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蘇小小:大咧咧的女漢紙一枚,心地純善,自詡「扮得了少女,演得了女王」,常「二」神附體。交大新聞學研究僧,隻身來到蘇州,只因——愛上了這裡的一切!每天穿街過巷尋遍網際網路,踏破波鞋只為尋覓至top吃喝玩樂資訊,業界良心。熱衷於:包打聽,傳播正能量……
更多關於蘇小小,請加微信:suxiaoxiao333
▁▁▁▁▁▁▁▁▁▁▁▁▁▁▁▁
最最最最全的逛馬路攻略
據1985年統計,蘇州中心老城區共有1461條道路地名,其中,古城內有888條,古城外有573條。
可見,蘇州大大小小的街道巷子可謂是不少,有靜謐的也有熱鬧的,有傳統蘇州味道的也有時尚潮流的。我們從1000多條馬路中跳出55條,這些不僅風景好看,而且還有美食,以後趁著周末,一條一條逛起來~
太監弄:最老字號
太監弄是蘇州著名的美食一條街,位於蘇州市中心北局和觀前街之間的一條短巷。蘇州人有個說法叫「吃煞太監弄」,足以證明這條街上有很多好吃的。
這條街上布滿了老字號餐館,現在,松鶴樓、得月樓、五芳齋等依然是這條路上的熱門。
淮海街:最日式
這是高新區的一條日式美食街,也是蘇州邂逅日本人密度最高的街區之一。
這條街上有很多日料店,日本各地的美食和日式料理中的代表性菜餚在這裡都可以品嘗到,可以說應有盡有,這條路上的吃吃喝喝,給你一天的時間恐怕也吃不完。
學士街:最宵夜
學士街最早叫藥士街,後因明代大學士王鏊居此而得名學士街。學士街,聽起來蠻斯文的地方,現在其實是蘇州吃龍蝦的朝聖地。
南浩街:最接地氣
南浩街,對於蘇州人來說是最熟悉不過的。每年蘇州最盛大的節日——軋神仙就在這裡舉行,非常熱鬧,各種攤位擺起賣禮品的,各處張燈結彩。裡面的美食都很廉價,吃宵夜的地方也很多。
鳳凰街:最懷舊
鳳凰街北面靠著幹將路,南面接著十全街,長不到千米。網師園、雙塔、定慧寺、萬壽宮、織造府、周瘦鵑故居等名勝古蹟都在兩旁。隨著街坊改造,從北到南陸續開了近20家大小酒樓,處處充滿了迷人的傳統文化氣息。
石路美食街:小吃最集中
石路美食街代表了蘇州飲食風土文化,匯聚了各種風味的小吃和餐館。夜宵、燒烤、大排擋,蘇州乃至全國的名小吃應有盡有。裝修簡單、價格便宜,典型的小吃範。
左岸商業街:最園區
中、西式美食一條街,到這兒能品嘗遍世界各地不同口味的美食,還有檔次不錯的酒吧咖啡廳,價格比起金雞湖李公堤那片可就親民多了。
217美食街:最樸實
217美食街在勞動路,不長的一條街,但是裡面有各色的小吃,相比其他美食街,這裡的小吃「鄉土」氣息更重,走的是樸實路線。
環太湖大道:最美風景線
沿著環太湖大道一路向西,湖邊微風輕拂,波光粼粼,空氣特別清新,一派平山遠水的吳中山水景色。
沿途可以看到很多棧道,停下來車,就這樣欣賞太湖風光,而棧道本身也是一處風景。
皮市街:最老蘇州
皮市街上最知名的莫過於皮市街花鳥市場,它是滬寧線上主要的花鳥市場之一。一條很小的街道,卻又遍布了老蘇州最地道的美食,像潘玉麟糖粥就是之一,每天排隊的人特別多。
道前街:最細膩
道前街,從東到西由原道前街、府前街、衛前街合併而成,這是清之前三個大官府衙門所在地。這裡一到秋天,就美的不像話了,道前街的銀杏樹都黃了,滿是落葉的大道好像一個童話世界。
十全街:休閒旅遊街
十全街原名十泉街,早在吳王闔閭時代,其子城就在十全街附近一帶。由於與子城相近,十全街也就不免街市興旺、行人稠密、十分熱鬧,在當時就是姑蘇的繁華之地。
現在走在十全街,一家家餐館、工藝店接踵而開,每個都有特色。同時,這邊也是全蘇州最著名的酒吧一條街。
葑門橫街:最市井
這是蘇州最市井的一條街道,名聲在外,其實這裡不僅僅是菜市場,還有各種小吃,幾乎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買不到的。
葑門橫街、新民街菜場是許多老蘇州人每天必逛的菜場。早上人多,不是買菜就是買街上的肉啊家用小物件等。買完就去吃榮陽樓的面、生煎,日子過的那叫舒坦。周末沒事,不妨去感受下,真正的蘇州慢就藏於其間。
觀前街:最熱鬧
這裡集聚了眾多傳統小吃店和百年老店,蘇式菜餚、蘇式麵點、蘇式糕點、蘇州小吃等。外地人來蘇州必逛的地方,每天人來人往,尤其到周六日和節假日,絕對是蘇州最熱鬧的地方之一。
山塘街:最具古城風情
唐代白居易任蘇州刺史時發起開鑿山塘,此街瀕臨於山塘河,故名山塘街。在山塘街上處處可見的,不光是得月樓、黃天源、採芝齋、五芳齋這類名店,各種姑蘇風味小吃也應有盡有。到山塘街如果沒有一路逛吃逛吃的覺悟,枉為吃貨。
不過,來山塘,就不要只停留在新民橋右邊的商業街,其實通往虎丘的那一段才更有味道,靜謐卻藏有很多古蹟。
西中市:最民國
要說這裡,可是蘇州唯一一條保存完整的民國老街,破落的商鋪夾雜著嘈雜的民居,民國風格的建築下是各種雜品店,處處散發著一種原生態的市井味道。
姚記豆漿就在這條路上,不知道有多少人來這裡只為一碗鹹豆漿,裡面的蝦皮、老油條、油渣,味道吃著有點像豆花,很有特色。這種老味道從三十年前一直延續至今,也讓這條路更有年代感。
平江路:最文藝
平江路不長,才1000多米,是古城迄今為止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個區域。幽靜的河道與粉牆黛瓦的房屋、樓閣、小橋、花木之間好像是一幅長卷畫。
在幽靜的平江路逛逛,一路淘各種小玩意,真是每走幾步就能挖到小驚喜。再吃吃小吃喝喝咖啡,逛累了去喝茶聽崑曲。一下午的時光留在這裡就是最愜意的事兒。
李公堤:最浪漫
李公堤是中國最大的內城湖泊--金雞湖唯一的湖中長堤,全長1400米,是光緒年間元和縣令李超瓊建造的。
李公堤整體典雅精緻,夜晚燈光璀璨,感受湖風習習。即使飄著小雨,兩人撐一把傘漫步在長堤中,聽聽雨聲,也不失為一種浪漫。
大石頭巷
巷子裡有一處深宅,門前寫著「大石頭巷吳宅」,當年的沈三白就住在這裡。除了老宅,據說這條路上的窨井蓋也很多,多到你數不過來,執著的可能得耗個幾天幾夜。
書院巷
書院巷在人民路南段西側,東起人民路,西至府前街與東大街口。唐稱南宮坊,有牌坊立於巷東口,五代吳越廣陵王錢元璙南園在此。宋起即稱南園巷,宋理宗賜魏了翁宅於南園巷,並書賜「鶴山書院」四字,曾孫魏起於元代在此恢復鶴山書院,於是就叫了現在這個名字。
宮巷
宮巷在蘇州市中心黃金地帶,旁邊就是商業步行街,對面是熱鬧的玄妙廣場商貿中心,宮巷裡的基督教堂在熱鬧的觀前地區倒像一盞金燈臺熠熠生輝。
湯家巷
在學士街附近,兒童醫院對面。巷口就有一座牌坊,寫著「湯家巷」,旁邊有一塊碑,介紹了湯家巷的來歷。這條巷子是一條可以感受古之幽情的地方。
大儒巷
大儒巷是蘇州城區東部的一條街巷,位於平江歷史街區,以明代大儒王敬臣居此而得名。
潘儒巷
潘儒巷是蘇州有名景點獅子林的宅門,巷子旁邊就是獅子林高高的院牆,古人潘元紹、潘時曾在這裡居住,而巷子裡的吳門人家,也讓它有了自己的特色,而不是依附於獅子林的一條鮮為人知的巷子。
鈕家巷
鈕家巷內既有清代狀元潘世恩的宅邸,現存三路四進,依然有豪門氣派。舊書店文學山房,始創於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經幾次搬遷到鈕家巷。一間小小門面卻在古籍愛好者心中極有地位。
建新巷
建新巷是一條在宋代就有的老街,又名「大郎橋巷」。這條小巷東連平江路思婆橋,西接臨頓路,是解放後城市改建中連通了幾條小巷展寬新建的。
定慧寺巷
巷子裡有定慧寺,故得名定慧寺巷。巷內兩側的店鋪、民居為仿古建築,路面鋪小方石,平整堅實潔淨。相傳北宋大詩人蘇東坡與定慧寺和尚關係密切,在蘇州時經常到寺內飲酒賦詩,寺內住持和尚讓出住房和花園,供蘇東坡起居。
丁家巷
「丁」指的是北宋參知政事(副宰相)、「溜須拍馬」成語締造者之一的丁謂,巷為其舊居所在。
養育巷
以前稱永安巷。明代始俗呼羊肉巷,因在蘇州話中「羊肉」與「養育」音近,後傳作「養育巷」。
因果巷
廚具一條街就在觀前街附近的因果巷。一條街上各種廚具都有,還有做蛋糕的廚具等等。不過由於現在很多廚具都能在網上買,來這條街淘廚具的人也就少了。
百家巷
百家巷位於拙政園東側,南出東北街,北至北園路。柏家巷,王鏊《姑蘇志》等均作百家巷,並注"以百口橋,故名"。
懸橋巷
懸橋巷是蘇州市古城東部的一條街巷,位於平江歷史街區,懸橋巷東至平江路,西出臨頓路,與舊學前(街口有懸橋)相直。巷內多名人故居。如丁氏二賢祠,唐太常寺卿丁公著等。
五愛巷
原王樞密巷,北宋五鬼之一的王欽若曾居此,解放後改今名。
菉葭巷
菉葭巷西起臨頓路,東至平江河上的通利橋,平時在平江路閒逛也很容易到達。這條很傳統很蘇州的老巷平添了些許傳奇色彩。
桃花塢大街
唐、宋時期,蘇州城西北隅閶、齊門之間遍栽桃樹,稱為桃花塢,旁有桃花河,是當時春遊賞花的勝地。宋朝太師章粢父子在此築別業,亦稱桃花塢。後人就以此作為街名。
閶門歷史文化街區
這個街區你一定以為只有一個舊舊的城門和泛黃的城牆吧,又要給你一個大大的叉!又不服?那隨便說兩個吧:五峰園知道嗎?別說你只知道拙政園獅子林,那就錯過太多了。
就連蘇州園林中最為別致又少有遊客打擾的園林聖地---藝圃也在這裡,彎彎曲曲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藏在深巷中,小小園林卻能給你驚喜。
穿心街
穿心街名的來歷,與它南面的兩條街名大新街、小新街有關,是"三新街"化稱而來。走進穿心街,越走越窄,石條、青磚、青苔都收在高牆間。
五卅路
1925年上海爆發五卅運動,蘇州各界發起募捐聲援。後用上海退回的捐款修築了此路,取名五卅,以作紀念。春天的五卅路美得不成樣,法國梧桐成排成蔭,靜靜的走在樹下就是享受。
公園路
讓人能體會蘇州恬靜的路。公園路兩旁是高大的梧桐樹,秋天,落葉繽紛。
臨頓路
提到這條路,肯定第一印象就是車水馬龍。然而,在這條路上,沿著河道走,隨便跨過一個小橋,就是一個安靜的小世界。小道旁邊有數不盡的巷子,不經意間走進哪條巷子就能感受老蘇州的味道。
十梓街
十梓街則因古有梓樹而得名。東起蘇州大學正門,穿越鳳凰街、五卅路,直至人民路,秋天,上班的人們在銀杏樹下穿行,生活氣息撲面而來。
斜塘老街
斜塘老街作為一條仿古老街,走在青石板上顯得無比江南小調。斜塘地名最早見於文獻是南宋淳佑年間,距今760多年。往昔,那裡也是商賈雲集、店鋪林立、古樸繁華。在歷經過時光洗禮與重建,一片繁華的景象。
怡園歷史文化街區
這個街區以怡園命名,而主推薦遊玩的就是怡園。怡園位於觀前街附近,所以好一派門外繁華喧鬧,而院內卻怡然寧靜,倒是別有一番別致趣味的逛園林之地。除此之外,還有曲園、聽楓園、鶴園,都是藏在鬧市中的小型私家園林,另外還有江南著名的私家藏書樓「過雲樓」。
同德裡、同益裡
這是蘇州古城內存在相對完好的純居住民國建築群。西式房屋結構,清水磚牆,高高拱起的券門,雄偉的艾歐尼柱子,雕花的券門,朱紅色掛著銅製門環的石庫門,都保留著上世紀30年代民國時期的建築風格。
這兩條巷子是平行的,上世紀30年代上海灘大亨杜月笙曾在同德裡內居住過。
錦帆路
北起幹將路,南到十梓街,不是很寬的一條路。章太炎故居就在這條路上。還有蘇州人吃了二十年的祥鑫飲食店也在這附近。
幹將路
幹將路是市區裡的主幹道之一,有幾千年的歷史了。相傳,吳國人幹將與其妻莫邪善於鑄劍,他們曾鑄有一對鋒利無比的寶劍,一名幹將,一名莫邪,都獻給了吳王闔閭。後來,幹將、莫邪被做為利劍的代稱。為了紀念幹將,古代蘇州人把與幹將墓相近的古城正東城門稱為「幹將門」,後又改為今天的相門。一九八二年,蘇州古城進行改造,並命名為「幹將路」。
莫邪路
有了幹將路,卻沒有「莫邪路」,崇尚歷史文化的蘇州人一直覺得是一個遺憾,因為在他們心中,幹將與莫邪不僅是一對夫妻,而且同是鑄劍名家,是聰明、美麗與力量的象徵。於是在蘇州古城東側就有了一條莫邪路,彌補這一歷史的遺憾。
烏鵲橋路
在古城區,因吳王烏鵲宮而得名,前後不足300米。烏鵲橋是蘇州城中最古的石拱橋,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烏鵲橋路是電子科技一條街。烏鵲橋位於蘇州城區南部,這裡就是蘇州人心目中的中關村。不少蘇州人的配電腦或是電腦器材壞了,都會上這。
繡品街
鎮湖繡品街是蘇州人去買繡品的地方。繡品街上一家家的繡莊,陳列著無數的精美刺繡,還有繡娘現場刺繡,光針法就有好幾種,看的人眼花繚亂。如果想要買到最好的蘇繡,那就來這兒挑。
建元路
家具一條街就在相城區的建元路上,路上有蠡口家具城。裡面大大小小的家具,各種工藝各種材質的應有盡有。比起宜家雖然不那麼時尚簡約,但蘇州人都愛來這兒挑大型常規家具。
西二路
市中心有一個「老牌」市場——南門海鮮批發市場,就在這條路上。據說蘇州各個市場、各個餐廳的老闆,90%都是從這裡批發的海鮮。所以蘇州人想買海鮮也瞧上了這裡。不過一定要趁早,否則就搶光了。
東中市
蘇州東中市,是一條東西向的馬路,東起人民路西至皋橋,短短900多米長的東中市上集中了近千家五金店鋪,整條街都是,相當集中,蘇州人買五金機電產品都去那裡。
九盛路
九盛路位於蘇州工業園區郭巷,是蘇州的糧油食品一條街。這裡聚集了很多糧油食品公司,做批發零售生意,如果一次性要買很多糧油的人,就別去超市擠了。
胥江路
這條路有車一族必來,整條胥江路聚集多家汽配、汽修和汽車美容的店,進口、國產汽車及配件也紛紛在胥江路安營紮寨,性價比也高,比單獨去4S店多快好省不少。
景德路
與觀前街隔人民路相望的景德路,是市中心察院場、觀前街與蘇州另一個商業繁華地石路最短的聯接線,它存在的年代並不長,迄今首尾算來不過八十年時間。現在,這條路上到成了婚紗攝影一條街了,路兩邊隨處可見婚紗攝影店。
終於寫完了,以後周末再也不用愁去哪兒了,這麼多街區小巷總有一條適合你。趕快約上你的小夥伴,逛起來,從此吃喝玩樂賞景都不用愁了!
-- END --
4月20日起,麥當勞推出《憤怒的小鳥》系列!從吃、玩到各種福利,甚至是電影優惠券都有送。
蘇州微生活,招人啦!
歡迎加入我們,
一群快樂的人,在做快樂的事!
招聘崗位
一、微信編輯
二、平面設計師
三、視頻團隊
四、策劃/活動執行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可進一步了解相關崗位。
加入我們
請將簡歷發到郵箱:43500132@qq.com
蘇小小期待遇見那個適合的你!
注:本文由「蘇州微生活」編寫發布,未授權嚴禁轉載。
在這裡,遇見不一樣的蘇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