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下面圖片了解更多
無字之謎,自古就有。中國唯一女皇帝武則天陵墓前有無字碑,民間故事中出現過無字天書,舞臺戲劇中也有劇中人看無字信的情節。本該有文字的地方卻沒有文字,不但讓眼見者大惑不解,更讓研究者心中充滿謎團。「無字」之秘,因此而吸引人。
菜園底黃厝下廳發現無字神主牌
2011年5月,因為涉及東山縣有關部門規劃的「關帝文化廣場」建設,位於銅陵鎮菜園底的黃氏「公媽廳」(俗稱「下廳」)即將被拆遷,筆者應銅陵鎮菜園底黃氏宗親會會長黃友恭邀請,到位於黃道周故居左邊的黃厝下廳拍照,在黃厝下廳的公媽龕中發現一座無字神主牌。這座無字神主牌用普通杉木製作而成,上寬下窄,豎立在一個也是用杉木製成的底座上(如圖),與平常見到的神主牌不同。
菜園底黃厝下廳
無字神主牌高49.5釐米,上寬6.2釐米,下寬4.2釐米,厚4.2釐米。為防止上部杉木日久分開,兩邊各用一棵竹釘加固。神主牌底座用一塊長11釐米、寬8.2釐米、高5.5釐米的杉木製做,工藝簡單粗糙。筆者為此採訪了菜園底黃厝時年99歲的陳素雲,老人說,自從她81年前嫁到菜園底黃厝,就知道黃厝下廳有這麼一座無字神主牌,自古以來,逢年過節或祭祀祖先的日子,菜園底黃厝家家戶戶都要到下廳來祭拜這座無字神主牌,至今從未間斷,但誰也不知道這座無字神主牌究竟是祭祀什麼人?
連結
菜園底黃厝下廳公媽龕的無字神主牌成為上述新聞主角,源於黃友恭對筆者的邀請。黃友恭是黃道周兄長黃道琛嫡系後裔,1939年出生於澎湖島,1949年被父親帶回祖家,從此定居銅陵,現任菜園底黃氏「石齋故裡黃氏宗親會」會長。兩年前,筆者因編寫《銅陵黃氏》一書,和黃友恭有過多次接觸,並得到黃友恭的熱心幫助。2011年初,東山縣政府決定拆遷菜園底民居建設「關帝文化廣場」,菜園底黃厝下廳正在拆遷範圍內,為此,黃友恭邀請筆者前往,對即將拆遷的菜園底黃厝下廳拍照留念。筆者應邀前往,只是想投桃報李,沒想到竟然會有這意外發現。拍照過程中,黃友恭向筆者介紹,菜園底黃厝下廳公媽龕中,有一座無字神主牌,祖上傳說這座無字神主牌供奉的神主是一位外鄉教書先生,但教書先生姓甚名誰,至今是個謎。在黃友恭引導下,筆者在下廳公媽龕中看到了這座也許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無字神主牌,引起了筆者的巨大興趣。
討論一
崇功報德,尊宗敬祖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民居大廳設公媽龕,公媽龕供奉祖先神主牌,是這種傳統的體現。為了讓後代子孫在特定的日子裡祭祀祖先,以完成子孫應盡之禮儀,供奉在公媽龕的神主牌都刻有祖先的名諱及其生卒年月。菜園底黃厝下廳公媽龕的無字神主牌既沒有名字,更沒有生卒年月,但菜園底黃厝族人逢年過節或祭祀祖先的日子都要到下廳來祭拜這座無字神主牌,數百年來從不間斷,這其中究竟隱藏著什麼秘密?
菜園底黃氏族人供奉的黃道周像
查閱資料,發現有一段文字和無字神主牌有很大關係:黃道周在南京就義後,隆武帝下詔,「令有司立一廟於福京天興府,曰閔中,樹中興大忠坊。立一廟於漳所居鄉,曰報忠,樹中興藎輔坊,春秋致祭」(引文見清·洪思《黃子年譜》)。按照當地風俗,當時黃道琛在黃道周出生地銅山深井村舊居設立了一座神主牌以為祭祀(參民國《東山縣誌》、宋光宇《神祗、社群與文化》)。由此可見,黃道周就義後,其出生地銅山深井村(按:即今東山島銅陵菜園底)舊居原本設有黃道周神主牌供其族人祭祀。但此後不久,滿清軍隊佔領福建,隆武帝死難。康熙三年(1664),駐守銅山的鄭經部將黃廷投降,清軍對銅山實施慘無人道的遷界政策,黃道周神主牌被毀掉。康熙十八年(1679),銅山復界,深井村黃氏族人雖然遷回舊居,但仍為無籍之民,受盡當局虐待。筆者因此推斷:這座無字神主牌,是深井村黃氏族人在當時清政府高壓統治下,為了祭祀黃道周而偷偷設立的,對外卻宣稱受祭祀者為一外鄉教書先生。
這個推斷是否合理呢?5月15日,筆者邀請東山縣政協文史委負責人、漳州師院閩臺文化研究院特聘研究員劉小龍一起前往菜園底黃厝考察這座無字神主牌。在聽取菜園底黃厝族人介紹這座無字神主牌的情況後,劉小龍也認為,這座無字神主牌是清朝初年菜園底黃厝族人為祭祀抗擊清軍、不屈而死的黃道周而偷偷設立的。無字神主牌的設立,表達了菜園底黃氏族人對黃道周崇高品質的無限敬仰,以及對強權統治的不屈精神。
討論二
神秘的無字神主牌的功用肯定後,與之相關的問題來了:1、設立無字神主牌的做法,是深井村黃氏族人自己想出來的,還是另有高明之士指點?2、如為高明之士指點,這位高明之士會是誰呢?
菜園底黃厝下廳公媽龕的無字神
筆者於是想到這二個人:一個是黃道周學生鄭郟,一個是天地會創建人道宗和尚。
關於鄭郟,北京大學教授羅炤在《天地會探源》(1994年《中國工商時報》連載)一文中用了大量篇幅進行介紹。文中說:「鄭郟是官宦人家子弟,有貢生的科名,又親炙大儒黃道周,深受其影響,一生嚴守禮法,節義凜然。清朝政權的建立,改變了鄭郟的一切。清朝統治者『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的民族壓迫政策,直接威脅著他視為生命和靈魂的漢族文化。為了恢復明朝、驅逐異族,他甘願犧牲一切,因此不惜冒殺頭的危險,與志同道合的異姓抗清志士結為生死與共的兄弟,組成反清復明的秘密會社。」清康熙年間,鄭郟曾多次到銅山來活動,康熙三十七年(1698),84歲高齡的鄭郟還為銅山南溟書院題寫了《重建南溟書院碑記》。因此,指點深井村黃氏族人設立無字神主牌祭祀黃道周,鄭郟是最有可能的一個人。
關於道宗和尚和黃道周的關係,學者曾五嶽先生在《天地會奉黃道周為精神領袖》(載《海峽兩岸黃道周研討會論文集》,2011年6月)一文中有詳細介紹,並作出前所未有的推論。基於道宗與黃道周的親密關係,以及其創建天地會的智慧與謀劃,指點深井村黃氏族人設立無字神主牌,並編造「外鄉教書先生」故事,對道宗而言,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故道宗也很有可能
。
以上只是筆者個人推論,不足為憑。
結語
一座小小的無字神主牌,今天看起來很平常。如果置身於清朝初年因頒布「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的野蠻政策而在短時期內連續發生「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的背景下來看,無字神主牌就顯得不平凡,而敢於冒著殺頭甚至滅族的危險設立無字神主牌的舉動,更是大智大勇,讓人佩服。
由此又想到黃道周。道宗和尚以黃道周為精神領袖創建天地會、菜園底黃厝設立無字神主牌偷偷祭祀黃道周、民間為紀念黃道周發明「頭不戴天,腳不踏地」喪俗,以上種種都因黃道周而發生,可見黃道周忠貞愛國的精神與人格力量何等偉大!民國年間,浦江陳肇英在《東山縣誌·序》中說:「『七七』抗戰軍興,舉國振奮,吾閩扼處國防前線……金、廈相繼棄守,而粵屬之南澳、汕頭,亦告淪陷。此屹立海上之東山,遂益啟敵寇之覬覦。二十八年五月、八月,及二十九年二月,寇軍數番進襲,均以軍民一心,喋血苦戰,使此海隅片土,幸獲無恙。蓋東山為黃石齋先生故裡,其忠貞勁節,深鐫人心,用能振奮末俗也」,豈虛語哉。
歡迎向海峽導報「大東山」後臺留言提供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