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有千裡之程,無騎不能自往;人有沖天之志,非運不能自通。可見運氣對人的影響,儘管好運不是一個人成事的必然條件,但每個人都渴望好運永遠相伴。
一個人交到好運有沒有什麼秘密呢?關鍵在下面兩條……
曾國藩說過,一個喜歡讀書的人,品格不會壞到哪去;一個品格好的人,一生的運氣不會差到哪去。
曾國藩認為,人之氣質先天而生,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氣質和品格,這些都是帶來好運的基因。他曾告誡子女說:」吾不望代代得富貴,但願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讀書之種子也,世家之招牌也,禮教之旗幟也「!
所以說,讀書是可以改變命運的,一個人要想運氣好,頭等大事就是要學會讀書!
捨得捨得,有舍有得,通常情況下,大多數執著於「得」,看到他人有所得,就覺得別人運氣好。其實也對,誰也離不開運氣不是,只是這樣還不夠,運氣中往往是「捨得」的最好詮釋。關於這一點,推薦一部電視劇《天道》給你,看完就會明白。
《天道》中有一個聰明人葉曉明,還有一個聰明人肖亞文,他們都遇到了一個相同的「貴人」丁元英(畫外音:運氣都挺好的哈),但是他們的結局全然不同,你能說這僅僅是因為運氣嗎?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葉曉明,人如其名,他能通過自己的分析清楚知道丁元英的下一步打算,比如展會上格律詩音響的大幅降價分析,不過這有個前提就是出於對自身利益的敏感性。
肖亞文,丁元英前助理,《天道》序幕剛剛拉開時,肖亞文不遠萬裡飛到德國,辦的僅僅是一通電話就可以說清楚的租房這樣的小事,而這麼大費周折就是為了引起芮小丹的重視,為將來能有一個往丁元英牌桌上湊的機會埋下了伏筆(好運氣的伏筆)。
看完上面的比較你就知道當格律詩遭遇起訴風波,為什麼葉曉明會落荒而逃,而肖亞文伺機而入?為什麼前者倒黴而後者迎來好運?……
葉曉明把自己的聰明用在了盤算當下利益,他的思維是「得舍」,時刻在計較自己捨出去的東西,而肖亞文的思維焦點永遠是未來。一個只顧自身利益的人是不懂得付出的,永遠無法理解那些甘於付出的人,永遠理解不到運氣的必然性。
如果一個人不懂得付出,不懂得捨得,凡是好處都自己獨吞,那麼即使驚世的才華也只能淪為無用的白紙,懷才不遇就是給自己最好的安慰。而懂得捨得的人,往往拿運氣好作為自己成功的謙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