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拉登,一個恐怖主義的代名詞。
911事件中,紐約地標性建築「雙子星」受到襲擊倒塌,造成2977人死亡,傷者更是不計其數,全世界為之震驚。
隨後的幾年內,美國花費超2.8萬億發動了兩場戰爭,聲稱是為了消除恐怖主義,保護美國人民免受攻擊。
2011年5月1日,時任美國總統的歐巴馬發表電視講話,宣布美軍擊斃了蓋達組織首領賓拉登。
人們自發走上街頭慶祝,911事件過去了近十年,頭號元兇終於被擊斃。
當時美軍突襲賓拉登位於巴基斯坦境內富人社區的住所,猶如美國大片一般,過程充滿了驚心動魄的場面。
為了不驚擾巴基斯坦當局以及賓拉登,搭載海豹突擊隊員的直升機一直都是處在離地面僅30米的上方貼地飛行,但是沒有想到當地夜晚的熱空氣和建築物的高牆創造了一個氣流環境,空氣環流阻止了旋翼槳葉帶動飛機上升,結果其中一架墜毀了。
加上是在巴基斯坦軍事學院附近,居住著一些退休軍官,雙方交戰中槍聲不斷,政治敏感度很高。
為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摩擦,以及謹防媒體的渲染報導,美國政府不得不當即決定對發生在巴基斯坦的事情進行詳細解釋。
歐巴馬及其幕僚們也是在沒有DNA最終確認的情況下,倉促起草發言稿,向全世界發表聲明美軍這次行動。
美軍突襲賓拉登的整個過程,從前期策劃到確定突襲方案也都逐步進入公眾視野。
美軍把獵殺賓拉登行動代號為「海神之矛」,但是突襲賓拉登住所只是最後一步,調查尋找以及確定賓拉登所在地才奠定了行動成功的基礎。
歐巴馬新上任之初便給中央情報局局長萊昂帕內特下達命令說:
「你需要在上面投入更多的資源,我們需要加大力度找到賓拉登,這是中央情報局內部的頭等大事,因為如果我們能抓獲賓拉登,我們就有望於解散蓋達組織」。
不過誰也不會想到刺穿賓拉登心臟的矛頭竟然是一個電話號碼。
賓拉登本人從來不用電話,不用郵件,也不和任何組織領導人碰面,而是通過受其信任的「信使」來跟外界溝通,而不留下一絲電子跟蹤的線索。
但是美國中央情報局根據巴基斯坦情報局提供的一份電話清單,針對數千個號碼的數萬通電話24h監控,後續通過一個電話號碼,找到了賓拉登的突破口,而這個電話號碼屬於蓋達組織的一個高級信使。
信使是蓋達組織的中樞系統,組織內部藉此實現相互交流,他們負責傳遞領導的襲擊計劃,命令下層恐怖分子採取行動。
可信使畢竟也是血肉之軀,如果他們四處走動,使用手機等通訊技術,那麼就能被追蹤得到,最終變成找到賓拉登藏身之地的鑰匙。這也是美國中央情報局最終確定抓住賓拉登的計劃。
答案就存在微小而瑣碎的破綻中,只要一個電話,就能暴露一切。
經過近10年的搜尋後,中央情報局最終追蹤到一名男子,蓋達組織內部代號為艾爾柯維特。
科技的力量有時超乎人想像,一個電話號碼能夠成為破案關鍵,這並不是天方夜譚,也不是電影中才有的場景,現今根據電話號碼,查找與號碼相關聯的信息和人物,分析師再從多源渠道研判分析,獲取目標對象精確信息,不單在軍事應用上卓有成效,也已經逐步延展到商業情報調查領域,比如查找失聯的老賴,而且其採用技術和手段都可以完全合法合規。
美國中央情報局確定關鍵人物電話號碼之後,便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藉助技術衛星及無人偵察機等高新技術,不分晝夜的監視觀察艾爾柯維特,美國中央情報局追蹤員和分析師根據實時收集到的信息,能夠監測艾爾柯維特的每一次行程。而其中一次完全出乎人的意料,艾爾柯維特駕車駛進了巴基斯坦的高檔社區,最終到了一處看起來與周邊建築風格極為不同且戒備深嚴的房屋。
隨後一些特工扮成巴基斯坦人,進入這所住宅不遠處的一所理想的觀察地入住,開始嚴密監視那棟堡壘式房屋的日常活動,建築物裡面和周圍的每處細節都被日以繼夜地仔細記錄。
他們發現除了艾爾柯維特和他的兄弟兩家人,房子裡面還住著第三戶家庭,其中一名戴著頭巾的高個男人偶爾會出來散步,但是從未離開那棟建築。
監察員們能夠確定這是一個高價值目標,但是他們不能確定這就是賓拉登。
賓拉登之前也有用過替身的情況,而且就中央情報局之前掌握的信息來看,賓拉登不應該一直都是在洞穴裡潦草度日嗎?難道他一直在安樂窩裡養尊處優?
此正所謂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
人體語言和聲壓專家們開始反覆檢查蓋達組織的影像,通過各種碎片化的信息來驗證,比如他們知道賓拉登身高近2米,所以他們通過測量他的影子高度,並將其與陽光的角度相比較,得出在庭院散步者的大致高度,以求拼湊得出完整的信息。
每一個常人不易察覺或者不起眼的信息,到了分析師手中就能提煉出極有價值的情報,管中窺豹,見一葉落而知秋。
經過長期的觀察和調查,他們發現了艾爾柯維特所處建築更多反常的現象。
比如附近有小孩子的板球打入圍牆內,艾爾柯維特和他的兄弟不會允許當地孩子入內撿球,而是給孩子們錢,然後銷毀了球,他們非常注重隱私,他們買得起豪車,但家裡卻沒有電話線或網絡,他們親自種植食物、宰殺牲畜,還謹慎地焚燒掉所有的垃圾等等。
將每一種可能性不斷加以證明,匯總分析得到確定的答案,原本單個的點在分析師腦海中就形成了一張緊密牢固的網,所有這些單個的細節拼湊和驗證,就是逐步積累證據的過程。
再加上無人機和衛星等技術手段搜集信息進行分析研判,觀察員們最終基本確定了情報根據,認定賓拉登極有可能就藏匿其中,於是向白宮上報調查結果,部署武力進攻方案。
最終不負眾望,一舉擊斃了賓拉登,一個策劃了無數血案的恐怖分子生命宣告死亡,他所領導的蓋達組織也有望一併瓦解。
找到賓拉登具體所在,堪稱情報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蓋達組織的消亡,中央情報局迎來了更廣闊的的發展空間。
如今情報技術從戰場演變到商場,情報分析師也成了一個職場熱門的崗位,商場是一個不見硝煙的戰場,誰掌握了關鍵信息,誰也同樣就能制敵取勝。舊事物死亡卻有了新事物誕生,或許這就是社會發展的規律和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