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陰真經》楷書創作篇

2021-03-03 華風文墨

《九陰真經》楷書創作篇

                                        彭洪順

彭洪順老師作品

     或許是由於鄙人成功策劃了「全國首屆楷書作品展」之故,從2013年以來,「臭名昭著」,忝列各類書法國展高研班導師、數所大學的客座教授、特聘教授與兼職教授,花帽子一大堆,常飛往東西南北,被戲為「空中飛人」。因授課多了,博得一些道友之鮮花與掌聲,亦有好事者追隨其後探討書藝,迄今工作室已開五個班,上課幾乎佔用了我所有業餘時間,居然還樂此不疲,還贏得「鐵人」讚譽,惶恐!

     近來很多學員與道友問我一些創作方面的問題,一次兩次還津津樂道的說上一通,可說的次數多了,便覺乏味,因為你不說,別人會說的驕傲,說吧,微友上千,真的沒有時間一一回復,故早有寫點「創作心得」之類的文字,算是交差。

之前,齊大帥寫過《葵花寶典》,讓很多人得此秘笈而笑傲書壇,然寶典開篇有云:欲練此功,必先自宮。我的乖乖,不知得此秘笈者現在功力如何,如沒練成,一定沒有「自宮」,如捨不得「自宮」,還是來練《九陰真經》吧,呵呵……

     言及《九陰真經》,凡人但以金庸先生虛構之武功絕學觀,殊不知九陰者,幽渺之地也。三國吳葛玄《<道德經>序》:「禍滅九陰,福生十方。」唐柳宗元《天對》:「修龍口燎,爰北其首。九陰極冥,厥朔以炳。」 真經者,道教之經書也,喻極好之經驗。

     吾之《九陰真經》,非道家學說,乃觀萬物形態,擬之為文(筆劃、結構與形態),窮二十年心血,得之九訣,名為「真經」,實為「忽悠」,分九重訣,僅一家之言,恐禍及百姓,殃及無辜,練之當慎!(註:非數年唐楷根基者勿入,切切!)

     閒說一堆,權當序言。

  

2016年8月22日於泉州

《九陰真經》

第一重訣:能斷則斷,古意盎然;該斷不斷,參賽完蛋。

習楷之人,多從唐楷入手,數年為其所囿,用之投稿,命中率極低,殊不知唐楷由於法度過分森嚴,與當今書家的審美情趣相距較遠,所以很難入選大型國展(禇稍好些)。意欲突破,屢試不爽。知魏晉書法高古,卻不知高古何故。其實只要稍稍留心一下鍾繇的《宣示表》或《薦季直表》,就會發現,鍾繇的很多筆畫是斷開的,為什麼要斷開?斷開有什麼好處?假如不斷開又會是什麼樣子?用幾組對比圖片,你便會明白~

筆畫斷開,突然會讓你感覺到字更加瀟散、空靈,加之筆畫的厚潤、拙樸,自然古意盎然。如果筆畫之間,都有粘連,是不是感覺到比較死板?該斷不斷,便不透氣,如電腦體一般,參加比賽,自然不會博得評委青睞,入不了展,懂了嗎?

第二重訣:上下結構,左右錯位;左右結構,上下移位。
 為什麼有些寫了十幾年的唐楷,始終入不了國展,而有的寫了一兩年的魏碑,卻入展了?除了審美導向外,主要是唐楷太規矩,工整有餘而靈動不足。猶如戰士操練正步,老在走「一二一、一二一」,很單調,看一眼都不想看第二眼,而模特走秀,為什麼很多人喜歡看?除了模特本身長得漂亮外,主要是模特走路扭動身子與屁股,那阿娜多姿的樣子直勾眼珠。另外,你看哪個車模在香車邊是直挺挺地站著?哪個名星照相沒擺一個pose?為啥?擺個pose會讓美女更迷人!我就奇了怪了,為什麼有的人寫字就喜歡操正步,就不知如明星走秀翹個屁股扭個腰,讓姿態更優美?
楷書要姿態優美,其實很簡單:上下結構的字,你把下部分往右邊適當移動點點,左右結構的字,不要上下都對得很整齊,要麼左邊高點點,要麼右邊高點點,立即讓字活起來,不信試試?當然,錯位要適度!適度懂嗎?你問我多少叫適度?我沒拿角尺量過,無可奉告,呵呵……


第三重訣:獨體寫小,筆畫加粗;筆畫多者,線條寫細。
很多人寫字,老是傻大黑粗,不懂提按,狀如算子,沒有大小,不分粗細,滿紙「墨豬」,讓人看後退避三舍。但學習書法的人都知道字要有大小、粗細的變化(注意,前面講的是寫字,後面說的是書法),卻不知在一件作品中怎樣來表現,寫完作品,瞄一眼,老是感覺寫得很「平」,很勻,沒有生機與活力,卻找不到病根。如果,你將筆畫少的獨體字寫小,寫粗,筆畫多的合體字寫大,線條寫細,效果會怎樣?毋庸置疑,肯定豐富多彩!但這裡還是得提醒你:大小與粗細要適度?又是一個適度!你又迷惑了?不知什麼是適度?哎……告訴你吧,最大的字與最小的字,你可以相差三四倍,最粗的筆畫與最細的筆畫,你可以相差五六倍,懂了嗎?還不懂?那我只能告訴你,去買個遊標卡尺吧~嘿嘿……
在此慎重提示:筆畫粗細靠提按產生,不是去加墨加粗筆畫,調筆忌勤。調一次筆,中楷寫十多二十個,小楷寫二三十個為妙。筆須「殺紙」,扎進紙裡,勿使線條輕滑,墨渴行筆當慢,能用枯筆寫出潤的線條,枯而不燥,才叫功夫!

第四重訣:主筆誇張,四不過三;字形長扁,三不過四。
    

何為主筆?捺、斜鉤、豎彎鉤、長橫等為主筆。是不是一個字,只要是這些主筆,都得誇張,寫長點點?非也!他們之間,是有大小之分的,捺是老大,斜鉤、豎彎鉤、長橫分別是老二、老三、老四。有的人可能要問,筆畫還分老大老二老三老四?憑啥?嘿嘿,這是基本規律!什麼意思?意思是:一個字裡,看看是否有捺,有捺,就讓捺畫寫得適當長點點,其他筆畫就收著點,沒有,就去看斜鉤,沒有斜鉤,看看是否有豎彎鉤,都沒有,就看老四吧!老四也沒有?那就不用誇張了!又有人提問了,為什麼要誇張?我告訴你哈:你老把手腳抱著幹嘛?不知道伸出來活動一下啊?抱久了會得病,手腳麻木,四肢不便,懂不?字就是字樣!
提醒一下:豎彎鉤,一般是放彎鉤部分,不是豎哈。一個字只放一個筆畫為宜,不要二個都放!為啥?就像你做操,你把手伸開,腳就收吧;如果腳打開,把手抱著,姿態好看些,手腳都打開,伸胳膊又蹬腿,屬於張牙舞爪,不好看!
說了半天,沒切入正題……主筆誇張,四不過三,這是什麼意思?這是要告訴你,一行字裡面,主筆在一起的時候,不要都放,有一二個,行了,三個主筆在一起排著,不好看;
字形長扁,三不過四何意?一件楷書作品,橫也好,豎也罷,總要在字形上有點變化,老是長形或老是扁形,都極為不好看,好比一首歌,老是「5」音,聽得你都煩,一下子就「梭」到落選作品堆去了……簡單點說,上下結構字形寫長,左右結構字形寫扁,方框結構字形寫方。有時根據需要,字要強拉長或強壓扁,不要連續出現四個長形或扁形,當然方形四個也不可以,三個,都已到極限啦~~~

第五重訣:筆畫交接,千萬勿死;穿插有序,注意透氣。
這重秘訣主要是告訴你,筆畫交接處當「虛」,交接如「實」,必是「死」,不活,實實實,死死死,切記切記……但要記住:全連為「死」,全斷為「碎」,這在第一重訣裡有所涉及,在此不多贅述。
穿插有序何解?這是要告訴你,筆畫之間,千萬不要打架,針尖對麥芒不是好事。那倒底是橫超豎或是豎超橫?這要多觀察。比如「口」,一般是左豎長,底橫超右豎;而「日」,一般是右豎長,底橫超左豎。當然這是一般的規律,別去拿某字帖上的個別字來和我較真,個別現象和普遍規律,共性與個性的差異!也別跟我叫板,我沒時間和你理論,你如已練成「葵花寶典」,已是天下無敵,此功於你無用~

第六重訣:短橫化點,增加行意;橫豎須有,俯仰向背。
我記得很小的時候,看過一本書法理論書籍,裡面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點者,字之眉目,全借顧盼精神。
點可傳情,故多雙媚眼,情更深,意更濃~將短橫化點,增其動態,會讓字更有情趣。
增加行意,除了指點畫之間要有呼應外,另一層意思是楷書作品之中,要有行書筆意。啟功先生《論書札記》說:「行書宜當楷書寫,其位置聚散始不失度。楷書宜當行書寫,其點畫顧盼始不呆板。」一件作品中,適當增加幾個行書甚至草書字,還叫楷書,放心,此法古已有之,非我獨門心法,這樣一來,你的作品便會生機勃勃了~~~
橫畫,須有俯仰,豎畫,當有向背。比如「三」字,可第一橫上仰,第二橫平直,第三橫下俯,這樣就避免了單一。「其」字兩個豎畫,不要同方向行筆,歐體兩豎相背,顏體兩豎相向,相背稱「內斂」,相向為「外拓」,內斂字剛挺,外拓字雄渾,用筆不同,風格各異,二種用筆,偶有交替,注意和詣,不可大意。

第七重訣:撇立捺平,長短有序;起收轉折,雷同迴避。

在一件作品中,撇捺往往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作品是否在瞬間打動讀者,在參賽中是否能揪住評委的眼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撇捺是否到位,姿態是否優美。當撇畫和捺畫在一起的時候,大多數情況下,撇要寫得「立」一些,而捺相對而言,要平一點;撇要短一點,而捺要長一點。這是為什麼呢?為了造險與破險需要啊!捺為主筆,一般較長,如果寫立,再加放長,重心必向右傾,故捺不宜寫立。捺要伸展,必寫平些!
      

起收轉折,雷同迴避,這句話是說:無論你是橫畫或是豎畫,亦或是其他任何筆畫,在一個字中應當避免起筆和收筆的寫法雷同。如果雷同,就會顯得單一,程式化,技術含量不高。書法,首先是解決技法,技法講究豐富性。這好比我們人的手指,五個手指,一樣大嗎?一樣長嗎?一樣粗嗎?如果某人的手指有兩個一樣長或一樣粗,伸出來給你看,你第一感覺就是「怪胎」,立馬聯想到:他爸媽是不是近親啊?怎麼會生下如此之人呢?這個道理都懂,可是到寫字,為什麼都不明白了呢?還需要我詳細說嗎?
      

躲在旮旯裡蹭課那個帥哥說:懂了!
那我就不說了……

第八重訣:出鉤之前,需有頓筆;橫畫末端,不容小視。
記得有一次處出授課,有人在臺下問我:彭老師,我把作品拿上來,你能不能幫我點評一下?
我說:不用,我知道!

他說:你都沒看,你怎麼知道?
我說:你好好看你的作品,第一,你的捺角出鋒的角度不對,不是平著出鋒,無論平捺還是斜捺,捺角都略有點右上翹;第二,你出鉤前沒有頓筆,豎鉤、彎鉤、橫折鉤的鉤是平鉤,不是左上鉤,再說你的鉤也鉤長了;第三,你短橫沒有收筆,很草率。
 他大呼:彭老師,你是神人啊!你怎麼知道我有這些毛病?
其實,不是他有,絕大部分人都有,不重細節的毛病,一些常規性的問題都沒搞明白,老犯一些低級錯誤。也難怪,跟某名家學了幾年,字法筆法,一個沒搞明白,只是讓他,要提得起筆,照字帖多寫,哎……他要是都教你了,他又咋混?你學一年就上國展了,第二年還交學費嗎?……
言歸正傳,看一個人的作品,是不是到位,關鍵看捺角,鉤畫及橫畫末端。無論是什麼鉤,一定要略微頓筆調鋒後再彈出,並且注意出鉤的方向。而橫畫末端,要飽滿,儘量少用右尖橫,收筆要有變化,切不可草率!

第九重訣:一根線條,二個對立;三重境界,四種筆法;墨分五色,六「度」謹記;七種筆鋒,八法具備;九陰真經,大功告成。
      

修練到《九陰真經》第八重訣,已經很不錯了,而第九重訣,最難。因為書法到最高境界,不是寫出來,而是「養」出來。要知道字內功夫字外求,字外求字,方入化境。
此訣要求一個學書者,要多看書,無論是文學、美學、史學,還是天文地理,哪怕是生理衛生,都要看,都得懂點。
有人在笑,生理衛生?開玩笑!

我只能說,笑我之人,非痴即傻。
如果你不懂生理,不知調理身心,不知健康,不懂保養,沒準不到六十,哪天得個怪病,一下子就去見馬克思去了~要知道,書法比到最後,比的是年齡。假如與你同時代的寫書法人,一個一個地走了,而你卻健康的活著,還活到100歲,即使你寫得沒有某某好,但你是老神仙,潤格比他要高得多,信不信? 
不吹了,最後一訣,當強撐講點點學術上的東西,否則浪費了別人的時間,要被罵了,嘿嘿……
一根線條:書法,其實就是線條的藝術,打造一根完整的線,極為重要。一根完整的線,包括起筆、行筆、收筆,動作要連貫,還要到位。你學的哪家哪派,每一根線條有些什麼樣的特徵,一定要心中有數。如果心中無數,建議多去臨,多去背,因為古人曾告誡:筆不枉動,下筆有由。別寫我字體,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才會更高。你懂的……
二個對立:即陰陽對立。愚以為書法其實也是哲學的範疇,講矛盾,講統一,要製造矛盾,也要解決矛盾。書法水平的高低,其實也就是製造矛盾和解決矛盾能力的高低。寫字如布兵,哪裡用重兵,哪裡需防手,牽一髮而動全局,當心中有數,縱萬頃波瀾,當運籌帷幄,決勝千裡之外。
三重境界:乾淨、安靜、剛勁。行筆要乾淨,不拖泥帶水;心態需安靜,不可浮躁。線條當剛勁,忌丁頭鼠尾,軟弱無力。
四種筆法:輕重、快慢、偏正、曲直。筆畫沒有輕重,行筆沒有快慢,線條沒有偏正和曲直,此之謂書法乎?非也~
墨分五彩:濃、淡、幹、枯、溼。書法在玩味,墨色單一,必顯平庸,在作品中,須儘量表現墨色之豐富變化。
六「度」謹記:角度、斜度、弧度、長度、速度、力度。臨帖作書,不可盲目下筆,需知每一個筆畫的角度、斜度、弧度與長度,控制好速度(墨多則快,墨渴則慢;起收略慢,行筆稍快),才能產生力度。
七種筆鋒:即中鋒、側鋒、逆鋒、絞鋒、折釵股與屋漏痕、飛白鋒。
中鋒:中鋒即毛筆筆尖在毛筆的運行過程中,始終處在用筆的中心位置。其特點是:筆力飽滿,內涵豐富。外柔內剛,極富表現力。書法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鋒用筆的好壞。
側鋒:側鋒顧名思義就是將毛筆傾斜,毛筆筆尖的中心位置偏於側面。其特點是:用筆變化豐富,有強力的用筆張力,爽快中顯山露水。缺點是比中鋒用筆顯得單薄淺顯。「二王」筆法中,常側鋒取勢,中鋒行筆。
逆鋒:逆鋒是相對於正手位置順行方向的反方向毛筆運行方法。逆鋒運筆阻力增大,筆鋒聚散,鬆緊變化不同於順筆意味。目的是為了追求用筆的變化,特點是筆力剛硬,力透紙背,但缺少柔勁。不可常用,適可而止。
絞鋒:如搓麻花似的用筆方法,讓其與紙產生更大摩擦,讓線條更加生辣質樸。用筆有二:一是在行筆的過程中,有意扭轉手腕和肘臂,致使筆鋒絞動;二是在行筆的過程中捻著筆桿轉動。
折釵股與屋漏痕:根據自然中的現象與痕跡而追求的用筆方法,是中鋒行筆的變異手法,從而豐富了中鋒用筆的表現。
飛白鋒:此筆法是從書法用筆中的飛白轉化而來。特點是用筆松、毛,看似蜻蜓點水,實則虯勁有力,陽剛而有內力,鬆散見精神,有一種蒼茫的感覺。
只有學會此七種筆法,線條才會耐人尋味。
八法具備:即八種筆畫的書寫方法,一定要熟記於心。點為側,側鋒峻落,鋪毫行筆,勢足收鋒;橫為勒,逆鋒落紙,緩去急回,不可順鋒平過;直筆為努,不宜過直 ,太挺直則木僵無力,而須直中見曲勢;鉤為趯,駐鋒提筆,使力集於筆尖;仰橫為策,起筆同直劃,得力在劃末;長撇為掠,起筆同直劃,出鋒稍肥,力要送到;短撇為啄,落筆左出,快而峻利;捺筆為磔,逆鋒輕落,折鋒鋪毫緩行,收鋒重在含蓄。
九陰真經,大功告成!

掃描關注公眾號,了解更多書畫信息!

-  END  -

公眾號合作/活動聯絡:

微信:hfwm-2018828

相關焦點

  • 九陰真經·全
    他便覺得自己時日無多,便把畢生心血,寫成上下兩卷的《九陰真經》。重現華山天下五絕,即黃藥師、歐陽鋒、段智興、洪七公和王重陽,同意誰勝出誰獨得《九陰真經》。經過七日七夜的大戰,由王重陽奪得。在他臨死前,把《九陰真經》交給師弟周伯通。刻於古墓王重陽得知林朝英創出克制全真教武功的《玉女心經》後,不禁佩服起來。
  • 吳歌閒談:九陰真經
    也或者是陳玄風與梅超風對師傅起了偏見,預定了師傅容不下同門戀,兩人起了逃跑心也就算了,陳玄風註定不是個善良之輩,俘獲了師妹芳心不算,還去貪師傅至尊寶般的下半部九陰真經。有的人生了兒子是來討債的,陳玄風與梅超風便是徒弟中的討債鬼。師娘因為他們的盜竊行為,不得不再次默寫九陰真經下半部,上面都是嘰裡咕嚕的番邦語言,真經燒腦加上小黃蓉在娘肚子裡搶奪大腦養分,黃蓉娘居然還把命寫沒了。
  • 九陰IP再度發力 蝸牛將推《九陰真經3D》
    (點擊上方「GameLook」↑↑↑,訂閱微信)4月29日,蝸牛遊戲正式公布其核心IP「九陰真經」的正統手遊續作《九陰真經3D》。
  • 金庸筆下的九陰真經提到了哪些武功?
    《九陰真經》曾在武林中掀起腥風血雨,無數武林中人搶奪這部經書,你殺我、我殺你,不知死了多少武林人士,王重陽為了阻止這場武林浩劫,於是相約當時武功最高強的人,在華山絕頂比試武功,誰的武功最高,誰就是《九陰真經》的主人,這次比武就是大名鼎鼎的「華山論劍」,後來「華山論劍」這一詞就被引申為學術較量,但是不是所有的學術較量都可以稱為「華山論劍」,首先參與較量的人必須是行業內的頂尖高手,其次較量過程不得欺騙耍陰謀
  • 首創九陰真經的黃裳是什麼來歷?他創九陰真經的過程是怎樣的?
    這是金庸小說中武功秘籍《九陰真經》的一段內容。 小說《射鵰英雄傳》中,武林中人都想得到的武林秘籍九陰真經,其是頂尖、最負盛名的武學秘籍。
  • 《九陰真經》手遊新版限免劍走偏鋒
    蝸牛遊戲一直堅持精品遊戲戰略,憑藉自身過硬的遊戲品質以及經營多年的IP,《九陰真經》在端遊時代就已積累數千萬用戶,一提到《九陰真經》就聯想到真武俠、大江湖,這款遊戲在玩家心目中早已成為中國武俠題材的代表。不僅如此,蝸牛遊戲在手遊市場悉心耕耘,打造出《太極熊貓》等一批成功的手遊大作,不僅奠定了良好的口碑,也為其後的產品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 談九陰真經與招標投標
    郭靖幼時在大漠中的經歷,使得他對九陰真經一直有牴觸情緒,一直不願意學習《九陰真經》中的上層武功,甚至在華山論金前曾一度想自廢武功。類似地,今天人們在談招標投標時也有點「談虎色變」,認為招標投標不過是一塊遮羞布,最常聽到的話是:「哪有真招標的!不都是招標人內定好中標人,投標人間串通投標或圍標,評標專家收錢了事的結果嗎!」
  • 新舊五絕共八人,七人因九陰真經受益,餘下一人卻能改寫九陰真經
    如果我們把這八大高手和九陰真經的關係捋一捋,就會發現其中七人都曾因九陰真經受益,要麼武功直接提升,要麼有所領悟。八人中,郭靖無疑是九陰真經的集大成者,他是八人中唯一一個把九陰真經修煉全的人,同時九陰真經也把他的武功提升到頂級的水平。其次是周伯通,周伯通基本也練全了九陰真經,但唯獨總綱沒有練。再往下就是一燈大師和洪七公了。
  • 金庸武俠只一人練過《九陰真經》和《九陽真經》,卻被人一招打趴
    【思品時間(武俠時間)侃金庸第1051期:金庸武俠只一人練過《九陰真經》和《九陽真經》,卻被人一招制服】文/江湖小混混大俠們周末好,本期我們來侃侃金庸筆下兩部非常碉堡的經典——《九陰真經》和《九陽真經》。
  • 《九陰真經2》種植玩法曝光 休閒黨的江湖
    《九陰真經2》塑造的龐大沙盒世界不僅僅包括了硬派玩家喜歡的武學修為PK等等,也為休閒黨風景黨們備好了饕餮盛宴。今天就為大家講講《九陰真經2》中休閒玩法的一角:種植玩法。  【要種田,先耕地】  沙盒遊戲與傳統遊戲的最大不同,在於自由度大小。以種田為例,傳統遊戲的種植玩法本質上是系統為玩家規劃一個特定場景,玩家對場景中的田地使用道具(種子),然後獲取對應的道具(作物)。
  • 都是武林秘籍,為何九陰真經人人瘋搶,而九陽真經卻無人問津?
    另外兩本秘籍,是武林秘籍,與武功有關,一部是《九陰真經》,一部則是《九陽真經》,然而《九陰真經》自現世以來,引起的紛爭不斷,即使到了《倚天屠龍記》時,也引起了江湖廝殺,根據統計,《九陰真經》輾轉不下百位大俠之手,然而很多大俠拿到《九陰真經》後,手還沒焐熱,便被他人奪得,雖然《九陰真經》是天下武術的百科全書,但是還沒有來得及用它增進武功,便一命嗚呼了!
  • 九陰真經2官方合作主題站_九陰真經2熱門資訊,評測,視頻-52PK新...
    九陰真經2曾用名/別名:九陰2 基本資料 遊戲類型:
  • 郭靖練九陰真經不敵歐陽鋒逆練九陰,難道只有老歐陽練對了?
    金庸武俠中,郭靖是練九陰真經最全的一個人。然而,練全了九陰真經的郭靖,卻依舊不是練了九陰假經的歐陽鋒的對手。包括練過九陰真經的洪七公,在二次論劍時也不是歐陽鋒對手。難道只有老歐陽練對了九陰,別人練的都是假的?
  • 她怎麼學到的九陰真經,跟屠龍刀有關!
    九陰真經引發了武林中各方勢力的爭奪,由王重陽發起的華山論劍,目的之一就是確定九陰真經的歸屬,並藉此形成了以王重陽為首,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並存的華山五絕。當王重陽死後,九陰真經重現江湖,黃藥師喪妻、西毒發瘋、南帝出家、北丐重傷、周伯通困囚桃花島,都和九陰真經有關。
  • 會九陰真經的五大高手排名,周伯通和郭靖雖強,卻無緣第一
    ,想要得到九陰真經的原因。雖然九陰真經很難得到,但會九陰真經的人,也有不少,本文中小編就與大家一起來聊一聊會九陰真經的五大高手,以及他們的武功排名情況。第五名:洪七公洪七公自受傷之後,由郭靖傳授他九陰真經中的療傷鍛骨篇,洪七公得以保命的同時,還將自己的實力恢復到了原來的八九成。
  • 《九陰真經》古裝18禁cosplay無碼大圖
    近期,在國內Cosplay界享譽盛名的杭州304社團就推出一套以《九陰真經》為主題的Cosplay,再次在圈內引來了矚目。一直以來,國內關於武俠題材的Cosplay作品一直都較為熱門,而九陰真經因其獨到的文化底蘊一直都是國內武俠愛好者們進行創作的取材之地。
  • 逆練九陰真經明明不對,歐陽鋒為何對郭靖深信不疑?
    雖然歐陽鋒沒有見過九陰真經,但是他好歹也是一個武學宗師,真氣逆練明明是不對的,可他為何對郭靖深信不疑?武功雖分門類,絕技各有不同,但天下間的武學要理基本上都是相通的吧?這一點,用九陰真經就可以印證。九陰真經素有「武學百科全書」之稱,天下間所有武學知識,基本上都包含在其中了。
  • 同樣出自達摩老祖,《九陰真經》人人搶,《易筋經》相對安穩?
    《九陰真經》這部貫穿「射鵰三部曲」的神書,在金庸最開始創作時,為了體現它曠古爍今,給它安了個絕頂的作者:達摩老祖。相比天下五絕為了《九陰真經》,竟然上華山決鬥?後來因為這個掛開得實在太大,而且最開始的《九陰真經》是武功招式的百科全書,實在難以想像幾個武林中最厲害的人,去華山大戰只是為了搶這種東西。因此金庸在後來的版本中,將《九陰真經》改成了黃裳在《萬壽道藏》中的感悟。新版的《九陰真經》分上下兩卷,上卷是正宗的道家內功心法,下卷依然是武功招式大全。這部秘籍的神奇功效,幾乎顛覆了所有其他常規武學。
  • 九陰真經有三個版本,哪個威力最大?原版只排第二
    九陰真經可能是金庸筆下最知名的武學秘籍了,射鵰三部曲中,關於九陰真經的傳說和故事從未間斷。其實九陰真經自黃裳創作出來,幾百年間發生了一連串的變化,九陰真經也派生出好幾個版本。第一版也就是原版,即黃裳的原作。第二版是郭靖黃蓉給歐陽鋒胡寫的版本,也就是我們熟悉的九陰假經。
  • 《射鵰英雄傳》中,蛤蟆功、降龍十八掌、先天功、九陰真經等分析
    整個《射鵰英雄傳》中的武功有很多,比較厲害的武功有《降龍十八掌》、《蛤蟆功》、《先天功》、《九陰真經》等。這幾門武功可以說是裡面最高深的武功了。我們來一一分析一下。一.歐陽鋒在王重陽活著的時候,都不敢去全真教,等王重陽死了,才敢去全真教搶奪《九陰真經》,可見歐陽鋒多麼害怕王重陽了。先天功不但是高深內功,而且還可以療傷等,只是周伯通及全真七子等修煉不到家,威脅不到歐陽鋒。所以,先天功也是很厲害的武功了。四.《九陰真經》九陰真經有多麼厲害?它分上下兩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