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 / 大偵探皮卡丘
本文由ACGx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5月10日,由傳奇影業、華納兄弟聯合出品的電影《大偵探皮卡丘》(英文:Pokémon Detective Pikachu),正式在中國內地上映。
薄弱、低齡、充滿了好萊塢式套路的劇情,是許多觀眾對這部電影的一致評價。豆瓣評分僅6.8分的評價,也很好地說明了《大偵探皮卡丘》在劇情方面的薄弱。不過對於一部以「真實化寶可夢」為最大賣點的遊戲改編電影來說,其實這些都不重要,畢竟這些寶可夢都是不少觀眾心中的童年記憶,足夠萌就完事了。
在文章開始前,先來個皮卡丘賣萌三連。
從進入宣發期開始,《大偵探皮卡丘》就一直將「大叔」皮卡丘,作為了最大的宣傳賣點。從英文原版讓皮卡丘怎麼看怎麼像「死侍」的瑞安·雷諾茲,到日文吹替版讓皮卡丘一開口就蘇到不行的西島秀俊,再到中文版讓皮卡丘操著一口東北腔的雷佳音,這些男明星的獻聲,都徹底顛覆了不少觀眾心中對皮卡丘的印象。
其實這並不是皮卡丘第一次開口說話。在2017年7月15日在日本上映的第20部劇場版《就決定是你了!》中,皮卡丘就曾對小智說了句「是因為想要一直和你在一起」。不過由於20年來絕大多數觀眾對皮卡丘聲音只停留在「Pika Pika PikaChu~」這樣的印象中,所以「大叔皮卡丘」與「皮卡丘為什麼會長毛」一樣,都在網絡上引起了不少觀眾的熱議。
之所以《大偵探皮卡丘》會採用「大叔」的設定,主要由於這部電影是改編自Creatures公司開發、任天堂和寶可夢公司於2018年3月發行的3DS遊戲《名偵探皮卡丘》(日文︰名探偵ピカチュウ ,英文︰Detective Pikachu)。
按照出品方的定義,《名偵探皮卡丘》的遊戲類型為「電影式冒險遊戲」。在這款遊戲中,玩家能夠操控少年蒂姆·古德曼,與自稱是「名偵探」的皮卡丘一起,在人類與寶可夢和平共處的城市萊姆市解決各種案件——這實際上正是真人電影《大偵探皮卡丘》的故事基礎。
從《精靈寶可夢》系列的作品劃分來看,《名偵探皮卡丘》其實只是一款隸屬於第七世代的旁支遊戲。不過從該作品的內容來看,這款遊戲實際上是《精靈寶可夢》系列誕生以來,第一次徹底顛覆主角皮卡丘形象的作品。
1996年2月27日,由Game Freak開發、任天堂發行,強調「收集、交換、培育」等關鍵詞開發的GameBoy遊戲《精靈寶可夢 紅/綠》正式發售,皮卡丘正式出現在了全球玩家的面前。在遊戲中,皮卡丘是身高0.4m、體重6.0kg,遇到危險時臉部紅色電力袋會放電的電氣系鼠類寶可夢,原本只是一種供玩家收集的普通遊戲角色。
隨著從1997年4月開始,以皮卡丘為主角的《精靈寶可夢》系列TV動畫、動畫電影的開發,這不僅讓這個IP再20多年的時間內獲得了超過920億美金的收入,同時也讓皮卡丘這個二次元形象逐漸成為了一個流行文化符號。
這個過程中,「遊戲」始終是《精靈寶可夢》IP世界觀構建和衍生開發的基礎。無論是動畫裡小智和皮卡丘登上的全新冒險舞臺,還是出沒於這些地區的新種類寶可夢,其實都是來源於《精靈寶可夢》正作遊戲內容,兩者始終處於相輔相成的關係——即遊戲在內容和玩法上不斷進行拓展創新,以滿足玩家們日益增長的遊戲需求,而動畫則始終保持少兒向風格,完成IP的拉新。
但是這樣的商業模型,在近些年來卻面臨著日本社會少子化、遊戲市場移動化的壓力,提早作出必要的調整勢在必行。
如果說《精靈寶可夢》的成功,要歸結於Game Freak社長、遊戲製作人田尻智兒時心中那個昆蟲學家夢想的話,那麼曾在《精靈寶可夢 紅/綠》開發初期為Game Freak提供必要的資金和資源支持、現任寶可夢公司執行長、遊戲製作人石原恆和,則就是將這個充滿「童真」的夢想實現,並延續二十餘年的幕後最大功臣。
在2013年10月28日放送的NHK節目《專業高手》第215回《用童心徵服世界》中,石原恆和曾提到這樣幾句話:
「不斷提供好作品,其實就意味著會在某種程度上破壞原有作品的優點。只有通過』破壞』,才能讓玩家們覺得新作更好,讓新作被大家認可。」
「如果玩家們認為新作的到來毫無意義,甚至認為舊作比較好,那麼一切就都晚了。」
「要在保持謹慎的同時,不斷注入新意。」
這期以石原恆和為主角的紀錄片特輯,其實也是《名偵探皮卡丘》這款遊戲的首次公開亮相。在這款推理遊戲最初的開發企劃案中,製作團隊就明確提出了想要讓皮卡丘以3D的形式呈現,並以偵探的身份與玩家進行互動。
為了讓《名偵探皮卡丘》從眾多偵探類遊戲中脫穎而出,石原恆和向遊戲開發團隊下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指示:希望能在這個企劃中重新設計皮卡丘的形象。
這是一個大膽且非常冒險的想法。
自皮卡丘從1996年誕生以來,它一直都是將「可愛」作為最大的賣點,也早已在全世界玩家的心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印象。如果皮卡丘形象改變的「度」掌握不好,不僅可能會招致大量粉絲的反感,也可能會因為皮卡丘的主角地位,為整個《精靈寶可夢》IP的運營發展帶來負面的影響。
在經過石原恆和與製作團隊的深思熟慮和一系列討論後,《名偵探皮卡丘》這款遊戲的製作方針最終被確定了下來:不僅要讓皮卡丘開始「以大人的口吻」說話,同時還要採用動作捕捉等新興技術,讓皮卡丘做出此前從未有過的細微表情變化。
於是在2016年1月發售的先導版《名偵探皮卡丘~新組合誕生~》,以及2018年3月23日發售的正式版《名偵探皮卡丘》中,我們就看到了一隻有著中年男性口音、喜歡咖啡和惡作劇、會向女性搭訕的皮卡丘形象。
雖然這款遊戲的銷量註定不會太高,這樣的皮卡丘形象多少也會有些怪異,但它卻因為這一系列出彩的設定,很好地將動畫中小智的皮卡丘進行了區分。所以許多《精靈寶可夢》的粉絲在玩到這款遊戲後,幾乎都給出了較高的評價,一開口就是大叔音的「大偵探皮卡丘」也因此成為了該系列最具個性的寶可夢之一。
對於《精靈寶可夢》這個IP的發展來說,《名偵探皮卡丘》的到來顯然不僅僅只是又多了一款旁支遊戲。
在核心的內容創作層面,新技術的引入和嘗試,讓眾多寶可夢在遊戲中擁有了更豐富的表情。相信不少寶可夢鐵桿粉絲還記得,2018年11月16日發售的Switch遊戲《精靈寶可夢 Let's Go! 皮卡丘/伊布》,就出現了能夠用豐富表情與玩家們進行互動的皮卡丘和伊布。
而個性化的形象發展路線,也讓《精靈寶可夢》的IP發展實現了突破。
除了皮卡丘外,《大偵探皮卡丘》中小火龍、傑尼龜、妙蛙種子、胖丁、布魯、可達鴨、魔牆人偶、甲賀忍蛙、超夢等性格各異寶可夢的出現,不僅成為了這部遊戲改編真人電影的最大亮點,同時也證明了《精靈寶可夢》中那些數百種寶可夢,其實都能走上一條個性化、甚至成人化的發展路線,為整個IP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或許,這正是寶可夢公司會讓有著大叔音的「大偵探皮卡丘」,成為《精靈寶可夢》系列首部真人電影主角的原因。寶可夢公司對《精靈寶可夢》遊戲、動畫內容,以及角色形象的大膽調整和嘗試,相信在未來我們還能看到更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