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麼幾部電視劇是我幾乎每隔一兩年,必刷的。
一部是段奕宏、張譯主演的《我的團長我的團》,一部是李幼斌版的《亮劍》和王寶強、陳思誠主演的《士兵突擊》,以及今天我要聊的那部看哭過無數人的《福貴》。
《福貴》這部電視劇是根據餘華的小說《活著》改編的,講述的主人公福貴的曲折而悲劇的一生。
很多人可能看過餘華的這部小說,也看過張藝謀導演,葛優鞏俐主演的電影版《活著》,而同樣改編自餘華的《活著》,豆瓣評分甚至達到9.5分的電視劇《福貴》,相比之下卻略顯冷清了一些。
跟張藝謀版《活著》40多萬人評分一對比,劇版的《福貴》只有寥寥萬人打分,雖然這並不能說明劇版的無人問津,但至少可能還有很多人不知道這部作品。
說實話,我最先接觸的就是劇版的《福貴》,後來讀書接觸到了小說《活著》,理解又深了一個層次。
個人認為,這部33集的電視劇將福貴的一生演繹得生動又飽滿。幾乎將小說《活著》中的大部分內容都拍出來了,比電影《活著》更貼近原著。
有人說,《活著》這部小說太過悲情,將生命的苦難演繹到極致,對讀者來說太過殘忍。可是它又展示給觀眾一種生命的韌度,那種強悍到讓人畏懼的堅韌。
而這些,都在《福貴》中完完整整的展現了出來。
劇中的前幾集,福貴(陳創飾)還是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甚至於走路都有人背著的富家少爺。
或者說他是一個嗜賭如命的紈絝子弟,之後出人意料地娶到了十分漂亮、知書達理的米行老闆千金家珍(劉敏濤),卻在婚後賭掉了全部家產,一夜之間從富貴人家的少爺變成了一個窮小子。
好在浪子終於回頭,窮困潦倒的福貴開始辛勤勞動,終於也懂得了親情的可貴。當生活逐漸有了起色的時候,富貴卻意外的被拉壯丁上了戰場。在生死邊緣艱難掙扎的福貴,幸運地趕上了解放,撿了一條命回來。
而新中國的成立,同樣也預示著福貴的新生。然後又經歷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大煉鋼鐵及60年代初的全國大饑荒、以及文化大革命,再到後來的包產到戶。
身邊的親人,也在這過程中一個個離去。
兒子有慶被活活抽血而死、女婿二喜被淹死、女兒鳳霞被樓板砸死,媳婦家珍也因病離他而去。
最後只剩下外孫和自己相依為命。
實際上小說《活著》中只給福貴留下一頭老牛,電視劇《福貴》相比溫情了許多,還有小外孫陪伴著苦命的福貴。
相比於電影版《活著》,劇版的演員陣容幾乎清一色都是知名度不高,或許這也是它一直被掩蓋在張藝謀版之下的原因之一。
雖然演員名氣不大,但他們卻將小人物的命運拍得質樸、平實。導演沒有刻意渲染悲傷或喜悅的氣氛,觀眾卻能隨著演員的一句話或一個動作淚流滿面。
《福貴》將人間美好的事情毀滅,將生命的堅韌展示給世人,卻也壓抑得叫人著實領略了一把「活著」的滋味。
劇情雖然曲折,卻讓人感到無比真實,這也是現實主義作品的靈魂所在。
有人說,《福貴》是不敢再看第二遍的經典之作,因為每看一遍都忍不住為人物悲劇的人生落淚和心碎。
《福貴》2005年上映時雖然火,不過現在知道的人並不多,絕對是一部被低估的經典劇集。
這是何其偉大的一部經典作品,偏偏因為一些時代原因被埋沒在歷史的塵埃裡。
可惜了,希望看過的觀眾都可以留言給《福貴》正個名。
我是作者拾光君,感謝點讚和關注的你。
點擊閱讀往期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