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拍攝「長安街懸日」,我用衛星看遍了長安街的所有天橋-虎嗅網

2020-12-25 虎嗅APP


「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座右銘,也是莊子說過的一句話:判天地之美,析萬物之理。如果你有科學的思維,能把科學和藝術結合起來,你既能夠認識到宇宙萬物運行的道理,同時又能記錄和表現它的美好。」


陳海瀅

《Science》封面攝影師、《美國國家地理》特約攝影師


我不是植物學家也不是科學家,我是個很普通的科學愛好者,也是一個攝影愛好者。今天我分享的主題是科學攝影,這兩個平時很少會放在一起的話題,能擦出什麼樣的火花呢?


當科學思維碰上藝術光影



這張照片拍攝於北京,大家能認出來這是哪裡嗎?對,是北京的長安街。我為這張照片取名「長安街懸日」。這是國內第一張城市懸日攝影作品,很多人都非常喜歡它。


一位在新華社做資深記者的朋友問我這張照片是在哪兒拍的,我跟他說,拍攝地我可以告訴你,但你不一定拍得著。他聽了很不服氣,心想「憑什麼你能拍著我拍不著」。


我並不是打擊這位朋友,而是因為一年當中我們只有兩天的機會有可能拍到這樣的場景。


大家都知道太陽東升西落,那麼太陽是不是每天都從正東升起,從正西落下呢?不是的。太陽每年只有三月底的春分和九月底的秋分這兩天才是從正東升起,從正西落下的。



對於北京來說,夏季和冬季的太陽分別是從哪個方向升起,從哪個方向落下的呢?


這算我留給大家的一個課後作業吧:今天放學後,請大家觀察一下,太陽是從西南還是西北落下去的;明天再觀察一下,太陽是從東南還是東北升起來的。


為了更好地講解,我先給出答案:對於北京來說,冬季的太陽是從東南升起,從西南落下的。相反,夏季的太陽是從東北升起,從西北落下的。


把握日出日落的規律並不簡單,更何況還要將太陽和地面的景物拍在一起,就更不容易了。這需要我們具有相應的科學知識,運用科學攝影的思維來進行攝影創作。我也鼓勵大家在課餘去拍攝各種太陽和地面相結合的自然景觀。



剛才那張拍的是日出,大家能看出來這張拍的是日出還是日落嗎?是日落。為什麼是日落?因為北京西北有山,太陽會先落到山這兒。


拍長安街的日出,拍西山的日落,各有各的景觀,各有各的美,只要掌握相應的拍攝方法,我們就可以創作出很多有趣的攝影作品。



這裡就是拍攝「長安街懸日」的地方。2013年拍這張照片的時候,我們提前用衛星把長安街上所有的天橋都看了一遍,在研究了每座天橋所對應的構圖和太陽升起的角度後,最後從衛星地圖上選擇了圖中左邊的這座天橋。


下圖就是我的拍攝點,照片右上邊的曲線就是這座漂亮的天橋。



第一次拍這張照片的時候,整座天橋上只有我一個人。我看到太陽從正東方升起,特別感動。



現在幾年過去了,很多人都非常喜歡這種拍攝方法,每次春分、秋分的時候,這座天橋上都擠滿了拍攝者,也有初中的同學在拍攝,年齡跟大家差不多。


雖然你們還沒有開始上物理課,但以大家的科學思維和能力,我相信去了解太陽、月亮的升落規律是完全沒問題的,甚至你們可能還會發現一些新的更有意思的拍攝點。



北京西六環有一座定都閣,這是太陽從定都閣落下時的景觀,每年我們有若干次機會拍到太陽和定都閣重合的景觀。



這是中央電視臺,旁邊有一座天橋,通過科學攝影的方法,我們計算出什麼時候可以拍到太陽從遠方直接落到樓縫隙裡的照片。那麼這是日出還是日落呢?


沒錯,是日落。



每年春分和秋分前後的日落期間,我們都可以嘗試拍到這種景觀。太陽是特別普遍的天體,我們每天都會跟它打交道,但即使是每天都見到的太陽,我們也必須要了解它不同的升落規律後,才能拍攝到你想要的作品,這就是科學和藝術的結合。



第一眼看到這張照片,大家的第一反應是——哇,好大的太陽!為什麼這張照片中的太陽顯得特別大?是因為我拍得很滿嗎?不完全是。是因為下面站著一個人。我們經常說眼見為實,但有時,眼睛看到的未必都是真實的。


光線進入人眼後,大腦會進行成像,而這個過程有很大的主觀成分,大腦在一定程度上會調整你看到的圖像的感覺。而人常常依靠對比形成認識,比如說某個人是高是矮,是白是黑,往往是我們經過和周邊環境進行對比後才得出的認識。


人的形象我們很熟悉,所以大腦也覺得人的形象大小差不多。當你看到這張照片的時候,大腦告訴你的不是正常大小的太陽配上一個人,而是一個正常大小的人配上了巨大的太陽,這就是利用視覺科學形成的感官。



要想拍到這樣的作品也是很不容易的,我們要精準地計算太陽落下的位置,要讓這個人正好在這個位置。


大家能猜到拍攝的時候這個人離我有多遠嗎?大概有800米。從800米外看一個人,其實他會顯得非常小,這就襯得太陽特別大了。這張照片也被選用為《中國國家地理》當年的一期封面照片。



照片中的這位同學也非常辛苦,被我們指揮跑到800米之外,不斷地做著各種動作。


平時,大家不太容易覺察到太陽、月亮短時間內的運動狀況,實際上它們運動得非常快,太陽的直徑約為139萬千米,那麼它走完自身直徑這麼長的距離需要多長時間呢?


只需要兩分鐘。為什麼是兩分鐘?大家也可以當成一項課後作業,回去算一算。


只要兩分鐘,太陽就落下去了,留給我們拍攝的窗口期其實非常短,只有三四分鐘的時間。我用對講機指揮這個人向左走、向右走,跳……讓他做各種各樣的動作,最後拍到想要的效果。


看,你必須具備科學的思維、科學的素養,才能將人和物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創作出有意思的影像。


如何在攝影中巧妙地運用科學思維



剛才說過,人的視覺依靠對比呈現,所以如果你想把太陽或月亮表現得很大,那就讓前景儘可能小。這兩張照片中的建築物是同一個建築物,但左邊是距離6千米拍的,右邊是距離35千米拍的。


經過對比我們就會覺得,右邊的樓顯得特別小,太陽顯得特別大。人的視覺就是依靠對比去形成感受的,你的大腦依靠對比,然後告訴你什麼是大,什麼是小。



具體怎麼拍攝呢?我給大家介紹一個非常簡單的法則——120倍法則。


比如有位同學雖然才上初一,但個子很高,已經2米了。如果想把這位2米高的同學拍的跟太陽一樣大,需要離他多遠去拍攝呢?需要240米,也就是用2乘以120。


我們可以用這個方法去拍一棟樓、一座山、一輛汽車……只要你離這個物體的距離是它高度的大約120倍,拍出來的效果就跟太陽或月亮的大小差不多了。至於為什麼是120,大家可以用初級三角函數的概念去計算一下。



運用這種方法我們進行了很多拍攝。照片中的亭子是景山公園的萬春亭。2019年年初有一次日偏食,經過計算後,我們在北海公園用長焦鏡頭拍到了這張照片。




我們還拍到了飛機和太陽在一起的照片,拍到了月亮和北京CBD在一起的照片。



這組照片中的CBD看起來和平常不太一樣。因為當時我的拍攝距離非常遠,當時我在距離CBD25千米以外的地方拍攝。


那是去年5月份,北京已經連續颳了幾天大風,大風讓北京的天空顯得極為通透,又趕上滿月,我就想能不能找到一個位置把滿月和CBD拍在一起。經過計算,我知道月亮大概從東偏南20度的地方升起來。



那麼,什麼位置既能看到CBD,又能讓滿月看上去好像從CBD背後升起來呢?經過尋找,我發現香山是最佳選擇。


我開車前往香山,在一個非常偏僻的路段找到了符合拍攝角度的地方。站在那個地方,我感覺整個北京城都在我眼前展開了。能拍到這組照片,我自己也很感動。這張照片被選為2018年9月《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的封面照片。


日常生活處處是景


我們日常生活的城市裡有很多美麗的景色,有很多科學知識是我們觸手可及的。我比大家年長很多,幾乎走遍了全世界七大州、四大洋,也去過南極和北極,雖然我去過這麼多地方,但我仍然認為自己的根在中國,在北京。


我覺得,你不用走得很遠,因為你的周圍就有很多美值得你去挖掘,值得你去表現。如果你有更好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素養,你就可以更好地表現這些美。



大家一定聽說過超級月亮,但你們看看這張月亮的照片,覺得看著舒服嗎?是不是覺得不舒服,很彆扭?


這是因為它將一個用廣角拍的非常廣的地景,疊加到了一個用長焦拍的月亮上,所以看起來非常不舒服。這種拍攝方法我們並不推崇,因為它改變了自然原來的樣子,自然本來不是這樣的。



再來看這張照片。這張照片第一眼看上去還有點兒意思,但大家都很熟悉鳥巢,它位於北京的北邊,月亮是無論如何都不會出現在正北方向的,這違背了天體和地面物體之間的關係。



這不是科學攝影,我們也不推崇這種攝影方法。真實的照片和虛假的照片一對比,你就能感受到更自然更真摯的美。







如何形成科學攝影的獨特思維


很多人問我,如何形成科學攝影的思維。其實我並不是專業的攝影師。大學時我修的理工科專業——清華大學電子工程專業,我接受了很多年的理工科訓練,後來我又喜歡上了攝影。


我就想,怎麼能把攝影藝術和之前接受過的工程、數理教育結合起來。2009年的一個機會讓我的這個想法更加明確下來。



《Science》是全世界著名的頂級學術期刊之一,2019年他們想刊發一篇關於中國風電的封面文章,需要一張封面照片,這張照片既要包含中國元素,又要有風電元素。


因為他們的圖庫裡沒有這樣的照片,所以經過各種各樣的途徑後,他們找到了我。


我接到拍攝需求的時候只剩下兩周時間了。我想,照片中的中國元素用什麼呢?用中國字?對方說不行。那就用中國的古建築吧。



北京周邊有什麼地方既有古建築又有風電廠呢?官廳水庫。於是我在那裡拍到了第一張照片。路上還給一位老大爺順手拍了一張。第一周結束之後,我把照片發給了《Science》編輯部,沒想到,他們很喜歡我拍的老大爺的那一張,說用這張就可以了。


但我又申請了一周的時間。因為我覺得,2009年中國人的精神面貌不是趕著驢車的老大爺所能呈現出來的,我要求再給我一周的時間,我一定能拍到更滿意的照片。他們給了我這個機會。


我想最能代表中國的元素可能還是長城,於是就想著什麼地方能拍到長城和風電。真的太難了,當時沒有任何信息可供我參考。我只能不斷查資料,看什麼地方有風電廠,附近還有長城,我該如何將它們結合在一起。



後來,我終於在山西和內蒙古交界的右玉縣找到了這樣一個地方。為防白跑一趟,我提前用衛星地圖看了看這個地方。 


大家從衛星地圖上能看到,從右上到左下斜著彎曲的就是長城,這是一段明朝的長城。上面有影子的幾個點就是風車。看到衛星圖後,我就基本確信,我能在這裡拍到以前從沒有人拍到過的照片。



後來我驅車1000多千米,終於到了那裡,並且順利完成了拍攝。


這件事情給了我特別強烈的衝擊,以前拍照片,玩攝影,很多人都說要等、要碰,實際上不是這樣的。


如果你有科學知識、科學方法,就可以把以前需要等、需要碰的那些所謂機緣巧合下才能拍到的影像,變成你自己能掌握,自己能主動去創作的一種影像。



所謂科學攝影,就是用科學的方法去指導攝影。同時,用科學攝影拍到的照片,比如那張「長安街懸日」,還可以成為非常好的科學傳播工具,這就是我們說的科學攝影,這也是我非常喜歡科學攝影的原因。



科學攝影能給你帶來很多不一樣的認識,這張照片拍攝於一個夏雨後的定都峰,照片是從西往東北方向拍的,我們能看到北大未名湖旁的博雅塔,能看到奧林匹克塔,能看到盤古大觀,還能看到東北方向的山。


很多人會疑惑,為什麼北京的東北方向還會有山呢?其實,這些山是北京平谷區的山。也就是說,我們已經隔著整個北京城看到了位於平谷的山。


山上還有一些線條,看上去好像是長城。這是哪兒的長城呢?是位於天津薊縣的長城。整張照片的清晰度非常高,視野最遠處離我的拍攝點有160千米。


為什麼我能把握住這個難得的拍攝機會?就是因為我選在了雨後空氣最為通透的那個時間段,那時北京的PM2.5隻有2~3。


這也告訴大家,如果你想拍攝欲窮千裡目的照片,不但要更上一層樓,還要選擇雨後或者大風後空氣最為澄淨的時期。


下面這張照片拍攝於河北張家口,亮著光的是200多千米以外的北京城。



科學攝影能讓我們將彗星和長城拍在同一個畫面中,能告訴我們彩虹其實是一個圓圈而不是一個弧。




科學攝影能幫你拍到水面倒映著的星軌。



能幫你拍攝到最美的日月星辰。比如下面這張拍攝於北極的日全食,那時我們在冰原上徒步3個小時才找到一個合適的拍攝點。



科學攝影可以幫你拍攝到特別美的流星雨。比如我冒著零下20多度的低溫,拍攝於北京古北口長城下的流星雨照片。




最後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座右銘,也是莊子說過的一句話:判天地之美,析萬物之理。



如果你有科學的思維,能把科學和藝術結合起來,你既能夠認識到宇宙萬物運行的道理,同時又能記錄和表現它的美好。


相關焦點

  • 北京春分懸日拍攝機位大全
    又由於北方比較方正的城市道路居多,使用長焦鏡頭後,可以把太陽和道路盡頭的風景放在一起而不被遮擋,同時還會有非常不錯的光線,這就是我們所常說的春分懸日。但看教程終歸不如現成攻略,於是本著授人以漁同時授人以魚的精神,整理下北京的一些春分秋分懸日機位、效果、合適的拍攝時間。下面圖片以最佳拍攝時間順序排序,部分非本人拍攝照片均已獲得作者本人許可。
  • 春分 |北京懸日拍攝機位大全
    又由於北方比較方正的城市道路居多,使用長焦鏡頭後,可以把太陽和道路盡頭的風景放在一起而不被遮擋,同時還會有非常不錯的光線,這就是我們所常說的春分懸日。但看教程終歸不如現成攻略,於是本著授人以漁同時授人以魚的精神,整理下北京的一些春分秋分懸日機位、效果、合適的拍攝時間。下面圖片以最佳拍攝時間順序排序,部分非本人拍攝照片均已獲得作者本人許可。
  • 如何科學地規劃城市懸日
    人造建築與自然規律相結合,產生了懸日懸月的風景。2016年3月23日,學院橋懸日。首先,尋找一個可以拍攝懸日的城市道路與機位,一般為站在人行天橋拍攝遠處的立交橋。可以使用百度地圖的全景/實景模式https://map.baidu.com/(右下角切換模式)
  • 記錄每一天的日夜交替,北京春分懸日拍攝機位指南
    又由於北方比較方正的城市道路居多,使用長焦鏡頭後,可以把太陽和道路盡頭的風景放在一起而不被遮擋,同時還會有非常不錯的光線,這就是我們所常說的春分懸日。曾經寫過幾篇如何自己尋找懸日懸月的教程:如何科學地規劃城市懸日APOD-萬春亭日偏食的拍攝規劃但看教程終歸不如現成攻略,於是本著授人以漁同時授人以魚的精神,整理下北京的一些春分秋分懸日機位、效果、合適的拍攝時間。
  • 城市懸日攝影作品《歸途》創作思路
    城市懸日這一題材,最早且最著名的莫過於美國的「曼哈頓懸日」。由於紐約曼哈頓街道大多呈棋盤式布局,每年的特定時間,日落時陽光會灑滿曼哈頓所有東西向的街道。順著街道向遠處望去,夕陽正好落在叢林般的摩天大廈之間, 呈現出一幅壯觀的城市景觀。 對於具有大量正東正西街道的北京來說,春分、秋分懸日的拍攝則更加便利。
  • 曼哈頓懸日 | 沈健
    在美國兩個多月,碰到洛杉磯兩次地震、紐約大規模停電、一年只有幾天的「曼哈頓懸日」也讓我遇到了(太陽落在路的最西端)。
  • 秋分如何拍出最美的懸日?
    為什麼拍:因為不是每天都有這麼漂亮的懸日啦,所以當然想把這麼漂亮的場景留下來,有的人喜歡留在記憶中,我選擇把它拍成照片,隨時隨地都可以欣賞。 背景故事:其實腦海中印象最深刻的懸日應該是曼哈頓的懸日。
  • 攝影故是:如何拍出最美的懸日?
    今天帶來的是很多人都關心的懸日。不知道大家看到這張照片會有什麼樣的感覺呢?還是按照慣例講講這張照片是怎麼來的吧!為什麼拍:因為不是每天都有這麼漂亮的懸日啦,所以當然想把這麼漂亮的場景留下來,有的人喜歡留在記憶中,我選擇把它拍成照片,隨時隨地都可以欣賞。
  • 北京長安街上的最高建築,高度在長安街無可比擬,想超過它有點難
    北京長安街有中國第一街之稱,這條東西走向的大街始建於明朝永樂時期,長安街取長治久安之意,全長達到40多公裡,貫穿天安門廣場,沿線有中南海、故宮以及許多中央部門和大企業、銀行總部大樓。長安街上的高樓不多,西長安街的建築普遍不高,只有東長安街國貿一帶有不少高樓,長安街的第一高樓也是位於這裡。在長安街東三環國貿橋的西南角,有一組高樓叫做銀泰中心,它是由三幢高樓組成,中間的一幢主樓高63層,共249.9米,兩幢副樓共186米,高44層,和對面的國貿中心一起成為北京的地標建築。
  • 國漫新作《長安幻街》開播引發粉絲不滿,網友:這是侮辱我的智商
    哈嘍,大家好,我是侃侃,一個喜歡看動漫的九零後。2020年的最後一天可謂是驚喜不斷,不僅《雪鷹領主》第二季回歸,由索以文化操刀的最新動漫《長安幻街》今日也正式開播。《長安幻街》動畫由戈笙同名小說改編。劇情簡介:講述了洛靈城中有一條名為長安街的街道,街上所有人都是異人,這些異人無法回到浮屠界,加上世人對異人的偏見,使得他們平日裡只能隱藏自己的氣息苟活在長安街上。人族少年顧少寧偶然闖入異界之街,由此而介入人間與浮屠界歷經千年的大戰之中,善惡是非,愛恨情仇交織在一起,顧少寧會如何做,而顧少寧的選擇,將給這場大戰帶來不一樣的答案。
  • 教你拍懸日!拍到就是賺到!
    很多人印象最深刻的懸日應該是曼哈頓的懸日曼哈頓懸日是由於曼哈頓街道大多呈棋盤式布局,在每年的5月28日和7月12日(或13日),日落時陽光將灑滿曼哈頓的所有的東西向街道。而在每年的12月5日和1月8日,則會伴隨著日出而出現。於是自己便一直念念不忘。別人能拍曼哈頓懸日,我為什麼不能拍一個長安(北京長安街)懸日?突然有一天在網上瀏覽看到別人拍的長安懸日,於是開始瘋狂的查找跟北京拍攝懸日的有關消息。
  • 《長安十二時辰》大結局意外? 西安線下「長安街」...
    《長安十二時辰》大結局意外? 西安線下「長安街」...西安線下「長安街」狂歡將繼續!》讓西安大火的熱劇《長安十二時辰》今日迎來大結局據說結局意外你解鎖最後的懸念了嗎 ?
  • 春分拍懸日,如何科學地拍攝「懸日」?絕美懸日拍攝指南
    懸日,這個詞最早出自美國紐約的「曼哈頓懸日」,曼哈頓懸日(Manhattanhenge)這個詞語是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天體物理學家尼爾·迪格拉斯·泰森(Neil deGrasse Tyson)在2002年首次使用到的,由於曼哈頓街道大多呈棋盤式布局,在每年的5月28日和7月12日(或13日),日落時陽光將灑滿曼哈頓的所有的東西向街道,呈現一幅壯觀的景象。
  • 京城·懸日
    就在你們以為本公眾號成功擱淺,第二篇遙遙無期的時候,我又來了!就是這麼的出其不意。今天想給大家分享的,是近日在世界各大城市同時上演的超自然現象——XX懸日(此處XX可以補充為:扭腰、倫敦、北京、上海等等,當然諸如像我的故鄉SJZ這種地方此時就不要過來湊熱鬧了,畢竟既不fashion也不fancy)。
  • 看,懸日!
    多名網友爆料,成都清晨出現懸日景觀。20日早上8點17分,微博網友、攝影師@紅色的曼徹斯特 通過微博曬出自己在成都拍到的「懸日」景觀,「這已經是連續第三天早來到蜀都大道等待它升起,前兩次失望而歸,今天如願以償又一次和一年可能就一次的成都懸日邂逅。」
  • 秋分節氣,一起來拍懸日吧
    陶寺遺址的觀象臺比較大,外環道直徑約60米,總面積約為1740平方米。臺基直徑約40米,總面積約1001平方米。其核心是十三根弧形分布的夯土柱。十三根柱子所夾為十二個細縫。因為季節的變化,太陽每天升起和落下的方位不同。
  • 「全民閱讀」第四十四次長安街大講堂: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和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2020年8月10日晚,長安街讀書會聯合廣東人民出版社、中國青年網主辦的「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漫記」之抗「疫」公開課第十八講大講堂,在長安街讀書會及其黨建、中直、京直、政法、企幹、援疆、健康、地方、媒體、出版、博士團、英才中心等分會微信群
  • 成都再現絕美「懸日」,這份拍攝指南包你拍出大片!
    懸日這個詞最早出自美國紐約的「曼哈頓懸日」,是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天體物理學家尼爾·迪格拉斯·泰森在2002年首次使用。由於曼哈頓大多數街道呈西北—東南棋盤式布局,因此在一年中某幾個特定的日子裡,太陽將正對街道升落,陽光也將逐街串巷,鋪灑所有東西向的道路。
  • 成都清晨出現懸日景觀
    紅星新聞消息,12月20日,多名網友爆料,成都清晨出現懸日景觀。20日早上8點17分,微博網友、攝影師@紅色的曼徹斯特 通過微博曬出自己在成都拍到的「懸日」景觀,「這已經是連續第三天早來到蜀都大道等待它升起,前兩次失望而歸,今天如願以償又一次和一年可能就一次的成都懸日邂逅。」
  • 「全民閱讀」第五十一次長安街大講堂:讀電影,讀社會與人生
    第五十一次長安街大講堂:讀電影,讀社會與人生全民閱讀★★★★★電影是什麼?電影通過怎樣的語言來表達?電影藝術對現代世界、對我們意味著什麼?10月9日晚20:00,長安街讀書會聯合北京大學出版社、中國青年網等單位主辦的「讀電影,讀社會與人生」之抗「疫」公開課第二十五講大講堂,在長安街讀書會及其黨建、中直、京直、幹教、政法、企幹、援疆、健康、地方、媒體、出版、博士團、英才中心等分會微信群發布,在新華網客戶端、人民視頻、央視頻、澎湃新聞、咪咕閱讀、中國知網、百度百家號、騰訊新聞、微博直播、搜狐視頻、今日頭條、抖音直播以及「青年之聲」等平臺同時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