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懷女性成長讀書會會長,韋娜致敬:
前幾天收拾房間,收拾出來了一封信,是幾年前的自己寫給未來的一封信。信裡寫道,不管你正在經歷什麼,都不要忘記寫作,也請保持內心的善良,對這個世界的敏感,以及對美好的嚮往。
我已經走過了二十,三十,真的感覺沒有幾年。但我深知所走的每一步,每一個時刻都是最好的時光。
不知未來會過著怎樣的生活,但知道時間飛馳如風,會格外快。不然請讀這篇文章的你,也給未來寫一份信吧,當有一日到達時,看看我們是不是如願。
作者:貝貝 | 朗誦:岸邊飛
近日,網上一個2分鐘短片,將女人的一生全部呈現。
視頻裡聚集了100位女性,她們的年齡從0歲,到100歲,從呱呱落地,到銀髮滿頭。
面對鏡頭,她們或用普通話,或用方言清晰地說出了自己的年齡,泰然堅定,別無他話。
但就是這樣一個樸素的視頻,讓很多人淚流滿面:
知乎網友@小曼 看完後這樣說:人生匆匆過,苦不盡,甘常在,一眼萬年,歲月分秒需珍惜。
深以為然。
女人的一生如白駒過隙,藏不住的年齡,道不盡的溫柔。
臺灣作家瓊瑤曾經說過:女人是個謎,一個難解的人物,一本複雜的書。
經過時光的洗禮與沉澱,這本書的每一頁都值得細細品讀,因為女人的每個階段都獨一無二,只屬於自己,經久不衰。
如何活出最好的自己,是值得探討一生的命題。
20不懼
作家劉同曾說:每個人的青春都不一樣,有的瘋狂,有的純粹。但每個人的青春又是一樣的,投入去愛,投入去拼,投入去憂愁,投入去證明自己。
20多歲,就是無懼世事、投入去做夢的年紀。
14年前,9歲的徐嬌被周星馳選中,出演《長江七號》,一炮而紅。
隨後,她接拍了幾部電影,反響都不錯,前程可謂蒸蒸日上。
就在大家以為她要繼續在娛樂圈發展的時候,她決定出國讀高中,並於2013年隻身赴美去讀書。
像所有小留學生一樣,16歲的她住寄宿家庭,會因為語言不好而著急,也會因為想家而哭泣。
她學習很用功,為了拿到好成績,經常學習到深夜,很少出去玩,甚至來美兩年,都沒怎麼去過寄宿家庭城市以外的地方。
終於,她以全A的成績高中畢業。
在申請大學時,周星馳建議她讀金融,但她堅持自己想法選了電影專業,就因為「真的喜歡」。
本以為她學成歸來該復出了,不想卻搖身一變,成了網際網路創業者,專注將漢服元素融入日常。
她創立了自己的品牌,擔任設計總監和品牌模特,並自己聯繫了執行團隊,組建了公司。
有人覺得,她到底是太年輕,不懂把握機會,白白浪費了「星女郎」的名頭,「泯滅眾人矣」。
徐嬌反問:「誰說20歲的女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她知道,那個「像被上天選中一樣的機會」不會庇佑自己一生,那些期待也只是別人的,人生的路只能自己選擇,哪怕前方荊棘滿布,危險叢生。
你看,青春就是聽從內心召喚,突破現實羈絆,不斷選擇,不斷嘗試,錯了也沒關係。
畢竟,誰的青春不迷茫,但那又何妨?
30不畏
前一陣,在某綜藝中,闞清子的婚姻焦慮上了熱搜。
她說一過30歲,對婚姻的焦慮就越發明顯,天不遂人願,又總遇不到那個對的人。
其實,闞清子的焦慮特別典型。畢竟在世俗眼中,30歲是女人的一個分水嶺,膠原蛋白開始流失,半身邁入「中年婦女」的行列,周圍人會「好心相勸」:
人生應該趕緊定下來了;
女人一過30,就像過季的打折品;
都30了,還折騰什麼?
……
然而,人生哪有那麼多條條框框,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時區,沒有所謂的「早」和「晚」。
著名作家嚴歌苓,30歲時才決定出國。
在此之前,她已是國內小有名氣的作家和編劇,和莫言、餘華、劉震雲一批被選入魯迅文學院作家班讀書。精準的成功,指日可待。
突然有一天,她想要「到外面去看一看」。
於是,從零開始學英語,她花了近兩年時間才考過了託福,頭也不回地赴美讀書。
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讀書時,她舉目無親,從頭開始,一邊端盤子、當保姆、做服務生,一邊讀書,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
她爭分奪秒地系統讀完了包括《紅樓夢》在內的國內名著英譯本,重新審視世界,觀照自己。
後來,她嘗試中英雙語創作,《少女小漁》、《小姨多鶴》、《陸犯焉識》、《芳華》等膾炙人口的作品橫空出世,穩坐「華裔第一女編劇」的寶座。
作家十二說過,30歲從來不是結束,而是新生的開始。
只有不畏人言,相信自己,探索自己,才有可能獲得想要的人生。
因為,30歲,任何看起來的「定下來」,都不可能是最終答案
40不倦
許鞍華導演的電影《女人,四十》,寫盡了中年女人的不易。
電影一開頭,生活的逼仄感撲面而來。
主人公孫太,為了用死魚的價錢買到新鮮的魚,在魚攤前徘徊許久,趁老闆不注意,硬是將活魚拍死,終於如願以償。
破敗的舊屋,收入微薄的丈夫,沒長大的兒子,老年痴呆的公公,以及咄咄逼人想要取而代之的年輕同事,生活的一切,仿佛都與她為敵。
但她只能忍著,熬著。
公公病情嚴重到吞肥皂,別的子女落荒而逃,孫太心力交瘁地照顧。
她也曾連哄帶騙把他送入敬老院,也曾捶打窩囊的丈夫,但面對公公孩子般的哀求,還是把公公接回了家。
電影最後,公公去世前拉著她的手說:「你知道生活是什麼?——生活是有趣的。」
隨後,生活繼續,儘管依舊內外交困,但配著結尾曲中的歌詞「休涕淚,莫愁煩,人生如朝露」,輕鬆溫暖。
大導演姜文曾給「中年」做過這樣的評判:中年是個賣笑的年齡,既要討老人歡心,也要做兒女的榜樣,不停迎合上司的心思。中年為了生計、臉面、房子車子票子不停周旋。
確實,中年就是這樣,女到中年更是:事業家庭都扛在肩上,經歷一地雞毛,卻無路可退。
一屋子都是她要照顧的人,卻沒有一個能照顧她的人。
然而,更多40歲的女性們,都選擇像孫太一樣,沉得住氣,扛得起事,不倦平淡,在靜默中努力,向生活絕地反擊。
因為,人到中年,餘生的路還很長,你別無選擇。
50不悔
前不久,劉若英「陪你」線上演唱會深情開唱。
馬尾辮,白襯衫,闊腿褲,小白鞋。
50歲的劉若英,再一次用她獨有的溫柔,喚醒你我心中對愛情最純真的嚮往。
兩小時,14首歌,3000萬人同時在線,聽她一個人靜靜歌唱,創造了華語歌壇又一個神話。
從最早出道時被評價「不夠漂亮」,到為愛痴狂近十載戛然而止,再到寫劇本、當導演大獲成功,時光給了劉若英更多沉澱,更美呈現。
那是成熟女人才有的獨特韻味。
正如《半山文集》裡所說,這世上有好多東西,一定要等到一定的年齡才能看得見,要擁有一定的智慧才能看得見。比如,那些本不是雨的雨天,那種不是陽光的光明。
還有的女人,選擇在50歲這一年繼續追夢。
上海交通大學宿管原阿姨,在50歲的年紀,考上了廣西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研究生,圓了自己多年的讀書夢。
宿管工作早10點到晚10點,為了備考,她就利用非值班時間旁聽課程、去自習室自習。
因為英語基礎薄弱,她連續背單詞860多天,硬是從只認識幾個單詞,到積累了8000多詞彙量。
她參加了英語和政治網課,一天聽10節課是常事,在線一共完成了500多節課程。
面對膜拜,原阿姨擲地有聲:「人的潛力是無限的,不要輕易為自己設限。」
50歲,人生早已過半,經歷了悲歡離合,看透了世間冷暖,明白了得失,懂得了珍惜。
這份珍惜,是對歲月的致敬,也是對自我的交代。
所以,50歲的女人,頤養天年也好,繼續追夢也罷,只要是遵從內心,無悔選擇,就都值得稱讚。
曾幾何時,年齡是女人的禁忌,因為彼時女人是他人的依附,年齡是爭寵的武器。
而如今,「無齡感」這個詞越來越紅。
作家三盅如此定義:
人拋開自己年齡的約束,跟隨者自己的心意,讓自己保持並擁有一份與年齡無關的青春式追求的生活方式。
正是有了「無齡感」的心境,才有了年過六旬還穿著旗袍去巴黎走秀的「時尚奶奶團」:
才有了76歲才開始學畫,80歲才開個人畫展,最終享譽世界的摩西奶奶:
才有了83歲成為阿里巴巴產品體驗師,年薪40萬的李路奶奶:
……
20不懼,30不畏,40不倦,50不悔,60以後應該更加精彩。
周國平曾說,在人世間的一切責任中,最根本的責任就是真正成為你自己,活出你獨特的個性和價值來。
越來越多的女性拋棄年齡的束縛,無懼歲月,無懼蒼老,以赤子之心,坦然面對人生起伏,溫柔又堅定地行走在人世間,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
正如馬爾克斯在《霍亂時期的愛情》中寫道:任何年齡段的女人,都有她在那個年齡階段呈現出來的、無法復刻的美。
所以,肆意灑脫地活吧,只有這樣,才能不枉此行,不負此生!
*作者:貝貝,喜歡折騰的85後寶媽,5年3國4城工作生活,熱淚盈眶對待生命中的每一天。本文首發慈懷讀書會(ID:cihuai_dushuhui),因書明理,以慈懷道,轉載請在後臺回復「轉載」。*朗誦:岸邊飛:愛好朗誦、配音。熱愛工作,熱愛生活。微信號:zz60969,微信公眾號:江小移FM。
推薦你加入【慈懷女性成長讀書會】
這裡是一個好學、向上的女性學習社區
在這裡,遇見有趣的靈魂,
每周都有不同的閱讀體驗和話題。
你可以學會讀書技巧,擁有寫作能力,
變現講書夢想,變身閱讀達人。
你會發現,我們是相逢恨晚的女朋友。
長按下圖添加小助手微信,立即加入
慈懷會員
給自己愛上讀書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