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先導片與12集的正片播出,《說唱聽我的》在這個夏天的尾巴上結束了。不止一次聽過對於這檔節目「失望」的評價的我,想模仿林俊傑問一問,「憑什麼要失望」?
最簡單的回答,似乎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那到底是什麼樣的「期望」讓我們深深地失望了呢?或許,順著時間順序把整個節目發生過的事還原一遍,我們能找出原因。為此,我翻起了同事南京鴿子王的一篇篇觀後感。
回想毫無表演鏡頭、只有選手介紹和選人的「先導片」,若非閱讀文章,我已經很難回憶起什麼精彩的細節。選手介紹是玩不出花的——隔壁的《中國新說唱》甚至不屑於剪輯到一起,而是各人錄各人的「初印象」。
唯一能有看點的,只是選人而已。但只知道對陣,不知道表演和結果的選人,也毫無意義,只能通過放狠話來加深觀眾的印象。有火藥味的也僅僅是方仔選擇趙磊,和小鴨哥選擇Kozay。其中方仔和趙磊本無Beef,全靠方仔整活兒。
至於Blow、JD、KC等人的選人,只能說是相當平淡。而引起一時吐槽的按摩椅廣告、禿子懟小鬼的預告,也僅僅是當時的熱度而已。但我認為,先導片有兩個點,是真正深刻影響了整個節目的劇情走向和口碑變化的。
第一點是「魔動閃霸」的橫空出世。作為今天夏天的最大贏家,魔動閃霸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但他們在節目中的經歷,尤其是他們的晉級,反映出來的是節目口碑下滑的根本原因:評價機制的不健全。
在經過先導片一些略微「負面」的鋪墊後,魔動閃霸用驚豔的90s舞臺打動了製作人。而後,即使他們在整個節目過程中都沒怎麼換過風格、也並不是技術流的類型,但是依然一路順利地晉級了。
為什麼他們能輕鬆晉級,真的是節目組保送嗎?其實要怪這個「前期過於依賴製作人,後期過於依賴觀眾」的評價機制。
第一輪90s 1v1 Batlle,其實相對來說是最公正的也最關鍵的。驚豔如aZi,也被更加穩定的辛巴給淘汰了;讓製作人來決定一半選手的去留以奠定整個節目的風格而非由觀眾決定,是節目組為數不多的明智之舉,這也是所有說唱節目都不會從一開始就引入觀眾投票的原因。
但對於魔動閃霸來說,過了這輪考驗之後,他們就是一片坦途。第二輪的同Beat Cypher挑戰賽,有專門的「Melody」類型;第三輪的Hit Song賽制,非常契合他們的曲風;至於命運電梯的選人,對深受製作人喜愛的他們來說根本就不是事兒。
節目過半之後,所有的評判權力都交給了觀眾。而魔動閃霸恰好對於旋律深有心得,他們很清楚什麼樣的歌曲能夠取得「最大公約數」:既能拿到最多的「大眾評審」支持,也可以儘可能爭取到「說唱愛好者」的票數。而這兩類人,正好是「觀眾投票」的構成者。所以我們可以看到Smelly D在組建戰隊後的一路高歌猛進。
而從團秀大戰到總決賽,製作人唯一一次有投票權的比賽是什麼時候呢?想不起來了?讓我告訴你吧,是總決賽的最後一輪「冠軍爭奪戰」,也就是高天佐和JD的比賽。製作人有多少票呢?每人10票。製作人總共是80票,佔所有票數(890票)的9%。
作為對比,《中國新說唱2019》的每組製作人都擁有50票,製作人總共200票,佔所有票數(300票)的66.7%。
說直接一點,即使《說唱聽我的》的8位製作人全部棄票、或者全部把票投給同一個選手,對於最終結果也不會有絲毫改變。放在《中國新說唱》,製作人寥寥幾票就能夠決定冠軍的歸屬。
《說唱聽我的》並沒有對製作人惡意剪輯,也沒有過度消費製作人,更沒有對製作人不尊敬(法老除外)。但在評價體系這一方面,8位製作人是被實實在在地架空了。
他們唯一擁有相對自由的評判權力的環節只有第一輪,第二輪的淘汰力度相比前後兩輪根本不夠看,甚至都沒有「Hook積分賽」淘汰的人多。第三輪的Hit Song賽制,也從一開始就被節目組設定好了框定的標準——你以為袁婭維是即興說出那些標準背後的含義的嗎?
這也正是這檔節目讓人困惑的地方:既然邀請了業內頗負盛名且有認可度的rapper前來擔任製作人,那為什麼不給他們更多評判的機會呢?既然標榜有最專業的製作人,那麼讓製作人來決定選手去留,也就是一件很專業的事啊,為什麼不這樣做呢?
疑問就此打住,我們來關注先導片裡第二個影響到整個節目走向的點。這個點經常被忽略,那就是「分開播出」導致的「時間差」問題。「時間差」對於自媒體工作者們來說,根本不算事兒。
我們還是會任勞任怨地看完並且寫好觀後感,在公眾號和微博上帶來第一時間的劇透。而很多人一覺醒來看過劇透之後,對節目本身就興趣缺缺了,甚至不會願意點開來看。
如果一檔節目的打開率和播出率都受到了嚴峻挑戰,那麼就意味著應該加強宣發來彌補劣勢。然而,節目組前期對於節目的宣傳幾乎為零,也不像隔壁愛奇藝一樣大量購買熱搜、營造話題,在宣發上可以說毫無作為。
面對外部另外兩檔說唱綜藝和內部《乘風破浪的姐姐》的「雙重夾擊」,節目組無論如何也不該再相信「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道理了。如果不加強宣發,那就要加入更多的綜藝效果,讓只能通過文字和圖片描述情況的自媒體們相形見絀。
然而,節目組也沒有營造什麼綜藝效果,依然是平鋪直敘地表演、發言、淘汰的無盡循環。
《說唱聽我的》唯一有點綜藝味道就是每一期的預告片,但是經歷了幾次「狼來了」之後,觀眾發現正片和預告片完全不是一碼事。以上的一切,造成了最後已經沒有幾個普通觀眾「按時追劇」的悲慘情況。
說完了先導片兩個影響深遠的點,我們再來回憶一下「節目爆點」。我發現的一個事實是:節目的爆點幾乎都集中在前期,而後期的熱度低得可以忽略不計。巧合的是,這也正與製作人評判權力被觀眾取代的時間點相吻合。
正片第一期的音樂上,大家最關心的自然是JD和八口的對決,廖效濃、Blow、辛巴等熱門選手的對陣也引起了不小關注,但稱得上「爆點」的,還得數「意外之喜」,Smelly D的《魔動閃霸:對手》。
如果節目組每一期都能產出一首這種水平的歌曲,那或許「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道理會真正適用,節目組也只要「順勢宣發」即可。可惜實際情況是,香的酒也就這麼一壺,第二期的《Moonlight》再來的時候就有點審美疲勞了。
第一期的效果,全部由方仔一個人扛了起來。他不僅讓自己的對陣充滿話題,還當著光光和彈殼的面直接提GAI,屬實是效果拉滿。那一期結束之後,節目的討論度其實相當之高,當然大部分是對方仔的火力輸出。
同樣地,如果節目組每一期都能營造出一個這種水平的名場面,那麼或許人們都會往這個巷子裡湧過來看熱鬧,也不會在意有沒有酒的問題了,節目組也只要「順勢宣發」即可。
可惜實際情況是,節目組沒辦法再抓出一個人來實現「萬人空巷」的節目效果(禿子算半個),所以看熱鬧的人,也不會選擇看《說唱聽我的》。
第二期的末尾,飛行導師陳奐仁和Mad Clown趙東林完成了他們整檔節目的所有出場,他倆有鏡頭的時間加起來不超過五分鐘。如果我不說,可能很多人已經忘了這個節目還有這麼兩位飛行導師。
我想問的是,節目組不會真的沒花一分錢請這倆人吧?如果你們花了錢,為啥不多讓他們露個面,難道是按精確到分鐘來計價的?或許,這個問題的答案,和我之前那個「製作人評價權力被架空」的結論有關吧。
縱觀十二期節目,口碑最好的就是第三期了,沒有之一。在我印象中,關於這期的觀後感,各個自媒體基本都是誇的:《魔動北極星》和《My Boo》的旋律很優秀能夠出圈;《剃刀》和《上當了》非常炸裂且有爭議;《一齣好戲》和《四個我》更是被譽為藝術品,我為此還專門寫了一篇文章。
我當時的核心觀點是:《中國新說唱》更注重rapper原有作品的表演和呈現,而《說唱聽我的》贏在了創造新歌曲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個環節也是最能反映Listen Up最初的定位的——「一檔說唱歌曲創作大賽」。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Hit Song環節的播出,節目開始遭受大量的質疑,同時很多優秀選手本身,也因為這個賽制流失得七七八八。雖然節目組一直在強推這個賽制少有的亮點曲目《天上的星星不說話》、《樓梯》和《愛樂之城》,試圖挽回口碑。
然而大家卻把質疑放在了《擦玻璃》的高分上,且對於節目給出的最低分《走起來瓷》以極大的追捧,這正反映了觀眾對於這個評價機制的質疑。
到了製作人公演,《走起來瓷》這樣「現場不愛網友愛」的黑色幽默再次出現了,這一次輪到了光光和法老的《Hold My Hand》。這首帶著整個節目登上微博熱搜的歌曲,居然是公演的最後一名。無論去找什麼藉口,節目組的臉都會有點疼。
接下來的團秀大戰,黑色幽默一次又一次地出現了:由被淘汰的選手組成的NPC們演出的《空降》,在沒有任何製作人指導的情況下,成為了現場和網友公認的最佳現場。
我依然記得我當時取的標題:《NPC越強,就越是在打整個賽制的臉》,並且在文章末尾留下了一連串尖銳的問題。
但我的問題已經不需要得到回應了。7月26日《說唱聽我的》播出完團秀大戰後,7月31日,《中國新說唱》就開始了海選的錄製。那一天,我真正感受到了什麼叫做信息爆炸,真正領教了什麼是教科書級別的宣發。一整天時間,我的微博文案根本寫不完,整個首頁都是海選的視頻和路透。
從這一刻開始,《說唱聽我的》節目組自己心裡應該也很清楚,局勢無法逆轉,觀眾的興趣點已經全部在另外兩檔節目身上了。即使《說唱聽我的》拿出了Solo賽的高質量表演,然而連麻剖開內心的《丟人嗎》、Lee A直面過去的《How Can I Save Him》這些好歌卻被觀眾選擇淘汰,更讓觀眾對這檔節目的評價機制感到絕望,進而徹底放棄。
真正厲害的選手相繼離開舞臺,如果你認真的地看完每一期後都會帶著不止一個困惑。與新說唱主理人的一些選人決定令人費解一樣,《說唱聽我的》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一切都由觀眾說了算。而這些人的音樂素養如何,他們作出的是怎樣的評判,我現在已經無需再多贅述。
我們就這樣快速地回顧完了高開低走的《說唱聽我的》。從萬眾期待到收穫口碑,再到直轉急下、被搶風頭,到喪失最後的「反打」機會,《說唱聽我的》的經驗教訓值得反思。
如何評價一檔節目,是一件困難的事。在最後,我嘗試用不同的主體去完成這個評價:對於普通觀眾來說,他們能且只能聽到魔動閃霸,也就是說這節目只有一期的一首歌對他們有記憶點。
對於愛好說唱的觀眾來說,他們會吐槽是《旋律聽我的》,中文說唱聽眾的「節目慣性」是偏重內容和技術,因此對他們而言,節目放前兩三期就夠了。
對於說唱歌手來說,節目儘量均勻地給到了絕大多數人曝光,且並不因為選手的名氣大小有太大的偏差。同時,節目也確實捧紅了不少在之前非常缺乏關注的說唱歌手,從這點上來說,rapper們應該對節目組更多是感謝的,基本沒看到rapper吐槽節目組的情況。
而對於節目主辦方來說,雖然他們沒能實現開播前誇下的種種海口,但對於初次轉型綜藝的說唱比賽《Listen Up》來說,這個成績也是可以接受的。
並且今年確實有很多客觀因素的幹擾:疫情因素、錯時播出因素、內部競爭和外部競爭因素,同時要知道,《說唱聽我的》這個節目是三夥人搭臺唱戲,它並不是芒果臺的親兒子,這也能間接解釋一些我們上面的一些困惑。往年的《中國新說唱》,根本不會面對這些壓力和問題。
節目組非常肯定會辦第二季。對於《Listen Up》來說,這是一件好事。能夠開播第二季,說明節目是受到了投資方肯定的,也大概率是盈利了的,這對整個中文說唱圈的生態都大有裨益。
所以,輸的既不是Listen Up,也不是參加的rapper們,他們實際上都受益了。最虧的,可能就是我們這些懷抱了過高期待的、傻傻的看客和聽眾們吧...
最後對所有能影響這個節目質量好壞的人說一句:明年,你們可要加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