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在2020春節檔與觀眾見面的電影《緊急救援》,因為疫情的原因,不得不推遲到了2020年的歲末,出品人博納影業集團於冬先生打趣:這是一部整整做了一年路演的電影。
對於這場跨年的路演,導演林超賢、主演彭于晏、王彥霖昨日來到了深圳並接受了晶報app的專訪。他們透露著各自的心路歷程變化。「其實不管上了多少課,做了多少準備,在實拍的那一刻你才知道救援隊不是玩虛的,得有真本事。」彭于晏對晶報記者感慨道。
(電影《緊急救援》深圳路演現場)
林超賢:真實海上救援隊遠比電影難很多
《緊急救援》以海上救援隊為背景,四個大場面的營救行動串聯讓整部影片在緊張、刺激的氛圍中令觀眾真實感受救援隊們身體力行的信念:把危險留給自己,把希望留給他人。
「真實的海上救援隊所經歷的,遠比我們電影中拍攝的難很多。」導演林超賢解釋說,之所以選擇這個題材來拍攝,就是因為海上救援隊的那種對生命的執著和正能量深深打動了他。他自詡一直以來是一個有正能量的人,哪怕是當年拍《證人》、《線人》這種調性較灰暗的影片,他也會在結尾留一絲希望。他覺得希望的種子裡所包含的能量是巨大無窮的。
而這次,彭于晏在《緊急救援》中所飾演的高謙一角,就是林超賢心裡埋下的這顆種子。《緊急救援》除了從視效上百分之百匹配了它的製作費外,導演想要探討的「恐懼」和「勇氣」也通過彭于晏所飾演的高謙隊長帶領的救援隊徐徐展開。
作為救援隊長高謙,他需要克服的「恐懼」來自於每一次不可預見情況下的勝算率:能救回幾個人?導演林超賢為了「幫助」觀眾理解高謙的這份「恐懼」,所以打破以往線性敘事的結構,用四個不同場景的救援行動來展示,每一次不同空間、時間的逼仄下,對於救援隊員們的考驗,這種布局的結果是,每一個事件的解決過程都讓人屏息。同時,為了追求真實度,導演要求所有演員無替身上陣,哪怕是對有恐高症的王彥霖也絲毫不手軟,甚至一度讓其從高空滑索兩次。演員王彥霖笑稱,跟林超賢導演合作最大的收穫就是「什麼害怕的病都能給治好「。
彭于晏被「虐」到「身心俱疲」
拼命三郎著稱的彭于晏更是在片中被林超賢「虐」到「身心俱疲」。除了要在水下長時間拍攝外,還要被設計「爆炸」「火奔」,經歷堪比 「人間煉獄」。然而,對於所有危險場景一一過關的彭于晏來說,這個經歷,就是他作為演員克服恐懼的過程。
彭于晏回憶有一場跟王彥霖生死離別的戲,準備時間最久,難度最大。整場戲都在水下拍攝,導演林超賢親自扛著攝影機上陣,整個片場只有他們三個人。但為難的是,由於浮力和角度的問題,導演總是顧此失彼,無法同時拍到彭于晏和王彥霖的最佳狀態,這個技術難題一直困擾三個人很久,但到最後導演都不願妥協,兩個演員能陪著導演和技術團隊從物理角度去拆解合理性。
另一方面,林超賢導演對於細節的設計隨處可見。彭于晏解釋到,片中的四次救援行動,如果觀眾多看幾次會發現,每一次的救援行動,他們的裝備都是有變化的,應對不同的場景,服裝、負重、裝備都是有精密的計算。因為救援的時間是有限的,沒有任何一秒可以浪費。
彭于晏:還沒學會的技能就是談戀愛
林超賢導演也補充說道,片中彭于晏「穿越火線」的場景其實是取自真實事件。即將爆炸的郵輪,已經陷入了白熱化的灼燒中,每一個艙門背後都是「不同溫度的烤箱」,所以才有了片中彭于晏被灼燒,被炸裂,被不斷升級的危險步步相逼地寫實表現。兩人在現場打趣,如果說彭于晏還沒有學到的技能,恐怕就是戀愛了,如果有資方願意,沒準林超賢導演可以找彭于晏來拍一部公費戀愛電影來學習一次。
《緊急救援》在場面和製作上的升級,也許會被人質疑林超賢是否想要以商業大製作導演來功成名就,但在他眼裡,其實恰恰這一切只是基於兩點初衷,一是終於找到了自己喜愛的題材希望能堅持下去,二是終於可以去跟好萊塢製作比肩而立不再身處下風。而這部影片之於彭于晏,亦不是得到新技能,挑戰自我的一次經歷,反倒是讓他反思生命可貴,思考除了做一名演員之外怎麼去過好一個普通人的生活。
《緊急救援》也許看上去講得是中國英雄們的故事,但卻是一部真實、有血有肉,讓人屏息而敬的影片,向用心演繹的創作者們,向銀幕之下的真實英雄們。
記者:張瀛戈
【來源:晶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