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戰》系列電影是這個星球上誕生過最為重要的電影系列,沒有之一。
《教父》系列享有所有系列電影裡最高的評分值,在各種榜單裡也都是名列前茅。它是基於電影自身的優秀素質基礎上的。
而《星球大戰》系列,則是從視覺、音效、想像力等方面影響了後來無數的電影人,甚至是在文化上深刻地影響了當代美國。
1972年,喬治·盧卡斯開始構思《星球大戰》的劇本。深受斯坦利·庫布裡克《2001太空漫遊》影響的他,構思的是一個太空歷險與神話相結合的故事。最初的主角是歐比·旺。到了1973年,這份劇本也只有13頁。
當時拍攝過程可以說極為不易。當時正值電影特效行業不景氣,盧卡斯很容易就湊到了一批手工藝者、學生、畫家、模型師等,組成了團隊。
一直到拍攝完成,大家都不相信這樣的電影能賺錢,甚至沒有哪個電影院敢於放映這種看起來就會賠錢的電影。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有電影院願意以「捆綁式銷售」的方式上映《星球大戰》,也就是說,觀眾花錢看一部電影,《星球大戰》免費贈送!
但是事情的發展很快就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觀眾的熱情超乎想像,願意放映《星球大戰》的電影院越來越多,也不再是「捆綁式銷售」了。各地的電影院前面排起了長龍,只為了能夠看到這部電影。有些人甚至剛看完一場出來,立刻排隊等待下一場。
《星球大戰》很快就超越了《大白鯊》,成為影史上最賣座的電影,票房達到1.9億美元,而全球票房更達到8億美元。
這部電拯救了當時接近於破產倒閉的20世紀福克斯,把青年們從70年代叛逆的思潮中帶出來,讓所有人認識到科幻片的價值,為電影特效的發展指出了明路,影響了無數後來的電影人。
總之,傳奇誕生了!
起初,電影的主創並不知道《星球大戰》有多麼受歡迎(是的你沒有看錯),直到有一天,哈裡森·福特(主演)走到他們面前,衣冠不整,襯衫破了一大半……他說,那時他走進唱片店買唱片,然後一群人向他撲了過來……
那些我們現在熟知的導演,也深受《星球大戰》的影響。
彼得·傑克遜那時候15歲,《星球大戰》改變了它的一生。
後來他執導了《指環王》和《霍比特人》系列。
史匹柏那時31歲,最初他是不喜歡《星球大戰》初稿劇本的,但看過成片後對盧卡斯大力支持和鼓勵。後來他自己也拍了一堆科幻片如《第三類接觸》、《ET》、《侏羅紀公園》、《少數派報告》等。
雷德利·斯科特那年40歲,看完以後他說,我不要再等下去了,我也要拍!於是又了《異形》,有了《銀翼殺手》,這兩部都是科幻片史上排名前10的作品。後來還有《普羅米修斯》和《火星救援》。
FM89.2
星戰對於影史更大的貢獻在於,它定義了科幻片的視覺和聽覺標準。比如用微縮模型來進行拍攝。《星球大戰6:絕地武士歸來》中首次採用的THX標準,成為電影院環繞聲的標準,極大地提升了觀影體驗。後來也出現了全美各大電影院爭相安裝音響以便能夠放映《星球大戰》系列的場面。
而盧卡斯為了製作《星球大戰》而創立的特效部門和動畫部門,後來分別發展成了工業光魔和皮克斯,都是在各自行業內最最頂尖的公司。
而《星球大戰》的元素也滲透到方方面面。假如這幾天有人朝你問好的時候說「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千萬不要驚訝,這是向你說Hello。
節目播出時間:周五晚上8:00-9:30
邀請電影達人俊聰聊聊星球大戰的那些事
互動平臺(微信公眾號):892集美廣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