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管理的人經常會引用一句口號式術語,這句話就是「窮人學技術,富人學管理」。
「窮人」努力學技術、學好了再去幹技術施工,「富人」用心學管理、學好了再去做管理工作。這裡之所以把「窮人」與「富人」這兩個詞都給打上雙引號,是因為這個窮與富,跟他的家裡或是他身上有多少錢無關,而更多的是指這個人的大局意識和思想境界。
曾幾何時,做為農耕民族的子民,我朝先人一貫來就非常的崇拜技術。「一技之長」「技多不壓身」「一招鮮吃遍天」「一門手藝能養家」…窺斑見豹,這些流傳下來的俗語就足以說明,當一個古代人若是學會了一門技術(主要是指手藝),也就意味著他已經擁有了安身立命的根本。
如今的世界已不再是單一的農耕、遊牧或漁獵社會,現代工業、商業與服務業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主旋律。以前的手藝人是師傅帶徒弟,做的都是手工活。如今則不同了,有些大的企業可以跨越國度、可以有幾萬幾十萬的從業人員。即使是做為第三產業的服務行業,大的場所也會有成千上萬的員工。
企業大了,就需要有人來管事、管人、管錢、管物、管經營、管生產、管銷售、管售後,因此,各類的管理崗位就自然而生了。
說到管理,首先我們會想到的就是管理人員,特別是那種負責管人的管理員,他們手上的權力決定了他在下屬們面前的權威,所以他們給人的印象總是發號施令、檢查工作、訓斥苛責、一副很牛逼的樣子。
而且絕大多數的管理員都拿著比普通職員高很多的薪水,這樣管理員在普通工人的眼裡,自然就成了貴氣逼人、盛氣凌人的「富人」。單單從這方面去理解,大家把管理和富人放在一起,這似乎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其實啊,我們老是糾結於學「技術」還是去學「管理」的爭議之中,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因為無論是做技術還是做管理,都是這個社會所需要的。最關鍵的是,自己到底是喜歡什麼?又擅長什麼?
在現今時代,有許多的專業人士和技術人員,他們在社會上的地位就非常高,他們的收入也很好,比如說有些混出名堂的律師、醫生、藝術家與一些擁有特殊才能的能工巧匠等。他們的成就,也是值得所有人去羨慕嫉妒的,不是嗎?
想做一頭雄霸草原的勇猛獅子,你就得好好的去學習並練習狩獵的全部本領。想做一隻受人待見的家養耕牛,你就得任勞任怨的辛勤耕耘土地。世上每一種動物都有它特有的天性與使命:蜜蜂採蜜、狗看家園、貓抓老鼠、笨驢推磨、雄雞報曉、母雞下蛋、牛耕田地、馬載人行…
不管你現在的角色扮演是什麼,用心努力去做好它,那你就是最好的。不管你是正在幹技術工人還是做管理人員,在其位謀其職,愛崗敬業精益求精,那你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