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剛剛,首位華裔金球獎影后誕生
就在這個月,首位華裔金球獎影后誕生了,華裔演員奧卡菲娜(林家珍)憑藉著電影《別告訴她》的表演,獲得了最佳女主角。
也許大多數的中國觀眾對於奧卡菲娜這個名字很陌生,但是在美國她可是一個人氣很高的「諧星」。她既是說唱歌手,還是脫口秀演員、電視劇、電影演員、編劇,一向以搞笑詼諧的表演出現在觀眾面前,而在電影《別告訴她》裡面,她收起了高超的幽默天賦,用專業深刻的表演徵服了觀眾了評委。
1988年出生在紐約皇后區的奧卡菲娜,是第四代的華裔移民。大約45年前,奧卡菲娜的曾祖父來到紐約唐人街,經營了一家中餐館,這個林姓華人家族的故事,也從這個餐館展開。
1942年,由於美國與中國在二戰中開始結盟,之前禁止華人移民的「排華政策」也開始改變,大批華人來到紐約法拉盛街區,這裡的唐人街也開始興旺起來。但當時不管是美國人還是海外的華人,對於中餐只有一種刻板概念,不是「左宗棠雞」,就是「李鴻章雜碎」,基本上只認「粵菜館」。儘管是從北京來的「侃爺」,奧卡菲娜的曾祖父在開餐廳的時候,也只能選擇開一家粵菜館。
漸漸的,這個家族的人也改變了自己的口味,這只是他們為了適應美國生活做出的一部分改變,越到後面的人,就越是變得不一樣。
奧卡菲娜的祖父還願意子承父業,接下了父親的中餐館,並且娶了一位同樣是做中餐館的中國女子為妻,這便是後來一手將奧卡菲娜帶大的祖母。到了奧卡菲娜父親這一輩,已經不願意再按照父輩的生活方式了,父親出生在美國,接受了比父輩更為完善的教育,上了大學,畢業後從事IT行業的工作,母親則是一位韓國移民,從事藝術方面的工作,所以奧卡菲娜的身上也有一半韓國血統。
不過母親在奧卡菲娜的成長過程中,並沒有起到很大的影響,在她四歲的時候,母親不幸去世,由父親和祖母將奧卡菲娜撫養成人,對奧卡菲娜的性格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
華人眼中的醜女,
爸爸眼裡找不到工作的她
父親從小就希望奧卡菲娜能夠接受好的教育,上一個好的大學,然後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嫁一個同樣平凡而穩定的男人。
但奧卡菲娜顯然對這樣的生活毫無興趣。大概在5歲的時候,奧卡菲娜對著一群大人講了一個笑話,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從那時起她就感覺把別人逗笑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並醉心於此。
她從小就會記下電視裡脫口秀主持人的各種段子,然後惟妙惟肖的給同學們模仿,因此成為了大家眼裡的「小明星」。這段經歷讓我想起最近上映美國電影《小丑》,小丑男從小立志當一位脫口秀演員,每看到一個段子或者素材就用筆記下來,然後在其中尋找靈感。
但比小丑男幸運的是,奧卡菲娜生活在了一個只要你有才華就不會被埋沒的年代。即便沒有專業的社團肯給你機會,即便是沒有導演願意用你,但發達的網際網路也可以讓奧卡菲娜大放異彩。
2012年,此前面試過無數娛樂公司被拒之門外的奧卡菲娜,索性自己當導演拍攝了一個MV放到了網上,這個MV是由她演唱的「嘻哈歌曲」,歌詞大膽抨擊了美國社會對於亞裔女孩的刻板印象,歌詞尺度之大,以至於我沒有辦法放上來,有興趣的朋友有自己去搜,名字叫做《My Vay》。
這首MV在網上迅速躥紅,播放量在很短的時間內突破了400萬,所有人都在好奇,這個亞裔女孩到底是誰。
由於自媒體的成功,使得奧卡菲娜獲得了導演的主動邀請,先是在電影《鄰居大戰2》中出演了一個配角,正式開始了喜劇演員生涯。此後她又出演了《摘金奇緣》、《別告訴她》等多部電影,尤其是在《別告訴她》中的演出,使她得到了金球獎影后。
在領獎接受採訪時,奧卡菲娜激動地脫口而出:「我終於可以告訴爸爸找到正經工作了」。
原來奧卡菲娜的「不務正業」一直使得父親很擔心,他擔心這個天天唱嘻哈,講段子的女兒再這麼荒廢下去,以後就找不到正經工作,甚至嫁不出去了。
在奧卡菲娜的成長過程中,另一位起到重要作用的就是她的奶奶。
因為奶奶總是教授奧卡菲娜一些中國的傳統文化,使得她對於中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她高中畢業後,還跑到中國語言大學學習了兩年的中文,這兩年的額學習不僅讓她愛上了北京這座城市,也更了解了自己華人身份的意義。
電影《別告訴她》,講得就是一個華人家庭,面對奶奶身患絕症的消息所不同的反應和做法,按照中國的傳統,不會把這個消息告訴老人,而按照西方的文化,對死亡的知情權是一種個人權利,要讓一個人去正常的面對死亡。
這種中西文化之間的差異衝突,也因為奧卡菲娜本身對兩方文化的了解,被她演繹的淋漓盡致。
除了對中國文化的興趣,奶奶還教給了奧卡菲娜一個最重要的東西,就是自信。
在奧卡菲娜很小的時候,奶奶就告訴她:「性別和你自身的價值無關。永遠不要因為自己的奇特之處而感到羞恥,這是你與眾不同的地方,也是我愛你的原因。」
也正是這種教育,使得奧卡菲娜在面對偏見的時候能夠擁有強大的還擊能力。她拍MV、演喜劇、說脫口秀,都是在回擊那些對亞裔女孩有刻板偏見的人,在他們眼裡亞裔女孩不擅長、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奧卡菲娜都要做得漂漂亮亮。
「女性這個詞對我來說意味著,一個人究其一生都在被告知,她們做不到什麼,或者她們不夠格,但是今天的我和我們在展示自己可以做得更多。」
「奧卡菲娜本來不應該存在,但是不知為什麼,她就是出現了。她誕生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向每一個人證明,這是有可能的。謝謝你們相信奧卡菲娜。」
除了美國人對奧卡菲娜有著亞裔女孩的偏見,一些中國觀眾也同樣對她有著偏見,其中最大的爭議便是——她是個醜女,美國人之所以讓她演電影,還把獎發給她,就是因為她的長相符合美國人對亞裔女孩的審美。
3、
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
我只能說,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偏見。
首先是對於「醜女」的偏見,有些人看到了奧卡菲娜的高顴骨、小眼睛,覺得這就是西方人眼中亞裔美女的標準長相嘛,和中國人認為的瓜子臉、大眼睛的美女完全不同。可是,我在奧卡菲娜的身上卻看到了陽光、積極、樂觀的美。
在社會文明的進化中,我們還要把審美的標準定得那麼單一嗎?文明的標誌,是承認多元的文化,多元的審美,而不是只有一種刻板的度量。越是文明發達程度低的時代,人們對審美的標準就越是單一。
非洲部落裡有以脖子長為美,為此女孩從小就要戴上一層層的頸環,還有的以嘴大為美,為此嘴唇上呀安上一個大大的圓環,西方中世紀以「螞蟻腰」為美,不知多少女孩被活活勒死和餓死,中國古代女性裹小腳受了多少苦,就為了男性那病態的審美。在這種單一的審美標準下,凡是不願意用這種毀壞身體來換取標準美的女孩,都會被同族人所鄙棄。
這並不是一個社會文明的體現。
其次,我要說的是奧卡菲娜的獲獎,完全是靠著多年來的奮鬥和在電影中的演技,這與她的亞裔長相沒有多大關係。
我們對於海外華人,尤其是那些在華人演員也有一種偏見,就是覺得他們的成功,都是因為國外的人特殊的審美,將他們當成了一種「文化吉祥物」。在這樣的偏見下面,他們看不到演員本身的能力和努力,仿佛只要有一張這樣的臉,就能夠成功似的。
我反而覺得這是一種文化上的不自信,不相信自己的同胞可以通過實力在海外獲得成功,對他們的成功嗤之以鼻。這也是另一種「崇洋媚外」,別的國家的人獲得了成功就一味吹捧崇拜,而自己的同族獲得了成功就一味挑刺。「人們總是能接受不相識人的暴富,卻無法接受自己鄰居的成功」。
我覺得,對於這些偏見,奧卡菲娜的一句話是最好的回擊:「一個演員在和社會、自我的搏鬥中,贏得勝利。這無關性別,無關種族,就是一場徹底的自我證明。」
來自異史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