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這個話題前,我覺得得先給有錢人做個定義。
不同人對有錢人的概念是不同的,小城市的工薪階層可能覺得手裡有100、200萬算是有錢人。
一些做生意的小老闆,可能覺得有1000、2000萬才算是有錢人。
一些比較厲害的企業家,可能覺得,沒有大幾千萬,小几個億,就不能算是有錢人。
只有到了馬雲、馬化騰這種級別,才會覺得誰都不算有錢人。
不過,我這裡說的有錢人,指的是身價至少在一個小目標以上,僅靠天天搬磚很難達到的一個資產級別。
雖然我現在還沒那麼多錢,但身邊有一些這樣的朋友,怎麼才能賺到這麼多錢呢?
我觀察下來,他們的發展路徑一般都分為兩步:
第一步一定是想盡一切辦法積累第一桶金;第二步,就是利用資本市場的槓桿,讓自己的身價在幾年內暴漲。
先說第一步,積累第一桶金的方法有很多。
有些是爸媽給的,有些是靠房子,但更多的人是靠做銷售和給高薪企業打工賺來的。
比如銷售,賺錢最穩的路子是做中介,低買高賣。
不管你賣的是流量、廣告這種虛擬商品,還是賣的衣服、食物這種實體商品,低價進貨高價賣出,賣出一份賺一份的錢,慢慢有所積累。
還有些是在企業內部做銷售的,收入跟業績相掛鈎,嘴皮子好運氣好,做成幾單大的就能賺不少錢。
有個朋友是做豪宅銷售的,賣出去一套豪宅能提成上百萬,但一年也賣不出去一套的時候。
給高薪企業打工,這年頭能賺到不少錢的一般都是在科技企業。
比如稍微早期一點進入阿里、騰訊、小米、字節跳動這些企業的員工。
如果你是在一個夕陽行業,或者所在的崗位比較偏中後臺,自己不做點小生意,積累第一桶金是很難的。
畢竟一年幾萬,十幾萬的薪水,扣掉生活成本、房租(房貸)成本,一般不能剩下太多。
第一桶金快速積累後,手頭有個百來萬,千把萬,就到第二個階段了。
這時候需要一個項目,這個項目可能是自己正在做的企業,也可能是有錢後的再創業。
把項目做好,流水、數據做上去,最後被大公司收購,出售股權。
更牛一點的是自己的項目(公司)去上市。
只有經歷這個階段,才能讓自己資產爆炸式增長,賺到一個,甚至好幾個、好幾十個小目標。
為什麼今天要說這個話題呢?
這幾個月股票市場相當火爆,最近在跟不少做資本市場朋友吃飯,我就發現,有很多企業都有收購的需求了。
有些是上市公司,為了給自己加上一個概念,提振股價。
畢竟花幾千萬、幾個億收購個項目,股價稍微漲一點,就能是一筆賺錢的生意。
有些是擬上市公司,因為公司的業務太傳統,不具有想像力。
為了讓自己公司在市場上更火爆,就收購一些新潮的公司做做概念。
這兩年短視頻、直播帶貨這些概念就很有想像力。
還有些公司是為了轉型,之前的業務現在做不了了,但手裡還有些錢的,典型的就是還存在的一些頭部P2P公司。
有些現在開始做保險,有些開始做基金,還有些開始做財商教育。
所以啊,股市火爆,我們一般人只能看到炒股賺錢這一層,但有些人就考慮到更深層次的賺錢渠道了。
還有些更高階的玩法。
比如周五晚上,英科醫療就出了公告,擬以43.57元的價格定增5億元,定增的對象就是它家的老闆。
而英科醫療周五收盤的股價是161.92元,一個「小動作」帳面就賺了13.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