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四五六七,如果寫入詩詞,會是怎樣一番情景。
高明的詩人將數字入詩,有的使情感更加深厚,有的使描寫更加細緻,有的使音律更和諧……
今天推薦14首經典而有趣的數字詩,一起體會數字與文字結合的奇妙。
《題詩後》
唐·賈島
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
賈島是知名的苦吟詩人,為了一個字而絞盡腦汁,這首詩的前兩句利用數字形象地寫出了賈島苦吟的情況:這兩句詩我琢磨三年才寫出,一讀起來禁不住兩行熱淚流出來。
《詩經·王風·採葛》
彼採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男子思念起自己的情人來,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月、年)。這當然是物理時間和心理時間的區別所在。用這種有悖常理的寫法,無非是為了極言其思念之切,之深而已。
《山村詠懷》
宋·邵雍
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這是一首最經典最有趣的數字詩。詩人把一到十表示數目的十個漢字按照自然數序同小路、煙、村、亭臺、鮮花編織在一起,隨著詩句和畫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幾筆就構成一幅自然樸實而又朦朧的山村風景畫,自然地融於山村的意境之中。
《早發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千裡」和「一日」,以空間之遠與時間之短作懸殊對比,極力形容船行之快,簡練有力,平仄相間,聲調抑揚,富有詩意。
《風》
唐·李嶠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解落」對「能開」,「三秋葉」對「二月花」工整有序。「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一過」「一入」,「一高」「一低」,「一直」「一斜」,把風對自然界物象在風的作用下所產生的變幻鮮活而傳神地表現出來。
《山中與幽人對酌》
唐·李白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詩中接連重複三次「一杯」,採用詞語的重複,不但極寫飲酒之多,而且極寫快意之至。那痛飲狂歌的情景,仿佛浮現在讀者眼前。
《牧童》
唐·呂巖
草鋪橫野六七裡,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
這裡的「六七裡」和「三四聲」不是確指的數字,只是為了突出原野的寬闊和鄉村傍晚的靜寂,突出了草場的寬闊無垠。
《絕句》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
「兩個黃鸝」對「一行白鷺」,對偶工整,「萬裡船」與「千秋雪」相對,一言空間之廣,一言時間之久。全詩對仗精工,四句詩宛然組成一幅咫尺萬裡的壯闊山水畫卷。
《水仙子·夜雨》
元·徐再思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
三更歸夢三更後。
落燈花,棋未收,嘆新豐孤館人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憂,都到心頭。
此曲採用作者慣用的重詞疊字手法,善用數詞人曲,如「一聲」、「一點」、「三更」、「十」、「二」等,給人以迴環復沓,一詠三嘆之感。
《題秋江獨釣圖》
清·王士禎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鉤。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
縱觀全詩,九個「一」巧妙嵌入其中,將詩與圖的意境表現得分毫不差,細細品味,這些「一」用得十分貼切又有情趣。
《梅花》
王安石
白玉堂前一樹梅,為誰零落為誰開。
唯有春風最相惜,一年一度一歸來。
春風惜梅,每年春天,春風都如約至,準時歸來,吹指著梅花。詩人連用三個「一」字,將春風對梅花的憐惜寫得深情無比。
《長相思》
清·納蘭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
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一程」二字重複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遠。「一更」二字反覆出現,突出了塞外席地狂風、鋪天暴雪,雜錯交替扑打著帳篷的情況。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宋·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在這裡,「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輕微的陣雨。詩人用數字「七八」、「兩三」將星之寥落、雨之輕微寫得十分形象。
《錦瑟》
唐·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詩人用這麼多弦,來抒發繁複之情感,該是有多少思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