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是護士節。今年的護士節,註定是一個非常的節日。在過去的幾個月裡,護士們義無反顧、逆行出徵,英勇無畏投入疫情防控第一線。今天,我們通過展現4位護士的工作狀態,向所有的白衣天使致敬——有你們的角落,就有愛與希望。
金牌神針手,「大乖」護士長趙喜娜
金牌神針手,「大乖」護士長趙喜娜
昨日上午10時,市婦幼保健院兒內科一病區護士長趙喜娜匆忙趕到病房,只見一名3歲小患者雙腿亂蹬、嚎啕大哭、不停掙扎,拒不配合輸液。
趙喜娜輕輕握住寶寶的右手,一邊找細細的血管,一邊跟他聊天:「小朋友,你看你手上是不是有個藍色的管子啊?管子裡有一個小蟲子,阿姨把小蟲子捉出來,你的病就好啦!」在趙喜娜的輕聲安慰下,寶寶止住哭聲,她瞅準機會,穩穩地紮上針。
「一針見血」的手藝,不是一天就能練成的,何況趙喜娜面對的還是血管細、配合度低的幼兒患者。「剛上班那會兒,我天天在止血帶上、輸液管上練習扎針,練手法、找角度、找感覺。」趙喜娜回憶說,多年的實踐讓自己練就了優秀的基本功,連續多年獲得該醫院「金牌神針手」稱號。
2014年,趙喜娜到兒內科一病區擔任護士長一職,工作責任更大,可無論遇到再緊急的情況,她也不急不躁,對患者、對同事說話輕聲細語。為此,趙喜娜還得了個「大乖」護士長的稱號。
「孩子不會表達,生病時格外難受。作為醫護人員,要有愛心、耐心,細心觀察孩子的狀態,幫助家長護理好孩子。」趙喜娜說。
援鄂醫療隊中的「小可愛」李留陽
援鄂醫療隊中的「小可愛」李留陽
「武漢教給了我太多,也留下了太多,我永遠記得病房內的一聲聲感謝,一次次鞠躬,永遠記得從醫院返回駐地時周圍居民向我們揮舞的雙手……」昨日下午,河南科技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護士李留陽分享自己赴武漢抗疫的心路歷程。
首批出發,最後一批返洛,30歲的李留陽在武漢奮戰了58天。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重症病區工作的日子裡,她面對的是最危重的患者,不僅要做好醫療護理,還要照顧患者的生活起居。
三層防護手套戴到手指麻木,護目鏡起霧模糊……雖然困難重重,但她憑藉著爛熟於心的操作技能和操作規範,成功實現了一次次動靜脈釆血和穿刺,也贏得患者的讚譽,收穫了「小可愛」的稱號。
如今,回歸正常工作生活,李留陽倍感珍惜:「白班夜班兩班倒,一個班12個小時,下班就能回家,這樣的日子真好!」
生命旅程「最後一公裡」的陪伴者李雅文
生命旅程「最後一公裡」的陪伴者李雅文
「當生命進入倒計時,更需要陪伴與愛。」昨日中午,在市安寧療護中心,護士李雅文形容自己是患者生命旅程「最後一公裡」的陪伴者。
作為全國首批5個安寧療護試點地區之一,2017年,我市在全省率先成立安寧療護中心,李雅文成為首批進入這裡工作的護士之一。1992年出生的她,當時只有25歲,對死亡、臨終關懷的理解還停留在技術層面。隨著工作日益深入,她漸漸意識到自己工作的意義——「安寧療護重在『護』」,用積極的照護、暖心的守護,減輕患者離世前的痛苦,讓他們的人生安詳落幕。
李雅文護理過一名69歲的肝癌患者,除了用藥物為其控制疼痛,她還陪他聊天、給他唱歌,用芳香療法、音樂療法減輕他的痛苦,鼓勵家人說出對他的愛,也想辦法幫助他完成最後的心願。後來,老人見了李雅文就像見到親閨女,心態好了,性格也隨和了。最終,老人在睡夢中安靜地走了。老人去世後,他的親屬給李雅文發來簡訊,其中寫到「你是真正的白衣天使,非常感謝」。
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的抗疫「急先鋒」孫慧
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的抗疫「急先鋒」孫慧
「這場抗疫經歷,我將終身難忘。」昨日,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護士長孫慧回憶起在全市發熱患者醫學觀察定點醫院工作的3個月,感慨萬千。
疫情最緊張的時候,孫慧主動請纓到全市發熱患者醫學觀察定點醫院工作。作為護士長,她既要完成日常護理工作,還要負責護士管理、培訓等,每天工作長達十幾個小時。
集中醫學觀察的人員難免會有緊張情緒。「隔離病毒不隔離愛,每天我們都會對他們進行情緒疏導、體能訓練指導,及時關注他們的心理狀態,讓他們安心度過觀察期。」孫慧說。
「記得有3名集中醫學觀察人員過生日,我們精心準備了生日蛋糕和綠植,他們非常感動。」孫慧說,自己將永遠銘記這些故事,時刻激勵自己成為一名更優秀的護士。(記者 孫小蕊 智慧 李冰 通訊員 劉冰 李夢龍 艾金寶 高鴿 孫鵬瑞 文/圖)