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外特約記者 辛斌 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 李司坤 魏輝 柳玉鵬】一份據稱包含195萬中共黨員個人信息的數據資料,西方反華政治勢力得到後如獲至寶,將其推銷給所謂的網絡專家和西方媒體進行「研究」,調查得出這些普通黨員中有人在西方留過學,有的在英美等外資企業或者駐華使領館等外國機構中工作,隨後經過英澳美等國媒體和部分反華政客的包裝、加料,變成了一道中共黨員「大規模滲透」的輿論「大餐」。在中國人看來如此荒誕不經的事,卻正成為英澳美等「五眼聯盟」國家媒體的嚴肅報導。與之前在一些報導中口口聲聲擔憂「本國公民信息洩露給中國」不同,這次他們一改姿態,對這些中國人的個人信息表現出異乎尋常的興趣。在分析人士看來,除了赤裸裸的雙重標準,英澳美等國媒體的這波炒作還有一個極惡劣之處——迎合美國反華勢力尤其是蓬佩奧之流近來妖魔化中共的邪惡做法,進而煽動與中國的對立。外交學院李海東教授14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西方一些勢力現在給中共黨員貼標籤的性質,就像納粹德國在二戰中給猶太人貼標籤一樣,為歷史潮流所不容。
陰險的炒作
這齣鬧劇的主要推動者之一是一個名為「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的組織。據英國《星期日郵報》等媒體報導,IPAC今年9月通過一名中國「異見人士」得到一份包含195萬中共黨員信息的洩露數據,該數據最初在加密即時通信應用Telegram上洩露,可以追溯至2016年。數據中包括這些人的出生日期、民族等信息,涉及7.9萬多個黨支部,其中許多隸屬於公司或機構。在澳大利亞一家名為「Internet 2.0」的網絡安全公司幫助下,IPAC對數據材料進行認證後,將其傳給《澳大利亞人報》、英國《星期日郵報》等四家媒體。
得到數據的這幾家媒體隨後便帶頭開始了「爆料」和炒作。僅僅因為上述黨員名單中有人在一些英國企業中供職,《星期日郵報》便聳人聽聞地將報導標題寫成「洩密文件顯示,中國共產黨對包括阿斯利康、勞斯萊斯、滙豐銀行和捷豹路虎在內的英國企業進行了大規模滲透」。文章聲稱,最令人擔憂的是,有的中共黨員在英國領事館工作,其中一名是英國駐上海總領事館的高級僱員,來自英國安全部門的情報官員也在此辦公。
《澳大利亞人報》炒作的噪聲更高,甚至惡意地將這些人的工作與「間諜」掛鈎。報導聲稱,調查發現,至少有10家駐上海的領事館聘有中共黨員,擔任高級政治和政府事務專員、文員、經濟顧問和行政助理等職務。外交事務專家警告,有的中共黨員在領事館工作長達16年,這可能是「國家資助的間諜網」的一部分。
事實上,報導中提及的一些員工並沒有隱瞞黨員身份,他們的僱主也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正常。比如,澳新銀行的一名發言人表示,該行不幹預其員工參與政治團體的活動。《星期日郵報》的報導中提到,英國外交部表示,他們有「完備的程序來確保信息安全,並對駐外人員進行審查」。據了解,他們知道他們僱用員工的黨員身份。
但這些媒體還是按照固有的偏見和邏輯繼續炒作,一些西方政客也趁機跟進,煽風點火。據英國媒體報導,一個由30名議員組成的聯盟表示,他們將在英國下議院就此提出緊急問詢。《紐約郵報》13日稱,資料庫顯示,波音、高通和輝瑞三家美國公司在中國的分公司僱用了數十名中共黨員。美國參議院國土安全委員會成員喬希·霍利稱:「美國政府機構中沒有中共特工的位置,這份報告應該給繼續張開雙臂歡迎中國政府的華盛頓特區和企業高管們敲響急需的警鐘。」
「從相關報導來看,這件事本質上就是一些正常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普通人,在一些機構中正常地進行工作,洩露信息是侵害他們的個人隱私,危害數據安全。」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教授沈逸14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一些西方媒體對此事進行大肆炒作,犯上了像麥卡錫一樣的「反共歇斯底裡症」,需要反思的是他們,所謂的「滲透」議題從一開始就不成立。
李海東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黨員在外企和涉外機構裡工作,很大程度上是在促進和協調外企與涉外機構在中國更好地發展和開拓自身事業。一些西方勢力無緣無故給他們貼上「滲透」標籤,可以說是非常先入為主、不負責任、極其惡劣的錯誤,充滿偏見。這就像納粹德國在二戰中給猶太人貼標籤一樣惡劣。現在西方一些勢力,不斷炒作中共黨員話題,企圖將中共跟中國分開,詆毀中共在中國和世界發揮正常功能的合法性,這是非常陰險的。
反華組織是幕後黑手
對於這種毫無底線的做法,有西方分析人士也認為太過火。「德國之聲」14日援引倫敦國王學院研究員羅比·巴內特的話說,過度針對這些個人只是「淪為沒有意義的麥卡錫主義的、一刀切的做法」,也可能影響到他們的人權。曾經在外交部門工作過的柏林市民馬庫斯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西方國家也有一些政黨黨員在外國機構中工作,這沒有什麼不正常。還有人表示,個人信息不應該被洩露,「五眼聯盟」國家的媒體和一些專家對洩露的信息很興奮,這完全是雙重標準。
這次事件中,IPAC充當了幕後黑手的角色。IPAC是一個集合了多名反華政客的所謂跨國議員組織,今年6月份才成立,不到半年時間已經成為西方反華勢力的「急先鋒」。目前,該組織由來自19個國家的超過200名議員組成。在每個有機會抹黑、攻擊中國的話題上IPAC都不遺餘力地參與,比如亂港分子黃之鋒被捕時他們要發聲,澳大利亞葡萄酒在中國遭反傾銷調查而受到影響時他們發起「支援澳大利亞、購買澳產葡萄酒」予以聲援。另外該組織還不斷在新疆、西藏等問題上搬弄是非,挑釁中國。
IPAC的共同主席之一正是中國人非常熟悉的美國極端反華政客參議員盧比奧。該組織的另一名共同主席英國保守黨前黨魁伊恩·鄧肯·史密斯13日還親自上陣,在《星期日郵報》上撰文大肆抹黑中國,指責中國「正在摧毀英國的生活方式」,並鼓動英國政府「現在必須採取行動,從駐華各領事館中驅逐任何共產黨員」。作為一名親美的極端脫歐派政客,史密斯今年3月也曾在英國《每日郵報》上撰文,批評中國處理疫情不及時,導致全球衛生專家沒有充足時間準備。他督促英國政府在疫情結束後,重新審視英國和中國的關係。一番反華、甩鍋言論當時也引發輿論譁然,被分析人士批評是極力討好美國。
德國新聞電視臺14日報導這一事件時提到一個背景,應該可以解釋為何澳大利亞媒體在這波炒作中調門最高,顯得最為亢奮。報導稱,當前正值澳大利亞與中國關係極度緊張之際,澳大利亞不滿中國對其出口產品徵收高額關稅。
背後有美國的影子
事件背後還有一個更大的背景——美國保守勢力,尤其是以國務卿蓬佩奧為代表的一批反華分子不斷炒作「中國滲透」「中國間諜」論調,並千方百計抹黑中國共產黨。《紐約郵報》13日在報導中提到,就在數據洩露事件幾天前,美國國家情報總監約翰·拉特克利夫指控中國對美國進行「滲透」,宣稱中國對「民主和自由構成自二戰以來最大的威脅」。就在上周,蓬佩奧在美國喬治亞大學發表「中共在美國校園」的演講,瘋狂誣衊中國「毒害」美國教育環境。德國全球新聞網14日稱,就在不到兩周前,美國政府推出限制中共黨員及直系親屬赴美旅行的籤證措施,包括縮短籤證有效期和限制入境次數。
李海東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這些妖魔化中共的政治及輿論力量,背後跟蓬佩奧之流是沆瀣一氣的,他們之間有默契,甚至某種程度上可能有協調。這也是「五眼聯盟」國家一些力量之間的一種默契和協調。蓬佩奧之流推動的反共輿論攻擊潮不會得逞。一方面,時代不一樣了,在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這些人想把世界推回到對抗甚至是衝突的悲劇歷史中去,會導致眾多國家反對。最主要的是,在中共領導下,中國的全球影響力和國內活力都已經激發出來,取得了輝煌成就。中共和中國之間是一體的,這是一個客觀現實。
香港《南華早報》日前在評論中提到,雖然蓬佩奧的挑撥言論受到異見人士歡迎,但未能在大多數中國人中產生共鳴,公眾對中國共產黨的支持是強大的、真實的。
閱讀更多內容請參見今日出版的《環球時報》或下載登錄新版「環球TIME」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