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星球大戰7:原力覺醒》正式在中國大陸上映。作為一部穿插了眾多科幻元素的太空電影,《星球大戰》顯然是跨越時代的傑作。盧卡斯電影公司從1977年推出首部星球大戰以來,已風靡了近40年。
在這過程中,可能有人認為,《星球大戰》電影看起來很過癮,裡面那些虛幻、似乎不切實際存在,無法變成現實,例如戰鬥機器人、光劍等。其實,該電影裡很多科技在今天已成為了現實,或者即將成為現實。
1. 戰鬥機器人:在《星球大戰》中,戰鬥機器人是非常實用的,它們不僅數量龐大,而且絕對服從命令,避免了人類在戰爭中大批傷亡。美國軍方從《星球大戰》中獲取靈感,製造了一種戰鬥機器人「大狗」,正式名稱為「步兵班組支援系統」,這種遠程遙控的機器人將被應用在未來的戰爭中。目前大狗機器人依靠汽油行走,未來它們將裝上太陽能電池板,依靠太陽能提供能源。
2. 平視顯示器(HUD):這種顯示器可以把重要信息投射在風擋玻璃或全息鏡上,駕駛員不必低頭就能看清重要信息。在《星球大戰》正傳三部曲中,盧克不習慣在他的X翼戰機中使用「平視顯示器」。但在現代戰爭中,戰鬥機駕駛員需要依靠這種顯示器協助導航與攻擊。
同樣,目前這項技術已被寶馬和通用汽車公司採用,應用在汽車駕駛中。例如寶馬7系列的汽車,「平視顯示器」可將當前車速和導航指令迅速投射到駕駛者視野範圍內,令你對周圍環境做出及時的反應,而通用汽車公司則打算將導航、速度等一些信息投射在擋風玻璃上。
3. 磁懸浮:在《星球大戰》中,銀河帝國利用一種裝甲、可以懸浮的火車來運送小行星「科舍爾」上的香料礦物與囚犯,這種火車行駛在磁懸浮軌道上,而這種技術已於2002年在中國上海實現商業化運行。「上海磁懸浮示範運營線」是世界首條投入商業運營的高速磁懸浮列車線路,最高運行速度可達431公裡/小時。
4. 機器人:在《星球大戰》前6部的兩個呆萌機器人C-3PO與R2-D2深受大家喜愛,很多人看完《星球大戰》後都希望能擁有屬於自己的機器人。感謝現代科技,目前我們已經逐步擁有類似電影裡那樣的機器人。
日本本田公司研製的類人型機器人ASIMO不僅可以識別人臉、聲音、移動物體等,而且模仿人類的動作更精準,不但能跑能走、上下樓梯,還會踢足球和開瓶倒茶倒水,動作十分靈巧。
5.氣墊車:《星球大戰》中,盧克在沙漠裡開的氣墊車是非常帥的交通工具,而類似這種氣墊車的飛行器已被開發出來。
目前,英國的馬洛伊航空學公司正在開發一種翱翔車,他們希望無人版這款翱翔車能夠達到3公裡的高空,一旦獲得航空無人駕駛認證,他們將開發載人版本的翱翔車。
6.光劍:《星球大戰》中的「光劍」可能是電影史上最帥的武器之一,這種武器可以將敵人切成兩半,無論是絕地武士還是西斯都使用它。不過,很多人認為光劍這種武器不會被製造出來,因為光無法長時間聚在一起。
殊不知,目前美國正在研製一種被稱為ABL機載雷射器的武器,它可以發出連續的雷射束。也有一些公司為美國陸軍研製可攜式雷射武器,例如「脈衝能量射彈」,這種武器不久將取代電擊槍,它看起來更像一把等離子手槍,技術也在接近電影中的光劍。
7. 仿生手:《星球大戰:帝國反擊戰》中,盧克被親生父親達斯·維達砍斷手臂,之後醫療機器人給他安裝了一個新的、活動自如的仿生手臂,而這種仿生手在今天已經成為了現實。這要得益於英國Touch Bionics公司的新技術,研製出了「i-Limb脈衝仿生手」。
「i-Limb脈衝仿生手」可以接受人體肌肉微脈衝信號,並把信號反饋給仿生手進行相應操作。最酷的是,這種仿生手可以與計算機或藍牙信號連接,能夠調節算法來控制手指的靈敏度,甚至每個手指可以獨立抓取物體。(李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