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英雄本色一》,1986年上映。
片中的張國榮當年還是個衝動耿直一臉稚氣的小警官,但在江湖大哥範十足的周潤發和狄龍面前一點也不失色,青春年少,一身正氣,帥氣的臉龐和迷人的笑容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第二部:《倩女幽魂一》,1987年上映。
很多人通過這部電影記住了溫柔純美、白衣飄飄、身輕如燕的聶小倩,也記住了啃硬饅頭、撐著破傘、白嫩窮酸的寧採臣,一幅畫、一首詩,情深意切,被他們這段悽美的人鬼戀打動,張國榮將一個柔弱、天真、痴情透著書卷氣的潦倒書生演繹得入木三分,和王祖賢搭在一起就像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哥哥」親切的稱呼也由此而生,最後聽著深情傷感的《黎明不要來》,陰陽相隔,離別收場,讓人不由得各種唏噓。
第三部:《阿飛正傳》,1990年上映。
個人以為這片也可視為張國榮的一種真實寫照,特別是家庭缺失這一塊,加上那段弔詭而透著詩意的著名臺詞:聽別人說這世界上有一種鳥是沒有腳的,它只能夠一直的飛呀飛呀,飛累了就在風裡面睡覺,這種鳥一輩子只能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亡的時候。不少人將其和哥哥的現實結局劃上了等號,桀驁不馴風流倜讜的阿飛缺愛、孤獨而迷茫,永遠忘不了那堅決憤然離去的背影和最終無果憂傷的結局,獲得各方肯定的張國榮奉獻了一場足以載入史冊的精彩表演。
第四部:《縱橫四海》,1991年上映。
這部電影隱約從第一次觀看到現在已經記不起看了多少遍了,從來沒有冒出過想要快進之類的念頭,三個人火花四濺,默契十足,令人豔羨,周潤發在一次採訪中回憶起他們拍攝這片時的經歷,那時候戲裡戲外他們都浪漫開心得不得了,十分有品味樣樣精通的哥哥常常帶著他們在巴黎吃喝玩樂,逍遙似神仙,片中紅姑漂亮動人,發哥魅力十足,哥哥更是帥得一塌糊塗。
第五部:《家有喜事》,1992年上映。
過年時必看,搔首弄姿喜感爆棚的哥哥太賤太惹人愛了,一句「生孩子怕痛」果斷把我笑裂,那種像鄰家大哥哥的親切感和豁得出去的敬業精神是現在很多演員所缺乏的,而張國榮也是難得一個能輕鬆自然的駕馭各種反差巨大的角色而不讓人產生反感的實力兼偶像派演員,片中印象最深的除了他和毛舜筠的水火不容外,就是兩人切磋麻技的一段,這對麻壇好友出謀劃策直接將現實照搬進了銀幕中,詼諧生動,妙趣橫生。
第六部:《霸王別姬》,1993年上映。
不知得等多久國內才能拍出一部不說超越但有著相同分量的電影作品,想必很難,很多時候講求的是一種緣分和宿命,程蝶衣就像是為張國榮量身定做的角色,或者說憑藉刻苦的專研和學習,張國榮演活了陳蝶衣,一句「不瘋魔不成活」似乎在他們間形成了一種互通的橋梁,無論是驚人的天賦才華還是生活中的為人處世,不少京劇老師都對其讚不絕口,很多人常常喜歡虛實結合將兩人聯繫起來看,張國榮在一次專訪中談到:「我不願意做程蝶衣,老實說我比他幸福太多。
第七部:《東成西就》,1993年上映。
那段驚天地泣鬼神讓人忍俊不禁的「雙飛燕」正是出自當年哥哥和梁家輝的臨場發揮,成就了一段香港喜劇片歷史上最容易噴飯的經典橋段,梁家輝也曾多次表示對於好友張國榮早逝的痛惜,完全可以拋開偶像包袱融入情境的哥哥,在喜劇片裡發揮得遊刃有餘,不同於周星星的無釐頭和梁家輝的騷賤,那是一種沒有距離感能激發觀眾無限好感的頑童本色,讓人看著很愉悅。
第八部:《東邪西毒》,1994年上映。
如果要問我最喜歡張國榮扮演的哪個角色,現在我可能會毫不猶豫地脫口而出是歐陽鋒,之前有好幾次將他的單獨戲份串聯起來看,那些醉人的面部特寫鏡頭,他身上特有的味道讓人毫無招架之力,那種孤獨求敗、傲嬌瀟灑的風範,為之傾倒,眾人皆知這是部帶著古人的裝扮實際演著現代人情愛和精神狀態的電影,迷幻凌厲的剪輯,大氣磅礴的配樂,眾星雲集,個個形象性格鮮明,但張國榮依舊還是最軸心和最閃耀的那一個。
第九部:《金枝玉葉》,1994年上映。
我很喜歡看張國榮和袁詠儀搭在一起,很自然,也很鬆弛,《大三元》、《金玉滿堂》我都挺偏愛,總是充滿著歡樂和逗趣,這片裡音樂製作人的身份可謂是掉到張國榮飯碗裡了,信手捏來,看到最後克服心理障礙、義無反顧勇敢追求真愛的顧家明,兩人在電梯裡擁吻的一幕,瀰漫著濃濃的甜蜜感,電影原聲大讚,首首悅耳,特別是他作曲的《追》,劉嘉玲曾聽過張國榮現場版的自彈自唱,據說聽得整個人都神魂顛倒了。
第十部:《春光乍洩》,1997年上映。
張國榮曾多次調皮的表示對於評獎的不服氣,肉體和精神都備受折磨的他演出了一個深深扎進觀眾腦海裡的何寶榮,是那麼的放縱和任性,又是那麼的具有魔力,一句「不如我們從頭來過」,不知說動了多少人的心,包括一再包容他的黎耀輝,雖戲份偏少,但出彩程度大家都有目共睹,墨鏡王曾說過:張國榮是很外放的,梁朝偉是很內斂的,各有鮮明的氣場和特徵,都是不可多得的好演員,偉仔也曾說過張國榮是他合作過的演員裡最讓他覺得舒服的搭檔。
哥哥(張國榮)「始於顏值,陷於才華,忠於人品」,雖然逝者已矣,但經典永遠烙在了幾代人的心裡。
張國榮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