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盈瑩,隨著《乘風破浪的姐姐》爆火後,人氣一路飆升,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總之,大家都比較了解這個人了。
甚至在這檔綜藝節目之前,竟不知她的名字叫藍盈瑩,只知道她是《甄嬛傳》裡面的浣碧扮演者。
選秀第1,成團倒數第1的藍盈瑩,用她乘風破浪的經歷,給我們好好上了一課,同時又拋出了一個話題——合群!
第一次公演,藍盈瑩便取得了好成績,那時的她積極、自信、向上,甚至會用嚴格要求自己的方式去要求姐姐們訓練。
野心寫在她臉上,想大幹一場,仿佛都能都看自己未來的光明。
而她卻也是個直腸子不會藏著掖著,直抒己見:我幹一行像一行,我就要證明我能行。
第二公,自信的她主動申請做了隊長,於是,她的「黑洞」接踵而來。
先是選人是沒有選白冰,又逼吳昕學樂器,網上一波熱潮迎面襲來,罵的她措手不及。
她與白冰塑料姐妹情、逼隊員學習太強勢。
然而,比賽的規則就是優勝劣汰,誰都想贏,誰都想和最好的隊員在一起,自己才不會被拖後腿,這有什麼錯?
第四公,她自薦去了寧靜團,截胡了鄭希怡,又被嘲,難道隊長想挑個人,還要問廣大網友同意不同意嗎?
大集體的生活,如果不勇於表達,誰知道你在想什麼?
她的世界裡只有我不行,我就學,我不會,我就練。
甚至全員在調侃她打了雞血,難道這個正能量的存在不是一個標竿嗎?
就像,全班都是中等學生,突然來個學霸,大家一致同仇敵愾,認為他是在出風頭,甚至孤立他。
她的風評一路暴跌,從積極努力的學霸,到成為一個只想贏的全自動化機器人。
野心還有,但卻有點氣餒了,似乎被大環境的氣氛所幹擾妥協。
在爆料姐姐黑歷史的那一期,她的片段一划而過,全員都有了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 ,她沒有?
在被看似和諧,實則孤立的氛圍中,當初那個朝氣蓬勃的藍盈瑩不見了……
壓迫感的存在,讓她的路人緣也隨之跌到了極點。
反而是那些以淚點來博眼球的姐姐們,迎來了新的曙光,即使被淘汰了,無數人替她們感嘆,甚至惋惜。
就連沈夢辰幾度搬出杜海濤、吳亦凡的人氣都沒拯救被淘汰的命運,而藍盈瑩憑藉自己的真實水平贏得舞臺,直到成團夜。
每一場公演她都沒有掉過鏈子,甚至一直在以自己的方式鼓勵隊友們努力前進。
一首《皮囊》打破枷鎖,勇敢做自己,一招致勝,就連專業女團孟佳都沒有選擇她作PK對手,而是轉選了關係比較好的張含韻。
正如孟佳所說,論專業能力,我肯定比不過藍盈瑩,她那個層次太多了。
《Last dance》隊長把放大招的動作:起跑、翻滾、空中旋轉等一系列高難度動作交給她,她又一次出色完成,一氣呵成,並且在成團夜這首曲目還獲獎了。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誰又知道她私下裡下了多少功夫?
演員身份來參加女團的她,技能、動作都不如女團出身的孟佳、王霏霏,但每次都和她們一樣出色,這不是天賦,而是努力。
一路走來,她仿佛在試圖改變著自己,甚至提到要給姐姐們捏腳。
或許,一段真實的團體生活,彼此都有感情,但誰都不必為了迎合誰而委曲求全。
周敦頤這樣形容蓮的品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但現實生活中,卻很少有人能做到像蓮一樣的品質,大多都隨波逐流了。
所以,有的合群,並不是我不能,而是我不願意同流合汙。
就像一個公司,所有的員工都得過且過,永遠沒有一個正直地人站出來指出團隊中存在的錯誤,甚至沒有人帶去去開發新客戶。
那麼,這個公司一定是做不大的。
漢·王符《潛夫論·明暗》中這樣評價君王:兼聽則明 偏信則暗。
意指要聽取多方面的意見,才能明辨是非!
難道這些道理不應該運用到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嗎?
就像一個班級總有學習好的,學習差的,大部分差生都極討厭學習好的。
因為嫉妒嗎?
還是因為怕學習好的帶著你多學知識了?
直到出了社會我們才明白,原來曾經我們最排斥的,最討厭的人,都是為我們點亮明燈的人。
而大部分人卻隨波逐流,淪為平庸,只為不被孤立。
孤單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目標,沒有主見的人云亦云!
論專業能力,藍盈瑩絕對不差,但為何成團夜卻落到了最後一名?
難道僅是因為她不合群?或者說她太優秀了?
不得不令人感嘆:《乘風破浪的姐姐》高調開始,低調結束。
也難怪寧靜最後,會在舞臺上氣憤地說:「我不想成團」!
這個節目也照進了現實,照進了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相信身材大把的像藍盈瑩這種被稱之為「不合群、不會做人」的人。
難道,我們就應該因為他人的看法,而去改變自己的初心嗎?
不,我們不需要!
只可惜,太多人害怕被孤立,害怕不合群……
End!
作者:零點心聲
今日話題:你認為合群和會做人,應該融入現實生活中嗎?
水至清則無魚,渾濁的水,髒,大家都嫌棄,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想成為渾濁水中的一條魚?
關注我,讓你的心靈更加美!
在你最孤獨的時候,聆聽你的每一次傾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