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室211》
celde 211
2009 | 西班牙
豆瓣8.0
說實話,熱血,燒腦的監獄電影並不多。堪稱經典的:
一種是《肖生克的救贖》。燒腦神劇。利用種種手段,步步實施,最後神一般的越獄;
另一種是近似《斯坦福監獄實驗》暴力一般。利用一個小遊戲,監獄中的階級權力(獄警、囚犯),反射出人性本惡的狀態,還有人們被壓迫的反擊狀態。
而本片更加直接,一開場,就是撲面而來的血腥味。
電影中的囚室211房間裡的犯人自殺了,然後這間牢房空出來了。隨即畫面一黑。故事正式開始。
新上任的獄警胡安,為了給獄警們留下好印象,提前一天到監獄報到。
當犯人們到操場上放風時…
兩個獄警帶著胡安,到空無一人的犯人牢房熟悉環境。
三人聊著聊著,突然瓦礫塌落,胡安被砸得昏厥。
於是。
同行的兩位獄警將胡安扶到211號囚室。
不熟悉監獄的朋友們可能不太清楚(別誤會,小編也沒那麼清楚),犯人的牢房和放風活動的操場,通常有嚴格的隔斷。
不巧。
手握隔斷鐵欄鑰匙的獄警,被犯人頭領刀疤制服了。
鑰匙落在犯人手中的後果,可想而知。
獄警瞬時失去了對監獄的掌控,犯人暴動。
情急之中,和胡安同行的兩位獄警丟下了胡安,自己跑了。
在211囚室醒來後,胡安意識到自己已經身陷險境。
為了避免被犯人們當做人質,立馬把自己偽裝成了新進犯人。
這條計謀很成功。
隨後還通過自己的機智,取得了犯人頭領刀疤的賞識。
故事發展到這時,似乎和小編說的第一種路子一樣嘛:
主角先和反派打成一片,獲取信任,然後和牢房外的獄警裡應外合,平息暴動,繼而深得功與名。
不過。
接下來電影並不是朝這個路子走的。
得知胡安深陷囹圄後,身懷五甲的妻子悲痛欲絕。
駕車來到了監獄外,想要知道丈夫的安危。
此時,監獄暴動且有人傷亡的消息,已通過電視廣為人知,監獄外聚集著大批囚犯們的親屬。
他們不止喧譁,甚至開始強攻監獄。
場面一度失去控制。
獄警為了平息事態,當即棍棒相揮,武力制止。
胡安的妻子就在這時,被一個虐待成性的光頭獄警,狠狠地打了兩棒。
一失兩命。
得知妻子和腹中孩子已死的胡安,在憤恨中,手刃了光頭獄警。
但殺了人之後,好像又有什麼不對。
自己是獄警,代表公理、律法,怎麼能隨便殺人呢?
人生的信條崩壞。
妻子也已亡去,於是悲痛中決定自殺。
可惜失敗。
隨後看見了211室之前囚犯,在牆上刻下的遺言。
也就是影片開始自盡的囚犯。
胡安恍然醒悟,自己和那位囚犯一樣,甚至和自己殺死的那位光頭獄警一樣,都不過是那些掌握著王權的政客手裡的一張牌,一縷亡魂。
胡安開始掙扎,以犯人的立場和政客談判。
監獄裡有三個刑期一百年以上的恐怖分子,被囚犯們劫持為人質。
而政客必須確保這三名恐怖分子的安全,一旦被殺,監獄外的恐怖集團,就會對政府進行報復,後果不堪設想。
胡安以此為談判籌碼。
要求政客在電視上公開作出承諾,取消監察制度,改善犯人們的生活條件。
但是想要這些政客跑到電視上,承認自己輸給了一群囚犯,簡直是奇恥大辱。
所以。政客用減刑利誘,把胡安的獄警檔案,偷偷交給了犯人頭領刀疤,想要借刀殺人。
但是,被刀疤斷然拒絕。
此時你會發現,連囚犯都講情義,但政客不會。
胡安在監獄裡拼命平息暴亂,可換來的卻是妻子和孩子的死;
當他沒有利用價值之後,又被無情的出賣。
可惜的是,政客不會把希望只寄托在刀疤一個人身上。
胡安最後死於監獄裡另一個內鬼。
稍微一想,也是了。
政客作為玩牌的人,豈只有一張牌的道理?
影片以「還有什麼問題嗎」作為最後一幕。
其潛臺詞不言自明。
政客永遠有著自己的一套說辭。
不論你發出什麼疑問,我都可以解答。
至於答案的真實性,你質疑也好激奮也罷,我的立場是很無辜的。
你所看見的種種結果,不過是由於種種無奈的誘因而成。
但講真。
這個世界,有哪一個無辜的人,能安穩地坐在權力之席上。
正義的敵人不可怕,那些偽善的朋友比他們可怕不止十倍。
平民影視、狗帶TV、喜看TV、流量君、窮電影、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