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四大員「李明和他的」鋼釘「戰友們 記濟南市市中區四裡...

2021-01-10 半月談網

「滄海橫流顯砥柱,萬山磅礴看主峰。」在這場波瀾壯闊的舉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戰爭中,濟南市市中區四裡村街道誕生了一支以共產黨員為主體的退役軍人戰疫情志願者團隊,他們夜以繼日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像一根根鋼釘一樣釘在疫情防控的每個戰位上,堅韌不拔,嚴防死守,為保衛轄區人民群眾安全健康做出了重要貢獻。

這支「鋼釘」團隊的戰「疫」大劇,由人稱戰「疫」「四大員」的李明拉開了帷幕……

「司號員」:吹響戰「疫」集結號

2004年,李明從部隊退役來到四裡村街道辦事處綜合治理中心成為一名城管人。由於他素質過硬、成績突出,很快成為工作骨幹;又因為他軍旅情結濃厚、熱心服務,領導責成他負責轄區退役軍人聯絡服務工作。為此,他創建了退役老兵微信群,利用這個網上平臺組織大家開展各種公益活動,深受退役戰友們歡迎。在大家的心目中,這個退役老兵群就是他們的網上軍營和精神家園。

2020年1月29日,也就是庚子鼠年正月初五,四裡村街道辦事處接到濟南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發來的戰令,要求他們抽調5名政治上強、年紀輕、身體素質好的退役軍人,於當日晚上10點到濟南南高速路口報到,參加夜間疫情防控。街道辦事處領導立即把組建退役軍人戰疫情志願者團隊的任務交給了李明,並指定他為戰「疫」志願隊隊長。領受了新任務的李明立即把組建戰「疫」團隊的信息發到了群裡。

「我是共產黨員,我必須先上!」

「國家有難,我必須上!」

「我報名!無條件服從指揮!」

「關鍵時刻要衝得上,咱兵不能白當!」

「別說是連續夜間執勤十幾個小時,就是24個小時也值!」

……

退役戰友們個個摩拳擦掌、主動請纓,不到半個小時,報名人數達到了幾十個。

隨即,最先報名的退役軍人脫峰向李明建議:夜班崗從晚上10點到次日8點共10個小時,按每班兩人兩小時計算至少需要10人,乾脆我們把濟南南高速路口夜班崗都包了吧!

真是英雄所見略同,兩人不謀而合。緊接著,他倆商量著按照年齡由小到大排列選拔了11名精兵強將,上報了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很快得到了批准。

就在這天晚上9點整,這支由脫峰擔任分隊長的戰「疫」小分隊按規定時間提前1小時到達指定地點,從交通警察手裡接過了濟南南高速路口疫情防控戰位,肩負起了夜間守衛濟南南大門的重任。

「指揮員」:排兵布陣唱響「鋼釘」戰「疫」之歌

自從戰「疫」打響,手機上的退役老兵群就變成了掌上戰「疫」「指揮部」,李明挑起了指揮員的重擔。

戰「疫」小分隊進駐濟南南大門後的第七天,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又要求四裡村街道辦事處派出更多的退役軍人參加疫情防控。對此,李明早有思想準備,對老兵情況更是了如指掌:轄區共有退役軍人61名,最大的54歲,最小的28歲,其中兩名在外地探親因封城難以返回,一名在服役期間負重傷身體殘疾不能參加執勤,再除去11名已參加戰「疫」的,還有47名。他把這些人員科學搭配,組建了5個白天戰「疫」小分隊,進駐社區遂行疫情防控任務。而這些工作,都是在手機上動動手指完成,確保了及時迅速到達指定戰位。

為了加強對疫情防控的指導,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幾乎天天發布疫情通報,李明隨時把這些疫情動態信息傳遞給退役老兵群。一天,一條來自南方的疫情通報披露,路口檢查進出車輛發現有人把發燒病人藏匿在轎車後備廂企圖矇混過關;李明隨即把這條信息轉發給每個執勤老兵,並增添了檢查車輛後備廂的規定,及早避免了類似問題的發生。

李明還利用退役老兵群暢通了與每位執勤老兵對話渠道,執勤中遇到什麼問題,對執勤有什麼意見建議,大家隨時可以向他反映,而李明總是在第一時間予以解決。有個執勤小分隊反映,一位隊員八十多歲的老父親身體欠佳,需要兒子頓頓送飯,中午臨近飯點,隊員因在崗執勤不能送飯,希望能找個臨近的戰友幫助一下。李明得知後立即通過微信安排了一位在家休息的老兵為老人送飯,解除了戰友的後顧之憂。

李明還為退役軍人戰疫志願團隊制定了嚴格的紀律和制度,並利用手機上的退役老兵群檢查督導落實情況。每個執勤小分隊一上班,首先由專設的登記員進行到崗考勤登記,然後利用體溫檢測儀互相監測體溫,合格後才能上崗。對這些制度的落實,都要現場拍下照片上傳到群裡,作為落實到位的憑證。

「保障員」:擔起了「糧草先行」的重擔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作為一名退役軍人,李明非常懂得做好後勤保障的重要性。

正月初五那天,從接到組建退役軍人夜間戰疫志願團隊的戰令到集結到位,前後總共只有十幾個小時準備時間,而後勤保障在當時是毫無準備、「一無所有」。情急之下,李明自己開車上路當起了採購員。當時,大多數商家關門停業,正在營業的醫藥機構防疫用品已出現了短缺。李明四處求援,跑斷了腿、磨破了嘴,自掏腰包購買了200隻高價口罩、四箱84消毒液,還購買了部分防護手套,護膝、棉帽和一部分方便麵、礦泉水,送到了濟南南高速路口執勤點,以解燃眉之急。

那一天晚上,寒風凜冽,雨雪交加,空曠的濟南南高速路口氣溫降到了零下五六度。儘管大家在集結之前都穿上了保暖的衣服鞋子,但登上戰位執勤不一會都凍透了。執勤點沒有房屋用於休息和遮風擋雨,隊員們手凍僵了就搓一搓,腳凍僵了就跺一跺。半夜三更,渴了想喝口熱水,可是收費站唯一一臺鍋爐引損壞只能提供不開的溫水。餓了,只能啃點方便麵。想喝點李明帶來的礦泉水,喝到嘴裡的卻全是冰渣……

第二天一大早,李明見這些情況向辦事處領導如實作了匯報,領導非常重視,特事特辦,立即撥專款為每個夜戰隊員購買了一件棉迷彩服、一件棉軍大衣、一雙保暖軍靴,還購買了中藥熱帖,供隊員們貼在身體上驅寒保暖。為了能為執勤點提供保暖的休息場所,辦事處還購置了保暖板房安裝在執勤點。為了能讓隊員們喝上熱水,李明還聯繫高速路管理部門修好了茶爐。

濟南南高速路口退役軍人志願團隊頂風冒雪戰疫情的故事通過微信不脛而走,引來了諸多飯店在深夜送來了熱騰騰泉城大包,送來了營養豐富的盒菜盒飯,戰爭年代山東革命老區人民擁軍支前的熱烈場面又重新展現。李明經過考察,貨比多家,優選了定點飯店在夜間提供熱菜熱飯保障。

在部隊,有句流行的贊語叫作「進了飯堂哈哈笑,上了訓練場嗷嗷叫」,說的是後勤保障也是戰鬥力。李明的努力,辦事處領導的支持,同樣為退役軍人勇戰疫情帶來了「嗷嗷叫」的效果。

「戰鬥員」:人人都是響噹噹的戰「疫」「鋼釘」

3月5日,濟南市根據疫情的發展,做出了撤離濟南南高速路口執勤點的決定。官方統計數字表明,從1月27日至3月5日,濟南市市中區三個高速路出入口累計篩查車輛198260輛、篩查人員573028人,勸返外省籍車輛385輛,其中來自湖北的36輛,分類處置發燒人員、集中留觀、居家隔離6894人,未發生一起處置不當事件。

已經在濟南南大門夜戰了一個多月的11名鋼釘隊員,人不解甲馬不卸鞍,又轉戰四裡村轄區5個社區擔起了夜間疫情防控執勤的重擔。他們與47名在其他小區執行白天疫情防控任務的退役軍人相互輝映,同頻共振,共同築起了一道戰勝疫魔的「鋼釘」屏障。

李明,共產黨員、頭號「鋼釘」。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身為退役軍人戰「疫」團隊隊長的他,夜以繼日地奔波在各個執勤點上。實在累了,就找個地方打個盹;實在餓了,就隨便在執勤點上找點吃的充充飢,一連一個多月沒顧上回家。六歲的女兒和三歲的兒子給他發視頻,他強忍淚水報以笑臉。每次跟妻子通電話,說的最多的都是那句話:「你在家好好看好孩子看好家,我和戰友們在外面看好你們和大家。」

脫峰,共產黨員,夜戰分隊分隊長。庚子年大年初一,他驅車和愛人回聊城老家探親,路上接到戰友發來的信息說,現在疫情很嚴重,要求他在聊城幫忙買些口罩和酒精。當他趕到藥店時,酒精已經賣完了,只剩下了80隻口罩全部買了下來。他對愛人說,看來國家真是有難了,我回去後也要到一線去抗疫。愛人二話沒說,當即表態支持。義無反顧的脫峰第一個報名參加了戰「疫」志願團隊,成為一名響噹噹的骨幹「鋼釘」。

胡東,共產黨員。戰疫情打響後,他在退役老兵群裡第一個喊出了「國家有難我先上」的口號。年邁的母親深明大義,告訴他「儘管放心上前線,要是在年輕幾歲,我也會去為你們送飯」。母親的鼓勵,給了他巨大的力量,感到渾身有使不完的勁,每天都朝氣蓬勃鬥志昂揚地戰鬥在疫情防控崗位上。

孟凡新,共產黨員。這位從鐵軍師走出來的退役軍人,在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戰位上,時時處處以鐵軍精神激勵自己,以鐵的信念、鐵的意志、鐵的團結、鐵的紀律、鐵的作風為準則,嚴格規範自己做好執勤工作全流程的每個細小環節。深夜執勤,面對喝得醉醺醺不服從進入小區體溫檢測的居民,他沉著冷靜,了解到他父母雙亡、妻子離婚,精神受到打擊而借酒澆愁。找準病因,孟凡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最終平復了這位居民情緒,愉快地接受了檢測。

李鑫凱,共產黨員。妻子還有7天就要分娩,他卻義無反顧走上疫情防控第一線。親友不理解,唯有妻子知曉丈夫的心思:他這是要為即將出生的兒子做出個好樣子!在執勤戰位上,他一絲不苟落實執勤要求。遇到有快遞、外賣小哥給小區居民傳送物品,他總是主動接洽,講明不能進入小區的規定,熱情地代替他們把物品送到居民手中,受到了居民們的熱烈點讚。

楊廷釗,入黨積極分子,參軍入伍最大的遺憾是沒能加入黨組織。在退役老兵群裡,他以共產黨員為榜樣爭先恐後報名,成為第一批進入戰「疫」執勤崗位的一員。面對疫魔肆虐的大難和戰疫情的大考,他埋在心底的入黨渴望又一次像烈火一樣燃燒起來,隨即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懇求黨組織嚴格考驗自己。在工作中,他一言一行都自覺按照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他晚上在自己的戰位上執勤,白天在自己居住的小區休班,主動幫助小區的工作人員噴灑滅菌藥物,為疫情防控多做貢獻。

……

看看吧,這就是勇戰疫情的退役軍人。雖然四裡村辦事處58位戰疫隊員隊員大多數不知他們姓甚名誰,但我們知道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戰「疫」「鋼釘」!

記者:朱國梁 編輯:蘇嶺紅

相關焦點

  • 2021年濟南市市中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行政處罰案件信息公示(3)
    序號行政處罰決定書文號 案件名稱處罰類別1處罰類別    2處罰事由處罰依據行政相對人名稱違法企業地址行政相對人代碼法定代表人姓名處罰結果處罰決定日期處罰機關行政處罰的履行方式和期限1(濟市中)   市監食字[2020]166號山東家家悅生活超市有限公司國華廣場店經營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限量的食品案其他(見處罰類別2)免予處罰經營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限量的食品案《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 連線濟南市市中區援助湖北醫護人員 身穿紙尿褲工作9小時不吃不喝
    1月24日,濟南市市中區人民醫院呼吸科主治醫師馮玉鈺與護士長毛瑞鏡主動報名支援湖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2月9日,兩人搭乘航班奔赴戰「疫」前線。如今,一周多的時間過去了,她們在武漢是一種怎樣的工作狀態?2月17日,記者與她們連線,為您講述白衣天使們的戰「疫」故事。
  • 市中區法院:巾幗別樣紅 看她們的戰「疫」故事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巾幗不讓鬚眉的女神們,又多了一份責任,那就是抗「疫」......內江市市中區法院有那麼一群巾幗英雄,她們持續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書寫著法院人的責任和擔當,她們眾志成城,團結一心,勇當先鋒,任勞任怨.....她們為人女、為人妻、為人母,最近又多了一個共同身份「抗疫女戰士」,她們用堅守與擔當,給了老百姓安定與溫暖。
  • 濟南檢察幹警響應「四進」號召戰「疫」再出發
    在濟南市檢察院已派出110餘名幹警下沉到社區一線保障戰「疫」的基礎上,日前又有10名檢察幹警響應山東省委、濟南市委和濟南市檢察院黨組「四進」號召奔赴一線,他們將與廣大社區同志群眾齊心協力,加強疫情防控,助力復工復產,全力維護社會穩定,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 紀錄片《我的戰「疫」》走進濟南一中 戰「疫」英雄講述「疫」線故事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2日訊 為了激發青少年樹立責任擔當意識,新學期伊始,山東廣播電視臺發起以「身邊最閃亮的星」為主題的紀錄片《我的戰「疫」》進校園系列公益活動,9月20日下午濟南一中專場如期舉行。
  • 戰友|戰「疫」面前有戰友
    他們曾是橄欖綠、浪花白、天空藍,但退役不褪色,在疫情襲來之時,他們挺身而出,用實際行動書寫著一個個「若有戰,召必回」的感人故事!接下來,我們一起認識一位年過花甲的老兵:戰友紅色志願突擊隊長馮建國。個子不高卻精神抖擻的這位老者,就是湖北戰友集團駐武漢優撫醫院志願突擊隊隊長馮建國。在這個收治院區,馮建國和志願突擊隊員們嚴陣以待。
  • 市檢察院幹警響應「四進」號召戰「疫」再出發
    在市檢察院已派出110餘名幹警下沉到社區一線保障戰「疫」的基礎上,今天,又有10名檢察幹警響應省委、市委和院黨組「四進」號召奔赴一線,他們將與廣大社區同志群眾齊心協力,加強疫情防控,助力復工復產,全力維護社會穩定,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3月6日上午,市檢察院召開選派幹部參加「四進」工作動員會, 市檢察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周雷宣讀「四進」工作組人員名單,並代表黨組提出具體要求。
  • 濟南市博物館、美術館、劇場最新名錄,收藏!
    近日,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發布《2019年度濟南市博物館名錄》、《濟南市美術館一覽表》(截至2020年7月)、《濟南市劇場一覽表》(截至2020年8月)。31濟南市小廣寒博物館 非國有 未定級濟南市市中區經三路48號32濟南邁麥戲曲博物館 非國有 未定級濟南市市中區七賢莊濟微路124號33濟南市齊泉博物館 非國有 未定級濟南市市中區經七路369號34山東華夏匾額博物館 非國有 未定級濟南市市中區濟微路389號35濟南薪傳古陶瓷博物館
  • 「新華網連線湖北」「我們既是父子,也是『戰友』」
    高儀一家四口都是醫護工作者,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高儀選擇奔赴武漢一線與病毒正面交鋒;父親高博在新餘市緊急救援中心負責新冠肺炎疑似和確診患者的調度轉運;母親周愛星在當地醫院負責抗疫後勤保障工作……全家總動員,在戰「疫」中詮釋使命,在戰「疫」中傳承擔當。圖為高儀在抗疫一線。
  • 2020濟南市市中區少兒象棋等級賽落幕
    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13日訊 1月11日至12日,濟南市市中區少兒象棋等級賽在東營銀行濟南分行舉行,本次大賽由濟南市市中區體育事業發展中心主辦、市中區象棋協會協辦。共有一百多位小棋手參加了本次等級比賽, 比賽分五個級別,經過七輪近四百局激烈較量,以下同學獲得了各組前三名:甲組呂鑫燁、陳宇桐、王盛韜;乙組趙一航、張天翊、宋銘洋;丙組季立輝、梁凱瑞、曹忠凱、魯艾彤、夏文潔;丁組李錦程、張錫漢、彭昱皓;戊組高睿揚、王勇凱、吳天宇。此次少兒象棋等級賽豐富了孩子們的寒假生活。
  • 這場戰「疫」裡,總有逆流而上的你
    金堂縣作為成都東部門戶,每天進出縣城的人員和車流量相對加大,當前正處於返崗工作高峰期,做好人員信息登記、進行體溫檢測是疫情防控的一項重點工作。初春的寒風依舊刺骨,張弛騁每天早上8點準時到達站點工作,堅守在戰「疫」一線為民服務。
  • 戰「疫」我們在一起 吉報群英譜系列之四|黃鷺 鄒乃碩:連續轉戰的...
    從全省兩會、節前慰問到這次抗擊疫情,黃鷺和鄒乃碩採訪的腳步一直沒有停歇,他們始終保持「滿格」戰鬥力,及時、準確傳播省政府疫情防控工作的聲音,面對時間緊、任務重、無休息的工作狀態,他們是連續轉戰的強行軍。黃鷺2020年元旦前剛做了手術,大病初癒又趕上疫情期間高強度工作,家人和同事都擔心他的身體,能否承受如此快節奏的連續「作戰」。
  • 醫道無界——益陽市中心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戰「疫」記
    醫道無界——益陽市中心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戰「疫」記楊玉菡 葉 琳歲末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百姓寧靜安詳的生活,把人們捲入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戰「疫」如大考,考驗著醫療應急處置能力,更考驗著醫者的仁心仁術。一所所醫院築成防疫堡壘,一個個普通醫務人員化身為白衣戰士。
  • 戰「疫」文藝作品入藏濟圖記憶庫暨優秀戰「疫」詩文作品詠誦會...
    人民網濟南5月4日電 5月4日,適逢五四青年節,濟南市圖書館在新館大廳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戰「疫」文藝作品入藏濟圖記憶庫暨優秀戰「疫」詩文作品詠誦會。為了使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一特殊時期的地方文獻資料得到完整、有序保存,2月上旬,濟南市圖書館面向社會廣泛徵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文獻資料,得到了社會各界積極響應,共收到各類文學作品和創作手稿500餘篇,作者年齡上至耄耋老者下到學齡前兒童,既有支援湖北醫護人員也有奮戰在社區防控的基層工作者。
  • 衝在「疫」線 守護家園——市中區公安分局國保大隊教導員陳軍的抗...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無數英雄逆行的身影出現在戰「疫」一線,陳軍就是其中之一。寫下保證書疫情不退,我們不回!今年50歲的陳軍是市中區公安分局國保大隊的教導員。就這樣,蔣雲拗不過倔強的陳軍,同意他加入「市中區第一政法先鋒隊」,並認命他為隊長,當天奔赴白馬鎮開展工作。出發前,陳軍當著蔣雲的面,寫了一封保證書。在保證書中,陳軍這樣寫道:「請組織放心,我一定完成組織交代的任務,戰疫情,守家園,疫情不退,我們不回!」
  • 戰「疫」一線,這些簡單的話語溫暖人心!
    溫暖了無數人的心今天起@軍報記者 編輯部推出「戰『疫』一線,那些滾燙的話語」欄目記錄下逆行勇士們的忠誠和奉獻01「挽救生命就是踐行使命」05「被患者信任,是我的驕傲」在火神山醫院,張兵華和戰友們奮戰在抗疫一線,對每一名患者都傾力救治。他常說:「被患者信任,是我的驕傲。」有位年輕患者,病情好轉了還不見笑容,張兵華詢問得知他的家人都因感染新冠肺炎住院。
  • 遼寧雙城戰「疫」記
    新華社瀋陽1月17日電題:遼寧雙城戰「疫」記新華社記者曹智、徐揚、李錚凜冬歲末,疫情突至。大連、瀋陽兩地確診病例的數字,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雙城戰「疫」,一場大考全面推開。(小標題)採取堅決防控措施從2020年12月15日發生疫情以來,大連、瀋陽兩市累計報告本土確診病例88例。
  • 中國記「疫」:武漢「封城」,中國戰「疫」如何打贏「保衛戰」?
    (抗擊新冠肺炎)中國記「疫」:武漢「封城」,中國戰「疫」如何打贏「保衛戰」?  中新社北京5月18日電 題:中國記「疫」:武漢「封城」,中國戰「疫」如何打贏「保衛戰」?  中新社記者 邢翀  2020年元旦前夕,武漢發現不明原因肺炎診斷病例,這是一種此前從未在人體中發現過的冠狀病毒。
  • 【戰「疫」日記】許寶榮:重披「戰甲」再出徵
    【戰「疫」日記】許寶榮:重披「戰甲」再出徵 2020-06-04 1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四戰四平戰役裡那些催人淚下的故事
    從1946年3月至1948年3月,長達兩年的時間裡,國共雙方圍繞四平總投入兵力近百萬人次,先後進行了四次四平戰役,史稱「四戰四平」。四保臨江戰役的勝利,徹底粉碎了國民黨企圖獨霸東北的夢想,使我軍從戰略防禦轉入戰略反攻,為東北戰場即將開始的全面大反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四戰四平戰役的勝利,則拆除了國民黨軍賴以連接長春和瀋陽戰略聯繫的跳板,為即將展開的遼瀋戰役提供更加廣闊自如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