層面看也算個好爸爸。
「所以玻璃城堡最終還是沒有建成」,「但至少我們曾經一起快樂地計劃過」,當那個最古老的命題——過程和結果究竟哪個更重要,在被賦予了「家庭」「親情」的內核之後,這個故事所要表達的,就不僅僅限於你選擇的道路是什麼,更重要的是你有沒有去選擇的勇氣。
父母始終是父母,不管是不是真的稱職,還是愛自己的孩子的,儘管有真的不愛的,也沒什麼錯,唯一有錯的就是不負責任地把他們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相對於神奇隊長的說教,顯然這個故事更自然動人更容易讓人共情。父母皆禍害小組北美版,無論是理想主義的偏執還是不負責任的欺詐,這個故事都足夠傳奇。這種略顯糟糕的父母實在是太常見了,就像小孩永遠不可能小孩父母期待的那樣,反之亦然,終究還是要和解和反哺。
所謂的不正常人其實是在懸崖邊緣行走,一碰即碎。所有東西都會被摧毀和遺忘,唯有你的星星永不毀滅。十分忠實原著,愛恨交加的教育仍令人百感交集眼含熱淚。他們總是陷入波希米亞空想,保有本真卻無力養好後代,深愛你也傷害你,為你付出一切,最後塑造了你,不管願不願意,你的優點和缺點都來自他們,這就是家和血脈的意義。世界上沒有玻璃城堡。玻璃城堡是夢中的秘密花園,星辰墜落,我心狂野,生命長成一片茂密葳蕤,就讓我和自己握手言和。
看後不得不去思考,在我們過著自己最想要的人生的時候是不是要考慮下身上的責任。他們做自己想過的生活,自由不羈,不為錢所困擾,那麼是不是要考慮不要做父母,這樣的孩子很另類,很容易迷失掉。片子裡的父母情其實很難得,人類的情感本身也是複雜到不行吧。好電影好演員呈現了一對糟糕的父母和四個不幸的孩子。
對個人來說怎麼活是自己的選擇,但對於沒任何自主權降生在世的孩子,衣附體食果腹、有安全感和接受教育是他們的基本權利。坐擁百萬美元卻強迫子女接受自己的人生觀,深陷貧窮過漂泊無定的日子也是夠自私的。反過來,「一切為孩子而活」的父母也是個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