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333個單槓五練習後的許三多正式開掛逆襲「兵王」
2006年,軍旅題材電視劇《士兵突擊》登上熒幕。接地氣的人設展現以及勵志的感人故事一經播出,便獲得的廣大觀眾的認可和追捧。該作品講述了一個普通農村家庭出身的許三多在從軍路上一路摸爬滾打的成長曆程。但在這個感人的故事裡有一件非常值得讀者、觀眾深思的事兒,那就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甚至還招人討嫌的「農村兵」許三多,為什麼在他人生每一個關鍵節點都能遇上「貴人」的幫助或者提攜。難道他的成功真是如此嗎?
這個起初笨手笨腳,不被看好的「三呆子」,在父親精明的苦肉計下被史今班長送進部隊。此後從「孬兵」到「兵王」一路上接踵而至的遇上貴人,而且他每一個貴人出現的都恰如其時,首先我們先來盤點一下他遇到的貴人都有哪些——
每個兵都渴望有這樣的班長
人在成長階段或者收穫成功的因素會有很多,但是基礎就是先要有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許三多被冠以「兵王」的稱號也是因為他在部隊裡,是軍隊為他提供了這樣一個發展自己、提升自己的平臺。然而為這位未來「兵王」燃燒自己的就是那個和藹而又富有感性色彩的史今班長。讀了很多遍這部小說後會發現,對於成功而言,一個好的引路人是多麼的珍貴和稀少!正所謂「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啊!
2.慧眼識英的團長
貴人如果分大小,這位絕對是重量級人物
當過兵的都知道,部隊裡有句話叫做「軍隊是座大學校、軍隊是個大熔爐」!史今班長把許三多放到了鋼爐,而這位團長把許三多單獨挑選出來變成了鋼。可以說,這兩個人是許三多軍旅生涯當中成長的關鍵!如果沒有 團長的提攜,三多的命運就是在荒無人煙的草原上踢踢正步、修修石子路。也不會學到那麼多偵查專業知識,最後在「老A」特種大隊的挑選中脫穎而出。
3.恨鐵不成鋼的伍六一班副
伍六一班副用一條腿的代價把兩個老鄉送進了「老A」
4.細數三多成功逆襲「兵王」的最後一戰,這位伍六一班副的付出當之無愧是最讓人刻骨銘心也是全劇最感人的情節!(每每讀到這裡我都會想起來自己的從軍經歷,痛苦的記憶化成辛辣的淚奪目而出)一個各項成績都很優秀的老兵,在臨近終點線時選擇放棄了自己,卻沒有拋棄年輕的戰友!大愛的他用殘廢的一條腿把兩個老鄉扛進了所有步兵都渴望的「老A」特種兵大隊。用三多的回憶評價伍六一就是——他就是一座山,默默把所有的困難都扛起來了!
4.領航人袁朗隊長
老A隊長袁朗,用自己的經歷助力三多的成長
在三多執行任務時,下意識保護自己,失手打死了所謂的「人質」,一個年幼而單純的孩子對於這樣近距離格殺產生了心魔,他此後開始恐懼這樣奪走別人生命的生活,想退縮逃避現實。袁朗隊長用自己的經歷勸解三多,在人生的旅途之中重新給了他起航的目標和方向。試想一下,在生活中因為自己閱歷膚淺犯下的種種錯誤和迷惑,如果有一個人願意為你指點迷津走出困境,難道不是一個好貴人嘛!
在許三多新兵結束後,成績平平的他最終被分到了草原上的五班,那是一個幾乎是荒無人煙的地方。在那裡,無論是物質條件還是精神世界都是相當匱乏的,這樣枯燥且日復一日的生活,對於我們來說是不可想像的。可是許三多卻接受了,他安靜且不浮不躁的,在一個大多數人看來不會有任何前途的地方;在一個被認為即使努力了也不會被發現的地方,不抱怨,自律的努力著、堅持著。這才是他最終成功的原因吧。
機會固然重要,可是如果沒有許三多自己的拼命,一切都是空想。剛剛進入鋼七連的許三多成了全連最丟人的兵,因為一個車載步兵居然——暈車。為了克服這種困難,他最終做出了三百三十三個腹部繞槓(單槓無練習)的記錄。他思想單純甚至有些一根筋,可正是這樣,才鑄就了他腳踏實地的性格,這是成功的基本。哪怕沒有機會過多表現自己,但並不因此虛度青春歲月。在沒有希望時也依舊堅持自己的初心,難道這本身不正是一種成功嗎?
許三多,做到了常人都無法做到的事。在「不拋棄、不放棄」的初心砥礪下,最終成長為一名出色的特種偵察兵。
不拋棄、不放棄!
也許有著許多浮華的東西,會使得我們耳目一新。但是經過時間沉澱下來的才是真正的內涵,那些能啟迪人心靈深處的東西不管是否被大眾所關注,也依舊會成為永恆。士兵突擊就是這樣的經典,這也幾乎是一個創舉,全劇沒有一個女性角色作為參演對象。它是以一種純粹的,全景式的視角真實再現了中國士兵之間的情誼、堅持和執著的軍旅題材的豐碑。
我是每日分享一本好書的陸戰小寶,對於《士兵突擊》您有什麼樣的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